本期访谈

CURRENT GUEST

徐福顺

青海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徐福顺,男,汉族,山东莱州人,1958年10月出生,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1984年9月参加工作,198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青海省常务副省长、省玉树地震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省玉树重建现场指挥部党委书记。2012年,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详细
第75期

专访十八大代表 青海省省委常委 常务副省长 徐福顺

玉树灾后重建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 玉树地震灾区重建工作进展顺利

    我们提出“不留败笔、不留骂名、不留遗憾” 和“苦干三年、跨越二十年”的要求,所以,整个重建进程应该说是比较顺利的,比预想的要好得多。截至2012年9月底,1173项玉树灾后重建项目已开工1144项,开工率97.5%;累计完成各类投资346.7亿元,预计到年底可以完成三年重建主要任务。

  • 玉树灾后重建工作复杂艰巨

    玉树灾后重建是迄今以来人类在高海拔地区开展的最大规模灾后重建;是在各方面制约因素最为突出的地区开展的大规模灾后重建;是在保障能力最为脆弱的地区实施的大规模灾后重建;是在土地权益关系极为复杂地区实施的大规模原址重建;所以说玉树灾后重建工作复杂艰巨。

  • 重建工作中积累宝贵经验

    在重建过程中,我们不断深化对玉树灾后重建的认识,注重提高把握重建规律的能力,善于发现新情况,勤于研究新问题,敢于直面新矛盾,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打造并形成了具有玉树特色、符合重建实际的一系列工作模式,创造并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

  • 灾区重建取得六大成果

    一是居民的住房建设成效显著。二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加快。学校、医院一定要优先。三是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我们坚持恢复功能与发展提高相结合,统筹推进道路、电力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四是特色产业恢复有序开展。五是生态环境治理取得实效。六是和谐家园建设积极推进。

75

专访十八大代表 青海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徐福顺

玉树灾后重建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简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内外各援建地区和援建单位的大力援助下,我们提出“不留败笔、不留骂名、不留遗憾”和“苦干三年、跨越二十年”的要求,所以,整个重建进程应该说是比较顺利的。

一键分享 新浪微博 人人网 i贴吧 开心网 QQ空间

分段视频

文字实录

第一部分玉树地震灾区重建工作进展顺利

主持人:非常欢迎徐副省长做客央视网高端访谈,玉树地震后不到一个月,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玉树灾后重建,前瞻性地全面部署重建工作。胡锦涛总书记特别要求:“在灾后重建过程中,不仅要让灾区人民生产生活上一个大台阶,而且要让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上一个大台阶”,同时,在灾区视察指导时,做出了“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庄严承诺。2010年6月20日,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全面启动实施,距今已有两年零四个月了,离当年提出的三年重建时间还有8个月。现在,全社会各界及广大网友非常关心、关注玉树灾后重建进展情况,所以,首先想请徐副省长给我们介绍一下,现在玉树灾后重建的总体情况是什么样的。

徐福顺:好的。玉树重建启动的比较早,实际是在灾后的第三天按照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要求,我们就派人到四川汶川学习他们的重建规划,全省上下基础工作做的比较扎实。2010年5月份,是玉树重建标志性里程碑的月份,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两个重要文件,一个是《关于做好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第二个是《关于支持玉树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全面安排了玉树灾后的恢复重建工作,同时做出了中央企业和辽宁、北京援建玉树的重大部署,按照中央的要求,北京市、辽宁省和四大央企来援建玉树,还有我们的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也援建了我们两院一校重建项目。按照这样的安排部署,重建的基础工作扎实有效推进,以省里为主,在中央部委的支持下出台了四个保障重建的方案,包括交通、运输、能源等方面。2010年6月9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了玉树重建的总体规划,要求我们用三年的时间完成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保证实现居民拥有新家园,生态迈上新台阶,设施得到新改善、城乡呈现新面貌、社会和谐呈现新局面,明确提出要把极重灾区玉树州的州府所在地结古镇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特色突出、环境优美的高原生态型的商贸文化旅游城市,三江源地区的中心城市、青海藏区城乡一体化的先行地区,确保实现社会主义新玉树三年建成的宏伟目标。这么短的时间国务院就出台了这样一个总体规划,实际离地震发生的时间不到两个月,这在世界重建史上还没有这样的先例。同时,在这个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会同有关部委出台了城乡房屋建设、基本设施服务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谐家园建设、商贸产业建设等七个专项规划,在很短的时间内,玉树的重建做到了有法可依、有规可依。

