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2013-5-24 第87期

“瑞士魔力”与“中国诱惑”的碰撞


    一个欧洲中部,一个亚洲东部;一个格林威治时间,一个北京时间。遥远的自然距离和7个小时的时差没有阻隔瑞士人和中国人的交流。在文化、语言的异同中,两国人有着相同的情愫。

分享

瑞士人眼里的“中国诱惑”

记者:江易易  时间: 2013-05-23

核心提示:瑞士经济部长约翰-施耐德-安曼始终对中瑞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充满信心。无论是中医自由进入瑞士劳动力市场,还是中国猪肉出现在瑞士超市。去年7月,其率商务代表团访华时便称,“中国市场对于瑞士的经济发展十分重要,不仅是现在,更在于未来”。

瑞士经济部长约翰-施耐德-安曼近日证实,中国已与瑞士商定了一份关于自由贸易协定的技术细节,协定很可能在未来数月内签署。

施奈德-阿曼始终对中瑞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充满信心。无论是中医自由进入瑞士劳动力市场,还是中国猪肉出现在瑞士超市。去年7月,其率商务代表团访华时便称,“中国市场对于瑞士的经济发展十分重要,不仅是现在,更在于未来”。

他的感觉是对的。

据瑞士资讯网称,在10个与瑞士有大量商贸往来的发展中国家,潜在的消费者有29亿。因此尽管瑞郎坚挺,瑞士2011年对重要新兴国家的出口依旧双倍于其进口。这些国家包括中国。

瑞士看好中国手表市场

2012年11月13日,德勤发布的对瑞士手表业50位高管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二线城市以及其他亚洲市场对瑞士手表的强劲需要将推动未来一年瑞士手表出口持续增长。而中国的增长将主要来自二线城市,这些市场的潜力尚未被充分挖掘,各大品牌正在那里投资建设自己的分销网络。

同时,在“增加特制系列以征服中国市场”和“等待中国人的品味适应欧洲潮流”中,瑞士钟表商选择了前者。

江诗丹顿今年推出“中国生肖传奇”系列;斯沃琪在手表上装饰景泰蓝龙虎图案;宝珀总裁Marc Hayek则认为,未来的销售行情取决于中国游客。他自己就拥有一块专门为中国设计的限量版手表,表面上装有中国的12时辰及十二生肖和月相。

瑞士看好中国旅游市场

此前在瑞士著名的旅游景点,常能见到日本银行、韩国商店和印度餐厅的身影,但这一切已在最近10年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甚至是中国店员出现了。

“中国游客数量增长太快,瑞士旅游业可能还没有反应过来,所以我们现在的任务主要是培训旅游局和酒店工作人员,教他们如何应对。”瑞士国家旅游局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市场负责人Simon Bosshart称。

在卢塞恩景区,中国汉字已随处可见,酒店里也很容易找到热水壶;在因特拉肯和策马特,中文写就的优惠券得到了普遍应用,不少旅游纪念品商店也都聘用了会中文的售货员。

酒店留宿率是瑞士衡量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数据。瑞士国家旅游局2012年初发布的数据显示,在瑞士的总留宿率下降2%,欧元区16国减少了8.5%的情况下,中国一枝独秀地增长了41.8%,无疑是拯救瑞士旅游业的一剂良药。

瑞士酒店业联合会主席Guglielmo L. Brentel称:“我们难以享受瑞郎升值带来的好处,因此期待更多的中国游客。”

瑞士看好中医

瑞士于2009年5月17日的全民投票中,将中医列入基础医疗保险,瑞士公民当时赞成这项决议的比例为67%,足以说明瑞士人对中医的认可和热衷程度。

近几年来,中医在瑞士也确如雨后春笋。中医诊所遍布瑞士的各个城市,一些大城市甚至多达几十家。绝大多数瑞士的中医诊所,以热情的态度、周到的服务和过关的医术在瑞士民众中赢得了信誉。

“瑞士的地理、气候和生活习惯与中国北方相似”,且“中医治疗是针对多方因素的个体化治疗,有别于西医的群体性治疗”,这可能就是中医在瑞士受欢迎的原因——瑞士媒体引用瑞士中医蒋永光教授的分析称。

不过,中医在瑞士行医的过程中普遍有语言弱势,对翻译的依赖性过强也时常导致医患间沟通不畅,耽误治疗。另外,此前中医在英国走俏时由于商业化,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致使中医在英国名誉受损。许多诊所倒闭。

