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临近春节,各地蔬菜价格纷纷持续上涨,“一元菜”在市场上早已难觅。央视网记者近日走访合肥、南宁、内蒙古等地蔬菜市场,调查发现运输蔬菜流通环节成本至少要占到菜价的1/3到2/3,流通环节层层加价,从生产地到批发市场再到零首市场,菜价以几倍甚至更多的幅度上涨。
地里8分钱的大白菜进了菜篮子要8毛。滞销的大白菜带来的不仅是便民惠民蔬菜流通体系建设的现实命题,更是摆在有关部门面前农业现代化路径的思考。央视网记者在合肥及安徽省多个部门采访,试图解开蔬菜从滞销到畅销、从田间到餐桌、从现在到未来的种种“迷局”。
连日的小雨降低了合肥市周谷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人气。
“我们不希望下雨,希望下大雪,像2008年那样。”很多批发商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因为那样的话,他们库存的蔬菜就能卖上好价钱。浙江的茭瓜、山东的韭黄、湖北的平包菜、山西的土豆、广东的冬瓜、广西的生瓜、海南的长豆角……四面八方的蔬菜汇集于此。气温下降,大棚蔬菜的生长周期延长,菜价应声上涨。
“合肥本地的蔬菜只能供本地四个月左右,其余时间,蔬菜基本都要靠长途调运。我们市场至少七成的蔬菜是长途调运来的。这几年合肥市出台政策扶持了,长途调运的比例在下降,菜价也降了很多。”周谷堆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中心副主任李涛告诉记者。
“蔬菜是最早市场化的行业,也是最市场化的农业项目。如今,全国大流通格局已经形成,百姓餐桌四季丰盛。”安徽省菜篮子工程办公室(下称菜办)主任王亚林告诉记者,在接纳外地蔬菜的同时,安徽本地的蔬菜也源源不断往外省调运。
来自安徽省农委的数字显示,安徽省蔬菜种植面积为1240多万亩,产量2450万吨,以人均消费200公斤一年计算,安徽的蔬菜不仅能自己自足还能“出口”——长途调运到外省。
安徽蔬菜以辐射长三角城市为主,近年来,随着高速路网的建设,安徽蔬菜开始长途调运到武汉、长沙、哈尔滨等地。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地处淮河中游的安徽省怀远县的蔬菜种植面积一直排在安徽省前列,蔬菜种植面积达33万亩,年产量74万吨。早在计划经济时代,怀远县就是“南菜北运”基地,农民种植的大白菜、萝卜、大蒜远销东北和附近的长三角一带。2011年,怀远县被确定为全国580个商品蔬菜生产重点县区之一。
“怀远县大白菜滞销,只要8分钱一斤。”今年10月,这一则新闻让怀远大白菜尴尬地进入大众视野。
“有人一边收一边哭,还有人干脆不收了,直接用铲车铲。”奔波在怀远与合肥之间做大白菜批发生意的怀远小伙小周告诉记者。
60岁的孙重刚,怀远县人,种了二十多年的大白菜。
“今年投资了5000多块,种植了14亩多一点的大白菜,到现在(12月17日)一棵都没卖——没人收,卖不掉。全部窖了,等有人收再卖。”
即使这样,孙重刚告诉记者:“明年还要种大白菜。不种,干吗呢?”