2010年6月20日,玉树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才算真正拉开序幕,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务院玉树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在西宁召开重建动员大会,传达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指示,全面部署重建工作和对口援建工作,这标志着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启动实施。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青海省委、省政府主动作为、科学组织,及时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在财税、社会保障、金融、援建援助、土地权益处置、居民住房重建及维修加固补助等方面探索形成了多项创新性的政策。同时,安排了四个州、地、市(西宁市、海东地区、海西藏族蒙古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对口援建玉树灾区的四个县,在第一时间组建了省玉树抗震救灾指挥部基础上的重建指挥部, 2010年7月10日,在玉树重建现场召开了万人誓师大会暨第一批项目开工仪式,标志着玉树地震灾后重建全面启动。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内外各援建地区和援建单位的大力援助下,我们提出“不留败笔、不留骂名、不留遗憾” 和“苦干三年、跨越二十年”的要求,所以,整个重建进程应该说是比较顺利的,比预想的要好得多。截至2012年9月底,1173项玉树灾后重建项目(不包含75个住房项目)已开工1144项,开工率97.5%;累计完成各类投资346.7亿元,预计到年底可以完成三年重建主要任务。

第二部分灾区重建取得六大成果

主持人:听了徐副省长的介绍,令人备感振奋,玉树重建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新玉树的轮廓已经显现。接下来想请徐副省长谈一谈,在重建过程中,我们在哪些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这也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

徐福顺:好的。为了比较完整、系统地让大家了解,我还是从六个方面来谈一下。这六个方面就是国务院总体规划批复的六大建设内容。

一是居民的住房建设成效显著。对居住在灾区高海拔地区的群众而言,住是最大的问题,整个重建进程当中我们把解决居民的住房作为重中之重首要任务,扎实细致地做好征地拆迁、项目规划、户型设计、施工组织,确保住房建设任务能够按照要求尽早地完成。到2012年9月底,全州16710户农牧民住房已全部完工;实现入住12601户,入住率75.4%。全州22439户城镇居民住房已全部开工;已完工18466户,完工率82.3%;实现入住9865户,入住率43.96%。目前,各援建单位正在抓紧进行工程的质量整改和竣工验收,如果今年的严冬来得晚一些,年底,城乡居民住房基本可以达到入住条件。

我们想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你们可以采访中央援建单位,因为玉树的特点很突出,最多的企业涉及的户型多达几百套,许多住房的朝向都不一样,特别是院落式的。包括有些词汇在别的地方也没听过,比如说“锁定意愿”。

主持人:“锁定意愿”,这是什么意思呢?

徐福顺:“锁定意愿”就是说你要援建的这套房子什么样的户型、多大的面积,因为保80平方米是保基本,有的想多加点钱建二层的,有的想面积再大一点的。另外,还有一个朝向问题、户型问题,真正要开工,建委会和施工企业及住户一起共同商定的协议上多达五个手印。所以说,我们的援建队伍不仅是战斗员,也是宣传员,我认为,各方面的工作在重建历史上都是没有的,好多来援建的中央企业对“锁定意愿”还不了解,实际在艰苦的进程中要做到很难。

