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2013-5-29 第92期

中国式就业乱局


    今年,我国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99万人,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十分不乐观。目前,应届高校毕业生即将离校,择业工作进入关键阶段。严峻的形势下,学生慌乱,家长揪心,学校紧张……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在这个“最难就业季”里,心情五味杂陈,肩头压力沉重。这是就业乱局导致的结果,解决之道旨在找出结束乱局的办法。

分享

怪现象:多数毕业生认为自己应该坐办公室

记者:王甲铸  时间: 2013-05-28

核心提示:计算机软件专业的王磊周在当天投完20份简历之后,拿到的两份面试意向均为教育机构的营销offer。参加完招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磊周拿着这两份面试通知单举棋不定,因为都不合自己的心意。

实际招聘当中,当企业具体的用工需求和毕业生的就业意愿相遇,其意向效果往往是打折扣的。

记者在招聘会上看到,各企业、岗位给出的基本月薪集中在1500-2200元之间。如果想拿到更高的薪水,则需要更多的工作经验,更多的岗位也多以营销类业务员为主。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在招聘会上有4家保险公司招聘业务员,在毕业生眼里这实际属于营销类工作,但是在对外发布的用人专业需求却显示为金融。同样有两家机械类民营企业招聘需要长期出差的业务员,这在毕业生眼里同样属于营销类工作,而这显然不是金融和机械专业毕业生的第一选择。

计算机软件专业的王磊周在当天投完20份简历之后,拿到的两份面试意向均为教育机构的营销offer。参加完招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磊周拿着这两份面试通知单举棋不定,因为都不合自己的心意。

另外一方面,毕业生的就业预期以及对自我的定位与市场存在较大的现实差距。采访中一位毕业生表示,民企和个体企业的社保和福利根本没法和国企、外企比,“住房公积金差了十几倍,我不会去。”而一个负责招聘的某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则直言不讳:好多大学生一坐下就问我们能给多少工资,福利怎么样,我连你基本情况都还不了解呢,这怎么谈?

一位长期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业内人士则指出,好的企业真正想招聘大学生都是直接进校园,一般进招聘会的企业,他们需要的都是有经验的一般性人才,或者到招聘会来也就是为了给企业做宣传而已,“也算是招聘会一景吧”。

杜直前,陕西省人才中心毕业生部主管,一直直面毕业生以及就业工作。“很多孩子不找工作,或者就想在某个城市工作,各种奇怪的想法”让他也无法理解:吃不了苦,想法不实际,没有准确的自我定位,怎么可能找到工作,找到好工作?

“所有的毕业生都认为自己应该是坐办公室的,这就很奇怪,而实际上他们的能力也很有问题,毕业后才都跑去上各种培训班”。

7年来,杜直前每年都要做数十场的进校园就业指导活动,这已经让他成为陕西就业指导领域的专家。在他看来,我国持续多年的毕业生就业难题根本原因是国家经济产业结构不均衡,“第三产业比例不高,这才应该是吸引大学生就业的主体,同时学校在这方面的引导也比较差,专业设置没有层次,培养模式有问题,你比如一个工科院校设法学专业,你说你设法学专业干什么?”

5月22日晚,西安南郊一家一本院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大楼内,一场已经连续进行了6届的模拟招聘会决赛正在进行,8名参赛同学模拟竞聘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职位。现场尽管没有参赛学生能够把人力资源经理这一职位阐述清楚,但稚嫩的自我推介依然无法抵挡他们在2年后走向职场的勇气。[详细]

四大环节共同造成就业市场混乱局面

记者:寇德印  时间: 2013-05-28

核心提示:央视网记者以大学生的身份参加了多场招聘会,也在多家网站注册了信息,详细感受应届大学生求职之苦。调查发现,就业市场乱象的确不少,而且涉及各个环节。换句话说,就业市场的混乱,是由这几个环节共同促成的。

近日,央视网记者以大学生的身份参加了多场招聘会,也在多家网站注册了信息,详细感受应届大学生求职之苦。调查发现,就业市场乱象的确不少,而且涉及各个环节。换句话说,就业市场的混乱,是由这几个环节共同促成的。

