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这是一组相对简单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些高校毕业生离校第一年所经历的酸甜苦辣体验。我们几乎没有涉及故事背后林林总总的因素,而是直接将一系列刚刚结束和正在发生的求职、工作、生活细节呈现出来。这些真实故事的主人公们,无疑都是这个季节的典型缩影。
去年9月,位于宁夏银川的北方民族大学计算机系大四的几位男同学相约一道,前往西安参加当地的秋季校园招聘。因为大部分同学都不是宁夏本地人,不考虑毕业后继续留在宁夏的他们,便提前出发,为各自的工作做准备。
几个小伙子租了一间屋子,开始了在西安长达一个月的找工作历程。谭鸿辉就是其中一员。
记者前几日在绿意盎然的校园里见到穿着学士服拍毕业照的他时,谭鸿辉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他很坦然的讲述了自己的情况,没有对目前工作未定状态的丝毫不安,并决定毕业后和同学一起,再去深圳闯荡,“肯定会找到工作的嘛,”这位来自贵州的苗族小伙告诉记者。
不过,他讲到去年一道去西安的同学江清清找工作的事情时,多少还是有些佩服和小小的羡慕。
面对“最难就业季”,北方民族大学计算机系的江清清同学异常从容,因为他的工作在去年9月的西安之旅就已敲定。
当时他投了4份简历,都是国内业界知名的公司:金山、PPS、小米以及大众点评网。他得到了两份回复,金山和PPS 的笔试通知。
对于江清清而言,金山是他非常向往的企业,大三曾在安徽合肥工业大学交流学习的他深受当时一位老师的影响,他最喜欢的这位老师,当初也在金山公司工作过。这让江清清心里暗暗决定,一定要进这家公司工作。不过,很不幸,江清清得到了笔试机会,却没有通过笔试。
接下来他做的事情,也是让谭鸿辉印象深刻的。他选择“霸面”——强行参加金山公司的第一次面试。鼓足勇气的江清清到了面试的地点,向人力的工作人员讲述了自己的缘由:“那天笔试自己的发挥不好,事实上那些基础问题我都会做。”
江清清解释到,并恳请人力的工作人员,能否安排他参加面试,以证明自己。
结果,在这位工作人员征求了面试官的意见后,江清清很快先于其他得到面试机会的同学,进入考场,开始了长达1小时40分钟的面试……“霸面”之后,原本学习成绩优异,基础知识扎实的江清清,也很幸运的通过了金山公司其他两次面试,并最终收到了金山公司的offer。
不过,江清清最终放弃了金山的工作,因为金山公司位于珠海,离家的距离不如位于上海的PPS公司离家近,为了家里的女朋友,他选择了上海的工作。
江清清总结了自己找工作的成功经验:做技术工作,基础知识一定要扎实;大学期间的交流经历很重要,除此之外要多和人沟通,为面试做准备。 [详细]
康诚,2012年从西安一家三本院校政法系毕业,总结过去的一年就是两个字:不顺。这其中有两个时间节点让他倍感屈辱,一个是去年中秋节,他住在城中村里找工作,看着其他有工作的同学拿着单位发的月饼回屋;另外一个是去年春节,他穿了女朋友给他新买的羽绒服,结果被亲戚奚落:上班挣钱了也不给你妈买件新衣服,光顾着自己。
这是康诚毕业的第一年,其间他换了四份工作,目前还打算再换。用他自己的话说,活了22年,这一年才弄明白社会是什么样子的。
5月21日,陕西省体育场省人才中心二楼,民营企业招聘周第一场招聘会正在举行。康诚是中午吃饭的时候来到招聘现场的,他没有简历,甚至没有带包,用20分钟就看完了在场所有企业的招聘展位,只是用手机里拍了几家单位的招聘简介,打算回去了再电话联系。
22岁的康诚并不善言谈,即便是坐在路边的树荫下面对记者也显得拘谨。对自己在过去一年里完成的毕业和就业表现的敏感和不自信。
康诚对自己念的大学并不满意,主要一点就是“氛围不好”,没有学习的氛围,找工作也都不着急,“这个对人的影响太大了,这两天看世乒赛(5月中旬在巴黎举行的乒乓球世界锦标赛),中国人为什么厉害,你看那都是什么队友,每一个都是冠军级别的,你自己和人家在一起怎么好意思混,也混不下去”。