二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加快。这也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点,其中涉及学校、医院一定要优先,因为胡锦涛总书记对孩子们讲“新家园会有的,新校园会有的”,目前44所重建的学校有42所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到外地就读的学生已顺利返校;剩余2所学校预计10月底完工投运。实现了胡锦涛总书记对孩子们的承诺。63个医疗卫生重建项目已开工62项,开工率98.4%;玉树县八一医院、玉树县妇保院、曲麻莱县巴干乡卫生院和囊谦县毛庄乡卫生院等4个项目已完工投入运营。其他医疗卫生项目预计11月底建成投入使用。中央和省垂管的147个公共服务建设项目(包括文化设施、体育场所、就业和社保服务用房等)已开工145项,开工率98.6%。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我们坚持恢复功能与发展提高相结合,统筹推进道路、电力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这项工作推动是有力的,特别是北京市援建的结古镇全面施工项目动手早、力度大,到目前已全面投入使用。预计到10月底,结古镇市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与住房建设同步完成(包括结古镇46个供热点建设项目全部落位),除了极个别的项目以外,今年,冬天的供热设施可以全部投运。还有一个需要讲的是“大电网”进玉树的问题,地震前玉树州是全省唯一没进“大电网”的州,在国家发改委、国家电网公司的支持下顺利开工,实现了玉树州与青海主网330千伏联网。这项工程争取在明年比较早的时间内投入运转。这是令人感动的一件事,5000人的施工队伍,沿线800公里,他们今年冬天不下来,高空作业建塔拉线十分艰苦,特别在无人区还依然靠肩扛、人抬、马运等一些最原始的办法。因而,玉树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比震前不仅是一个恢复的问题,基本上是新建,所以灾区人民特别感谢中央、感谢全国人民。

四是特色产业恢复有序开展。坚持把产业恢复与优化经济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加快产业恢复提升。目前,已完成了59家震前企业的安置,大多数企业已经陆续开工;47个特色产业和服务业项目已开工43个,开工率91.5%;125栋2129套商住组团住房已全面开工,35.1万平米的商业用房全部落位,7个独立商业区除三江源商贸中心外,其他主体已经封顶;1796栋新建温室已建成投入使用。同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灾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五是生态环境治理取得实效。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原则,坚定不移地执行国家环保政策,加大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力度。目前,93个生态环境项目已开工84个,开工率90.3%。其中,33个生态修复项目开工28个,开工率84.8%;7个环境整治项目已全部开工;51个地质灾害治理类(国土)项目已开工49个,开工率96.1%。三江源生态保护是世人瞩目的,所以,重建领导小组和现场指挥部始终把这一问题当做一件大事,先后召开了专门的工作会议、专题会议,加强监督检查,我们绝对不会因为玉树重建毁了一条长江。

六是和谐家园建设积极推进。坚持做好群众心理疏导、精神抚慰与硬件建设联动推进,加强社区人文关怀,引导和鼓励灾区群众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增强了重建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目前,238个和谐家园项目已开工232个,开工率97.5%。其中,76个人文关怀项目开工75个,开工率98.7%;20个扶贫项目开工19个,开工率95%;53个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已开工52个,开工率98.1%;89个宗教设施项目已开工86个,开工率96.6%。同时,以集中安置点和新建居民小区为依托的福利院、敬老院和残疾人救助保护设施等已基本建成。

另外,在重建过程中,高度重视重建资金的使用和监管。在这个体系上应该说是完整的,一个是国家审计署组织几个特派员办事处和辽宁审计厅、北京审计局、青海审计厅组成的联合审计组一直在现场严格把关、严格执行规划、严格资金监管。另外,中纪委、监察部领导牵头的涉及灾区重建资金的监管也十分到位,指挥部也成立了专门的资金监管组、审计组,各州县资金的使用都有健全的监管办法。所以,可以肯定的讲,到目前为止,整个资金的拨付、管理、使用是严格的,措施是有效的,没有发现挤占、挪用等违规违纪问题。我们特别担心玉树建起来了,管钱物的干部倒下了,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重建项目的资金需求和安全运行,让中央放心,让捐赠者放心,让玉树人民放心。

第三部分玉树灾后重建工作复杂艰巨

主持人:听了您的描述,我们感觉重建工作是全面细致地,而且新建的玉树家园将更加漂亮、更加完善,据说,玉树重建是迄今以来人类在高海拔地区开展的最大规模灾后重建。但不是所有人都了解这一情况,甚至有些人还对玉树重建的进度给予质疑,不知您对此怎么看?利用这次机会,想请徐副省长具体谈一谈,玉树灾后重建的特殊性,好让世人对玉树重建工程有一个科学、客观、正确的评价。

徐福顺:玉树重建是在特殊地区开展的,这里属于高寒地区,民族地区、国家级贫困地区、重点生态保护地区,特殊的地理区位和生态环境,决定了玉树灾后重建工作的复杂性和敏感性罕见、重要性和艰巨性罕见。可以从六个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

