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村级市”:农村人的城市梦

    5月8日上午,河南西辛庄在锣鼓喧天的喜庆氛围中正式改名为西辛庄市(筹),从6个省市自发赶来的群众一起见证中国第一个“村级市”的诞生。村支书李连成在几个月前就宣布过此事,质疑声不断,当网民质疑其改名之后行政级别的改动时,李连成说这个“市”一没有公务员,二没行政机构,自己依旧是个村支书。村里人顾不上那些非议,他们沉浸在故土新生的喜悦中:“我们要过城市人一样的生活”。[详细]

第262期

  • 2012年5月10日 星期四
  • 中国网络电视台评论频道出品
  • 责编:李岩

非常识

经济基础 先富起来的人需要认同

     西辛庄位于濮阳县南12公里处的黄河背河洼地,1991年全村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不到600元,没有一家工业企业。2005年村办企业发展到11家,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超过1万元,家家户户都住进了户均240平方米的“小洋楼”。去年,西辛庄全村共有企业20多家,总产值10多亿元。全村600多名劳动力都在村办企业就业,前来该村务工的外来人员多达8000多人。该村2011年人均收入达2.6万元,其家底之殷实令人艳羡,其经济实力超出许多其他乡镇,人均收入也远超许多地方的县级市。 今年两会期间,村支书李连成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西辛庄将建立“村级市”。他说其实农民的想法很朴实,每个农民都想过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农村也应该像城里一样,有宽阔的马路,有学校、医院、幼儿园、宾馆、工厂、大饭店。

社会基础 高福利让邻村自愿并入

     西辛庄的发展让周边各村居民都很羡慕。据介绍,西辛庄小学有近1000名学生,本村的生源只有不到100名,大部分都来自外村。相比别村的学校,这里的软硬件设施都强,外村的家长纷纷把孩子往这里送。而在西辛庄,也有一家号称达到三甲水平的医院“濮阳县民生医院”,患者大部分是外村来的。医院是3年前花了9000多万元建的。村民集资3000多万元,村内企业投资3000多万元,贷款2000万元。医院还专门花500多万元购买了一台CT机,在这里CT的检查费用是260元。据村民说,西辛庄之所以比周边富裕,全靠脑筋转得快。1986年,村里搞蔬菜大棚,乡亲们挣了钱,邻村看到了甜头,纷纷开始效仿。后来,西辛庄又改种棉花,开起了纺纱厂,随后又招商引资,开办工业园,村民入股等。周围15个村的群众纷纷表示自愿并入西辛庄。李连成这么算账,15个村庄,要是将来都能搬到西辛庄村的别墅来住,就能腾出15个村的宅基地,按一个村能腾出300亩地算,就能腾出4500亩闲置土地。将来,可以在这些土地上办厂,也可以搞种植、搞养殖,而其他的耕地,则可以通过农业机械化,实现规模协作种植。最终,西辛庄市将形成一个以西辛庄村为中心、由周边村民组成的“类城市”社区。

政策基础 从中央到地方推行三化

     实际上,西辛庄并非第一个吃螃蟹的,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广东、江浙地区,由于乡镇企业发展带动当地较早实现工业化后,就开始追求城市化、城镇化,但当时的探索并不成功。而在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会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提出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要求,同年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也释放了“把人口、经济、财政、税收以及城市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和标准的县(镇),适度改设为市”的政策信号,随后河南省将推动三化发展当做经济工作的重点来抓。这些讯号给了西辛庄一剂强心针, 在挂牌仪式上,李连成说:“我们自己建市,实现就地城市化,是中国农村推进城市化的好路子,这符合中央、省、市科学发展观,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

非常识
5月8日,河南省濮阳县西辛庄村委会办公楼门前挂出“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市(筹)”的牌子。号称中国首个“村级市”的“西辛庄市”在一片质疑声和掌声中挂牌成立。村支书李连成(中)表示,挂牌成立后,感觉更有压力了,今后要带领村民真正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圆老百姓的一个梦。

非常识

只是改名并非行政级别的调整

     面对诸多质疑,李连成说:“俺这个‘村级市’一没公务员,二不设行政机关,三我还是一个支部书记,我们建市的目的就是想让老百姓过得更好一些。”当于建嵘在微博上将西辛庄村“村级市”称为“瞎胡闹”,“村级市”引发争议,均未阻止李连成的“建市”步伐。4月18日,包括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多名专家,在李连成的邀请下齐聚濮阳,研讨“村级市”的相关问题。李连成解释,西辛庄村要建的村级市,跟于建嵘所理解的“村级市”是两个概念。李连成说: “我们要建的村级市,其实是个大型的农村社区,不带有行政级别,也没有公务员。我们目前的设想是,把西辛庄村附近的张头村等15个村近2万户村民都合并到一起,然后共同组成一个‘西辛庄市’。”李连成说:“即使未来“西辛庄市”果真挂牌成立,行政关系上,仍然要归当地的庆祖镇党委、政府直接管理。”

