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国家大剧院5年 成为继欧美后世界表演艺术领域的一极
主持人:陈院长,我们都知道2012年12月22日,是国家大剧院五周岁的生日,特别想请您首先给我们介绍一下,经过这五年,您认为国家大剧院取得了哪些成果呢?
陈平:我觉得主要在五个方面,第一,国家大剧院在五年中,圆满完成了中央和北京市给国家大剧院制定的发展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情况下,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国家大剧院这五年面向观众,面向市场,面向世界,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
第二,我觉得国家大剧院塑造了一个非常响亮的品牌——CHNCPA,这个品牌已经在世界上形成了它的影响力。现在全世界的表演艺术家到中国国家大剧院来演出,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潮流,我们已经在世界表演艺术领域中继欧美之后,成为重要的一极。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我们创立了一系列被实践证明的、改革创新探索出来的一系列新的国家大剧院运营、经营理念。
第四,我们形成了一套既符合中国国情,又科学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新的运营模式。
第五,我们还培养了一支年轻化的,高学历的,专业技术很强的,有奉献精神的,非常热情的一批专业人才队伍。这五年来,在这五个方面,高度概括了国家大剧院的发展取得的成就。
这五年中,我们大概每年都要进行将近一千场次的演出,同时还要开展近一千场次的艺术普及教育活动;这五年中,有14.8万的艺术家走进国家大剧院。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展现他们的艺术才华;这五年中,有800多万的观众,走进国家大剧院去欣赏艺术,接触艺术,去接受艺术普及教育。所以我觉得国家大剧院在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宗旨的体现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第二部分国家大剧院是全世界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表演艺术中心
主持人:刚才陈院长通过五点简单地给我们介绍了国家大剧院五年的成果,还有一些数字。大家从这些现在的效果上已经看到了我们取得一些成果,您在《求是》杂志2012年23期的文章中也提到,国家大剧院始终坚持了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的发展宗旨,刚才您也提到了,这一宗旨保证了大剧院正确的一个发展的方向。对于国家大剧院这样一个重要的文化地标而言,最初的顶层设计是极为重要的,那么您心目中的大剧院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它的功能定位和价值理念又是什么?或者说您期待它未来应该是怎样的发展历程呢?
陈平:国家大剧院它首先是一个艺术机构,作为艺术机构,主要干三件事,一个是艺术的创作、生产和展示,到这儿来表演节目。第二是艺术的传播、推广和普及,第三个是对艺术的经营和管理,在这三个方面做到了,那么体现它就是一个艺术机构。
第二,国家大剧院是艺术机构之外,还是一个公益性的机构,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国家大剧院,是中国政府面向二十一世纪兴建的大型文化设施,主要是让国家大剧院把众多的艺术家集合在这里展示他们的艺术才华之外,同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健康的各式文化产品、文化生活,为广大的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发展服务。
第三,它还是一个国家级机构,国家大剧院是国家表演艺术的最高殿堂,是国家的表演艺术中心。那么说到这儿,我们最后给它定性,应该是就全球而言,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程度最高的、艺术生产非常活跃的国家表演艺术中心。这是它的定位。为什么说它现代化程度最高?这些年由于在这儿工作,美国、大洋洲,包括澳大利亚的悉尼,以及欧洲参观了很多他们一流的歌剧院和表演艺术中心,像肯尼迪艺术中心。现在比起来,因为我们建得晚,我们国家正好利用了改革开放的红利,利用了改革开放的后发优势,现在从全世界来的所有的院团、及指挥大师的反映来看,大家众口一词:“国家大剧院现代化程度是最高的”。
我们全部都是自动化控制的舞台,手动的部分非常少,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包括舞台机械设备、建筑,各方面的设施都是非常先进的。为什么说规模最大?在我们之前,悉尼歌剧院是88000平方米。早在十几年前盖的上海大剧院60000多平方米。美国的肯尼迪艺术中心是110000平方米,大剧院开幕之前它是最大的。现在国家大剧院是217500平方米,包括歌剧院、戏剧场,音乐厅、小剧场,包括5大排练厅,包括90间化妆间,包括23间琴房。所有这一切我们的设施规模都是最大的,光电梯就有90部。你没有听到一个剧院可以有90部电梯,所以应该说我们是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
那么为什么说艺术生产更为活跃?有很多的艺术中心或者说国外的歌剧院,要不就是生产歌剧,很少组织经营演出;有的地方就是组织经营演出、很少自己生产剧目;我们是既有节目的经营,同时还自制剧目,还有驻院的合唱团、驻院的交响乐团、管弦乐团都有,所以我们是一个一年平均新制作剧目大概在6-8部生产量的机构,作为任何一个机构、任何一个剧院来说,都是非常少见的。从开幕到现在,我们已经制作了28部剧目,其中歌剧有21部,还有京剧、话剧。我们制作的3部话剧也都是非常受观众欢迎,比如《简爱》、《王府井》、《风雪夜归人》上座率都在90%以上,这是非常难得的现象。
主持人:那对于它的未来,您有什么样的期待?五年过去了,刚才您也说了我们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不管在硬件上、软件上我们都是非常优秀的。那么未来您还有什么样的更多的期待吗,对这种发展理念?
