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2013-1-25 第58期

体制内外的环卫工


     哈尔滨市招聘400多个环卫工人,结果有一万多人报名,其中有3000多人还是本科生甚至是硕士生。体制的门很窄,在很多人看来,只要挤进那道门,迎接自己的就是瑰丽的未来。如同户籍制度一样,体制很多时候是与之捆绑的社会资源的代名词。 但这种优势也绝非没有风险,对于全社会来说,追求“一劳永逸”的人越多,社会的活力就越少,创造价值的能力就越差。

分享

石家庄上路清扫环卫工99%是临时工

记者:徐辉  时间: 2013-01-24

核心提示:在执行全市最低工资水平的情况下,石家庄市一线环卫工人的工作量超国家标准一倍多。一线临时环卫工人的愿望,就是能得到和正式工同等的待遇。

“有时候累得腰疼,晚上睡觉都翻不了身。”正在清理冰雪的石家庄市环卫工人张丽(化名)直起腰,对记者说。23日13时许,张丽和同事们一起清理已成冰块的积雪。红色的口罩外,是一层白色的霜。

“这雪都碾压成冰了,得及时清理,不然行人容易摔跤。”环卫工人郑师傅说。郑师傅是一名“段长”,他们段共有7人,负责石家庄约2000米的路段保洁。张丽就是郑师傅段里的一名工人。

“有时候,一天下来腰疼得睡觉翻不了身”

凌晨2时30分,闹钟响了,张丽摸索着穿衣服,然后赶往负责的路段,开始一天的工作。张丽的子女已经成家,老伴在一家公司打工,一个月1000多元收入。

晨扫持续到6时,吃了早饭,7时30分,张丽就要开始上午的保洁工作,这个工作要持续4个半小时。“因为需要不断地弯腰、站直,有时候,一天下来腰疼得晚上睡觉都翻不了身。”张丽说。

每个月,张丽能够拿到1600元的工资,外加一份意外伤害保险。

张丽的生活工作状态,正是像她一样许多临时环卫工人的写照。

面对记者的采访,环卫工人们很愿意表述自己工作的艰辛和收入的窘迫,但没有人愿意留下名字。“一个月1000多块钱,我们还要用这些钱来养家糊口。”一位工人说。

人均负责面积超国家标准一倍多

据石家庄市环境卫生管理处质量科科长高晓霞介绍,目前石家庄一线环卫工人4400余人,缺口为300余人。每名环卫工人承担着近8000平方米的环卫任务,而国家的标准定额是3500平方米,河北省的标准定额为5000平方米。

在采访中,一名环卫工人向记者表示,上路清扫的99%的都是临时工。正式工一般负责检查之类的工作。这位环卫工人的说法,得到了很多环卫工人的证实。

“他们的工作确实很辛苦,我们也很心疼。”高晓霞说。为了减轻环卫工人的工作量,石家庄拥有92辆清扫车,去年又购进20台多功能清扫车。“增加机械化清扫面积,也就减轻了环卫工人的工作量。但是需要保洁的面积是没有办法减少的。”高晓霞说。[详细]

核心提示:目前,沈阳一线环卫工人总数为9463人,其中8242人属于合同制临时工。在编工人的平均工资是每月2800元左右,五险一金;合同工人平均每月1400元,上三险。

韩雅馨是辽宁省沈阳市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扫大街已经扫了30年。在这30年里,她每天都凌晨3点多起床,一天基本都在大街上度过。

她每天的工作分三个时段:早晨4点至6点上街清扫一遍,然后吃早饭;7点至11点全在大街上;午休两个小时之后,从下午1点开始,至4点结束。之后,还有一部分人要轮值晚班,晚班时间是从晚6点至10点。

也就是说,这个城市,从早晨4点至晚上10点,除了吃饭时间,大街上都有环卫工人劳动的身影。

夏天也许还好过,冬天最难熬,因为要清雪。环卫工人都是以雪为令,下雪即上街,边下雪边清扫。

2011年,沈阳曾连降五天五夜的大雪,有些环卫工人甚至五天五夜没回家,吃住都在班上。

和其他工种不一样,环卫工人一年365天没有集体休息日,越是逢年过节越是忙碌。在每个除夕,环卫工人都是在家吃完饺子之后,扛着扫把上街,清扫鞭炮纸屑,这一夜,他们几乎要干到天明才收工。