“种了折本,干嘛还种呢?”记者不解。
“不种,干吗呢?”孙重刚提高了语气,再次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拿掉了嘴上的香烟,抖了抖身上的大衣,十分不解记者的困惑。
“种大白菜简单,又不费事,农民种习惯了,二三十年的习惯改不掉。”小周告诉记者,“一趟大白菜从地里拉到合肥,运费5分,人工费和仓储费2分,进门费1分,这些流通环节的费用加起来跟大白菜最低收购价差不多。”
小周告诉记者,这趟他从怀远收来的大白菜是三毛五一斤,运到合肥加上各种成本,批发价在四毛三到四毛五之间。
百米开外,当日,周谷堆菜摊上的大白菜零售价是8毛钱一斤。
家住合肥市潜山路盛世名城小区的徐阿姨隔两天就要到菜市场买菜,她告诉记者,附近唯一的菜市场华府骏苑菜市场(合肥市规模最大、标准最高、配套最齐全的室内菜市场)里的大白菜从来没有低过8毛钱一斤,正常都是1块钱一斤,不过附近几家大的超市要便宜一点。
到菜市场买到荤菜后,徐阿姨和几个朋友还会到附近的“红府”、“乐购”超市去转转,有时甚至会特意散步到一公里外的家乐福看看有没有特价菜。
“超市的蔬菜比菜市场便宜,有时至少能便宜一半。”徐阿姨告诉记者,超市的大白菜曾经卖过三四毛钱一斤,青菜卖过五毛一斤,而菜市场,这两样菜从来没有低过一块一斤的。
之所以超市的菜比菜市场便宜,得益于“农超对接”。
“2009年开始,根据商务部统一部署,我们开展了农超对接这项工作,目前合肥市大概有五六百家大中型超市开展了农超对接。农超对接后,两头收益:菜农的菜比正常收购价要高10%左右,市民到超市买菜要比农贸市场便宜10%左右。”合肥市商务局市场运行调节处处长刘琼告诉记者。
为了给市民菜篮子“减负”,2012年合肥市政府拿出了700万资金投入便民惠民蔬菜流通体系建设,通过建设公益性菜市场、社区便民直销店、补贴平价蔬菜流通车、网络直销等方式将更便宜、更新鲜的蔬菜送到百姓家门口。
安徽省商务厅市场运行处处长张远琴告诉记者:2012年,安徽省通过安排1300万资金在全省建设了28个公益性菜市场。公益性菜市场几乎不收任何进场费用,大部分交由农村合作社经营,减少鲜活农产品流通环节。安徽省商务厅提供的数据显示,公益性菜市场的蔬菜售价比市场价格平均低15%左右。
为了缓解城市新建小区买菜难和菜价贵的问题,在芜湖和马鞍山,政府要求开发商必须按照规划配套建设标准化菜市场,政府则以减少土地出让金的形式收回新建菜市场的产权,指定商务部门管理。
遗憾的是农超对接并没有普遍开花,带来普惠效益。
“安徽实现农超对接的不到20%。”常年跟蔬菜打交道的王亚林告诉记者。
“超市一开门,365天都要蔬菜,一些种植户的产量小,跟不上超市需要,有时质量也不能满足超市要求。”王亚林告诉记者:“最让主管部门头疼的是,有时签好对接合同了,农民发现菜价涨了,他不卖了,卖给别人了。”
“2003年,新加坡一家企业在我们这推广订单式收购大葱。他们跟老百姓签订大葱收购合同,合同约定的大葱收购价格是两毛六分钱一斤。当年,全国大葱减产,大葱价格最高时涨到了一块八一斤,老百姓这下不愿意了,他们不愿意卖了。又有一年,市场包菜价格比合同价格低,老百姓又吵着这家公司把超出合同范围外的包菜都收去。”怀远菜办主任陈道群告诉记者,最后这家公司只好改订单式收购模式为直接收购。
农超对接不上,或者无法对接,加上缺少大中型蔬菜集散市场,蔬菜层层流通层层加码,于是出现了中小城市菜价比大城市贵,农村菜价比城市贵的怪现象。
以合肥周边城市为例,由于附近六安(地级市)没有大型蔬菜集散市场,反季节蔬菜都是从合肥周谷堆农产品批发市场批发回去再批发、零售,多了一道流通环节,导致城市规模远远小于合肥的六安菜价比合肥贵,甚至县城舒城的菜价也会比合肥贵。
记者从安徽省商务厅获悉,建立大型蔬菜批发市场、交易平台、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已经列入工作日程之中。2013年,该省将推动完成1家全国性和4家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和改造。
是否建设了大型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实现了农超对接,老百姓的菜篮子问题就一劳永逸地地解决了?