一是玉树灾后重建是迄今以来人类在高海拔地区开展的最大规模灾后重建。玉树地处青藏高原,境内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全年只有冷暖之别,无四季之分,冷季长达7-8个月,无绝对无霜期。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0.8℃,境内大雪、早霜、低温、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频繁,空气含氧量大大低于海平面的氧气含量,是我国生存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由于高寒缺氧,生存环境恶劣,人群机体病变率高达98%,各类机械设备实际功率只有平原地区的60%左右,对重建工作的连续性、施工成本和效率等具有很大影响。

二是玉树灾后重建是国内第一个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实施的大规模灾后重建。玉树处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隆宝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既是欧亚大陆上大江大河发源最多的区域,也是全国乃至亚洲生态系统最脆弱、最原始的地区。一方面,保护好三江源头这一方净土,切实维护中华民族生态安全是青海各级党委政府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三年确保完成灾后重建主要任务”的要求,全面、高效、快速推进灾后重建进程,又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援建单位当前压倒一切的政治使命和任务,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援建单位面临的重大课题和现实考验。

三是玉树灾后重建是在各方面制约因素最为突出的地区开展的大规模灾后重建。玉树施工期短,每年有效施工期不到6个月,虽然到目前理论重建时间已过两年多,但实际有效施工时间仅为14个月。玉树地形复杂,结古镇区域内地势最大高差272米,有56%以上的坡地,镇区两侧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多。玉树适宜居住的地域狭小,在结古镇区12 平方公里的有限规划重建区内安置10万居民,并基本保障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难度很大。同时,玉树重建受人才制约因素影响很大,地方现有干部数量、专业需求以及从事项目建设的经历和经验,都难以满足重建工作的需要,大量技术工人要从外面引进。

四是玉树灾后重建是在保障能力最为脆弱的地区实施的大规模灾后重建。玉树地理区位边远,基础设施薄弱,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体系不完备,服务功能不足,瓶颈制约明显。玉树是全省唯一大电网未能覆盖的地区,供电主要依靠小水电,电力供应经常处于时断时续的状态,所有援建单位都自备柴油发电机以保障施工电力供应。玉树区域内交通条件差,除州府通二级公路外,通县、通乡、通村公路标准低,新建的292个集中点,基本是砂石路面,等级低、路况差、距离远、通行难,个别建设点不通道路。除建筑用砂石料及部分砌体材料外,重建所需的其他所有建筑材料以及粮食、蔬菜等大部分生活必需品都需要从西宁等外地供应,长途运输成本高、时间长、困难多。

五是玉树灾后重建是在土地权益关系极为复杂地区实施的大规模原址重建。由于历史原因,玉树绝大多数居民占用的土地权属不明确,土地权益关系非常复杂。以极重灾区结古镇为例,可利用土地资源十分稀缺,每平方公里近8000人,并且受地形等条件制约,城市建设无法向周边扩展。结古镇又是连接青海、西藏、四川三省的商贸物资集散地、藏传佛教中心和人口重镇,震前流动人口多,商贸气氛浓厚。由于震前土地管理工作相对滞后,土地公有观念淡薄,一些商铺和宅基地经历多次私下交易,地价较高。同时,在结古镇建成区的用地宗数中,商住房、商住办公一体房、院落住宅以及活佛行宫、寺院的房产地产并存,私人住宅比例高,普遍带有院落格局,个人宅基地宗数占到97%以上,面积占69%以上。可以说,结古镇土地问题是灾后重建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制约灾后重建工作顺利推进的最大瓶颈和影响社会稳定的关键问题。

六是玉树灾后重建是在民族宗教工作任务最为繁重地区开展的大规模灾后重建。玉树藏族自治州38.51万人口中藏族人口占到97.7%,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之一。境内有各类藏传佛教活动场所238座(处),占全省藏传佛教活动场所总数的三分之一,僧尼人数占全州总人口的5.98%,具有寺多、僧众、分布广、影响深的特点。作为民族地区,玉树灾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存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恢复重建对建材和施工有特殊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玉树重建不仅是单纯的工程建设问题,也是一个涉及民族宗教和睦和谐的重大问题,是一个重大的民心工程。

第四部分重建工作中积累诸多宝贵经验

主持人:玉树灾后重建工程的确是非常特殊,从中也能想象得到玉树灾后重建工作所要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不知在重建的这两年多来,你们是如何克服困难,使重建工作有序开展,并取得了今天的成就的?其中,有什么的成功经验和体会值得和大家分享的吗?