工作强度大,而且时常伴随着危险。韩雅馨是幸运的,有一次,一辆大卡车从她身旁飞驰而过,倒车镜刮在了韩雅馨的身上,把她甩开很远,幸亏没有受大伤。

沈阳市目前有一线环卫工人9463人,其中1221人属于事业编制,8242人属于合同制临时工。在编环卫工人的工资是平均每月2800元左右,单位给上五险一金;合同工人的工资平均每月1400元,单位给上三险。

沈阳城镇职工月工资平均为3813元,无论在编与不在编的环卫工人,都没有达到平均数。

范文学,鞍山环卫工人,十八大代表。他向记者介绍,在鞍山,合同制环卫工人的工资为每月900元,在编环卫工的工资超过2800元。两种环卫工人所从事的劳动内容基本一样,甚至合同工在一线干得更多。

“现在,社会其他行业工资都比我们高,这造成干我们这行的人整体年龄偏大,基本都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年轻人没人愿意干这个。”范文学说。

环卫工人要求提高工资待遇的呼声,在今年的辽宁省“两会”上,已经引起了部分代表们的注意。一位辽宁省政协委员说:“环卫工人工作强度大,但是工资收益却很低,长此以往,今后我们的城市将由谁来清扫?”

据沈阳当地媒体报道,目前,沈阳市正在酝酿给环卫工人涨工资和提升工作环境,听到这样的消息,许多环卫工人都是激动不已:“我们真的希望这个政策能早日落实,环卫工也真该涨工资了!”[详细]

广州环卫工人:起早贪黑 争取加班只为多20元

记者:张志超  时间: 2013-01-24

核心提示:去年年末,广州多个区环卫工人进行罢工要求提高收入和待遇。对于环卫工人的涨薪要求,广州市有关部门也很快作出回应,承诺环卫工人的工资将有大幅提升。

他们被誉为成为美容师;他们为了城市的干净整洁,起早贪黑;然而他们的收入却几乎是城市中最低的。他们就是我们城市中的环卫工人。近日,广州市多个区的环卫工人纷纷要求涨薪,提高福利待遇,包括缴纳住房公积金等。

对于环卫工人的涨薪要求,广州市有关部门也很快作出回应,称“提高环卫工人收入早已列入政府重点工作的议程”,并承诺环卫工人的工资将有大幅提升。

十一年来作息时间没变工资没变

1月下旬的广州,即使是凌晨时分,气温也足有15度以上。今年47岁的黄熙(化名)在4点30分准时起床,梳洗一轮之后,她穿着一件短袖衣服,再“套”上环卫工人的工衣,装上满满一壶开水就出门了。黄熙的丈夫是某日报的投递员,月薪加提成每月收入大概3000元。

为了方便工作,黄熙和丈夫在广州西关附近租了一房一室面积约30平方米的房子住,每月的租金700元。“一个月房租加水电费等生活杂费就要1100元左右。”黄熙说,“我的工资收入基本上就用来支撑我们在广州的生活费了,丈夫的收入存起来,每半年寄一次回老家给孩子当生活费和学费。”

凌晨5点不到,他就带着扫把去自己负责的地段--广州市著名的上下九步行街附近的一条马路。“虽然这里不是步行街,但是不到10米宽的道路,还有2间儿童服装批发中心,即使是工作日人流量依然非常大,而且附近小食店非常多,卫生压力很大。”黄熙说自己“一个上午基本没时间休息”。

据黄熙介绍,她自2000年南下到广州打工之后,第一份工作就是环卫工人,让她没想到的是,她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1年,而今已经迈入第十二个年头。

“每天凌晨5点前就要到岗位上干活,然后一直到中午11点左右,中午有3个小时左右的休息时间,下午2点回到岗位,直到下午5点。”黄熙说。

据黄熙介绍,她目前的工资是1500多元,扣除了社保等费用之后,到手就不足1300元了。“11年的工作作息时间一直如此,没有改变,工资收入也没有怎么改变。”黄熙有点自嘲地说。

