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2013年全国两会后正式启动的大部门制改革,目前正处于加速推进的阶段。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本质内涵的这轮改革效果如何?外界当前无法得出结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大部门”组建后的运行,越是触及市场和细节,就越是接近问题的实质,也越是意味着最艰难的攻坚阶段的到来。
食品安全问题,早已是举国上下一致关注的焦点。5月17日,在低调重组近两个月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食药监总局)将“第一把火”高调烧向保健食品领域。该局规划财务司负责人王小岩“让食品安全谋财害命者人头落地”的表态,更是登上了当日各大门户网站的要闻区。在5月16日召开的打击保健食品“四非”专项行动动员部署大会上,该局副局长刘佩智也表示,“在食品药品安全检查执法中,要一把尺子量到底。”
作为2013年两会大部制改革的重头戏,新成立的食药监总局自从3月22日挂牌那一天起,就吸引了公众关注的目光。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职责、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加以整合,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这一重组,正式为中国食品监管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多部门分段监管的“九龙治水”时代划上句号。
5月16日,借着新组建的食药监总局新闻发言人和媒体见面的契机,记者再次走进了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西大街的26号院。这里已挂牌更名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如果不是刻意寻找,从宣武门西大街26号院前走过,很难有人会知道这里是食药监总局所在地。虽然办公大楼临街,但记者要绕过一个小巷才能找到大院的正门。而要进入大院,必须经过保安反复核实身份并经院内工作人员确认。正值中午,大院门口除了进出的工作人员,显得异常安静。
3月22日凌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这里正式挂牌,成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其主要职责是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和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等,将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相应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队伍和检验检测机构划转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为做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衔接,明确责任,新组建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农业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将商务部的生猪定点屠宰监督管理职责划入农业部。
26号院表面的安静,使人很难想象,这里正在打出连环重拳——中国食品监管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战国时代”结束了,食药监总局被赋予了重拳出击的权利和条件。
5月15日,在重组后一个多月后,食药监总局网站公布了有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规定,备受关注的“三定”方案正式公之于众。规定指出,新设立的食药监总局(正部级)为国务院直属机构,设17个内设机构,取消、下放11项职责。
食药监总局设17个内设机构,机关行政编制为345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4名。为建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加强药品与医疗卫生统筹衔接、密切配合的机制,增设1名副局长兼任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
从重组挂牌到“三定”方案正式出台,再到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食药监总局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5月17日上午,新组建的食药监总局第一次在媒体面前正式亮相,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针对保健食品的专项行动成为第一项发布内容。
在多数长期从事食品和药品领域采访工作的记者看来,这次的新闻发布会较之于以往有明显不用。“发布会首次全程视频直播,以往的小会议室换成了大型会议厅,总局甚至首次专门设立了新闻司。”一些记者在走出发布会会场时纷纷表示,如此宣传力度,在以往的部委发布会中并不多见。
尽管食药监总局的“三定”方案已经正式发布,但其有哪些内设机构、各机构的具体职责是什么,等等,仍然是媒体较为关心的话题。在5月17日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食药监总局综合司负责人孙梅君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了此次该局“三定”方案的几个特点:
第一,减少了监管环节,从以前的多段变成少段。改革以后,食品安全的主要监管部门由从前的五个减少到现在的两个,一个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另外一个是农业部,两个部门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第二,治理食品安全问题上由分散到统筹。第三,改革实现了对食品和药品监管的统一。第四,通过改革充实了监管力量。
对于这个方案能否实现无缝监管,孙梅君对央视网记者坦言,相对于过去分段监管、分头监管体制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任何一项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食品安全涉及面很广,不可能一个部门包打天下,还需要其他部门相互配合,各负其责。比如说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标准仍然由卫计部门负责,包装材料、容器等仍然由质检总局负责,对于消费欺诈的行为,依然由工商总局来查处,等等。“总体上讲,这次改革从大的方面解决了多头监管的体制不顺问题,形成了相对集中统一、主辅分明的模式,坚决避免再出现同一个事情由多个部门管或者都不管的现象。”孙梅君强调。