陈平:元旦刚过上班,我们开了两天艺术生产创作的工作会,贯彻十八大的精神,要坚持“二为方向”,坚持“双百方针”,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同时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生产。未来,国家大剧院希望能有更多的艺术家到这儿来展示才华,希望能有更多的观众走进国家大剧院,来欣赏艺术、来接触艺术、来感受艺术的魅力。
同时我们也希望在节目的质量上继续保持高的水平,在艺术的生产上要保持旺盛的活力。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职工的要有专业化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更强,这就是我们未来的大体的方向。
第三部分打造人民艺术殿堂 寻求社会和经济效益最佳结合点
主持人:其实在国家大剧院建设之初,人们担心可能它会没有足够数量的节目,没有足够数量的观众,五年过去了,国家大剧院举办了3914场商业演出,接待了500余万人次的观众。以高水准,高质量的演出,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很多世界级的艺术家,把能到中国国家大剧院来演出,当作他事业发展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标志。国内外的游客到北京旅游,也都愿意到国家大剧院来参观一下,在这样一个认可背后,我相信我们的国家大剧院在后台做了很多的努力。特别想问问:大剧院实施了哪些发展战略,采取了什么样的运营之道,形成了怎么样一种核心竞争力,形成现在大家对国家大剧院的感受呢?
陈平:大剧院五年的实践运营,取得了初步成功,我觉得除了我们实施正确的发展战略之外,首先我还想谈,我们坚持了一个正确的宗旨,就是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的宗旨。所谓人民性的宗旨,就是我们不仅是打造一个艺术殿堂,更重要的是要打造人民大众心目中的艺术殿堂,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第二,艺术性,要坚持艺术的高标准;第三,国际性,就是要用全球化的视野来看国家大剧院。它必须要放在一个世界的,这样的一个范围中去考量它。
在这个三个宗旨的指导下,我们在实践中,也坚持了六个核心经营理念,第一个,就是坚持这三个宗旨;第二,就是我们在节目,所有的节目艺术的考量上,在尺度上坚持高品位、高水准的高雅艺术和优秀的民族艺术。第三个,就是我们在发展的动力上我们坚持创新,鼓励创新,所以我们大剧院的员工,到这儿来工作,首先两个意识,一个是国家意识,举手投足都代表国家,要有这种责任感、使命感、光荣感,同时我们还有要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使我们国家大剧院在五年中受益匪浅。第四,就是我们崇尚“艺术改变生活”这样一个核心价值理念。所以在这个核心价值理念下边,我们开展大量的艺术普及教育活动,推行低票价,想方设法地让观众走进来,享受文化改革的成果。第五,坚持用艺术和市场的双重眼光来衡量所经营项目。在这个核心价值理念下,我们找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点。第六,我们在跟所有的艺术家、艺术机构,包括全世界、全中国的艺术家、艺术机构的交往过程中,坚持诚信、双赢、持久的原则,不是看单一场次的得失,而是把握长久的合作关系,所以我们现在朋友特别多。您也看到了十四万多艺术家,几乎全世界优秀的交响乐团、芭蕾舞团,优秀的指挥大师,全都来到国家大剧院,这是国家的骄傲,是国家的荣誉,我觉得这点是非常难得的。
第四部分国家大剧院实施三大战略 只做艺术不涉足娱乐
陈平:在三性宗旨和六个核心经营理念指导下,我们在实践中实施开展了三大战略,这三个战略我们受益匪浅。一是品牌战略,所谓品牌战略,就是有独特的文化差异。我们主要经营的是音乐、舞蹈、戏剧、歌剧、戏曲这五大艺术板块,当然其它我们也有少量的接触。作为差异化经营,我们只做表演艺术,不涉足娱乐,所以娱乐项目在大剧院基本上没有。
因为我觉得娱乐是靠市场来培育的,艺术是靠政府来扶植,在全世界都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只做艺术不搞娱乐。再有一个,就是我们既经营节目,又开展剧目制作和艺术生产,这和只做剧目、只做剧场服务的剧院是不一样的。