“为了多挣钱,我们都愿意加班,即使每次加班4小时也只有20多元。”黄熙无奈地说,“为了多加班,春节假期我和丈夫都不回老家了。”

环卫工人现状:平均月薪1482元

资料显示,2009年广州政府机构改革,市容环境卫生局退出历史舞台,环卫领域的职责划归当时新组建的城市管理委员会,“之后,广州的环卫系统包括两部分,一少部分仍是延续此前的事业系统;另外大部分则是市场化,把市政环保业务外包给保洁公司。”广州市城管委一位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而有环卫工人就告诉记者,虽然两部分环卫工人的基本工资相差无几,但是事业系统的环卫工人福利好得多,“除了有过节费之外,甚至会有年终奖。”

“目前广州市大概有4万名环卫工人,其工资大都由最低工资标准1300元、环卫岗位津贴(一线保洁员5元/天,每月共120元)、高温补助(150元/ 月,共发5个月,全年平均62.5元/月)等构成,合计约1482元。”一位熟悉环卫岗位行业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环卫岗位津贴标准偏低,其实一直被诟病,现行的环卫津贴指导价是1994年制定的,18年没变。”

为了争取权益,提高工资待遇,2012年12月26日,广州市天河区的部分环卫工人曾经集体维权;2013年,广州市荔湾、越秀两区的部分环卫工人接连罢工,集体维权,要求增加基本工资,增加福利和缴纳住房公积金等等。1月11日,荔湾区城市管理局当场答复了环卫工人的诉求:最低工资标准增加10%,并按政策缴纳住房公积金。

“广州市是环卫事业改革较早的城市之一,早在2001年就明确了环卫作业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到目前为止广州65%的保洁面积已完全外包给市场化企业,但是由于配套机制和监管体系的不健全,影响了市场化优势的发挥,不能保障环卫工人的收入。”一位业内人士无奈地表示。

提高环卫工人收入早已提上议程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0年,广州市就准备对环卫工人收入制定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环卫工人指导价”,但价格必须依据《广东省城市环境卫生作业预算定额》来制定,而目前2009年的广东省环卫综合定额是试行版,已经严重过时,新的定额已于2012年上报,目前尚未发布。

广州市城管委党委副书记黄小晶告诉记者,2012年4月广州市人大002号议案提出建议,提高环卫工人基本工资,实现环卫工人工资待遇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最低工资不得低于广州市最低工资标准的110%,并逐步解决住房公积金问题。

另外,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也在去年10月和12月作出4次批示,要求专题研究环卫工人的薪酬及相关待遇问题,拿出相关的方案和措施,创造条件积极解决。[详细]

哈尔滨环卫工:体制内外工资差距不大

记者:李文学  时间: 2013-01-25

核心提示:长期以来,因工资待遇低、劳动强度超标,哈尔滨市很难招到临时环卫工人,影响保洁作业效果。2012年10月,哈市大幅提高环卫工人待遇至每月1600元,一线在编环卫工人的基本工资也提高了10%,月收入达2300多元。贾希无疑是幸运的。

24日凌晨5时,哈尔滨环卫工人贾希出门时,地上已被白雪覆盖。扫完街面,路人车流多了起来,贾希提着长杆簸箕和扫帚,走走停停,来回巡视,时不时夹紧双臂,显得小心翼翼。

这位65岁的老人背微驼,手脚却十分麻利。身上的工作服始终干净妥帖,把他的脸衬得黝黑。这个安徽老汉在哈尔滨收了19年废品,直到去年3月才成了有固定月收入的环卫工。

“冬天实在太冷了”

“早晨6点上班,下午1点下班,午饭是老爹送来的方便面,就在路边找个避风的地方吃。”贾希脸上挂着憨憨的笑,语气中带着浓重的口音,“上厕所就去旁边的自来水公司”。

让贾希满意的是,从去年10月起,哈尔滨市采取政企合作的形式,利用企业早餐工程的平台,为环卫一线工人提供免费营养早餐,每天6至8时,他们可凭卡领取一份热乎的免费早餐。

“夏天热点没什么,可冬天实在太冷了。”贾希说,尤其今年冬天,白天经常零下20多度,“鞋里多加两三层鞋垫,穿加厚的大棉鞋还是会冻伤,晚上回来感觉脚冻得很痒。”