早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时期就担任新闻发言人、现总局新闻发言人的颜江瑛,现场向记者分享了自己两度参与“三定”方案改革的感慨:“我2008年参与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组建,这次参与食药监总局的组建,2008年食药监局是把技术审评职能下放到事业单位,这次方案,总局取消的职能有四项,下放的职能有五项,整合的职能有四项,真正实现了职能的转变和简政放权,该交地方的交地方,该交市场的交市场,是一个特别大的转变。”
对于食药监总局的重组,专家认为,过去多家部门食品药品管理资源是分散配置的,不利于形成合力。改革以后,有利于把分散在各个部门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资源整合集中起来,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建设,提升监管能力。
当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食药监总局宣布,自2013年5月初至9月底,将利用5个月时间集中开展打击保健食品“四非”(即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添加、非法宣传)专项行动。而对于其处罚力度,食药监总局规划财务司负责人王小岩指出,根据近期发布的两高《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刑法相关条款,要让那些为了谋财不惜害命的人倾家荡产、人头落地。
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审评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君石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务院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进行职能整合,与国际惯例又接近了一大步,但要真正解决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需要解决目前农产品分散种植、畜牧产品分散养殖的现状,需要改变食品加工企业小、散、乱的现状。只要有这个背景存在,就不可能指望几年之内,我国不再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陈君石强调,“食品安全零风险不存在,政府的监管,是要将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在公众健康可以承受的范围。”
监管食品药品的这把尺子,怎样量到底,何时量到底,并非一朝一夕。[详细]
5月15日晚,中国政府网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铁路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久违的国家铁路局“三定”方案正式公之于众。对于这份迟来的“三定”方案,部分专家学者认为,此方案主要看点在于取消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从而淡化了铁路垄断地位,为企业进入铁路市场“开闸”。但也有专家对于“取消企业自备车辆参加铁路运输审批、取消企业铁路专用线与国铁接轨审批”两项提出异议,认为相关管理仍然掌握在铁总手中,不会完全放开。
今年3月14日,随着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日表决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决定,铁道部被取消,昔日“铁老大”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四天后的3月18日,北京复兴路10号大院门前,披着大红绸缎的“中国铁路总公司”正式将挂了6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牌子取而代之。
依据《国务院关于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问题的批复》,中国铁路总公司是由中央管理的国有独资企业,由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依法对公司进行行业监管。中国铁路总公司仍执行原铁道部的客货运输服务经营管理职能,负责铁路运输统一调度指挥,承担国家规定的公益性运输。
不管是新成立的国家铁路局,还是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最新近况,在两会后一直是各界关注焦点,也始终扑朔迷离。记者发现,自2013年3月20日铁道部官方网站关闭后,中国铁路总公司和国家铁路局网站至今仍未启用,一位原铁道部官员告诉记者,“网站的方案已经报批领导,具体启用时间不详”。而在交通运输部官网首页,国家铁路局局长陆东福已被添加到“副部长”一栏中,但网站上除了中国民用航空局和国家邮政局,仍未见国家铁路局“身影”。
一位地方铁路局官员告诉记者,网站关闭后,即便作为内部人员,他们获取消息的通道,也只来自于媒体通过“接近铁道部人士”而获得的小道消息。
在沉寂一个多月后,5月15日晚,中国政府网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铁路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备受关注的国家铁路局“三定”方案正式公布。根据新的职责,国家铁路局设7个内设机构,包括综合司(外事司)、科技与法制司、安全监察司、运输监督管理司、工程监督管理司、设备监督管理司和人事司。人员方面,设局长1名,副局长4名,均来自原铁道部。除此之外,其总工程师、安全总监、23名司级领导和行政机关的130名工作人员,也均来自原铁道部。
国家铁路局“三定”方案已出,为何中国铁路总公司“三定”方案没有同时出台?
一位现中国铁路总公司内部人士介绍称,因中国铁路总公司承继了原铁道部的所有工作人员,国家铁路局“三定”中人员编制要从总公司中抽取,而中国铁路局自身的人员编制要待国家铁路局抽取后再定。所以中国铁路总公司“三定”完成要比国家铁路局晚,“总公司方案目前已经进入尾声,预计6月份完成”。
铁路专家王梦恕此前向记者透露,目前原铁道部机关还剩下900多人,人员的分流正在做。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原铁道部机关人员,对于自己的去向,他们均表示“不知情”。一位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经济收入角度考虑,自己更愿意去市场化运作的中国铁路总公司。
记者发现,与人员编制相比,网友更看重的是却国家铁路局“三定”方案中14项行政审批权的取消,尤其是“取消开行客货直通列车、办理军事运输和特殊货物运输审批、取消企业自备车辆参加铁路运输审批、取消企业铁路专用线与国铁接轨审批、取消铁路工业产品制造特许证核发、取消铁路基建大中型项目工程施工、监理、物资采购评标结果审批等”职权的取消。
分析人士认为,行政审批事项取消,淡化了铁路垄断地位,为企业进入铁路市场“开闸”,但财经评论员徐立凡却认为,从利润模式来看,由于铁路运输价格并非市场定价,而是行政与市场混合定价,因此,投资铁路的赢利模式并不清晰,民间资本不可能对此不敏感。
有也有专家对于“取消企业自备车辆参加铁路运输审批、取消企业铁路专用线与国铁接轨审批”两项提出异议,认为相关管理仍然掌握在铁总手中,不会完全放开。对此,王梦恕就认为,取消的15项职责都应交由中国铁路总公司来做,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明确责任,而不是多头管理。
