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2013-5-31 第95期

遗体打捞者:谩骂中的生存


    在中国,“捞尸”这个行业一直游走于法规和道德的边缘。2013年初夏,它再次拨弄了人们的心弦。当浙江台州、温岭等地相继出现“捞尸者坐地起价”事件,“捞尸业急需规范”的呼吁日高。“挟尸要价”的确令人愤慨。不过,央视网记者深入调查后,发现了职业捞尸人生存状态的另一面:他们活在质疑、谩骂中,用生命去换回并不稳定的收入;他们在畸形坚守,除了经济原因,换个角度看更是因为今日的社会需要这么一群人。
     所以,出于对亡灵的尊重和对这一行业基本社会价值的考量,我们更愿意赋予其另一个名字:遗体打捞者。

分享

赌命行当:保险公司拒绝从业者投保

记者:寇德印  时间: 2013-05-30

核心提示:捞尸行业是一种高风险的职业,现实中不被社会所尊重。捞尸人与死尸打交道,无法上保险,没有任何保障,遇到事故只能自己承受。家人担心、朋友误解,从事这个行当的人大多承担着非常大的社会压力。

每一次沉入水中,都不确定下一秒是否还在呼吸,职业捞尸人其实是在赌命。

辽宁周德成打捞尸体的经验已经超过30年,他甚至不必潜入水下,仅依靠水流、风速、地形等,就可以准确预判尸体的位置。他自己总结捞尸这个行当时说:“我们的工作也是社会需要的。”

以此为职业是不想被利用

周德成今年49岁,出生在辽宁丹东的一个小渔村,在鸭绿江边长大的。周德成父亲也是一位民间捞尸人,但那时候,他们捞尸从来不要钱。

从小,周德成便跟随父亲泛舟鸭绿江上,六岁即熟悉水性,是船便会划。十里八乡,没有不知道周德成父子的人,一旦有人溺水,爷俩必然赶到现场,直到把尸体打捞上来为止。

“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我家里的鸡蛋都得用缸装,这些都是乡邻因为感激送来的。”周德成回忆。

从一个免费施助者,何以转变为职业捞尸人?周德成回答得很坦然:“因为不想被利用。”

上世纪90年代,周德成全家搬往沈阳,他在浑河里屡次救人、捞尸。很快,周德成的名号便被传开,求他捞尸的人也陆续多起来,近的有沈阳、铁岭,远的甚至是黑龙江、内蒙古。

有一次,一个朋友向周德成透露,一些人对他评价很低,因为他捞尸要高价,捞一具尸体要一万块钱。周德成很诧异,他自己从来没开过价,他也是给别人打工,每次只拿很少的辛苦费。

冷静想一下,周德成决定自己干,他不甘心自己的捞尸技能被雇主利用,“我本着合理、公平的原则定价格,一方面可以为发生事故的家庭节约钱,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善我自己的生活状况。”

女儿苦求改行保命

小娜是周德成的女儿,她告诉央视网记者,家里人其实并不支持周德成,“终日与尸体打交道不说,捞尸行业实在太危险。”

民间打捞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如果在打捞尸体过程中遇有不幸,这与雇佣者没有任何关系,所有后果都由打捞队自己承担。

周德成记得,有一次鸭绿江上发大水,一个小伙子被洪水卷入江心。周德成跳入水中施救。水中挣扎的小伙子一把拽住周德成的胳膊,死死抱住他的身体,以致周德成无法游动,连续呛水,差一点葬身江中。

还有一次,在辽宁本溪,周德成和几个助手下水捞尸体。河流原本并不湍急,可是附近一个简易桥的水泥管突然被冲开,瞬间的激流把一位助手直接卷入水底。也就几秒钟的时间,那人已经被水流冲出去将近40米远,幸亏那助手水性好,愣是从江底挣扎着游了出来……

2010年,吉林省一位民间职业捞尸者在潜水过程中溺水身亡,这件事对小娜触动太大,她几乎是哭着求父亲:“您别再下水了,淹死的都是会水的!万一……家里怎么办?”