据当地媒体报道,因清雪任务重,雪后环卫工人每天在街道上工作时间长达10小时以上,连续工作且没有休息,数十名环卫工人的脸、脚、手都有不同程度冻伤。

“谁也不希望出事故”

比起冻伤,更让贾希担心的是人身安全。据有关部门统计,仅2007年到2010年,哈市就发生涉及环卫工人的交通事故343起,死亡30余人,去年一年又发生事故40多起,死亡10人,重伤8人。

“虽然有工伤保险,但谁也不希望出事故啊。”贾希说,尽管他们很小心,也采取了一些防护措施,但总有一些汽车驾驶员不遵章行驶,“家里老爹天天为我担心”。

据记者了解,从去年10月起,哈尔滨市全面提高环卫工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额度,按人身意外事故(伤残)不应低于每人10万元、意外医疗不应低于每人5万元的标准办理。

遇到特殊天气,加班是常事,贾希不怕苦累,怕的是不被人尊重。“你可以不尊重我,但请你尊重我的劳动。”贾希说,作为环卫工,他最反感乱扔垃圾、向车外抛物的行为。

哈尔滨市区有近万名环卫工,像贾希一样的临时环卫工占70%左右。2007年临时环卫工工资450元,2008年650元,2010年900多元,2012年涨到1600元(含个人缴纳的“三险”)。

之前因工资待遇低、劳动强度超标,哈市临时环卫工人难雇,影响保洁作业效果。2012年10月,哈市大幅提高环卫工人待遇,贾希无疑是幸运的,做环卫工不到一年就赶上了这次调整。

哈市区一线在编环卫工人的基本工资(岗位、薪级工资),在此次调整中也提高了10%,月收入达2300多元,最多时能达到2900多元,“但是那就没有休息日了,一个月30天都要工作。”一位在编环卫工对记者说。

今后,哈市市区所有一线环卫工人,每人每年还将得到高温补贴480元、高寒补贴1000元。虽然不多,但贾希仍满怀期待。

下午1时,本该下班的贾希,因这场雪延后了一个小时回家。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半地下室,天天开着3只7瓦的节能灯泡,墙壁常年潮湿渗水,简单的家具是他拾废品捡来的。

“家人都在安徽老家,这里只有我和我在哈尔滨认的老爹。”贾希脱下身上厚厚的环卫服和棉鞋,一下把自己“砸”进了那张简易但铺得厚厚的床上。

(应采访人员要求使用化名)[详细]

西宁环卫工郭世花的现实与梦想

记者:苏龙  时间: 2013-01-25

核心提示:西宁市的清扫员基本上都是临时工,郭世花也不例外,她很羡慕有正式编制的员工,工资比她们高一倍,待遇比她们好很多。郭世花梦想工资能涨一点,甚至梦想着有朝一日能被转正。

当许多孩子正为家长安排的各种课外辅导班、培训班叫苦喊累之时,西宁市环卫工人郭世花的女儿小花(化名)却只有羡慕的份儿。小花曾苦苦恳求母亲给她报一个英语培训班,但却因每学期480元的学费,郭世花犹豫再三,至今没能下这个决心。

涨工资、转正、有属于自己的房子、给孩子应有的教育……出身于农村,好不容易在城市落脚安家了的郭世花也有许多的梦想,但现实与梦想有多远,对于郭世花而言仍是未知之数。

1月24日下午6点,当记者见到43岁的郭世花时,她正在一个单位的家属院内清扫垃圾,这是她的第二份工作。

每天凌晨4点开始,当人们还沉浸在睡梦之中,郭世花已经拿起扫把在大街上清扫,这是她的主要工作,也是家中主要的收入来源。

郭世花上半天班,从凌晨4点开始清扫,5点30分结束,6点回家给孩子做饭,7点又要去马路上清扫直至中午1点。然后,又得赶到家属院去值班和清扫。

“在环卫公司上半天班每个月1350元工资,给家属院值班清扫每个月700元,加上平时捡拾垃圾卖废品得来二三百元,每个月大概有2300多元。挣这点钱虽然不容易,在别人看来又脏又累的,但对于我们娘俩,已经很知足了。”郭世花对记者说。