第三个非常关键的就是我们在业态上不是剧场是剧院。剧场是靠出租场地,收的是场租,我们是剧院,经营的节目收取的是票房。这一字之差,实际上性质和业态就完全转变了。我们坚持业态不同。另外我们兼顾公益性和商业的运作,我们不是商业化的机构,但是商业的运作,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所以在差异经营上,品牌战略讲究自己独特的差异。再有就是走精品路线,精品路线就是坚持高品位、高水准的艺术水准,坚持发挥艺术总监和专家的作用。所谓精品路线,就是我们制作的剧目和作品的初衷,在于“为谁制作、让谁看”,而不是为了评奖,也不是为了迎合赚钱。艺术创作的目的首先是为时代,为艺术,为人民大众创作精品。所以我们一直强调“为谁制作、让谁看”。第二就是我们要制作经典,我们追求经典,而不是追求前卫,前卫的事情我们可以去尝试,但是一般随意性的、实验性的东西在国家大剧院制作的不多。
另外,我们在精品路线上坚持艺术和市场的规律,尊重艺术的规律也尊重市场的规律。使得艺术能够又叫好、又叫座,能够让它长时间演下去,艺术的活力是考量它的一个标准。再有一个就是在制作精品的过程中关注整个资源问题,把全中国、全世界好的艺术家都纳入在大剧院的目光之中、视野之内,整合、发挥他们的作用。所以我常说:“在国家大剧院艺术家是生产创作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艺术家在国家大剧院艺术生产中的想象力、创造力。国家大剧院是发挥其在艺术生产中的鉴赏力、把控能力、策划能力和整合能力。所以艺术家在这儿工作很愉快。
再有就是品牌的塑造,在这五年中,应该说国家大剧院的品牌特征凸现,一是它的魅力,大体量、高水准的演出天天都有。二是国家大剧院艺术生产非常活跃的特征显现。三是国家大剧院是一个艺术普及教育的引领者,它开展大量的艺术普及教育,每年有近千场次的艺术演出,而且形成了很多好的品牌,比如说周末音乐会。周末音乐会非常受观众欢迎,为什么?全部是专业的院团到这儿来演出,但票价四十块钱,如果是会员,仅需要十块钱,十块钱就是一英镑。这么低廉的票价,上座率特别高。
另外一个,在艺术品牌战略中不可忽视的就是对传播的重视。大剧院专门成立了品牌推广中心,这在全世界艺术机构和歌剧院中恐怕是独一无二的。这也是改革创新的一个举措。一开始大家很模糊该怎么成立品牌中心?有没有必要?现在看起来非常有必要。品牌中心的分工目前非常细致的,从文案策划,到公共媒体传播,到整个综合宣传、电视广播、网络,每年都通过这样的品牌推广和艺术传播,把好节目宣传出去。现在是信息社会。尤其我们大剧院是不送票的,大剧院是一个不租场不送票的剧院,我们希望培养人们的消费习惯。目前我们的票价是越来越低,但也要培养消费习惯。每年我们要花很大的精力、人力、财力来进行推广,现在大剧院品牌效益非常好,从实践来看,我们受益匪浅。
第五部分大剧院作为国家文化标志 能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
陈平:从一开始我们就以全球化的视野来看待中国国家大剧院的发展。我觉得中国政府建这样的大剧院,既对全国观众是一件幸事,对我们国家的文化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同时也是面向世界宣传传播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阵地和枢纽,也是中外艺术交流的巨大平台。现在国家大剧院已经跟全世界175个艺术机构,跟全世界驻华110个驻华使馆建立了艺术交流关系,大剧院已经是一个知名度很大的艺术交流机构。一个礼拜前,祖宾•梅塔(Zubin Mehta)到北京来开新年音乐会,他带了以色列爱乐乐团来了。中午吃饭时他和我说,NCPA,也就是国家大剧院简称,他说:“你们中国国家大剧院现在在世界的影响真大,而且都是好的影响,全世界都在谈论中国国家大剧院。”就是表演艺术这个行业内在谈论中国国家大剧院,都是非常肯定的正面的评价。所以这一点是非常难得,所以我觉得我们全球化视野就是把眼光放在世界,首先是有全球化的视野,第二得跟国际接轨。所以我们跟国外的这些演出的经纪商和院团的合同,全部都是英文来签的。所以我们的合同到美国的经纪公司OPUS3后他们觉得非常惊讶,在公司传阅我们合同。
这是全球化的视野,另外就是国际化的定位,还有一个就是整合能力,在全球的整合能力。应该说这五年来,大剧院在迅速地提升,我们受益匪浅。最后一个战略就是人才战略。国家大剧院发展的一切都是人才支撑的,没有人才的支撑国家大剧院不可能有今天。所以,我们从零起步,白手起家,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这样迅速攀升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战略,就是紧紧抓住人才战略的实施。我们几次、多年都在年终工作报告里确定要建立国家大剧院人才高地。国家大剧院太庞大了,大剧院涉及到的专业有112个专业,现在我们已经建立了17个各个专业的运营系统,有效支撑大剧院的运营,所以人才对我们来说是最宝贵的。这些年我们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上下了巨大的工夫。五年来我们将近派出一百多个小组到世界的各个歌剧院去学习,去培训。