康诚就读的这家三本院校位于西安南郊。大学扩招之后,在西安市,这样的三本院校有数十家之多,其中多数为民办院校。
“我们宿舍的也都不找工作,也不出去实习,顶多在网上投个简历,到去年四月份的时候才开始着急,因为马上要离校,你住哪里?”康诚说自己偷着做了简历,去参加招聘会,甚至没有给舍友说,但参加了几次之后,他就再也不愿意去现场招聘会了。
“第一次参加很兴奋,拿了20份简历都投完了,回去后等通知,结果一个电话都没有”,康诚到现在才逐渐明白,人家为什么不给他打电话。“你一个三本,没有实习经验,学习成绩一般,再加上你这个专业,人家凭什么要你?交大、西大、西电那么多重点院校的学生也投简历,都轮不到你……”康诚定了定神,开玩笑说:“我都怀疑人家看没看我的简历,可能都扔了”。
再后来参加的招聘会就觉得大同小异,好的单位轮不到自己,差的单位自己又不想去,“八成是招业务员跑业务的,刚开始找工作的应届生,都不愿意投简历”。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毕业。康诚和宿舍同学离校后一起租住在了城中村。第一份工作也很快到来:在一家理财刊物当编辑,一个月1200元的工资。“刚开始觉得这份工作还挺好,最起码听着体面,也适合我的性格”,但两个月之后他就被解雇了。
“说是编辑,其实刚开始就是整理资料,从网上找致富、创业类的文章,就是抄,然后我们自己再编辑成一本小册子,半个月出一期,最后一期我找的一些网络文章没有仔细核对,我们杂志前一年就刊发过了,领导怒了。”
不敢给家里说,也不愿意给同学和朋友说,康诚在刚失业的一周里一直躲躲藏藏,每天都要伪装去上班的样子。“这算是第一个教训吧,干什么事都要认真。”
后来的第二份和第三份工作,都是销售。一份是在一家保险公司卖保险,另一份则是红酒销售工作,都是在招聘会和网络上很容易就能找到的工作。
“第一份工作后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上班,也不好意思问家里要钱,中间就出去在街上发卡,发一天给50块钱,上大学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干过”。这中间过中秋节,其他一些开始上班的同学下班拿单位发的月饼回来,因为第一年上班单位的福利,同学们都很高兴,唯独他没有,因为没有工作。这件事让康诚倍感屈辱。“好歹也是大学毕业,怎么就连个工作都找不到,就开始找最容易找的工作,干销售当业务员”。
门槛低容易找的工作并不意味着好干。“无论是保险还是红酒,都是吃苦的活,分给你一个小区,你得一家一家的敲门,还要想着怎么不被人家推出来,红酒销售给我们也是划片,得一家一家地跑,吃苦是一方面,还要懂技巧,会说话……”
但这两份工作康诚都没有坚持下来。“一方面家里人反对,他们总觉得,我念一趟大学,出来当业务员,给他们丢人。另外实在不适合我自己,我嘴笨,不会说话,咱们这样可以,但那种推销的真克服不了”。 [详细]
89年出生的李英杰,戴着眼镜,粉红色的T恤,言谈举止得体,透着与他年龄不相称的成熟。
采访李英杰的时间安排在了中午12点半,见面后记者提出找个饭店边吃边聊,小李拒绝了。“下午2点还得上班,午饭采访结束后,随便吃点就好了。”吃饭无法准时,小李说已经习惯了。
“做旅游就是这样,有时深夜有客户打电话咨询,我也得耐心的解答。”小李说。在一个小时的采访,多次被打进的咨询电话打断。
高中毕业后,英语成绩不错的小李有多个专业可以选择,因为对旅游的兴趣,他选择了旅游管理专业,来到石家庄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
“我出生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的一个村庄,村子里的人很少有机会到外面走走看看,我和他们一样。我觉的大学的专业选择是一个改变的机会。”