那一次,周德成真的很动容,他开始很认真地思量自己现在所干的事业,然后偷偷地跑去了保险公司,打算买一份保险。他想:“万一不测,这也算是为家里做了点贡献。”

当保险公司知道周德成所从事的职业以后,拒绝了周德成的投保,因为风险太大。

干这行,周德成没有任何保障,他也想过放弃,可是每次当电话那头传来遇难者家属的哭泣声,他总是心软,“还是干完这次再说吧!”[详细]

精神重压:不只是金钱与良知的较量

记者:寇德印  时间: 2013-05-30

核心提示:民间打捞队,从事的是以打捞死尸为服务内容的行业。目前国内该行业收入无标准,每年收入从几万到十几万不等。对于这个行业,目前唯一的约束就是从业者的道德水准。因此对于他们,有人指责,有人谩骂,而打捞者本人,大多背负着沉重的思想负担。

各种质疑与谩骂,时常令周德成夜不能睡。

干这一行太心软、太善良,就意味着收入不会太高,可是昧着良心发死人财,道德上又过不去。

生存与良心之间,周德成要的是良心。

收费标准及工作流程

周德成团队捞尸收费的程序大致分为五个环节,在接到求助者电话以后,第一步,确定事故地的环境;第二步,商量打捞价格;第三步是赶到现场签订合同;第四步,下水捞尸;第五步,结算返程。

周德成介绍,这第一步看似荒诞,其实作用很大。事故发生地的水流、风速、地势等,对能否打捞上来尸体都起作用。

至于价格,没有一定的标准。周德成开价主要考虑到以下几方面,第一,事发地距离远近,因为周德成自己没有车,他需要雇卡车运送船只、打捞用具等;第二,打捞难度,软沙、深坑、激流、险滩等,收费可能略高,因为这样的活风险大、耗时长;第三,遇难者家属经济状况。

一般来说,周德成每捞一具尸体的价格大约是在3000元左右,最高的价格也不会超过5000元。如果赶到现场没有把尸体打捞上来,那么周德成则不收任何打捞费,只需雇主出一点往返的路费即可。

对于签订合同的原因,周德成给记者讲了一段故事。

有一次,周德成去一个沙场打捞尸体。一位开着铲车的司机把铲车翻进河里,溺水身亡。周德成与对方商定了价格,忙乎了大半天,终于把尸体打捞了上来,但沙场老板却耍起了横,叫来一群人,大骂周德成,称其是“发死人财,没道德”,甚至还要动手打人。最后,周德成分文没有拿到,只好吞着气回家。

自此以后,为了防止对方耍赖,周德成便发明了这个合同制度,并请事故现场的民警等做公证。“我们被欺骗、被欺负的事儿太多了,大老远被请来,赚不到钱还被欺负,你说我这心里能好受吗?”谈到这些,周德成长吁一口气,然后重重的长叹了一声,他的压力实在太大了。

周德成介绍,其所在团队一年大约可以打捞20多人,以均价3000元的收入来算,一年大约收入7万元左右。周德成团队一共有三人,两位助手的工资要占去总收入的一半,周德成一年纯收入不到四万元。

有质疑也有感动

捞尸人,在社会上是很难让人接受的角色。有人认为这个职业与死尸接触太多,“有邪气”,“不干净”;有人说他们赚死人的钱,太不道德。

有一次,一个地方溺死了人,雇主请了两三队打捞队,连续打捞三天,都没能把尸体捞上来。周德成来到现场,也许有运气的成分,他仅用了十多分钟就把尸体捞了上来。

雇主冲着周德成大喊:“你十多分钟就赚了我5000,这不是比抢银行来钱儿还快吗?”

雇主拿出2000元硬塞给周德成,并对其人格大肆侮辱。对于这件事,周德成一直耿耿于怀,回到家里还喝起了闷酒:“难道我也像其他打捞队那样,捞上几天以后,再把尸体给你抬出来,那就算我是应该赚钱了吗?捞得快怎么也会是错呢?要是真没钱可以和我说,为啥说我是‘抢银行的’?”

面对各种谩骂,周德成很痛苦,但他仍在坚持,“原因很简单,干我这行,有骂声,也有掌声!”

2011年夏,辽宁昌图有一个小伙子溺亡。他们家里一贫如洗,遇难者母亲患有脑血栓后遗症,父亲腿脚也不好。那个男孩之所以会被淹死,原因是那位脑血栓母亲想吃鱼。小伙子舍不得拿钱去买,于是拎起渔网去了河边,却再也没回来……

周德成把孩子的尸体捞上来以后,老俩口哭得几乎背过气去。这让周德成很难受,他说什么也不肯收这老夫妇的报酬。两位老人激动得跪在地上,向周德成磕头,四周十里八村的乡民也都为周德成鼓掌。

周德成觉得,有了老夫妇的那一跪,再多的质疑与谩骂,都变得无所谓了,因为拍拍自己,“我无愧于心!”[详细]

行业乱象治理:钥匙在政府手里

记者:寇德印  时间: 2013-05-30

核心提示:目前,国内民间捞尸行业处于无法规约束、无监管部门管理的状态。打捞队自发组织,无需注册,收费价格更无标准,一切都本着打捞人与雇用人协商解决的原则,于是挟尸要价、虚假欺骗等现象层出不穷。现在,民间捞尸行业亟待规范化、法制化、常态化。

作为一名职业捞尸人,周德成到现在也不知道他们这个行当到底有什么收费标准。

“干这行是一个良心活儿,收入多少完全靠自觉!”