这代表农民的朴素“城市梦”

     西辛庄村民的生活条件不亚于城市人,为什么还要改成西辛庄市呢?“是圆农民一个城市人的梦 。农民想当市民,想去城市享受城市生活,我认为西辛庄村从人的素质这一块讲,从生活角度讲可以提出来建西辛庄市。”李连成称自己一辈子都是农民,他最了解农民的想法。城市是当今中国老百姓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标志,这些富强村的村民富了,过上了城市居民般的生活,于是就想变农民为“市民”过把“城市瘾”,这是一种观念上的改变,是靠自己力量奋斗而成,社会不应说三道四。第二,村级建制变为“市”以后,有利于运用城市社区的管理模式、体制进行管理,这也是一种进步。第三,村民可以进一步理直气壮地享受与城镇居民一样的待遇,更科学地按城市标准,规划建设正式的住宅小区、商业街区、医卫机构、教育机构等。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农民想建“市”,是企望农村的村办企业在发展中能享受到城市企业、国营大企业的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有助于自身的发展。

改名误打误撞成为改革的一步

     我国现在大约有55万个村庄,三十年后,大约有10%的村庄会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大约有60%的村庄会成为空心村,最终会演化为大农机作业的农区和专业化养殖牧区;大约有30%的村庄会发展成中心村或中心镇。我国从农村转移出来的人口,多数应该生活在小城市或小城镇。显然,“村级市”的发展思路符合小城市、小城镇优先的现代化战略。3月4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看望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代表时,李连成底气十足地向李克强汇报:“我们要把西辛庄村建成西辛庄"市"!不过我们这个"市",并不是行政级别上的"市",是村级"市",就是现在的新型农村社区,就是让我们西辛庄村民,都享受到像城市居民一样的生活。”“你这是又要创造一种新模式啊。”李克强副总理点评说。

非常识
河南濮阳县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向前来参加挂牌仪式的民众宣布:西辛庄"村级市"今天挂牌成立了。随后,一面写有“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市(筹)”的牌匾被揭开,李连成登台即兴高歌一曲《吃亏歌》。其中一句歌词让前来参观的邻村官员记忆深刻:“当官,必须学会吃亏”。

非常识

“村级市”是对城乡二元结构的反讽

     早先有人将“村级市”归结为李连成等人的虚荣心,但是只要联想起石家庄的改名风波,以及重庆地名命名将一律不使用“村”的规定,我们便会发现,这种嫌“村”爱“市”的情结绝不仅仅存在于农民身上。而如果做更进一步的思考,便会发现,当许多人将西辛庄“村改市”视为一场闹剧一笑置之,并试图用舆论力量将其扼杀于“襁褓”中的时候,长长的城乡鸿沟被遗忘于不屑与嘲讽背后——正是坚冰难融的二元结构所导致的城乡社会在居民收入、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巨大差距,让农村、农民被严重标签化——这种阶层歧视的后果之一便是,即使少数村庄可以站在财富高地上“一览众山晓”,但被深深烙在心底的自卑心理却并不能随之消释,经济上的“翻身”反而更激起了他们的“去农化”欲望,他们需要努力摆脱被标签化甚至污名化的身份所带来的伤痛。因此,我们可以将“村级市”视为一个“可爱”的怪胎,是农民的身份认知被长期压抑后的一次“冲动式”发泄。而这种“冲动”,则是对城乡二元结构的一种变相抗争和绝妙反讽。

谋求出路的每次尝试都值得适当鼓励

     华西村的书记吴协恩曾谈到,由于他们的集团还是“村办企业”,因此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还受到一些“束缚”,归纳起来一句话就是审批层次多,如他们的某些项目,需要先向所在镇打报告,再由镇到江阴市(县)、无锡市(地厅级)等,层次多了,难免就影响办事效率,这是华西村发展中的问题,在如今行政级别森严的体制下,村级企业确实就有一些无奈。华西村是名声极大的“天下第一村”,尚且如此,那么别的富强村肯定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而且将比华西村有更多的无奈。从华西村的“新市村”到西辛庄的“村级市”,都反映了当前中国农村社会的一个事实,即综合实力强劲的村级经济体,已不再安于当社会建制金字塔的底座,迫切想把自己的位置升一升,我想,这应当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也是农村在经济活动、生活方式方面走向城市化的第一步,社会应该对农村的这一变化和进步给予足够的重视、研究和鼓励。

投票调查

您对西辛庄要建“村级市”新闻的观感是什么?

  •  挺好的
  •  有意思
  •  荒诞

您支持更多的行政单位成为“市”吗?

  •  支持
  •  不支持

投票  查看结果

    不是每个村庄都有机会成为西辛庄,但每个西辛庄都有机会成为“村级市”,但这其中唯一不变的是,农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这种渴望,在城市飞速发展过程中,被忽视了太久。

 往期回顾

网友评论

登录 | 注册

我来说两句



验证码:看不清验证码?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