在大学里,李英杰属于“行动派”。在大二的一次旅游证培训班上,老师的一句话,“不要到毕业的时候再去考虑找工作,要尽可能的去实习,接触社会。”让他在全班几十名学生中,第一个兼职做起了导游。
回到宿舍,小李便开始上网寻找实习的岗位。恰好一家旅行社正在照片兼职的导游,带一个团50块钱。他打过去电话,通过了面试,开始接触旅游业。
因为是兼职做导游,根据协议他只需要在有“活”的时候去单位带旅游团。但小李并没有这么做,只要学校没有课,他就去单位。“看看别人怎么做,这也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
因为自身的努力,单位主动把工资提到80元。每带一个团多挣30元,小李觉得是单位对他付出和工作的肯定。在他的影响下,有几个同学也走出了校门,做起了兼职导游。
毕业后,小李顺利的加入者家旅行社,成为一名导游。后来因为工作需要他开始做计划调度的工作。
“每带一个团,就要交下几个朋友。以后有出游的计划,他们会主动找到我,他们也会把我介绍给朋友。”慢慢小李的客户多了起来,自己也有着不错的收入。
做旅游是个辛苦活,除了身体上的还有精神上的,每天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这让小李迅速的成熟起来。
虽然工作时间不固定,有时会很累,但小李说:“做了几年的旅游,我还是觉得挺有意思。”
前些日子,小李帮父母报了一个去云南的旅游团,他的父母走出了小村子,看到了外面的世界。这让小李的父母觉得儿子的工作很有意义,村子的乡亲们也羡慕不已。
“旅游是吃青春饭,再做几年我就会转型做点别的。”小李对未来有着自己的规划。
谈到大学生就业,小李觉得“笨鸟先飞”尽早去实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详细]
大学毕业一年,他们面临了什么,有的不断跳槽,有的默默坚守。曾经他们还是象牙塔下的娇子,转眼间为了工作各奔东西。
海红一直很要强,在大学期间一直担任学生干部,在各个方面都力争出色,是同学和老师公认的好学生,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学校颁发的各种荣誉。2012年的夏天,她像所有大学生一样开始紧张忙碌的找工作,希望能到一个理想的单位,眼看着很多同学进了好公司,大单位,她的工作却一直没有着落。
一年间,海红换了5个工作单位,当过出纳、干过汽车销售员、文秘等职务,都不理想。
“跳不是目的,跳只是为了找个更好的工作。”海红一直这样告诉自己,稍不顺心就跳槽。
2013年初,一件事情让她决定不再跳了。她和男友决定结婚,父母筹款买了套新房,但每月2000多元的月供必须由他们自己出。而她和男友的工资合计只有4000元左右,这就意味着,如果一个人不工作,他们的生活都成问题。
买完房后,海红不再跳槽,而是在一家通讯公司默默的呆下来,虽然工资依然不高,经常加班,没有固定的休息日,但她只能默默承受。
面对不同的工作,不同的人采取的态度也不一致。海峰是在新疆读书的外地考生,由于家庭条件不好,他非常珍惜读书的机会,学习非常用功。
毕业的时候,他通过校园招聘进入了一家让同学都很羡慕的大公司,为该通讯公司做基站服务,每周都要到附近的县市出差,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虽然不高,但他十分珍惜,因为这是他人生挣的第一笔钱,比父母赚的钱多很多。
一年来,因为工资低,工作累,没有编制,跟他一起进入公司的同学大都跳槽了,但海峰还在坚持,他说,先干着,出去也未必能够找到很好的工作。现在住公司宿舍,如果跳槽,有可能连房租都付不起。
像海峰和海红这样的大学生还有很多,大学毕业面临着是先就业还是先择业的问题,因为不同的因素,他们收获的也大不相同。[详细]