学生:一位某企业的人力主管告诉央视网记者,他曾收到一份简历,简历上的照片是一张美女的写真相片,以这种心态来应聘的大学生,哪个企业敢接受?此外,在招聘会上,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一方面进入面试环节的人非常之少,另一方面竟然出现高达75%的面试爽约率。原来,许多大学生投简历都是盲目的去投,一场招聘会下来,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投了哪家公司,当真正面试机会到来以后,又开始犹豫不决,经常放弃一些宝贵的面试机会,既耽误了招聘单位的时间,也浪费了别人面试的机会。

企业:以网站招聘为例,一些企业常年有招聘广告,记者打过电话去询问,被告知职位已满,现在是人才储备阶段,要记者把简历先发过去。一位不肯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其实是一些招聘网站吸引应聘者投简历的把戏,其实企业根本不招人。

学校:就业市场之乱,也表现在学校上。如今每一年都有大批应届大学生未能实现就业,但是仔细观察现在各个高校所公布的毕业生就业率,动辄高达百分之八九十,真有那么高吗?马先生是某高校学生辅导员,他告诉记者,现在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多有虚报,原因很简单,一些高校为了吸引招生,给各个辅导员下了硬指标,必须达到某些数字,否则辞职。面对如此压力,高校就业数字能真得了吗?而这些虚假数字,对于政府以及公众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伤害,它会造成政府就业政策的缺位,大量失业人员闲散,一些社会隐患便隐藏在其中。

政府:目前,政府方面对大学生就业的帮助也存在一定偏失。学生在校期间,其就业归教育部门管理,毕业后就业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两者在政策侧重上有些错位。

比如,现在社会上有许多普惠制的就业技能培训,但是其针对方向都是农民工、下岗工人等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群体的培训,如电焊工、机床工等,针对高智商、高知识含量的大学生专业技能培训却少之又少。但现实的情况是,在一个城市里,农民工等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群体的就业渠道很多,几乎不需多少培训,而真正需要培训的大学生群体却无处可去。[详细]

解决之道:离校后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就业机会

记者:杜晓静  时间: 2013-05-28

核心提示: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受城市、房子、婚姻等客观因素牵制过多,导致毕业生丧失了个人自由选择职业的机会。

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要离校了,就业也再次成为热议话题。今年,内蒙古11.4万应届毕业生需要就业,往届高校毕业生未就业人数达到1.5万人,加上8000名的返区人员、1.5万的服务基层期满人员,共有15.2万学生“游荡”在内蒙古自治区劳动力市场。面临难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们,政府和专家将有何良药?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分析,现实情况是:一方面劳动力供给迅速增加,另一方面经济结构的变化使高经济增长并没有创造出大量就业机会,这就出现了一个突出的就业结构性矛盾。目前,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情况,进入了一个“大众化就业”的时代。一部分高校毕业生通过竞争,进入社会的精英岗位;同时,必然要有一部分高校毕业生从事与大众化教育相适应的比较低一级的工作,从三角的顶端流向低层。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并不是扩招以后才出现的。相反,扩招暂时缓解了几百万学生就业压力。”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毫不犹豫地说。他说,1998年高校毕业生的待分配率就高达22%,是教育缓和了失业。如果没有扩招,将有几百万学生失去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他们七八年前就要面临就业问题。

很多人认为,大学生的就业难应归为“教育问题”,接受采访时于光军说“就业难,非单纯教育因素”。

全国私营企业就业劳动力年收入28000元以上,非私营机构就业劳动力年收入46000元以上。国际上一份调查显示,中小企业的生存寿命一般在3-5年,在收入低、岗位不稳定、社会保障不到位的情况下,很多毕业生不愿意选择中小企业就业。

我们目前的社会保障系统还是相当脆弱的。假如改变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额定的社会保障制度,一个大学毕业生在大城市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时,他完全可以回农村,或者到竞争不太激烈的地区找工作。

中国很多中小城市呈现出熟人社会的封闭特征。这些特质毕业生很难适应,从而导致他们不喜欢小城市生活氛围。假如不管身处哪个城市,都能享有相对公平和共享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资源。越来越多的人能在家门口的城市寻找到就业机会,相信就业就不再是难题。

另外一个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原先体制中还有许多就业人员,在没有新增就业机会之前,一些就业岗位无法充分释放。于光军很赞同沈阳推行的“公务员退出机制”,他说这样才能把岗位流动起来,真正解决岗位和需求不对等的难题。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受城市、房子、婚姻等客观因素牵制过多,导致毕业生丧失了个人自由选择职业的机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