“挟尸要价”屡见不鲜

目前,类似周德成那样的民间打捞团队,在辽宁也有十几家。近几日,央视网记者连续拨打了多个民间打捞队的电话,但是得到的报价各不相同,基本从3000元到万元不等。关于收费流程更是差异悬殊,有的要求尸体打捞不上来,要付一半费用,有的要求未下水之前要付一半订金等等。

记者询问这些打捞队的资质,基本给予的回答都是自发组织的,没有任何执照和监管单位。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有专业潜水资质的打捞队,对方却表示不愿意干打捞死尸的活.如果干,他们提出了按小时收费的计划。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从事民间打捞的团队的确良莠不齐。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先生向记者爆料,某民间打捞队在打捞尸体的过程中,明明探定了尸体在水中的准确位置,却以水深危险等借口,迟迟不肯把尸体打捞上来,开始坐地起价,向雇主索取高额打捞费。

还有一些打捞队本身不具备任何打捞能力,却到处撞骗,随便打捞几下,便向雇主索取一半佣金。

目前,在国内并没有明确的法规对打捞行业进行约束,一位民间打捞队的成员告诉记者:“现在派出所发现有人溺水身亡后,有时候会给我们打电话请求帮助,因为他们没有从事打捞的专业工具和人才!”

公共打捞资源稀缺

无法规、无监管部门,打捞行业乱象丛生,为什么这个行业依然存在?原因很简单。现今国内公共救援、打捞的专业团队缺乏,民间打捞队依然有市场。

在国内,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打捞设备和人才的单位是消防部门。但是消防部门一般只负责突发状况的抢救。李秋平(化名)是一位遇难者家属。他告诉记者,消防队的“蛙人”在接到险情报警后,会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对溺水人员进行免费施救,但是几罐氧气被耗尽以后,消防人员一般都停止了打捞。因为消防“蛙人”是负责救人的,不是负责打捞死尸的。当发现被救者生还无望以后,消防队员为了保障救人资源充分、合理的被利用,一般会放弃持续打捞。

李秋平说:“因为没有官方的打捞队可以去寻求,所以我们才会不得已选择民间打捞队,花钱我们是心疼,可是死去的家人在水里泡着,这谁能受得了?”

原来,公共打捞资源的短缺,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行业乱象并非无解

“挟尸要价”是一个道德判断,但想要杜绝类似现象,除了道德上的批评以外,更需要的是制度上的完善与保障。

早在2010年,一位北京市人大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指出:“应加快建立规范化、正规化的溺亡打捞应急制度。拥有一支长期固定、制度健全、体系完备、身份明确、保障有力的民间溺亡打捞协作团体,并将其纳入到政府公共应急制度内。”

社会对捞尸行业有需求,这是不争的事实。民间捞尸行业之所以乱象丛生,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监管环节的缺失,缺少相应的法规对之进行规范,缺少相应的监管部门对之进行管理。

未来,在对民间打捞队规范化、法制化的同时,政府还应该增加设置对公共水域的守望员和救生员,建立公共救援与打捞的专业队伍,用以引导并规范整个打捞行业。官方与民间打捞队并行,互相支持与补充,这才是打捞尸体行业的正确发展方向。[详细]

遗体打捞者自述:我不做真没人做了

记者:李效翔  时间: 2013-05-30

核心提示:闽江捞尸人唐庆华不会游泳,却比其他捞尸队更专业。他忍受着社会的不公评价,每次捞尸只能收入200多元,终放不下这份工作。

“捞尸”,一件听起来就令人生畏的事情。但在这30年间,却成为唐庆华和同伴们的一项工作。最近几年,他们平均每4天,就要在闽江里打捞起一具尸体。每位捞尸人从中得到的回报也只是200多元的辛苦钱。

不会游泳的捞尸人更专业

60多岁的唐庆华,自小就跟着身为渔民的父辈在渔船上生活。记忆中,那个年代,他父亲就经常帮助派出所打捞闽江上的浮尸,或是助人寻找溺水的亲朋。

长大成人后,唐庆华尽管有了自己的工作,但时不时有人来请求帮忙捞尸。渐渐地,他也子承父业,和10多名亲戚朋友一起,在工作之余顺带干起了捞尸的活。

“说出来很多人不相信,在我们有五六个人都不会游泳,我就是其中之一,但说起打捞尸体的功夫,我们比专业的潜水打捞队还厉害。”