因此,维护中医在瑞士的良好名誉,成为瑞士中医肩负的重任。

瑞士中小企业向往中国市场

所有瑞士的大公司在第三世界国家都有业务,然而对中小企业来说,走出欧洲却有困难。

“不仅是中国、印度,约旦、埃及和孟加拉国的国民经济也都有巨大需求,他们更多地遵循着西方的模式。这为中小企业开创了机会,”瑞士K团队公司的销售经理Claude Nessi称。

这家总部位于沃州Vallorbe的中型企业已生产机器人18年,绝大部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对Nessi来说,没有所谓的不感兴趣的市场,因为最重要的是专业化:“在新兴市场,我们在填补市场空白。我们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他们对这类科技有巨大需求,而且知道如何利用”。

除了科技,近年来中国等新兴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中产阶级队伍不断扩大,收入的持续增长带来了生活品质的提高。巧克力、奶酪等瑞士传统出口产品也越来越受到上述人群的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潜力。

但瑞士贸易投资促进委员会同时观察到,较为繁杂的司法、税收和行政手续将成为阻碍瑞士中小企业向这些国家扩张的主要障碍。[详细]

中国人眼里的“瑞士魔力”

记者:仲昭举  时间: 2013-05-23

核心提示:在中国人眼中,瑞士的形象和符号是:高质量的生活水平、稳定的政治体系、杰出的环保以及完善的教育系统。虽然从物理距离上,距中国8000公里外的瑞士遥不可及,但这不影响它成为中国人心中迷人的国度。

谈到瑞士,湖泊、山林、冰雪和童话。这个位于欧洲内陆中部的国家,国土面积仅为我国重庆市的一半,全国人口约800万,上帝赋予了这片土地美丽风景和智慧民众,也让瑞士有了“天堂”之称。

据一份瑞士官方所做的民意调查显示,在中国人眼中,瑞士的形象和符号是:高质量的生活水平、稳定的政治体系、杰出的环保以及完善的教育系统。虽然从物理距离上,距中国8000公里外的瑞士遥不可及,但这不影响它成为中国人心中迷人的国度。

神赐的礼物:阿尔卑斯山

美好的自然环境是瑞士在国人心中的印记。占瑞士国土60%的阿尔卑斯山终年积雪,这是瑞士风景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部分。山脉、积雪和瑞士总有一种分割不开的联系,来过这里的人会说,“阿尔卑斯山是瑞士之魂”。滑雪爱好者们也信奉这里为圣地,国人在好莱坞大片中也总能看到,直升飞机,皑皑白雪,青青山松,主角由山顶滑翔,极尽的自由。

在雄壮的阿尔卑斯山脉,还分布着许多最美风情小镇,在城镇的周边均有乡村围绕。虽然在国内,各种欧洲风情小镇林立,但是山寨的终究和原汁原味的,差一大截,没有自然的帮衬,也没有文化的提携。但这却并不影响,中国人对一种恬静的异域生活方式的向往,充满了轻松的氛围和人生乐趣。

名表故乡

瑞士是名表的故乡,百达翡丽、劳力士、积家等在世界各地粉丝无数。劳力士进入中国已经将近100年了,在改革开放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劳力士也是国人眼中仅有的名表品牌之一。世界上大部分的手表产自中国,而名表几乎都产自瑞士,这背后是人们对瑞士钟表工艺的欣赏和赞叹。

在瑞士侏罗山区,90%的钟表生产都集中在此,不仅涵盖了瑞士大部分高级钟表品牌的诞生地、生产地,还有众多的精品店、博物馆和钟表学校。

一个多世纪前,侏罗山区的钟表产业已经成型。后来,旅游家们发现了这一地区的旅游价值,侏罗山区也因此有了统一的名字:钟表山谷——精准之地。

最富裕的国家

“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有品质的生活方式,很小的贫富差距,这是我们在国内媒体看到的,描述瑞士的用词。

瑞士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在瑞士人均占有财产的数额为648000美元,领先于丹麦和美国。

与其它国家相比,瑞士人仅需工作相对较短的时间,便可保证基本生活所需,并有更多的剩余收入来支付闲暇时间、外出度假或存入银行。一项对比购买力的例子是: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一个工人必须工作3个多小时才能购买一个麦当劳的巨无霸汉堡,而在瑞士一个普通工人仅需工作15分钟。

多面瑞士人

一位在瑞士工作多年的中国记者看来,瑞士人的性格是多面的。客观地评价,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但瑞士人最大的特点是热爱劳动、节俭低调、诚信守时以及循规蹈矩。

“您很勤劳”是对瑞士人最好的夸奖。经过100多年的努力,瑞士人把资源极度匮乏的中欧农牧小国建成银行、保险公司林立和科技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与瑞士人的勤劳分不开,瑞士人平均每周工作40多个小时。

