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实体书店,也许再也没有春天

    实体书店再也回不到过去了。近日,单向街书店举行告别演出,以“纪念”其在成立后的第二次搬迁。此前,第三极、光合作用等实体书店的经验窘境,海淀图书城的尴尬转向,都在印证着这个事实。不光中国,全世界的实体书店也面临着要么转型要么死去的困境。这些书店的经营者爱书、懂书,但他们不能也没有必要再撑下去了。书店之死,罪并不在网商的大举进攻;惨烈的“价格战”拉低了阅读成本,对读者来说,绝非坏事。 [详细]

第313期

  • 2012年7月17日 星期二
  • 中国网络电视台评论频道出品
  • 责编:李汉森

非常识

在网络的冲击下,书店倒闭潮席卷全世界

      7月31日,经营30余年,令许多作家流连忘返的巴黎村声书店即将告别世人,为此,数百名铁杆顾客还举行了悼念仪式。书店将死,这是很多人不愿意看到却正在发生的事实。2007年,纽约最富盛名的独立书店之一“竞技场书店”关门大吉,进入破产程序之后,书店里还有大约价值180万美元的6万册图书没卖出去。07年末,全美仅存2500家私营小书店。
       在以亚马逊为代表的网络书店的强势攻击下,有些书店巨头也显得力不从心,全美第二大连锁书店Borders在去年申请破产重组,该书店自2007年以来就从未实现过盈余。而在重组之后,书店计划加强电子书业务,并注重非图书产品的开发。单单依靠图书赚钱,在当下的市场中有点痴人说梦,电商亚马逊也是依靠着销售图书之外的其他商品,才成就了今天的江湖地位。

税费压力过大,独立书店经营无以为继

      被评为“世界最美20家书店”之一的“The Last Bookstore”老的板曾说,虽然没有政府的优惠政策,但因为本地居民更喜欢独立书店,所以帮助我们生存了下来。即便在欧美,众多既无特色也没有政府扶持的小书店来说,活下去就是一种奢望。
       在我国,实体书店主要分为国有的新华书店和民营独立书店。近年来,新华书店已享受不少税收优惠政策。改企转制的国有出版公司企业所得税全免,增值税分两种情况:教材销售的增值税先征后返,一般图书按13%的优惠税率缴纳,营业税按行业标准5%缴纳;据政协委员张抗抗介绍,民营独立书店的税收状况则是,提取营业总额的8%上缴营业税、13%为增值税,再按增值税额的7%提取城建税、3%教育附加税、20%地方教育税、还有占利润总额25%的企业所得税,平均毛利不会超过17%,绝大部分民营实体书店根本已无净利润。而这些,并没有将房租、人力等成本考虑在内。

非常识
北京的一家儿童书店,其环境梦幻,像儿童游乐场。

非常识

书籍的特质,能缓冲市场规律的作用力

      与其他商品不同,书籍的作用将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而在教育等行业,图书的选择自然而然地被赋予了更多国家、政府的意志。图书出版业一直以来被欧洲各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定位为不仅是产业,更是“民族文化认同的脊梁骨”。德国官方的出版与销售协会公开它的使命是“图书传递思想”,因此,“图书出版的经济政策与文化议程密不可分”;法国国家图书出版中心宣布它的使命是“支持整个图书出版系统(包括作者、出版商、书店、图书馆、图书及读书的倡导者),特别是高文学价值的图书创作与发行”。在美国强势文化的作用之下,政府的补贴与对文化出版单位的直接资助使得文化多样性的源头——单个作者、中小出版商、各类书店、不同语言得到保护。无论经济形势、市场形势如何,阅读对于国民教育的影响并不应该随之产生剧烈的波动。

印刷文字如何存活,关键在国家的保护

      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指出,2003年至2011年间,在电子书强劲来袭的竞争压力下,各国实体书店纷纷倒闭、网络纸质书店被迫降价销售,法国纸质图书的销售额却一枝独秀,逆势增长了6.5%。从出版消费市场来看,法国的电子书也只占到1.8%的比例,远低于美国的6.4%。而这个数字的取得,也与世界各地都在为实体书店“续命”有关,例如限制书店房租上涨、图书行业为书商提供紧急资金、加强图书行业与政府的合作等。
       限价令,一直是保护图书市场的有效手段。国内网购图书、电子书的价格相对实体书店较低的现状,法国政府则对纸质书的价格实施严格管制,统一了图书在网络、独立书店等媒介上的售价,而纸质书的折扣促销也被严格控制在标价的5%以内。类似的图书定价制也被诸多国家采纳,在德国,电子书的售价必须与实体书相同,无论是网购还是电子书。只有当精装本上市两年后平装本问世时,电子书的价格才会下调;比利时也尝试着实行图书限价制,它规定该国的图书出版后的6个月在市场上必须按规定的标准打折,以后的价格才不受限制。