因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接了原铁道部的全部债权债务,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最新公布的一季报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公司总资产为4万5565.8亿元,一季度税后利润为负的68.76亿元,总负债为2.84万亿元,负债率为62.31%。目前主要融资渠道仍然是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
对于中国铁路总公司未来走向,王梦恕认为,总公司的债务很多,没有太多动力去新建铁路,总公司考虑更多的可能是安全运营好现有的铁路,多挣钱还债,而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今后中国的铁路建设。
但具体中国铁路总公司在未来一阶段将如何运营,承担哪些职能,可能还得等到铁路总公司“三定”方案的正式出台。[详细]
紧邻长安街的国家海洋局最近格外繁忙。
大院内几乎停满了车辆,不仅有京牌车,军牌、浙牌、苏牌等车辆也停在其中。只要驻足,你不时能看到从国家海洋局大楼走出来的人流。偶尔一个人在送行,其他人则办完公务坐上车匆匆离开。在记者观察的短短半小时内,10余辆车离开国家海洋局汇入长安街拥挤的车流。
2013年3月10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正式披露,国务院将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推进海上统一执法。
如今两个月已经过去了,国家海洋局重组进程一直备受各方关注。
记者看到,目前国家海洋局大楼依然挂着“国家海洋局”和“中国海监总队”两块牌匾。一位接近国家海洋局的人士告诉记者,重组后的国家海洋局将在近期挂牌,“现在正在等国务院的批复”。根据国家海洋局重组方案,届时将会组建中国海警局。
5月6日,国家海洋局重组的“三定”方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已讨论通过。而知情人士透露,由于事件的敏感性,目前仍未发布。敏感的关键在于“由哪个部门挑头海上执法力量的整合工作”。上述接近国家海洋局的人士告诉记者,新的国家海洋局挂牌之后会继续保持低调,其官网上将发布一条消息和答记者问,不会透露更多消息。
重组国家海洋局将会改变过去“九龙治海”的局面,而整合背后的过程却并非一帆风顺。“我本人直接参与这方面(海洋管理改革)的研究,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已经三次了。”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峰在今年“两会”期间对央视网记者表示,“这期间我几次到国外作过一些考察,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像中国海上执法力量如此分散。”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出,将现国家海洋局及其中国海监、公安部边防海警、农业部中国渔政、海关总署海上缉私警察的队伍和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由国土资源部管理。国家海洋局以“中国海警局”名义开展海上维权执法,接受公安部业务指导。
2013年全国两会之后,国家海洋局的“大部门制改革”进程一直稳步推进。3月20日,海关总署召开会议,动员部署做好海关海上执法力量整合工作。海关总署署长于广州要求全国海关在思想上高度一致、态度上求真务实、行动上严格执行,坚决按照中央精神和重组国家海洋局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落实各项工作。
机构改革专家均表示,重组国家海洋局意义重大。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援认为,这为我国外交和军事斗争准备提供了回旋余地和空间。全国政协委员陈寒枫表示,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是非常重要的改革。国家海洋局行使职权还需要有配套的法律法规,建议加强海洋基本法和相关行政法规的研究制定。[详细]
改革开放以来第七次大的行政体制改革正处于推进之中,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其特点和目的,那就是:以“大部门制”为外在形式,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本质内涵。因此,观察本轮改革是否成功,重点是要观察政府职能转变是否成功。
2013年全国两会结束刚刚两个月有余,所以外界尚无法断定这轮改革的实际效果到底如何。不过,从3月底公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任务分工通知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上层决心之大。通知的要求不仅较为明确,而且标明了各项任务的完成时限。这让很多障碍失去了回旋的余地。从这个角度看,人们有理由对此轮改革寄予厚望。
而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成立不久就开展大规模针对保健食品的专项行动看,改革的效果初步显现。过去,要想开展全国范围的专项行动,恐怕得付出相当大的时间成本和协调成本,也许还需要国务院相关领导亲自挂帅或提出明确要求。因为那时有很现实的问题——以谁为主,怎么协同,功劳算谁的……职责不清、分工不明,效果自然大打折扣,甚至可能不了了之。
如今,新组建的“大部门”,该行动的行动了,该挂牌的挂牌了,个别还在等批复的也有了一些计划,已然形成开弓没有回头箭之势。
接下来,该看新组建的“大部门”怎样搭建结构,内部如何运转,怎样行使职权了。
中央编办研究中心副主任魏刚表示,“大部门”不能无限大。这是对误解的一个澄清。分析一个部门的规模到底应该多大,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需要有相关业务量数据作为支撑。另外,运行起来是否顺畅,也是判断一个部门规模过大或过小的依据之一……总而言之,确定一个“大部门”的规模,不仅需要在组建前进行数据层面的科学分析,更需要在组建后通过实操获得的经验和教训进行调整。
魏刚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要分清哪些职责属于决策层,其职责由哪些部门承担更合理;哪些职责属于执行层,其职责哪些应继续保留,哪些需要转移,哪些应该取消;执行层的哪些职责应分解到事业单位,哪些应转移到社会组织或中介机构;决策层、执行层、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合理的职责架构体系是什么,等等,都需要细致地分析。
很显然,这么多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地解决,也需要在“大部门”组建后不断进行调试、修正。
作为“大部门”的服务对象,我们当然要去评判,但或许也应该暂时抱着“旁观者”的心态,给“大部门”一点调试的时间和空间。[详细]
往期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