干环卫工人虽然累一点、脏一点,但工作也算稳定。西宁市的清扫员基本上都是临时工,郭世花也不例外,她很羡慕有正式编制的员工,工资比她们高一倍,待遇比她们好很多,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

“几个月前,我的几名同事去一家火锅店吃自助餐,就因为穿着环卫服,被餐厅的人赶了出来。真希望社会能给我们这些环卫工多一些理解和尊重。”郭世花说。

郭世花的丈夫是10月1日去世的。“老阿爷(青海方言:代之‘丈夫')得了尿毒症去世,留下了我们孤儿寡母,第一次去医院诊断说是严重贫血,后来按照医院的诊断治疗了几个月,病情越来越重,最后才查出是尿毒症。”郭世花哽咽着讲述生活的困苦。

“不过,世上还是好人多,环卫公司领导为了照顾我给孩子中午做饭,让我可以提前一小时下班,家属院的物业也允许我两头干,小区的一些老人也常替我值班,许多好心人也常接济我们娘俩,”说起身边人,郭世花总是怀着一颗感恩之心。

现在,郭世花梦想着工资能涨一点,甚至梦想着有朝一日能被转正,或许她的坚持和承受就是为了这个梦。

当想起没让孩子上英语培训班这事儿,其实郭世花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总觉得这样做亏欠了孩子。“我的女儿学习很好,我想了想,虽然现在经济困难,但也应该答应孩子去报英语培训班,不能再让孩子以后没文化……”郭世花说。[详细]

 

环卫工人刘建军:把马路当成儿子的幼儿园

记者:杜晓静  时间: 2013-01-25

核心提示:47岁的刘建军是呼和浩特市的环卫工人,因为骨质疏松,腿已经严重变形。由于没有钱送孩子去幼儿园,刘建军的儿子从两岁半起就和他一起上工。刘建军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上大学,这样他们就不会再像自己一样饱尝艰辛。

六旬环卫工张占梅,被撞住院近1个月没人管;环卫工人银瑞霞,因劝阻车窗扔垃圾被殴打;杨洪芳扫马路10年遭清退,环卫局拒不支付赔偿金;以上都是近期发生在呼和浩特市环卫工人中的事件。一系列事件反映出了环卫工人的生存现状: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低、安全保障低。

环卫工人被称为“马路天使”,城市的“美容师”,与口号相比,他们或许更需要理解、支持、保障……

47岁的刘建军是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环境卫生管理局管理一所的环卫工人,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东街清扫街道。

1月24日,北方冬天,凌晨5点,天还没有亮,刘建军已经开始了工作。

一袋牛奶 是早餐更是良药

一间70多平方米的简易房,一个月260元钱的房租,一台50元钱买的旧电视,这就是刘建军的家。

凌晨4点,怕打扰两个孩子,刘建军蹑手蹑脚起床了。搬煤、生火,炉火使原本冰冷的“家”顿时有了一丝暖意。

来不及暖手,刘建军穿好衣服,抓起一袋牛奶,悄悄地走出出租屋。戴围巾、手套、护膝,一番“武装”后,他启动电动三轮车。

“我这腿不能着凉,一着凉就钻心疼。所以要捂得严实些。”刘建军拍着变形的双腿说。因为骨质疏松,他的腿已经严重变形。

“医生劝我多补钙,我这不每天喝牛奶嘛。”刘建军认为怀里揣的牛奶既是早点,也是“良药”。

刘建军负责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东街徐家沙梁北巷到丰州路两个路口间的街道卫生。从租住的不塔气村到工作地大概有8公里,因为他腿脚不便,为方便出行,一家人攒了大半年钱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

凌晨5点,刘建军来到赛罕区大学东街徐家沙梁附近开始工作。

刘建军告诉记者:“每天凌晨5点半就要上路清扫,再晚车辆多了,就不能到机动车道清扫了。”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环境卫生管理局管理一所副所长张兵说,呼市环卫工人上班时间分3个班,早班时间是从凌晨5点开始到中午11点半;下午班时间是从11点半开始到19点;夜班是从19点到22点半。