答案并非如此简单。
“我曾经到日本参观,他们的信息平台,一头紧密联系市场,一头紧紧联系种植农户(每个种植户都会加入协会,他们的协会相当于我们的合作社),一旦农户计划种植面积或者产量超出市场承载能力,协会就通知农户减少种植,改种其他品种,这样就很少出现像我们这边的滞销现象。反观我们的农村,种植规模跟不上、信息手段跟不上、人才技术跟不上,真正结成利益共同体的合作社又不多,导致信息收集落后市场,甚至信息失真,无法指导种植和生产;加上农村年轻人出去打工,空心化的农村怎么能承载农业现代化的重任呢?”担任“菜办”主任多年的王亚林从来没有觉得肩上的担子轻过:“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化’同步难点是农业现代化。要想农业现代化,我们最根本的是需要人才,需要更多的大学生、知识青年走向农村。”[详细]
12月18日,山西太原。原本对北方来说最普遍的冬储蔬菜大白菜,价格也已经上涨到一元以上,这让很多老百姓都发出了“吃不起菜”的感叹。
据央视网记者了解,太原市场上的蔬菜很多来自外省,其中大部分来自陕西、山东淄博、寿光等蔬菜生产基地。
那么,从源头收购到一级批发、二级批发再到零售,各个环节的利润究竟有多大?高菜价的日子还要持续多久?带着这些问题,记者12月18日搭乘蔬菜运输车一路走来,认识了四个人:蔬菜经纪人于保国、运菜司机孔建刚、一级批发商于卫国、二级批发商李玉文。记录了从陕西运往太原的蔬菜的运输路线、蔬菜价格变化等情况。
从陕西运往太原市的蔬菜,一般都要经过大运高速公路。12月18日晚,记者在运城路段搭乘了一辆从陕西渭南开往太原的运菜大货车。
记者首先认识了蔬菜经纪人于保国。于保国说,经过十多年的经营,他和哥哥于卫国已经成立了自己颇具规模的蔬菜公司,形成收运销一条龙的格局。作为蔬菜经纪人,他的主要任务是在渭南蔬菜生产基地从事收购。
这次,于保国主要收购大白菜,稍稍配了点长山药等其他蔬菜。
对于很多蔬菜涨价的原因,于保国解释说,很多蔬菜从源头收购时价格就明显偏高,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蔬菜产量急剧下降。蔬菜产量下降,通常是因为上一年种植同一种菜的人多,产量过高使该蔬菜价格偏低,影响菜农的积极性,来年该类蔬菜种植量下降,又导致市场上该种菜价格攀升。
孔建刚今年38岁,陕西人,和于保国一起做蔬菜生意已有十多年了。他开着一辆重型货车。按照国家集中治理超限超载的有关规定,他的车连皮带货最多不能超过40吨。刨去车的自重,实际载重量大约为25吨左右。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运输成本无疑是蔬菜价格由低变高的重要因素。孔建刚说,以他驾驶的这种车为例,往返陕西渭南和太原一个来回近600公里,租车费用一次要3000元左右。另外每次运菜,车上三个人吃饭一天要花50多元钱。当然,这些都只是固定支出,有时候遇到轮胎破了或者其它机械故障,还得有额外支出。
孔建刚说,很多人都以为贩菜老板是做大生意的,利润肯定很高,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一般来说,他们每斤蔬菜加价只有一两毛钱。因为市场竞争激烈,每天都有大量蔬菜进入太原市河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同样的菜,你的批发价格比别人高一毛钱,也有可能没人买,所以“物美”的同时还必须“价廉”。
如此一来,很多老板为了压低运输成本都会想很多办法,从陕西渭南往太原运菜,回去的时候则拉上一车煤。“我们自己想了这么多办法,政府也给了优惠政策,一车菜卖完能挣个三几千元钱。”孔建刚说。