同时瑞士人也比较节俭,有些知识分子家庭甚至不要电视机,只有一部收音机听新闻。瑞士人将金钱用到旅游、健身和参观博物馆上。

勤劳节俭是中瑞两国人民的共同优点,勤劳、质朴的中国也在最近三十年创造了世界上的经济增长奇迹。

在瑞士人眼里诚信是做人之根本。瑞士人相信“老牌子”,牌子老就说明它有存在的基础――诚信。许多瑞士名牌产品,如钟表、巧克力、服装、鞋子都在产品或包装材料上印上建厂日期,越老可信任度越高。[详细]

中国火锅“征服”瑞士

特约记者:赵小萱  时间: 2013-05-23

核心提示:一个欧洲中部,一个亚洲东部;一个格林威治时间,一个北京时间。遥远的自然距离和7个小时的时差没有阻隔瑞士人和中国人的交流。在文化、语言的异同中,两国人有着相同的情愫。

一个欧洲中部,一个亚洲东部;一个格林威治时间,一个北京时间。遥远的自然距离和7个小时的时差没有阻隔瑞士人和中国人的交流。在文化、语言的异同中,两国人有着相同的情愫。

中国人比想象中更易亲近

迪诺•里格利来自瑞士伯尔尼,身兼画家、太极教练的迪诺在中国工作了一个夏天。在北京的逗留让他认识到,中国人比一般欧洲人通常想象的更具人性的亲近。

这个习惯骑自行车、到公园晨练太极的瑞士人,很快融入了中国的生活。比起先前刻板的印象,迪诺对北京这座拥有2000万居民的历史文化古城有了新的见解:“对于中国我们有很多刻板印象。比如,中国人不能接受批评,或者不会承认失败,因为他们会认为有失“面子”。其实,我们的‘中国印象’往往过于消极,因为受到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观的影响。如果你在中国住下来就会发现:欧洲已不再是世界的中心,那个时代已经结束了。”

迪诺认为,相比中国人,欧洲人更需要东西方的交流。

镜头下的中国:迷人而充满活力

来自瑞士的摄影师马蒂亚•布莱施勒(Mathias Braschler)与莫尼卡•费舍(Monika Fischer)是为多家报纸、杂志供稿的著名摄影师。2007年,在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 一年之际,二人受英国《卫报》所托来到了北京,随后开始了长达2万英里的史诗般中国 之旅。

7个月的旅程中,他们的足迹遍布了中国30个省市及地区,行程超过了3万公里,其中他们探访了一些偏远并鲜为人知的地方。《中国人》系列成为当代中国真实动人的写照。

镜头中的人物拥有不同的背景,来自于社会各个阶层,分布于这个广阔国家的每一个角落。镜头记录了两个瑞士摄影家的中国之旅,有重庆具有雄厚实力的企业家,也有山西的贫穷矿工,展现了当今的中国——一个迷人、充满活力但又充斥了矛盾与不协调的国度。

中瑞家庭中的喜乐

瑞士人的敬业精神众所周知,“高度敬业”与“不忘周末和度假”是中瑞家庭中对瑞士“另一半”的广泛评价。无论多忙都能够陪伴家人度过愉快的周末,让中国配偶们幸福感爆棚。而对于瑞士配偶,他们的中国伴侣倾向以家庭为中心、集体意识强、含蓄,在营造和谐美满的家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瑞士家长倾向让孩子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成长,而中国父母则经常扮演“严厉的一方”。

家庭中有了“事事关心”的瑞士人和“特别顾家”的中国人,也多了许多欢乐。瑞士人从小培养了对社会问题的兴趣和对公益事业的主动参与性。而在理财和在亲朋好友关系方面,中国人的勤奋和节俭以及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谐美满可想而知。

瑞士人过节偏爱中国火锅

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是瑞士人在过节的时候也衷爱中国火锅。因为是中国远道传到瑞士,所以火锅的名字里有“中国”。不过,火锅经过了瑞士人的改良,少了芝麻酱,多了西式的蛋黄酱和番茄酱。

除了美味,团圆的喜庆也是瑞士人衷爱火锅的原因。寒冬腊月里,亲朋好友围坐在一起,一道热气腾腾的火锅拉近了人们的距离。

此外,瑞士人在过新年的时候和中国人的习俗不谋而合——吃鱼。虽然地处内陆,但瑞士人对海鲜情有独钟。虽然不是为博“年年有余”的好彩头,但是瑞士人也认为鱼是新年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菜,可谓“心有灵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