接受采访时,张红艳是河北省石家庄市一家房地产网站的编辑。在这里,她熟练的使用各种办公软件、看房子写看房日记,这样的工作正是她想做的。而在此之前,小张投了无数的简历,面试数十次。用她的话说“找工作那会,我像一只玻璃房中的苍蝇”。
张红艳,河北省沧州市献县人,2008年考入河北一所大学,学习新闻传播学。这源于她从小对文字工作的喜爱。大学分专业时,张红艳选择了出版编辑专业,她觉得这一专业更贴近自己的特长。
上大学期间,小张也曾在2家公司实习,但毕业后因为觉得那2家公司无法为自己实现发展的平台,她放弃了去工作的机会。
毕业后,张红艳开始了三四个月上网找招人单位、投简历、面试、漫长等待的历程。
因为不清楚自己将会去哪家公司面试,小张在打印了空白的简历模板,然后根据具体单位去填写。第一次面试的经历,小张仍记忆犹新。
“那一次面试是‘群面’,别人的简历都很整洁,资料很丰富,而我就拿了一张手写的简历。”递出简历的那一刻小张就预料到了最终的结果。用人单位没有辜负小张,这次她的求职以失败告终。
接下来,小张投出了多的自己都记不清的简历,和很多单位都已经忘记的面试。“那几个月有时候一天内上午和下午都会跑去面试。”为此,舍友笑称她是“面试达人”。
“求职失败并不是坏事呀。”小张笑着自嘲,“我会从每次失败的求职经历中吸取教训,下次绝不再犯。”
其实,几十家的面试单位,并非都是拒绝,不少单位也给了小张工作的机会。可是,当工作机会降临时,小张会觉得“怎么会这么简单、容易”,然后她便会觉得这个单位不适合自己。“还是对自己的求职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吧。”
为了找到满意的工作,小张从石家庄去了北京,家人告诉她“北京的机会很多”。可是一个月后,求职无果的小张还是回到了石家庄。
2012年9月份,在毕业离校3个月后,小张通过面试进入石家庄一家专做房地产的网站,成为一名编辑。她的工作是把石家庄的房产楼盘信息“搬到”网站上,并实时的更新。另外就是不断地去看楼盘,写看楼日记,发表在网站上面。
很快,小张学会了工作所需的各种软件,工作也得心应手了。“我很喜欢这份工作,这也算是文字工作吧,跟我最初的目标很吻合。”
提到自己的求职经历小张说:“求职时,我感觉自己是一只关在玻璃房中的苍蝇。感觉光明就在前方,但就是找不到出路。”
张红艳把这归结于“高不成低不就,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能够尽早的到一家自己希望加入的单位去实习,在实习中锻炼和成长,以符合单位的要求。这是小张给自己的师弟、师妹们的建议。 [详细]
职业技能相关专业好就业现在已是不争的事实。对此,中文系本科毕业生许婷(化名)和汽车整形大专毕业生丁雷(化名)两人都深有感触,同样是参加工作时间一年,然而两人的经历、收入等各方面却有很大的不同。
丁雷,就读长春市一家汽车高专学校,学习汽车整形专业,对于选择这样的职业技能专业,他和他的同学、甚至老师,几乎从来不会为就业问题而担心。
毕业前夕,丁雷从导员那里得知了国内某知名汽车生产厂家的招聘信息,从而顺利进入这家合资企业,当他第一次走进宽敞、整洁、流水化的无尘车间,那种兴奋感难以抑制。
在这里工作,员工可以享受很多福利待遇:定期发放工作服,工作餐不但免费、而且样式繁多,同时供应酸奶和水果,另外还专门设有淋浴场所……
“因为我2013年才能拿到毕业证,所以现在还是一名实习员工,但就目前的实习工资而言,我们职业专科的毕业生比很多本科毕业生拿的还多呢。”丁雷介绍,他现在月平均工资约4000元,最高月收入达到了5500元,而且薪资在转正之后还会翻上一倍,前景不错。
“但是我们这种工作休息日少,因为要完成生产任务,三班倒也很累,这是我们对工作不满意的地方。”不过丁雷坦言,比起那些高学历还在为找工作奔走的毕业生而言,他们的工作还是很好的,而且他们也很知足。
比起丁雷,许婷的就业之路就显得坎坷、多有波折了。