从用户角度来说,网络击败现实合情合理

      凭借其强大的图书数据库资源优势,某网店研发的的图书封面扫描软件可以让读者在书店随时扫描图书封面,并查找网店产品,并完成比价、下单等一系列操作。相应地,众多电商所售图书也提供试读功能;激励机制下网友的晒单也解决了视觉观感遥远的问题,可以说,除了“纸质手感”等无足轻重的因素之外,如今的网店已经欺负到了书店的家门口,而传统书店拿得出手的应对措施几乎没有。
       “人与人的接触”一直是众多书店的底牌,通过学术讲座、沙龙、会员活动,网罗一批黏度极强的用户,书店的人气和声望固然能在一段时间内迅速提升。但顾客群过于狭窄是其必须直面的现实,曾经雄踞与中关村黄金地段,毗邻诸多高等学府的“第三极图书大厦”的黯然谢幕,恰好证明了这一点——购买目标明确的顾客宁愿坐在电脑前操作一切。

非常识
2007年,荷兰,马斯特里赫地区开了一家名为Selexyz Dominicanen 的书店,该书店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位于一座13世纪的教堂内。书店老板请著名的建筑师对教堂进行重新设计改建,最终这个书店不仅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还给读者一种完全不同的购书体验。

非常识

说书店能代表城市的文化风貌过于牵强

      去北京看“万圣”,去南京找“先锋”,去上海看“季风”,去杭州找“枫林晚”,去广州看“学而优”,去台北逛“诚品”,名声显赫的书店成为了城市文化的地标。然而,从书店的数量与质量来判定城市的文化品位就显得有些牵强。这些书店普遍自我定位较为“高端”,除“第三极”之类的综合书店之外,敢于放下身段的经营者并不多。当所有人都在追求定位高端、顾客素质高、就连营业员素质被要求很高的时候,放低身段和眼光低调行事,或许真的很难。
       更多的证据显示,国外,尤其是欧洲国家的一些独立书店在网络席卷的风暴中,发展平稳。这些小型的实体书店镶嵌在社区之中,像711便利店一样,为业主提供读书的便利。还有一些则采用会员制,将书店形成图书馆,或安于一隅或开设水上图书馆,不仅节省地租,还将大众与书店粘连一起,得以生存下来。做好服务,做好用户体验,才是独立书店得以存活的根本,而非故作姿态,自命清高,让少部分适应书店的读者沉浸其中,把自己伪装成与世隔绝的仙境。

经营之路越走越窄,一些书店黔驴技穷

      无论对实体书店还是网店来说,卖书永远是赔钱的买卖,却是最能网罗人心的生意。网店通过制造图书的噱头来聚拢人气;实体书店就只好在周边产品方面下功夫。台湾最大的书店博客来的图书销售只占营业额的1/3;诚品书店虽然名声在外,也只能依靠其他文化产品盈利。根据广州购书中心负责人介绍,出租铺面维持经营是广购抵御不景气的方式,而北京三联书店干脆将二楼门店出租给咖啡吧。一些税费优惠力度颇大的新华书店,也打起了类似的主意,卖电饭锅、微波炉、保健食品,与“文化”二字毫不沾边。
       售卖周边产品,以此盈利,无非是为了把人留在店里,并把喜欢的书带回家,在高昂的成本面前,这似乎成了业内共同认可的唯一办法。但从读者的角度来说,想把人的心留在书店,不能只靠一杯咖啡这么简单。

用最少的钱,看最多的书,才是好事

      对于一模一样的商品,几乎所有人都会选购价格低廉的卖家。2011年,某电商更是采取了“每满100元立减50元”的优惠,一本7折的图书,价格被硬生生地拉低到了3.5折,有些书优惠后,甚至比盗版书还要便宜。网店的特性更可以使顾客最快最准地定位自己的消费、阅读习惯。把“免费党”抛开不谈,低廉的价格作用于读书的兴趣的局面正在发生,电商、书店,盈利也好,赔本也罢,竞争的背后,消费者的胃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这是最坏的时代,低利润,让实体书店不得不一再期盼“限价令”的到来;这也是最好的时代,当人们的精神风貌、文化素养都得以普遍提升的时候,我们回过头来,是否会感谢那些电商疯狂的“价格战”呢?

投票调查

实体书店与网店,您更青睐哪种购书方式?

  •  实体书店,有质感,有读书的氛围和感觉
  •  网购,价格便宜,服务好,选择多,且质量不比书店差

影响书店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可多选)

  •  国人阅读习惯有问题
  •  网络书店的冲击
  •  过高的税费
  •  书籍自身的质量
  •  部分书店过于小众的经营方针
  •  其他

投票  查看结果

     宁夏某山区小学图书室的书籍已经有15年没有更新,某些书的首印时间竟然是上世纪60年代,在今天关于“书”的新闻中,这条同样引人注目。经营书店不应成为小资们自娱自乐的文艺买卖,当人们在蓝色港湾的湖畔颂诗之时,请不要忘了这些读不到书的孩子们。

 往期回顾

网友评论

登录 | 注册

我来说两句



验证码:看不清验证码?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