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病有所医,患有所保,医改的成功与否是当下衡量社会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指数,虽然世界各国的卫生体系都在变革,但是中国的步伐超过了任何一个国家,而中国的人口基数,却是其他国家所无法想象的挑战,纵览全世界范围内,迄今没有一个国家特别是大国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医改之难,并非我们一国之惑。[详细]
第240期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建立于1948年,该体系旨在为英国全体国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在英国,不论是亿万富翁还是身无分文的流浪者,只要有需要医疗支持的,都能得到相关服务。该体系由英国各级公立医院、各类诊所、社区医疗中心和养老院等医疗机构组成,这些医疗机构常被称为联合体。
该体系虽然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是欧洲最大的公费医疗机构和世界最好的医疗服务体系之一,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如转诊看病等待时间长,不少患者为了及时得到治疗只好选择私立医院。
工党政府建立起来的NHS体系曾受到广大民众的好评,被称为是英国民众的“全民信仰”。但随着民众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提高,NHS规模不断扩大、人口的不断增加,NHS逐渐因负荷过重而引发民怨,而其中预约时间长、效率低下成为了民怨的焦点。
就医疗体制而言,美国是发达国家阵营中的“另类”,它是发达国家中唯一没有提供某种程度的全民医疗保险的国家。美国医疗体制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费用过高。
美国联邦政府在整个医疗体制中的作用只是提供部分医疗保障机制和资金,以公立形式为老年、病残、穷困和失业人口提供医疗保障,另外也以立法和管理的形式,规范高度市场化的医疗体制。医疗费用过高已经成为美国社会的一大难题,正常情况下,高额的保险开支主要由雇主支付,雇员本人也要担负比较少的一部分费用。
更为严峻的是,美国的医疗负担已经成为美国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掣肘。医疗支出甚至一度高于教育和国防的支出,老年医疗保险和穷人医疗保险已经成为美国财政最大的包袱,历届政府都为此头疼。美国的医疗保险主要是雇主依法为雇员支付的,而这也成为美国企业的沉重负担,并被认为是损害美国企业竞争力的元凶之一。
而且,巨额的医疗保险开支,也成为压在美国企业身上的一座大山。那些排名靠前的大型公司还有一部分人中大多数买不起昂贵的保险,有的买了非常便宜的保险,等到生病时发现根本不顶用。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变革,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创伤,给公众医疗保障成为现代社会的公认理念。1883年德国颁布了《疾病保险法》,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医疗保险制度。英国于1948年创立国家医疗服务系统,以提供“所有人都能享受的、免费和以需要而非支付能力为基础的全面服务”,在世界率先实现全民免费医疗。根据《健康保险法》,日本政府于1922年4月建立了医疗保险制度,直至1961年实现全国普及,真正做到了全民医保。
各主要发达国家,在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上,大都取得了实效,除美国外,公费医疗在发达国家很普遍。公费医疗意即在财政上予以支持,政府承担起保障责任。但目前各国医疗保障制度都有缺陷。
德国约有8200万人,各级各类医院约2200所,医疗卫生人员420万。2010年的医疗卫生财政预算总支出达3195亿欧元,比2009年增加5.3%。近年来法国医改仍在不断完善,快步前行,其中最主要的改革动力就是,医疗费用上升太快,2010年已占法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2%,人均达3000欧元/年。据预测,日本的国民医疗费到2025年将高达141兆日圆,其中老年医疗费用就占据一半,为71兆日圆。另据政府推算,掌管运营的医疗保险费率如果不从现在的8.5%提高到23.5%,政府将难以继续维系。
各国医疗保障方面都显现出严重危机,危机之中,“缺钱”是最为迫切的,政府长期的投入,究竟能维持多久,谁也不敢保证,各国不得不如履薄冰地进行改革。
医疗改革的困难有很多,“钱”也不是唯一的问题。2010年,英国联合政府上台后,开始着手改革国家医疗服务系统的工作,目的是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成本。改革计划一出,即在英国政界、学界、医疗行业和普通民众中引起广泛争议。人们担心,如此剧烈的改革将破坏国家医疗服务系统的稳定,有对其进行私有化的嫌疑,甚至可能导致国家医疗服务系统土崩瓦解。
这种改革困境,英国并非个案,各界对改革方案心存疑虑,一方面,是方案本身不仅完美,可能不会起到良好作用,人们担心无可厚非。另一方面,无论是医疗行业还是普通民众,都明白,改革必然要削减政府所承担的风险,而这样的结果,可能导致普通患者医疗成本的上升,或医疗行业风险的加大。问题显现,只要尚有余地,普通人难免有拖一天是一天的心态。面对改革,畏惧之心无可厚非。
医疗改革的公平问题,并非空泛概念,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如何平衡各方利益,使大家都能妥协和让步。
英国的全民医保政策让国民享受到统一、标准的医疗服务,公立医院不设高级病房,所有服务全部按需分配,不论社会地位和贫富,每个人都可以在医院免费得到治疗、免费吃饭。但有医生说:“免费医疗制度使公立医院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效益,医护人员积极性不高。”
为解决效率低的问题,自2002年以来,英国修改了有关法律和措施,努力强化医疗机制的效率。而中国现有的医疗水平,在效率上,很多方面是超过英国的,这正是由于我们的医疗体制,没有完全抛弃市场中的合理因素,所以,医改没有必要照抄英国会导致的低效率举措,从长期来看,低效率同样是一种不公平。
美国作为成熟的现代化国家,社会阶层以中产阶级为主,显然富人能完全承担自己的医疗费用,占绝大多数的中产阶级只要有一个支付费用的合理缓冲时间,也能自掏腰包,即使突患大病,医疗费用较高,他们也能用自己未来的收入自我保障,而无需救济。不能承担自己医疗费用的多是穷人,而这部分群体,即买不起保险的人,占美国社会比重不超过20%。
而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国家,中产阶层尚没有取得美国中产阶层那样的经济社会地位,低收入阶层比重较大,所以美国式的商业模式不适合中国,医疗保障这一有迫切需求的制度,绝不能待社会经济发展到美国那样的程度再改,况且现有医保体制也让美国中产阶层渐渐吃不消。
医疗改革 非坚持中国特色不可
比较美英两国的医改还可以发现一个反差:在美国医改中,政府的职能在进一步强化,而在英国,政府职能在弱化。政府职能在两国医改中反方向的变化其实并不矛盾,这恰恰说明中国医改不能走英美两国都走不下去的老路。
中国医改既非英国那样的政府包办,也不是美国式的市场自主,从两国经验教训来看,中国医改,在筹资和医疗卫生体制的宏观管理上,要发挥政府的组织领导功能,而在医疗卫生的实际生产和微观管理过程中,政府放手和退出。政府需要明确自己在医疗卫生体制中的角色和地位,该管的不管不行,不该管的硬抓着不放也不行。在医疗体制上,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限制和消除垄断、维护医疗服务的安全和质量、完善市场准入、明确重要医疗资源的的区域配置、遏制医疗费用上升速度、保障社会弱势人群对于医疗服务的可及性等领域,都是需要我们自己来探索。
医改任重道远,期间会经受的困难,并非我们一国之惑,需要找到最合适的路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