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去向
雷锋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共产主义战士。他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无数,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于1963年3月5日亲笔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李长春强调,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一项重大举措。
2012年2月28日至29日,中宣部在京举行第九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刘云山出席论坛并讲话,强调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
在青州市邵庄镇石石羊村,有一位闲不住的热心肠老人,自退休后便成了村里不穿制服的邮递员,27年来他围着村里转了6000多公里,义务送信件、报纸等11万余件,他就是今年82岁高龄的石殿俊老人。[详细]
一位老师,因为给了学生如母亲般的爱,一名学生把老师视为“娘”,像孝顺自己亲母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她整整28年。这位学生名叫宋金萍,今年69岁;老师名为钟炳堃已99岁高寿。宋金萍一家三口与老师生活在一起,60平方米的房子略显拥挤,却充满无限温情。[详细]
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生活着上万名特殊的孩子:受毒品、艾滋病所害,他们失去父母、成为孤儿,或是因父亲去世、入狱,母亲改嫁而成为事实上无人照料的孩子——他们是大凉山里的失依儿童。如何才能帮助他们,布拖县九都村的“孩子王”安晓丽用她的行动给出了答案……[详细]
她没有腿,只能依靠两个小板凳艰难行走;她是一名孤儿,又是130多名孤儿的“妈妈”……在湖南湘潭市福利院,身高不足一米、靠两个小板凳“走路”的许月华,37年来用自己感恩、坚强、甘于奉献的心,给予福利院的孩子们完整的母爱。[详细]
刘丽,30岁,来自安徽颍上县的农村姑娘,只念了5年书便因贫辍学。2000年至今,刘丽一直在厦门一家足浴城当“洗脚妹”,为了“生计”打拼的刘丽,把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大部分积蓄都捐助给了那些贫困学生,也由此被网友称为“最美洗脚妹”。[详细]
周汝珍,河北省沧州市青县康复敬老院院长。1988年周汝珍来到敬老院,坚守了24年,用爱呵护着170多位老人,为他们带来生的幸福和死的尊严。如今快70岁的周汝珍说,只要老人们需要她,她就会在这里一直做下去。周汝珍就是老人们心中的顶梁柱。[详细]
他们是夫妇,是老师;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年迈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艰苦与辛酸,是幸福与浪漫;不是冲动,是由心的选择。他们就是胡忠和谢晓君,来自成都,多年坚持在海拔4000多米的塔公草原支教,他们的“高原红”是当代最健康、最可贵的红润。[详细]
唐中和,男,64岁,湖南省新宁县丰田乡庄丰村村民。 2009年获湖南省道德模范、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为了一句承诺,他3次放弃离开麻风村的机会,孤独坚守在与世隔绝的“麻风村”几十年。唐中和一辈子的坚守,向世人昭示了“诚信”的伟大力量。[详细]
阿里木江·哈力克,维吾尔族,靠卖羊肉串谋生。9年里,他靠卖出30多万串羊肉串攒下的10多万元,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这位草根慈善家成为“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阿里木,用人间烟火展现善良情怀,诠释新时期的雷锋精神。[详细]
詹红荔,南平市延平区法院少年庭庭长,在从事少年审判的9年间,她帮助300多名失足少年重返课堂,为70多名重获新生的青年找到了工作,挽救了70多个濒临破碎的家庭。很多她审判过的失足少年,都亲热地叫她法官妈妈。[详细]
辽宁抚顺是雷锋的第二故乡,也是雷锋牺牲的地方,并享有“雷锋城”的美誉。因此,社会与法频道特意选择了这个与雷锋生活、成长、牺牲息息相关的城市,希望通过本次主题晚会的录制,让“雷锋精神”在当代得到最好的传承。 作为一台大型的主题晚会,本次《永远的雷锋》节目在策划中,进行了许多“第一次”的创新和尝试。其中包括了,第一次使用大型摄像设备对抚顺的各个雷锋纪念馆进行全面而具体的拍摄展示;第一次把典礼、嘉宾访谈、外拍小片、文艺表演等多种形态进行有机结合;第一次在现场播放雷锋的真实声音;第一次邀请国际友人,以亲身经历来讨论他们眼中的雷锋精神等等。
红娘,20世界80年代后的一个统称,而它的泛指是女人,我们要讲述的这位却是一位男士,他的所作所为,被别人亲切的称为“北京第一红娘”。他就是朱芳,40年来,他将自己的全部热情都投入到红娘事业中。
年过六旬的邓小岚,小时候曾经生活在河北省阜平县马兰村,这里是抗日战争时候晋察冀日报所在地。8年前她只身一人从北京来到马兰村,把歌声和外面的世界带了进来,成了村里唯一一个音乐老师。
在北京市东城区的北官厅社区里生活着14位盲人,其中有一位叫孙淑琴的盲人,03年眼部手术之后,她能看清一米以内的物体,凭借着这一米的阳光,她义务照顾社区里的其他盲人十多年。
二十多年前陈俊贵举家搬迁到天山乔尔玛,为班长郑林书守墓,他们一家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生活的艰难让妻子提前苍老,也让孩子不理解,而陈俊贵作出这样的牺牲只是因为二十多年前班长郑林书的一个救命馒头。
梁会兰原是北京京棉二厂的一个女工,义务照顾所在社区孤寡老人16年,2006年下岗后当起了“专职女儿”,平日里帮老人做饭、修脚、陪老人去看病等,不嫌脏不嫌累,社区里的孤寡老人相继去世。
在河北省北部的城子峪村附近,有一段未经开发的野长城。至今,这段野长城仍然保存完整,这离不开当地一位叫张鹤珊的农民,他保护这段长城已经有33个年头了。如今,他成就了这段野长城,这段长城也成就了张鹤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