第一遍清扫结束后,大街上出现了稀稀落落的车灯。刘建军掏出怀里的那袋牛奶,就着寒风一饮而尽。“要不是腿上有病,我才不舍得每天喝牛奶呢……”

今年,从11月9日到1月20日,呼和浩特市下了9场雪,这给刘建军这样的环卫工人带来很大的工作强度。他们从早5点到晚7点全天候地清雪。张兵和他们一起工作,中午张兵请他们吃午饭,一人一碗面三颗鸡蛋已经是“犒劳”。

环卫车成了儿子的流动幼儿园

2007年,刘建军带着妻子和孩子从河北老家来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因为腿的问题,刘建军找不到“如意”的工作。听说环卫局需要环卫工人,刘建军带着照片和身份证复印件去“应聘”了。第二天,刘建军就拿着上岗证工作了。

“这么快就找到工作,我打心眼里高兴。”刘建军回忆说。

刘建军的爱人做家政服务,每天没有时间照顾家里。9岁的女儿可以自理,刚出生8个月的儿子就被送回老家,由奶奶照看。

“孩子送回老家那段日子还算是轻松的。”刘建军的爱人对记者说。

好景不长,因为老人的身体原因,2岁半的儿子被接回到了刘建军身边。谁来照看孩子,成了一家人的难题。刘建军盘算,夫妻两人都不能不去工作,少了任何一人的收入,家庭都承受不了。送去托儿所的费用也高得“离谱”……思前想后,刘建军决定带上儿子去工作。

从此,一位环卫父亲带着2岁半儿子工作的身影出现在赛罕区大学东街的马路上。坐在父亲特制的“环卫车专座”上,小孩子摇晃着双脚,看着马路上来往的车辆。每当刘建军捡到小玩具递给他时,他总会露出灿烂的笑容。

4年来,刘建军的环卫车,就成为了儿子的流动幼儿园。

“感觉挺不容易的,冬天孩子也一直跟着。要是孩子坐累了,就下来和父亲一起干,父亲扫孩子捡。”大学东街附近商铺的人对这对父子都很熟悉。

“只要能和爸爸在一起,我就很幸福!”儿子的话减轻了一点刘建军的愧疚感。

一年收入不及企业年终奖

今年47岁的刘建军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黑黑的皮肤、瘦削的身体、弯弯的双腿,寒风中显得很单薄。

刘建军在环卫工人中算是年轻的。

张兵介绍:“近年来,很多农民都选择到城市里打工,由于年龄大没办法从事重体力活,大部分人选择环卫工作。呼市环卫工人的年龄60-65岁的占70%以上。环卫工人大部分都是外来人员,主要来自呼市周边的旗县。”

“现在两个孩子已经上学,我更要努力挣钱。”刘建军说。

刘建军说的努力赚钱,其实是他打算再上一个夜班,晚19点到22点半,三个半小时可以多挣580元。

目前,刘建军一个月的工资是1200元,妻子的工资是1000元。每个月两个孩子的保守花销600元,房租260元,再除去一家人的吃喝费用,所剩无几。

张兵介绍,从2006年起,环卫工人7年涨了6次工资,但目前工资依然不高。“每个月1200元,一年14400元,一年工资不如一些企业的年终奖高。”

据悉,呼和浩特市环卫工人工资2006年从每月420元提高到470元;2007年提高到560元;2008年提高到680元;2009年提高到880元;2011年提高到1000元;2012年提高到1200元。

“什么时候我们的工资和正式职工的工资一样多就好了。”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环境卫生管理局编制内工作人员近3000元的工资,让环卫工人们羡慕不已。

只有人身意外保险作保障

除了工资,正式职工的“五险一金”更是让环卫工人们羡慕。

一线环卫工人,长期在室外工作,接触的都是最脏最累的活。需要到机动车道上清扫,环卫工人的安全隐患突出,随之保障问题更应被重视。

“像我这样的身体情况,能有一个‘营生’做已经很不错了,我感谢环卫局。能出来扫街道的人身体都还算硬朗,很少去医院。” 刘建军甚至对保障和“五险一金”不太了解。

记者了解到,呼和浩特市所有非正式的环卫工人并没有和环卫局签署劳动合同,也没有缴纳医疗保险等“五险一金”。但是为了保障环卫工人的安全,环卫局为每个环卫工人上了人身意外伤害险,环卫局每人每年补贴300元,个人每年缴纳200元。环卫工人如工作中遇到意外住院,这份人身意外伤害险最高赔付6万元。