许婷,毕业于一所国家“211”工程大学,学习中文专业。2012年走出校门,她的第一份工作从事的是网编工作,因为是自己喜欢的媒体行业,她对工作的热情很高,“这份职业虽然是我喜欢的,但是公司规模很小,薪资也低,这些就是我不能认同的。”许婷说,于是在这里工作了6个月之后,她毅然选择辞职,继续投入到找工作的队伍中。
许婷的第二份工作仍然是媒体行业,她在同学的介绍下,来到南方的一个小镇子,在一家报社做了记者。“那边的人普通话水平较低,所以我和大家沟通不是很顺畅,加上报纸的受众很少,我觉得没有发展,所以我工作了1个多月就再一次提出了辞职。”
没有了工作,许婷只好回到了长春市,重新走上了填简历、找工作的道路。大约这样持续了一个月的时间,一家房产销售公司最终给了许婷一个工作机会,可是,许婷不懂销售技巧,也没有经验,每天尽管打上百个电话,但4个月的销售却一点成绩也没有,没有赚到一分钱的她开始心灰意冷。这一次,许婷没有放弃,在接下来的2个月里,她终于有了业绩,2个月赚到了近1万元钱。
“选择销售是无奈,不过这份工作让我学到了很多,我已经不再是那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刚毕业大学生了。”许婷说。[详细]
盈盈和苗苗,两名同样来自福建的女孩,前者是武汉大学新闻学研究生,后者是泉州师范学院音乐学本科生。去年,她们同时告别校园走进社会,盈盈顺利成为福州一家报社记者,并获得事业编制。苗苗则在福建教师统考中遗憾落马,开始靠钢琴培训自力更生。
如今,又到一年毕业季,回顾去年找工作的情景,那番酸甜苦辣的滋味再次涌上她们心头。展望未来的职业规划,她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继续追求更加稳定的工作。
对于盈盈来说,本科阶段大四那年,在武大读了哲学和新闻学双学位的她,早早便获得了保送本校研究生的资格。
虽然暂时避开了就业的压力,但盈盈看着同学们心急火燎地四处投简历、找工作,她很清楚,自己迟早也要面对这一关,而且两年后就业的压力只增不减。
“我就觉得必须给自己定一个就业方向。既然研究生阶段念的也是新闻学专业,我对做一名记者也十分感兴趣,那时候就决定毕业后找一份做记者的工作。”
随后的日子里,除了在学业上的努力之外,盈盈利用寒暑假辗转实习于广东、福建的多家媒体,积累了不少新闻采访写作的经验。
“我的目标很明确,要想成为一名记者,除了要有一定的学历和理论知识,用人单位也很看重你是否有实践经历和拿得出手的新闻作品。”盈盈说。
从后来找工作的过程来看,明确的定位、丰富的实习经历,确实让盈盈的求职变得顺风顺水。
2011年底,当年的高校毕业大军步入了紧张的求职阶段。看着班上不少同学像无头苍蝇一样,今天这边投简历,明天那儿穿着职业装去面试,忙忙碌碌却四处碰壁,盈盈显得十分淡定。她一边回到福建的媒体实习,一边静待福建媒体发布招聘信息。
最终,盈盈向四家媒体投出简历,通过面试获得了位于福州的一家报社和一家杂志社的录用函。
在盈盈看来,报社能够提供编制、工作内容的新闻性较强,但工作会比较忙碌,绩效考核的方式也会使收入不太稳定;杂志社的工作则相对清闲、收入也稳定,但是没法给编制,工作的内容也偏向于宣传。
“两份工作各有利弊,当时要做出选择还真挺为难的。考虑了一段时间,也征求了不少人的意见,最后还是选择了报社的工作,因为读了那么多年新闻,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去做一份比较有新闻性的工作,而且报社能够提供事业编制,也会稳定一些。”
“现在工作快一年了,回头想想,当时的选择还是正确的,对于现在的工作、收入我都还比较满意。”
话虽如此,但说到未来,盈盈仍然表示,作为一名女生,长时间从事新闻工作显然不太合适,有机会的话她还是会尝试考取公务员,“因为公务员的工作更加稳定和有规律,将来成家后,我才能够有时间照顾到家庭和孩子,不过现在说这些还有点远,目前的工作还有许多值得我去学习和历练的。”[详细]