徐福顺:在重建过程中,我们不断深化对玉树灾后重建的认识,注重提高把握重建规律的能力,善于发现新情况,勤于研究新问题,敢于直面新矛盾,不断完善领导体制,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举措,整合各类资源,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打造并形成了具有玉树特色、符合重建实际的一系列工作模式,为推动科学、依法、高效、和谐重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创造并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

(一)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灾后重建工作顺利推进的保证。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在全力组织抗震救灾的同时,迅速启动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国务院成立了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协调小组。省委省政府坚守职责,成立了省玉树地震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在玉树州组建了青海省玉树地震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州、县和乡镇相应成立了重建机构,实现了跨地区、跨部门的协调,有效引导各重建主体快速投入到重建工作之中。同时,充分发挥基层领导班子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突出抓好群众工作,各社会单位、团体、个人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主动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组织领导体制和高效的多方协同模式,保证了灾后重建的执行力,为重建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是灾后重建工作顺利推进的前提。重大自然灾害涉及人口众多、地域广泛、损失巨大,在短时期内要迅速实现重建目标,惟有科学规划、依法实施,尊重科学、尊重自然,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灾后恢复重建的成效。我们坚持以科学的体制和有效的机制为支撑和保障,着力确保规划设计工作的基础性、先导性,打造了规划设计工作由中国建筑规划设计院承担技术总领衔、各援建单位规划设计部门通力协作、地方党委政府和民俗专家全程参与、密切配合的模式,确保了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稳定性,并尽可能体现了民族特色。无论是国务院的总体规划还是我省各分项规划,都综合考虑了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因素,合理确定重建方式、重建内容和重建时序,为科学重建提供了基本遵循,有效保证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为重建规划落实和灾后重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精干高效的工作平台,是灾后重建工作顺利推进的支撑。灾后重建伊始,我们把搭建精干高效有力的基层组织架构作为推动重建工作有序开展的着力点,按照“压缩管理板块、促进资源整合、缩小工作半径、增强工作力量”的要求,抽调800多名州县干部,及时组建成立10个片区管委会,全面承担起了灾民安置、数据统计、拆危清墟、规划落地、政策宣传、社会管理等重建进程中最复杂、最繁重、最艰巨的工作任务。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全面展开,又适时将10个管委会转型为11个建委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条块分割、以条为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衔接紧密、运行顺畅、灵活高效”的工作机制,形成了把政策规划宣传到片区、把各类问题解决在片区、把各种矛盾化解在片区、把重建任务落实到片区、把群众思想统一到片区的基层工作模式,在推进征地拆迁、政策宣传、规划落实、意愿锁定等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协同一致的工作机制,是灾后重建工作顺利推进的保障。我们下沉工作精力,下移工作重心,前移工作关口,实行当面对接。出台了《关于在灾后重建中推行一线工作法的意见》,形成了“领导在重建一线指挥、决策在重建一线落实、矛盾在重建一线化解、工作在重建一线对接、干部在重建一线锻炼、能力在重建一线提高、成绩在重建一线检验”的工作格局。在重建过程中,我们注重基础工作先行,充分利用施工休歇期,集中各方力量开展冬春百日大会战,明确时间节点,有力有效地推进各项重点问题的解决,扎实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为来年开工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重建工作的深入推进,结合重建工作实际,我们又从综合、项目规划、资金监管、项目管理、工程验收、产业恢复与生态保护、保障、寺院重建、维稳、督查督办等十个方面制定了《灾后重建一体化工作方案》,按照“全面推行一体化的领导体制,建立完善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形成一体化的督查力量,彰显一体化的工作效率”的四个一体化工作要求,形成了一线工作力量集中,督查督办强力跟进,工作任务及时落实的模式,进一步转变了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加快了工作对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升了重建效率,有力地促进了工作任务的落实。