同时我们也把海外的很多艺术家和专业人才招回来,所以我们这儿“海归”很多,英语的人才很多,当然外语不只是英语,牵扯到的各种语言,英语、俄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日语等都有。各种语言的人才都在这儿荟萃,各种专业都在这儿荟萃,人才的支撑对我们是非常得力的。正是由于我们坚持了正确的宗旨,确立了自己科学的经营理念,同时实施这三个战略,才使得国家大剧院实际的运行中取得这样良好的成效。
第六部分艺术生产是核心竞争力 树立“大剧院制作”的金字招牌
主持人:刚才您简单介绍了,国家大剧院在五年的发展历程中,制作了包括像歌剧、京剧、话剧、舞剧等表演形式的剧目29部,其中原创11部,在业内竖起了大剧院制作这样一个金牌招牌。我们特别想问问大剧院为什么要培养如此强大的原创能力,在培养过程中是怎么去做的呢?
陈平:艺术生产,它本身就是剧院的题中之义,要不然就别叫剧院,要是成立剧院,你就是不可回避的艺术生产,这是一个;第二个,艺术生产对于国家大剧院来说,已经成为很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第三,已经就像你刚才说的,已经在国外、在业界形成了“NCPA制作”品牌,这也是我们从初衷就刻意要打造的这样一个品牌。所以我们非常小心翼翼地,非常谨慎地对待我们所生产的剧目。另外生产这种健康向上的优秀剧目,也是我们响应中央的号召,作为一个艺术机构必须完成的责任,所以大剧院从一开始是经营节目为主,但是很快我们就开始启动自己制作了,那么这个过程,我们经历了三步走。
第一,开始的时候我们是联合,邀请别人,外邀剧目来演出,我们少量地参与。第二个,就是我们要跟人家联合制作,在联合制作中我们学到了很多制作的规律性的东西,或制作它的方法。第三,就开始自己组织原创,成立了我们自己的管弦乐团和合唱乐团。这样为我们的剧目生产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再加上我们有很强的整合能力,全中国好的导演、好的作曲、好的编剧,全世界的好导演、好舞美,我们都可以拿来用、请来用。这样,我们最开始的制作团队,从3个人现在变成43个人,有一个很强的制作团队。而且分工很科学、很规范,所以我们把制作体系健全了之后,逐步生产能力就上来了。在这里面两个很重要的东西,一个是我们制作体系的完善,包括主创队伍,主演队伍,我们靠整合能力来完成的。二是制作团队,舞美团队,排演团队,包括合唱团、乐团,包括小角色团队,这些八个板块,现在已经都初步形成了。
我们已经有了一个相当具有规模,而且很完善的这样一个制作体系了,所以我们剧目生产就有这么大量,今年我们制作、排了将近八九部戏,明年我们新制作剧目达到13部,复排剧目达到10部,等于23部,这在任何一个院团都是非常少见的事情,在国际上也是非常少见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生产能力逐渐显现出来了,这里很重要的是我们使用了一个替代战略,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弄臣》,《弄臣》是帕尔玛歌剧院跟我们联合制作。我们当时制作《弄臣》时既没有乐队,也没有合唱队,我们跟他们是联合制作,当时我们只有舞美队伍。所以首先是从舞美开始,按照人家的设计我们制作舞美、服装、道具,然后跟人家联合制作。乐队、合唱队,包括演员所有都得安排,所以很贵。
但在这次制作过程中我们终于参与了,而不是光花钱请来演出,那样的话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我们既请他来演出了,世界著名的男中音里奥努奇也来了,效果非常好。经营效果也很好,卖票也很好。不到一年,半年之后帕尔玛歌剧院演出,把我们的服装、布景又租回去,运回意大利的帕尔玛,这样我们又得了一笔租金。第二年他们又来的时候,我们就舞台监督,各种助理、灯光等都开始跟进了。另外一个,我们说乐团你就不用带了,你就带合唱团和角色演员。乐团你就别带了,我们请中央歌剧院跟他合作,演出也很成功。等到第三次又来中国,因为这部戏观众基础培养得也好,大家也爱看。还是里奥努奇再加上两个主要演员,就三个主要演员他们来了,剩下的从合唱团到乐团、到舞台监督、到舞美、道具、服装等一切,全部换成NCPA的了,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替代战略。