12月19日凌晨1时32分,经过9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孔建刚驾驶的运菜车终于平安驶抵太原河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此时的太原市河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虽然和旧晋祠路只有一墙之隔,却是两个不同的世界。旧晋祠路上人少车稀,河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里则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大型蔬菜货运车停得满满当当。
把蔬菜送到,孔建刚就完成了运输环节的任务,之后,接力棒就交给了蔬菜公司负责人于卫国。
经过一阵忙碌,蔬菜开始批发。于卫国开出的一级批发价格为:0.4元,长山药9.5元。与于保国在蔬菜源头收购的价格相比,蔬菜运到太原后每斤的批发价格涨幅一般不超过0.2元。
“快快快,赶紧先给我过秤,我这晚了,要不赶不回去了。”从山西汾阳赶来的二级批发商李玉文不断催促于卫国。
李玉文每天晚上10点左右都会从汾阳来到太原市桥西蔬菜批发市场,备好自己需要的菜后,赶在早晨6点前回到汾阳,再将他批发来的蔬菜加上费用、利润,倒手卖给在汾阳卖菜的小商贩。李玉文说,一般来说,一斤菜能获利一毛多钱,每天进1万多斤菜能挣一两千块钱。
记者问,为什么要大老远从汾阳来太原进菜?李玉文说,当地菜不够吃,他略带开玩笑地说,自己每天都来,就怕有一天不来,好多汾阳人就吃不上菜了。
在市场里租着门面房做二级批发商的老寇也在于卫国这里批发了上千斤蔬菜。十几分钟后,他将装菜用的筐子给于卫国送了回来。老寇说,现在市场里的二级商户卖的主要是从陕西、山东运来的菜。他将批发到的菜卖给个体菜贩或者送给饭店,另外一些蔬菜包装后以精品蔬菜送往超市等地销售。
所谓终端零售,也就是经过源头收购、中途运输、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等环节后,蔬菜来到太原市的个体菜贩手中进行零售。
20日上午11时许,在太原市五一广场附近一家大型超市内的水果蔬菜区摆放着各类蔬菜,但买菜的顾客并不多,而且一些蔬菜看起来已经不太新鲜。在这家超市,大白菜的价格为每斤1元。
随后,记者来到太原市东岗路。街道边的菜摊上,有一位老人正在挑白菜,老人把白菜的叶子拔了一层又一层。这时,卖菜的商贩着急了,赶忙制止:“大娘,可不能这样弄啊,我已经把不好的择出来了,你要是这样买,我可不能卖了。”
对于老人的做法,商贩十分无奈地说,他们从批发商那里收货的时候哪能挑挑拣拣,都是按箱子搬。批发商基本上没有什么损耗,损耗大的都是他们这些个体零售户,不是菜被扒了皮,就是顾客在挑拣的时候挤压等,还有蔬菜摆放出来后的水分蒸发等损耗。所以,他们基本上都要在蔬菜批发价格上再加20%以上的费用。
在这个菜摊上,每斤大白菜卖1.1元,长山药10元。
一路下来,记者最终拿到了一个较为完备的价格变化图。以大白菜为例,于保国从陕西渭南菜农手中收购的价格为每斤0.2元,通过孔维刚的运输,蔬菜进入太原市场后,于卫国以批发价格每斤0.4元卖给了二级批发商李玉文和老寇他们,他们又以每斤0.6元或0.7元的价格卖给个体零售菜贩;之后,这些菜贩以每斤1元、1.2元不等的价格卖给老百姓。
但对于在陕西渭南收菜的于保国来说,无论是每斤1元还是1.2元的大白菜价格,都离他太遥远了些。[详细]
凌晨5点,虽已是数九寒天,但位于呼和浩特市南郊五里营村的内蒙古美通首府无公害物流中心人声鼎沸。
这里是一个呼和浩特市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每天从这里运往呼市各地的时鲜蔬菜近千吨。
全国各地的菜农和经销商将蔬菜和水果等农副产品集散在这个批发市场,市场中聚集了来自市区、郊区和各旗县的各大零售商。
为了迎接“两节”的到来,经销商们已开始备战节日的“菜篮子”市场。那么,在全国各地农副产品“涨声”一片的大背景下,地处西北边陲的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农副产品市场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记者就此进行了追踪调查。
“最近的菜价没有涨,再过几天肯定会提价的。”央视网记者还没走进菜市场,一些摆摊的商贩就开始向记者推销冬储菜。