还没毕业就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毕业后就在律师事务所工作并月入超六千,贵州大学2012年毕业的令狐荣飞,在同班同学眼里绝对是个令人羡慕的角色,也更被认为是在今年全国699万大学毕业生从象牙塔集体涌入就业市场的大背景下,当地学生的一个典范。
“因为我们专业在省内企业少,用人需求也少,很多同学目前都是勉强就业,普遍对工作不满吧,”在令狐荣飞所就读的水产养殖专业中,同班35人同学中专业特殊性都没能在贵州找到满意的工作,相当一部分到沿海地方海鲜类企业工作。
让令狐荣飞记忆深刻的是,在同班不算多的同学中,除了抱着先就业再择业态度勉强有个工作外,其余还有两类同学选择了放弃工作安心复习,少数人是为了考研究生继续深造,大多数都租房住在大学附近,准备复习考试考公务员或者国家事业机关工作人员,后者大多数放弃工作的理由,无外乎是因为刚开始工作一千多的工资太低,还不如纯粹放弃安心复习准备考试。
尽管在大四就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令狐荣飞在毕业之初,也跟其他同学相约一起参加过公务员和事业机关的考试,在通过贵州某边远县城某事业单位的面试并收到录取通知后,令狐荣飞最后还是放弃了,最终他选择到之前毕业事业的遵义某律师事务所工作。
尽管是跨专业进入法律领域工作,令狐荣飞还是打算顺着自己兴趣,取得律师职业资格证并拿到律师证,开始了其独立办案的律师生涯,尽管目前他接手的案件以民事案件居多,从刚参加工作的一千多元,到目前月收入逐渐超过六千元,令狐荣飞打算放弃继续考公务员,准备在专业律师的道路走下去。
同样是参加工作一年,从山西太原到贵州上大学的张碧玉,尽管在贵阳逐渐习惯了当地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不过她最终还是选择回到太原,在跟其新闻传播学搭界的某企业内刊做起了一名编辑。
“刚开始工作也就一千多元的收入,现在转正了积累了一定经验后,工资涨到近三千的样子,”张碧玉从同班同学的就业状况也了解到,她大多数同学也是同样的收入,她也跟很多人一样抱着先找份工作积累经验的态度,经历多次跳巢后,找到一个稍微满意的工作,准备先解决就业后能积累点工作经验,对以后考研究生考公务员或者找其他更好的工作,都有帮助。
2012年5月以后,张碧玉就回到太原参加毕业实习了,拿到毕业证后先后换了三个工作,换工作的原因都是因为待遇差不多,就想找个工作环境好、成长空间大的公司。
不过张碧玉的打算,不会一直这样下去,她边工作也边跟那些没找工作专心考研考公务员的同学保持联系着,“有机会还会打算考研,也会继续参加公务员的考试。”[详细]
今年,内蒙古自治区有11.4万应届毕业生正在惴惴不安地寻找着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有1.5万往届毕业生继续杀入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加上1万的返区人员、1.5万的服务基层期满人员。15.4万学生“游荡”在内蒙古自治区劳动力市场。1.5万往届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毕业生,他们大学四年为自己填写了最满意的答卷,却在毕业一年后的就业历程里或得意或迷茫。他们在就业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如何突破心理的漂泊、徘徊和无力感?
受父亲影响,高中时鲁健就疯迷“法学”,经过一年的复读,2008年内蒙古大学法学院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学校期间,他的能力是全院公认的,当然,一些想法或许来源于同样做法律工作的父亲。
2012年,鲁健的身份发生了改变,由学生到职员的转变并没有想象中顺利和完美。
毕业生的惶恐和迷茫“侵袭”着鲁健,放弃专业或许可以找到高薪的岗位,坚守专业将面临着微薄的工资,何去何从?