(五)依法规范的项目监管,是灾后重建工作顺利推进的关键。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工作理念,把严格工程质量作为项目建设的保障线和生命线,专门研究出台了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加强了建材检验技术机构和力量,落实了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各援建指挥部建立了自上而下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等各个环节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分层监督的工程质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州县各级政府成立了由专业质量监督、工程监理、党政干部、民主监督代表和业主“五支队伍”为主的政府监督与社会监督并行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各企业建立了一系列规范管理、强制管控措施,构成原材料质量保障体系。这三个体系之间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形成了具有独特性、针对性、实践性的模式,建立了各种监督力量、监督手段共同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为灾后重建工程质量提供了根本保障。

(六)及时可靠的要素保障,是灾后重建工作顺利推进的基础。重建伊始,我们积极落实钢筋、水泥等大宗建筑材料,千方百计进行筹划,保证了建设需求。积极推进道路交通设施重建,快速全面完成了公路、桥梁等设施的修复和完善,加快在建国省干线和牧民集中安置点公路建设进度,有效发挥了交通设施的保障作用。全力恢复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针对地震中暴露出的问题,科学制定供水、供气等公共设施规划,注重防灾避险措施,提高了保障能力。保证电力、通讯设施正常运行,全力做好负荷预测和监控,加快水电站建设,合理安排运行方式,保证重要负荷供电安全和质量,满足灾区供电和抢修用电需要。同时,加快商业网点恢复建设,保证正常物流和市场供应;加大灾区就业帮扶,促进受灾群众增收;认真做好价格监管、卫生防疫等工作,形成了加快灾后重建与做好日常工作的有机统一。

(七)拼搏善战的援建力量,是灾后重建工作顺利推进的抓手。对口支援地震灾区重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施重大自然灾害重建的伟大创造。在玉树重建过程中,按照“由国家出资、由援建方建设、由地方提供服务保障”的特殊援建方式,把2个省(市)、4家央企和部队以及省内4个地区和11家企业,与灾区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分工负责、沟通协调、运转有序的工作格局,各方无缝隙对接、无障碍合作,确保了灾后恢复重建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各援建力量讲政治、顾大局、作奉献,充分发挥了人才、技术和管理等优势,成为了灾后重建的主力军。重建的战场上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展现了“海拔高、干劲更高”的精神风貌。

(八)深入细致的政策宣传,是灾后重建工作顺利推进的助力。灾后重建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把加强宣传教育作为推动灾后重建的先导性工作,成立了强有力的政策宣传工作领导小组,从省到州、县、乡、片区建立了专门宣传机构,向受灾群众反复宣传、耐心讲解国家和省各项政策以及全国人民支持玉树重建的实际行动,及时公布住房、学校、医院、市政等重建项目的规划设计,广泛征求意见,保障受灾群众对重建工作的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和参与权,形成了大宣传、大动员、大和谐、大推动的局面,最大限度地增强了各族干部群众感恩奋进、加快重建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赢得了灾区群众的信任、支持和参与,为重建工作顺利推进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五部分玉树重建显示了当代中国的伟大力量

主持人:玉树灾后重建牵动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心,大家都期待着新玉树的崛起,在此,您对那些关心、关注玉树灾后重建的人们有什么想说的话吗?

徐福顺:玉树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显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显示了当代中国的伟大力量。重建过程中,党中央、国务院给予了亲切关怀和特殊支持。国务院玉树重建协调小组牵头协调,统筹各方有力。国家有关部委视玉树重建为己任,积极帮助解决困难。社会各界、各方面的爱国人士,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以及国外政府、团体和新闻界的朋友,都给予了高度关心和支持。对此,每一个青海干部群众都从内心深处真诚感激、衷心感谢。在极其艰难的灾后重建中,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城乡群众以及寺院僧侣,以感恩的实际行动,勇于担当、超常努力,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勇敢地承担起交织着光荣与责任、凝聚着希望与重托的历史重担,充分展示了青海人民良好的精神风貌,真实诠释了伟大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在雪域高原上矗立起了永不屈服、永不退缩、永不言败的不朽丰碑。我们一定会把大家的关心和支持化作不断前进的动力,一定把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体现在重建的各项工作中。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让一个继承历史、融入现实、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新玉树早日展现在世人面前。

高清图集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