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阿里木江·哈力克,维吾尔族,靠卖羊肉串谋生。9年里,他靠卖出30多万串羊肉串攒下的10多万元,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这位草根慈善家成为“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阿里木,用人间烟火展现善良情怀,诠释新时期的雷锋精神。[详细]
阿里木,自幼家境贫寒,读到高二时,家里没法再供阿里木上学。2002年,阿里木路过贵州镇远县参与扑灭了一起山火,政府奖励他300元现金。他却将奖金连同身上的200元钱捐给一位因贫濒临辍学的女生。
“这么多年,有多余的钱了就去资助,直接资助的学生有100多个,加起来有10多万吧。”阿里木说。
卖一串羊肉串,毛利不过3毛钱,搁在两年前,毛利仅两毛钱。攒10万元,至少要卖30多万串。
5年前,阿里木揣着5000元钱,来到毕节学院想资助困难学生。毕节学院被其打动决定配套5000元,将这笔全校金额最小的助学金命名为“阿里木助学金”。
“没读书缺文化,我只会烤羊肉串,绝不能让那些贫困孩子和我一样。”阿里木对文化教育有着近乎崇拜的尊重,“只有教育才能改变人的思想和命运”。“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才是物有所值。”如今,阿里木打算未来10年攒钱办一所留守儿童学校。
毕节第十三小学位于毕节的郊外,这里有1至6年级的学生618名,40%的学生都是贫困生。很多学生穿着破损的鞋子上课,很难抵挡冬季的阴冷潮湿。遇到冬雨天气时,甚至能从孩子们的鞋里倒出水来。
得知这一情况,阿里木打算出资12000元捐给这些孩子送240双鞋子,由老师分发给家庭贫困的学生。在他的感召下,热心单位也积极参与,为618名孩子都送上了一双温暖的鞋子。
1997年,迫于生计,阿里木离别亲人和家乡,背着烤肉炉子,开始了漫长的打工生涯。陕西、北京、四川、广西、云南等地都留下了他执著而忙碌的身影。那时,他每天住一块钱一晚的旅店,靠吃一块钱的馒头或荞凉粉度日。[详细]
阿里木搬过好几次家,而搬家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了省钱。为了每个月节省二十多块钱的房租,阿里木搬进了这个一年只要1000块钱租金的小屋里,这个只有十多平米,每个月的租金不到一百块的房间。卧室里只有一张床、几把凳子,唯一的电器是电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