“毕业后一段时间就像是没有魂魄的躯体,很难受。”鲁健和父亲谈了一次话,他拜托父亲照顾母亲,而他自己打算开始“苦行僧”般的生活。最终他选择了在一律师事务所做记录员。鲁健说,目前自己并不是太在意找到一家高薪单位,“现阶段,自由第一。一定要找到自己专业对口,自己喜欢的职业。”他坚信,现在虽然工资挣的少,但是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会改善的。
这份洒脱,更多来自父亲的承诺---为让儿子没有后顾之忧的选择就业,父亲承诺提供给儿子五年的城市平均工资,做为其生活保障。
鲁健坦言,假如没有来自家庭的后援支撑,他自己也招架不住。
鲁健说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笑着告诉记者:“我坚持了,我不后悔。”
但并不是每个毕业生都像鲁健一样可以想得开,找到一份待遇薪酬不错的工作,仍是他们的心头大事。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涌入城市,堆在各单位的毕业生简介材料也迅速长高,毕业生心里的期望值却被迫不断降低。
王明没有鲁健的家庭支援力量,他在很多人眼里是懒惰或者不接受现实拒绝就业的人。
王明说他第一次面试的经历就是不堪回首的。“那次招聘会,手里拿着简历,表情是因为虚心和心虚所致的微笑。入口处像一个漩涡,被身不由己地推来搡去。有些用工摊位前特别挤,根本没机会跟招聘者说话,很多人从人群外往里扔简历。”最终投出的简历都石沉大海。王明回忆说,他当时坐在台阶上,一脸的迷茫至今记忆犹新。
在一些报纸的版面上:“住家保姆,3500元起;足疗师,5000元起……”等招聘广告也算铺天盖地,单纯从收入方面来说,这并不比一些企业给出的待遇低,但王明是不会去的。
“招聘会上,大学生要与未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人群在同一个市场去争夺饭碗。我怎么也想不通。”王明说。[详细]
何止十年寒窗?千万学子手捧毕业证书拥堵在人才市场内,他们找一份工作,要付出多少辛酸和泪水?
李乾(化名),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人,毕业于辽宁某医学院。2012年夏季,李乾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但短暂的欣喜瞬间被严峻的就业形势冲淡。
李乾几乎是逢招聘会就去,见到和自己专业搭边的岗位就投简历,可是应者寥寥。医学专业,对学历的要求很高,一大堆手捧着博士学历、硕士学历的毕业生,已经基本把岗位占满,一个普通本科的医学院毕业生想要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职位实在太难。
在应聘过程中,李乾也得到过几份面试的机会,都是医药销售代表之类的工作,与其所学的专业基本不搭边。
一直在观望,迟迟不肯签约,因为不甘心,李乾对记者说:“去干销售,四年所学的知识就这么被荒废,我真不愿意啊!”
很快,已经到了十月份,应届毕业生就业最黄金的时段已经过去。屡次碰壁之后,李乾对就业丧失了信心,他决定考研、考公务员,“起码也要找到一份相对稳定的职业。”
李乾在沈阳市内和一位同学合租了一间房子,房租500元。为了维持生活,家里不富足的他决定边打工边赚钱。“我想过干服务员,一个月两千块的薪水,”李乾说,“可是我真丢不起那个脸啊,毕竟我也是大本毕业生!”
最后,李乾选择在沈阳市内的一家私人诊所内实习,月薪800元,这点钱除了交房租之外,连吃饭都不够。半年下来,考研、考公务员纷纷落榜,他还欠下了一万多元的外债。
李乾在接受央视网记者采访的时候,正在打理行李,现在的他非常潦倒,头发蓬乱,一脸黑黢黢的胡茬,两根手指都被香烟熏得发黄。“我准备回家那边找工作了。”说这话的时候,李乾很落寞,他一直不甘心在小县城里发展,但是现在的他实在无法在大城市里熬下去了,欠有外债不说,他的母亲还患上了重病,需要他回家帮忙照顾。
和李乾相比,罗丹妮同学显得是那么好运气,她的幸运,来源于没有执拗于专业对口这个想法。
罗丹妮毕业于辽宁渤海大学,学习英语专业。毕业时候,因为就业形势不好,罗丹妮没能立即找到工作,于是来到青岛学德语,计划出国。
“其实我不太想出去,背井离乡,到国外发展太难了。”罗丹妮边学德语边找工作,但学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太多了,一职难求,她投出的简历大多石沉大海。
为了尽早就业,罗丹妮决定换种思维找工作,放弃了专业对口的想法,接受辽宁省所组织的专业转换技能培训,改学软件技术服务专业,终于找到了工作。目前,她在大连市的一家外企上班,月薪3000元左右。
总结自己找工作的过程,罗丹妮认为,机会其实有很多,也许只要换个想法就可以找到。[详细]
往期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