开始是人家的,然后逐渐国有化、本土化。从这一个制作过程中,我们学习到别人制作的流程,学习到别人制作的规范,学习到别人是怎么来把控艺术的质量,同时我们也锻炼了和培养了我们的制作队伍和制作机制,建立国家大剧院的中国制作规范。我们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从开始的联合制作到独立制作,从开始跟人家联合到替代,完成了一个替代战略,现在我们只需要好的舞美、好的导演、好的指挥,国家大剧院聘请吕嘉当我们的首席指挥,他也是非常优秀的指挥。而且现在我们在跟别人的联合制作过程中,甭管西洋经典也好,是新排的复排的也好,所有的制作都必须要有一组中国演员,这是为什么?这就是为今后国家大剧院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留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国外的人员都不来了,我们也能演,我们现在的28部剧的制作版权,完全是国家大剧院版的,不存在跟别人的任何争议。外国人员为我来制作,国家大剧院从一开始就走了一条非常好的正确的捷径、路子。
第七部分文化“走出去”要注重内容、方法和细节
主持人:在十八大报告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而您说过国家大剧院是在开拓“中国内涵、世界表达”的发展道路,努力弘扬我们民族核心价值观。我们也都知道,《图兰朵》是国家大剧院推出的第一部自制的剧目,2011年赴韩国巡演,取得了90%以上的上座率,大剧院版的歌剧《赵氏孤儿》赴香港演出,得到了董建华先生以及众多香港同胞的高度评价,那么京剧《赤壁》在欧洲巡演,也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功。那么国家大剧院是如何理解并且去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您认为文化“走出去”非常重要的一点在哪里?我们怎么去提升核心竞争力,让我们的文化更多地走出去?
陈平:国家大剧院有一个全球化战略,全球化战略很重要的就是我们要走出去,要引进来同时也要走出去。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我们这些年也在尝试着走出去,融入世界,走向世界,展示中国,宣传中国。这些年,包括去韩国首尔的《图兰朵》,包括《赤壁》走三国,维也纳、布达佩斯和布拉格,包括我们乐团在德国五个城市的巡演,到柏林音乐厅的演出,以及到悉尼歌剧院的演出,包括我们的合唱团到日本东京新国立的演出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走出去”的尝试。
首先我觉得走出去是非常必要的。中央的决策是非常正确的。走出去怎么走,怎么抓住关键点?第一应该是把我们的精品拿出来走出去,只有精品才能够对世界产生反响。把中国这样的艺术大国的优秀艺术资源展现给世界,是各个艺术机构和每一个从事艺术事业的人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怎么把优秀的艺术资源、艺术产品拿出去,影响世界,融入世界。
第二在战术上、方法上要讲究,比如说这次去奥地利维也纳等三国去演出京剧《赤壁》,特别受欢迎,上座率全部都是在90%以上。而且主要的观众全是欧洲的观众,是主流观众。这里面有方法,比如说我们在维也纳演出,每到一地都请一个著名的当地戏剧演员来做讲解,用他欧洲的语言来诠释中国的京剧,他说于魁智,他不会说这是中国最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说这就是中国的多明戈;李胜素,不是说她是中国的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他说这就是中国的卡拉斯,女高音歌唱家,结果欧洲观众瞬间就理解了。
因为他们是听歌剧长大的。不知道中国京剧艺术家是什么意思,但是一比较就知道,他就一下找着这尺度去考量。另外说你欣赏京剧的时候,你要欣赏一招一式,要看水袖,要看眼神,就讲这个。另外观赏习惯也不同,他说我们欧洲听交响乐,是听完了四个乐章,然后一块鼓掌,这个看京剧不是。你觉得哪句唱得好,你觉得哪一个动作做得好,你当时就说"好",结果他这一教,现场特别的活跃,你就是演着,刚唱一句,"好",外国人就鼓掌。
