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去向
在经历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等国际盛会之后,2011年或许是一个新闻媒体眼中的小年,但却是中国社会治理与百姓生活的“大年”。
即日起,“共绘蓝图——我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正式启动,社会公众可通过上网留言、发送手机短信等方式,为编制好“十二五”规划《纲要》出谋划策。
回顾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其中最为宝贵的一条经验,是必须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2006年3月14日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决定批准这个规划纲要。纲要全文约55000字,共分为14篇。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建议稿。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从“十一五规划”到“十二五规划”,是重视民意、民智、民本的执政为民思想的重要体现。欢迎广大网友积极参与,为中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献出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点击进入参与互动
“十一五”前四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4%,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6个百分点。 “走过“十一五”,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排到世界第二位,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3700美元,迈入了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继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之后,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随即召开会议,对全国创先争优活动进行动员部署。
“十一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稳固发展,“四大体系”建设推动我国向实现全民“病有所医”目标迈出坚实的一步。
“十一五”是我国各个五年计划中水利投资总额最高的五年,南水北调、三峡工程等一系列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推进,部分完建工程效益初显。
“十一五”期间,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挺进,日益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文化建设正阔步迈向大发展大繁荣。
在十一五规划中,国家提出了节能减排的约束性目标,也就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五年的时间马上就要过去了,国家的这份节能减排答卷到底完成得怎么样呢?
"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间,我们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汶川地震等一系列历史罕见的严峻挑战,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结构调整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2009年,我国领导人多次出席重大多边峰会,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多边合作,在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改革、气候变化、区域合作、反对保护主义等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示了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
五年来,按照“十一五”规划要求,我国金融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发展进一步加快;金融调控和货币传导机制进一步健全;金融监管体制逐步完善;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例迅速扩大;金融服务业在有力支持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科学有序蓬勃发展。
8月7日晚甘肃省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害后,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分别对抢险工作做出重要指示。8月8日凌晨,温家宝总理便紧急赶赴灾区,并在飞机上召开会议。面对灾情,党中央高度重视、快速反应、果断决策,周密部署,自始至终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
"十二五"规划建议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其所提出的制定"十二五"规划的主题和主线。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对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全面部署,概括起来体现在五个方面。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建议》“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突出特点。
关于文化建设论述,被视为《建议》新亮点。这次把文化建设单独进行部署提出规划建议还是第一次。
杨志勇介绍说,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了,我们的改革沿着一条立足国情、放眼世界的道路一直在前进,在改革过程当中,我们的改革包括财税体制在内,借鉴了世界主要国家和典型国家的诸多市场经验。改革到现在为止,我们也认识到国内各界对国家财税体制的认识不够完整、不够系统。
十七届五中全会将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入手,通过“十二五”规划,在健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等方面,提出重大改革任务。未来十年中国经济走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十二五”的五年中能做些什么事,会做成些什么事。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央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前不久,中央把各省(市)的省委书记、省长和其他的正部级领导集中到北京,办班学习,主要目的就是要解决好转变发展方式的问题。
一个国家制度的重要,大家都说体制、机制,依据这个体制会产生一个机制,体制设计是有目标的,它会产生所确定的结果。现在这样的制度是1994年,应该说94年以来的经济发展,是靠着94年这次大的改革,这次改革厘清了很多问题,把当时内耗的矛盾给予了解决,它缺了中央、地方、企业、政府的发展框架。
面对收入分配调节等一系列重大任务,我们认为“十二五”时期,税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应当是实行多方面相结合的个人所税制,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直接税体系,相应地要降低间接税一般流转税的比重,相应提升直接税的比重,实现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平衡。最终的目标是建立起一个收入与调解等融为一身的功能税制体系,目前我们还没有出台针对居民财产。
客观地看,我国在这次反危机中启动消费主要是靠临时性政策,国内消费可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并未建立起来。“十二五”中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逐步淡出将是一个客观趋势。如何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将是“十二五”时期面临的一大难题。 在出口导向模式不可持续、投资主导不可持续的特定背景下,“十二五”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出路在于加快推进相关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