针对环卫工人没有医疗保险等,张兵说:“没有上其他的保险,是因为环卫工人年龄都偏大,加之流动性大,很多条件都不符合。”同时他透露,不久后,呼和浩特市环卫工人待遇可能会有政策性的改善。

采访最后,央视网记者问刘建军的愿望是什么,他说:“这份‘营生’我会一直做,做到做不动为止,我希望能让我的两个孩子都上大学,这样就不用像我……”[详细]

追逐“体制内”背后的真命题

评论员:李汉森  时间: 2013-01-24

核心提示:如同户籍制度一样,体制很多时候是与之捆绑的社会资源的代名词,这种资源有有形的福利,也有无形的优先权等。但不得不提到的是,这种优势也绝非没有风险,对于全社会来说,追求“一劳永逸”的人越多,社会的活力就越少,创造价值的能力就越差。

国考很热,省考很热,凡是与“体制”扯上关系的工作都很热。国考人数年年都在增加,相关产业越发兴旺发达,文科专业全班应届生参加国考早就不是什么新闻;在公务员队伍之外,事业单位同样被人追捧,哈尔滨市招聘400多个环卫工人,结果有一万多人报名,其中有3000多人还是本科生甚至是硕士生。体制的门很窄,在很多人看来,只要挤进那道门,迎接自己的就是瑰丽的未来。

分房、钱多,福利好,体制内的单位总给人以这种印象,各种报道和现象也的确佐证了这一点。铁道部将为职工修建保障房,一套房子的市价几乎抵得上职工一生的工资收入,这也是很多人穷其一生的目标。2012年6月底,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11年度中央预算执行等审计情况时表示,中科院所属9个单位以项目名义发放近亿元福利,环保部下属单位挪用项目资金85万元发放餐补,国土资源部挪用项目资金1116万发放补贴,工信部未报预算发放津贴补贴433万元。一元钱一位的机关食堂,每逢年假的购物卡、健身课,等等福利也让人们感到了体制的温度。

如同户籍制度一样,体制很多时候是与之捆绑的社会资源的代名词,这种资源有有形的福利,也有无形的优先权等。比如某部委准备为员工兴建保障住房,在拿地阶段占据的优势足已保证其房屋价值有着成倍上升的空间。再比如,在一线城市,教育资源本就极为紧张,而各种机关幼儿园、共建小学中学可以保证体制的优先选择权。这种分配机制承袭于单位制,它是建国后确立的社会管理体制,至改革开放以前,单位集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种功能于一身,负责单位内部所有人的生老病死。

的确,曾经体制能够提供长达一生的保障,有了保障就有安全感,不必随着其他行业的大风大浪起起伏伏,不必理会经济环境的风云突变,这也正是现在中国社会所稀缺的。数据显示,自1996年实行辞退制度以来至2003年8年间,全国公务员辞退率仅0.05%,人员流动率为1.25%,是中国“最稳定的群体”。厌恶风险,趋利避害是人之天性,退一步来说,一辈子顺风顺水不愁发不出工资,退休之后还有高昂的退休金,单单旱涝保收这一点就很有吸引力。

其实“体制内”这三个字只是一种笼统的说法,很多政府机关施行公务员聘用制,打破了“一考管一生”的传统;诸多为事业单位提供劳动的人也只是外聘人员。同工但不同酬,体制的真正意义正是基于此的一种特权与优势。

但不得不提到的是,这种优势也绝非没有风险,对于全社会来说,追求“一劳永逸”的人越多,社会的活力就越少,创造价值的能力就越差;在那个“个人奋斗”意识淡薄的年代,没人会想到国企的改制来的那么突然,下岗潮将端着铁饭碗的人们的生活改变的那么彻底;公务员竞聘制、淘汰制,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等等类似措施虽然推行的比较缓慢,但谁说这只已经出现裂缝的饭碗有朝一日不会被彻底敲碎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