欧洲这三场演出,每一场几乎都是拉幕谢幕、然后鞠躬,然后拉上幕又鼓掌,就坐那儿鼓掌,然后又拉上幕,又返场,都是六七次,效果非常的好。所以说艺术是无国界,真是这么回事,各国都有自己很优秀的艺术,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资源丰富的大国,也要做文化强国,是要靠具体的方法去实施。所以不仅是在方向上、战略上去研究,更重要的还要在渠道上、在方式方法上、在细节上去研究,这样才能很好地实现走出去战略。
第八部分剧院和观众是鱼水关系 发展艺术更要培养观众
主持人:我们知道艺术改变生活是大剧院的一个核心价值观,您本人也在很多场合,致力于艺术的普及推广,您也曾经说过,如果我们的孩子考上了大学,没有欣赏过一次音乐会,我们的老人一辈子没有听过一次歌剧,这是非常遗憾的。作为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国家大剧院为什么要致力于高雅艺术普及?在普及的过程中,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您觉得这条路好走吗?效果如何?
陈平:在剧院运行的过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观众跟剧院的关系,观众就是水,我们剧院和艺术家是鱼,是鱼水之间的亲近关系。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对观众的培养,我相信,艺术的发展也会受到制约的,必须得双轨并行。再加上我们从一开始确定剧院的人民性、要办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的剧院。因为什么?就是国家在二十一世纪盖的国家大剧院,它的出现和良好的运营,既是我们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的这一个重要成果,也是国家软实力的一个表现。所以艺术改变生活,跟人民性这都是相关的,艺术改变生活的目的、题中之意就是,我们大剧院生产的产品,最终的服务对象是广大人民观众。
这次十八大也提出来给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这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有一个口号在常年的所有的广告上都登着,就是“让更多的人走进大剧院,了解大剧院,享用大剧院”,为什么?大剧院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大剧院本身有一个责任,就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落实。我们不是为了赚钱,所以这几年来,票价从一开始平均票价480多块钱,现在变成300多块钱,平均下来314块钱,越来越低。今年我们还在研究,明年还继续往下压低票价。
上座率我们要提高,票价要往下降,这就是一个大的趋势。因为挣再多的钱都不是目的,主要的目的是在维持这个剧院良好的发展,使它在艺术生产各方面得到保障的情况下,为大家提供质量高、但价格相对能够接受、合理的文化产品,这是我们的目的。所以这5年来在这个艺术普及上下这么大工夫,我们觉得特别值。我们现在网上会员大概有20多万,持卡会员有一万多,这个数量我们觉得还远远不够。所以就要加大传播的力度、推广的力度,我们现在有大剧院的院刊,还有古典音乐频道,NCPA和CNTV中国网络电视台合作的古典音乐频道,都非常的成功,这个古典音乐频道是免费的在互联网上点播的,但节目的质量非常高。我特别希望广大的网友和青少年观众,广大艺术爱好者,能够去免费上网看。而且我们现在苹果系统,安卓系统,都安了客户端,都有手机的客户端,都很方便,随时随地都可以看上乘的节目,这就是我们要干的事情。
第九部分大剧院的主人是观众 工作人员是公仆
主持人: 采访到陈院长,通过陈院长的介绍,也让我们了解国家大剧院这五年今天来的一个发展历程,最后想请陈院长用几句简单的话,跟我们全国的网友们,乃至我们全世界的网友们说几句话,因为国家大剧院刚刚过完了五周岁的生日,未来您对我们的网友们有什么想说的话吗?
陈平:想说的话就是,国家大剧院节目这么好,我希望全国的网友们都到大剧院来看节目,来接受艺术普及教育。为什么?因为大剧院是我们大家的,不是我们这些工作人员的,我们这些工作人员是仆人,主人是观众,所以每一个网友,每一个观众,大剧院都是你们的,你是这里的主人,希望你赶快到大剧院这个家里、殿堂里,来享受一下艺术的魅力,我就是这个愿望。
主持人:这个邀请真的很亲切,今天也非常感谢陈院长接受我们CNTV的访问,那我们本期的节目就到这儿,感谢大家的收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