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央视网 记者:寇德印
今年四月“国五条地方细则”实施以来,政府试图稳定楼市价格,但开发商应对招数频出,调控政策面临考验。央视网记者通过调查,隐约发现了楼市各方正进行着的激烈博弈。[详细]
在很多事故现场,公共救援队的不作为,造就了民间捞尸队的盛行。
央视网(记者寇德印 报道)作为一名职业捞尸人,周德成到现在也不知道他们这个行当到底有什么收费标准。
“干这行是一个良心活儿,收入多少完全靠自觉!”
“挟尸要价”屡见不鲜
目前,类似周德成那样的民间打捞团队,在辽宁也有十几家。近几日,央视网记者连续拨打了多个民间打捞队的电话,但是得到的报价各不相同,基本从3000元到万元不等。关于收费流程更是差异悬殊,有的要求尸体打捞不上来,要付一半费用,有的要求未下水之前要付一半订金等等。
记者询问这些打捞队的资质,基本给予的回答都是自发组织的,没有任何执照和监管单位。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有专业潜水资质的打捞队,对方却表示不愿意干打捞死尸的活.如果干,他们提出了按小时收费的计划。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从事民间打捞的团队的确良莠不齐。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先生向记者爆料,某民间打捞队在打捞尸体的过程中,明明探定了尸体在水中的准确位置,却以水深危险等借口,迟迟不肯把尸体打捞上来,开始坐地起价,向雇主索取高额打捞费。
还有一些打捞队本身不具备任何打捞能力,却到处撞骗,随便打捞几下,便向雇主索取一半佣金。
目前,在国内并没有明确的法规对打捞行业进行约束,一位民间打捞队的成员告诉记者:“现在派出所发现有人溺水身亡后,有时候会给我们打电话请求帮助,因为他们没有从事打捞的专业工具和人才!”
公共打捞资源稀缺
无法规、无监管部门,打捞行业乱象丛生,为什么这个行业依然存在?原因很简单。现今国内公共救援、打捞的专业团队缺乏,民间打捞队依然有市场。
在国内,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打捞设备和人才的单位是消防部门。但是消防部门一般只负责突发状况的抢救。李秋平(化名)是一位遇难者家属。他告诉记者,消防队的“蛙人”在接到险情报警后,会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对溺水人员进行免费施救,但是几罐氧气被耗尽以后,消防人员一般都停止了打捞。因为消防“蛙人”是负责救人的,不是负责打捞死尸的。当发现被救者生还无望以后,消防队员为了保障救人资源充分、合理的被利用,一般会放弃持续打捞。
李秋平说:“因为没有官方的打捞队可以去寻求,所以我们才会不得已选择民间打捞队,花钱我们是心疼,可是死去的家人在水里泡着,这谁能受得了?”
原来,公共打捞资源的短缺,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行业乱象并非无解
“挟尸要价”是一个道德判断,但想要杜绝类似现象,除了道德上的批评以外,更需要的是制度上的完善与保障。
早在2010年,一位北京市人大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指出:“应加快建立规范化、正规化的溺亡打捞应急制度。拥有一支长期固定、制度健全、体系完备、身份明确、保障有力的民间溺亡打捞协作团体,并将其纳入到政府公共应急制度内。”
社会对捞尸行业有需求,这是不争的事实。民间捞尸行业之所以乱象丛生,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监管环节的缺失,缺少相应的法规对之进行规范,缺少相应的监管部门对之进行管理。
未来,在对民间打捞队规范化、法制化的同时,政府还应该增加设置对公共水域的守望员和救生员,建立公共救援与打捞的专业队伍,用以引导并规范整个打捞行业。官方与民间打捞队并行,互相支持与补充,这才是打捞尸体行业的正确发展方向。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央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央视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台)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央视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6月3日清晨,吉林省德惠市一禽业公司发生火灾,截至中午12时46分,火灾已造成61人死亡,数十位人受伤。据公安部消防局最新消息,该事故是因液氨泄漏引发爆炸。目前被困人员抢救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
在楼市专家看来,目前北京出台的调控新政依然是对过去旧政策的延续,没有实质性变化,对于市场走势也很难有突破性影响。未来,政府可能还会依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对房价进行重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