在呼和浩特市东瓦窑菜市场和内蒙古美通首府无公害物流中心记者看到,不少市民来选购土豆、白菜等“过冬菜”。依照每年销售惯例,快到年节前,蔬菜等农副产品均有“疯涨”之势。人们似乎已经掌握了市场脉搏,纷纷在春节前储备“存货”。
内蒙古美通首府无公害物流中心的一土豆经销商告诉记者,今年受降雪等因素影响,蔬菜价格一直不太稳定,总体菜价比往年微涨。
“过年过节因需求量大适当地提价是可以接受的。”菜市场一位王姓消费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节日需求增大导致价格稍有上涨并不出奇,但是对于菜价的暴涨似乎就没有太多的支持人群。
记者采访发现,一方面居民需求在持续增加,另一方面,食品价格连续上涨“透支”消费承受力,导致群众对2013年元旦菜价上涨幅度的焦虑感加重,不少人开始为节日“菜篮子”担忧了。
“咱们内蒙古盛产土豆,为啥还这么贵呢?”超市里消费者王女士拿着土豆不解的问。
目前,呼和浩特市土豆批发价格为0.8元到1.2元不等,主要是根据土豆的产地进行价格区分,到了超市终端土豆的价格在1.5元到1.8元不等。
一位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做土豆生意的经销商告诉央视网记者,素有“马铃薯之乡”的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盛产土豆,但是本地土豆不一定都在本地销售。他透露很多土豆经销商收到本地土豆后都运到800多公里外的山东寿光市,从寿光再把土豆卖到北京消费市场,有时也会再卖回到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
这位经销商告诉记者,是因为山东寿光集散地能配菜、卖货快。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车菜直接进京400公里,可能十天半个月也卖不完,市场的管理费、卖菜人员的费用都节省不了,而运到山东市场,一车土豆两三天可能卖完了。
据悉,运输蔬菜流通环节成本至少要占到菜价的1/3到2/3。这些土豆如果再被运回呼和浩特市,它已经在公路上运输了好几千公里,成本提高是在所难免。
有媒体发布消息称,内蒙古等地区居民生活成本要高于其他地区30%左右。内蒙古地区现有的蔬菜生产能力有限,蔬菜种植品种单一,也没有形成规模,难以支撑整个内蒙古地区市场的发展。目前蔬菜水果等供应大多依靠山东、河北等地。在客观上他们增多了流通环节,导致层层加价,从产地到批发市场再到零售市场,菜价以几倍甚至更多的幅度上涨。这样算下来,蔬菜价格就=产地批发流通成本+运输成本+销售地批发流通成本+销售地零售流通成本和人员工资。
在内蒙古美通首府无公害农产品物流中心,央视网记者见到了一位从事8年大葱生意的孙富贵。
今年北方天气寒冷,一件棉大衣不足以御寒。孙富贵里外套了两层棉袄站在交易市场的门外卖葱,一站就是一天。
“葱不能存放在太热的地方,冷着不怕。”孙富贵搓着手说他和老伴、孩子都在做葱的生意,是这个市场的“老地户”。孙富贵的脚下是被草帘遮盖着的近50平方米的一大堆葱。
孙富贵每天要为这堆葱缴纳70多元的市场管理费,一年下来,加上杂七杂八的开销需要缴纳近30000元的费用。
现在市场批发一斤大葱1.1元,这1.1元中要除去孙富贵的利润、批发市场的管理费、交通运输费等费用,种葱的菜农其实收入就微乎其微了。
“我常年做贩葱生意,信息渠道都清楚,要是普通的菜农自己种自己卖会更难。”孙富贵说。面对辽阔的市场,经济实力弱小、信息经验匮乏的农民散户难免无能为力。
有专家建议:在全国的布局方面,应完善绿色通道的建设,提高蔬菜产销的组织化程度,在全国形成布局合理的蔬菜基地和集散中心。针对农内蒙古地区,加快建设本地区冬季蔬菜贮藏设施,减少蔬菜流通成本,推行订单农业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详细]
往期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