凭着从小的耳濡目染,唐庆华对闽江福州段的水文状况十分熟悉。“从洪山桥到九孔闸,哪里水深、哪里水浅、哪里有漩涡,我们一清二楚。”

唐庆华和同伴们打捞尸体从来不用下水,所用的工具也十分简单——一根竹竿、一枚大鱼钩。

“一般来说,我们就驾着船在溺水者出事附近的水域寻找,挂着鱼钩的竹竿探到水里,碰到东西,我们马上就能判断出是石头、铁块还是尸体,十之七八的溺水者尸体能被打捞上来,比潜水打捞的成功率还高。”

不过,唐庆华也曾碰到过连续打捞三天三夜,最终无功而返的情况。

如今,每当闽江发生溺亡、投江自杀事件,大家就会想起向他们求助。他们还被福州市仓山区民政局、福州水上派出所指定为专门打捞浮尸的队伍。

打捞一具尸收入两三千

外人看来,这份既脏又累还不太吉利的活,肯定收入不菲。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闽江捞尸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水上派出所或者民政部门发现闽江上的无名无主浮尸,找到唐庆华们帮忙打捞;另一种是溺水者家属请他们帮忙寻找溺水者。

接到派出所或者民政局打捞浮尸的通知后,唐庆华会和四五名同伴会驾着柴油动力的小木船,带着打捞工具和事先准备好的裹尸布、手套,立即赶到现场。

将腐烂发臭、令人作呕的浮尸打捞出水后,他们要负责用裹尸布将尸体包好,沿着闽江运送到鳌峰大桥附近的一处码头,等待警察过来验尸,然后还得合力将尸体抬到三米多高的堤坝上,直到殡仪馆的车辆到来将尸体运走,整个捞尸过程才算结束。

事后唐庆华和同伴们能够得到民政部门和派出所给予的近2000元补贴。

对于溺水者家属的求助,由于不知道尸体所处的具体位置,打捞难度较大,一般需要动用两艘船和八九个人。尤其是在夏季溺水高峰期,经常要顶着烈日在江面上长时间进行打捞。唐庆华和同伴们会视具体情况,在最短时间内跟溺水者家属商量好打捞价钱,价格通常在3000元上下。

现在媒体的一些报道,让很多人都认为捞尸人尽是些掉进了钱眼里的势利小人。

这种看法,在唐庆华看来显得过于偏激:“或许是有那么一小部分捞尸人把钱看得很重,但对我们来说,赚的就是点辛苦钱,扣除裹尸布、手套等材料费、柴油费,还有我们做一些祈福法事的费用,打捞一具尸体,分到我们每个人手中的钱也就是200多元。要是碰上事后反悔不给钱或者没将尸体打捞上来的情况,之前的辛苦就都白费了。”

委屈却放不下的工作

打捞之前,唐庆华会尽快和溺水者家属商量好价格,为打捞争取时间。

“那时候家属都很紧张,通常都表示只要能捞上来,多少钱都无所谓,但我们也是凭良心做事,不会乱叫价,只希望尽快谈好价格,马上寻找溺水者。”唐庆华说。

不过尸体成功打捞出水后,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唐庆华略显无奈地说:“现在什么样的人都有,尸体打捞上来,很爽快给钱的有,再次讨价还价的有,一分钱不给的也有。还有不让把尸体运到殡仪馆,最后把气撒到我们头上的。”

令唐庆华难忘的是,有一次捞起一名来自西北地区的溺水者尸体后,其家属并未按之前的承诺支付3000元打捞费,只扔下300元就走了,最后老唐还发现其中200元是假钞。

“当时挺心寒的,不过想想他们亲属都没了,可能也实在穷得拿不出钱,我没也只能自认倒霉了。”

辛辛苦苦,钱没赚多少,还经常落得满腹委屈,唐庆华和同伴们也经常想着放手不干。

“我们这十几个人,大部分年龄都五六十岁了,有了退休金,经济上还算过得去,现在身体也慢慢不如以前了,真想不干了。”

“可是没办法,我们不做,没人愿意做,现在的年轻人,随便去哪打工,轻轻松松赚得比这还多。我们要真不做了,这闽江上每年八九十具尸体谁来打捞?一有事情,找到的还是我们,看着那些溺水者的亲人,哭着闹着求我们的样子,真不忍心拒绝,坚持着做吧,能做多久算多久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