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去向
“十一五”期间,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我们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之路,为推动世界发展进步作出积极贡献,展现出负责人大国的良好形象。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一个充满活力、更加开放、敢于担当的中国,既有利于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近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再次提出了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北京的学者指出,尽管个别西方媒体鼓噪说,中国的政策引起一些国家不安。实际情况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不会改变。
当中国日渐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参与者与倡导者,当中国成为人们谈论世界时绕不过去的一个词汇,中国如何与世界相处,开始成为一个流行的话题。
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由于中国日益融入国际社会,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日益紧密互动,新时期的中国对外工作呈现全方位、多领域、“大外交”的蓬勃发展势头,《建议》涉及到了未来五年的中国对外工作,相关阐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的世博会,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博会,突破7000万人次、史上参观人数最多的世博会,出席高规格嘉宾众多的世博会……上海世博会无论在世博史、2010年中国外交上都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迹,此间专家表示,它书写了中国外交“新局”,是对外展示最真实生动中国的范例,是一个国家表情的自然流露。
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即将落下帷幕。这次世博会创下了许多“第一”,它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崭新理念,在拓展公共外交方面也是一次难能可贵的尝试。
全球性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共同努力,中国将继续加强同亚洲国家的相互协调与合作,共同努力推动全球性问题的解决,造福全人类,同时也维护和促进亚洲国家的共同利益。
2010年版《中国外交》白皮书26日在此间举行首发式,正式面向全球公开发行。新版白皮书全面盘点2009年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中国外交的精彩表现,并首次提出“安全外交”概念。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也面临着许多挑战。我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中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为世界和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009年,国际局势风起云涌。在世界加速进入体系大变革、格局大调整的新阶段,中国外交迎难而上,化解挑战,开拓进取,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又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
“多边峰会外交成果丰硕,在国家总体外交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外交部长杨洁篪近日在回顾2009年中国外交时如此评价。
中国竭尽全力拓展外交的动因有许多,比如增进国家的软实力或巧实力、国家边际安全、地缘政治的需要、大国之间的角力等等,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经济。
新加坡《联合早报》刊文盘点2009年的中国外交。文章说,2009年中国外交自始至终高潮迭起。
2009年的外交工作可以用几句话来概括,就是以应对金融危机为主线,以多边峰会为重要平台,以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为动力,大力统筹国别和领域外交,各项外交工作取得新的重要进展。
盘点了二00九年中国外交的四大关键词,指出这一年中国声音与力量实现了稳定提升,是中国继续履行负责任大国义务并发挥建设性作用、得到国内外更多积极评价的一年。
从年初的冰冻雨雪灾害,到随后的汶川特大地震,再到北京奥运会的荣耀辉煌,及至岁末年尾的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中国度过了波澜壮阔的一年。中国正以更加自信、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到重要的国际事务中;在涉及到自己的核心利益时,中国更加“以我为主”,表现得更加果断。通过这样“有所作为”的外交工作,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致力于构建附有中国印记的世界秩序。
美国《侨报》12月29日发表社论《2008年:“危机外交”凸显中国智慧》指出,2008年亮丽的外交成绩单已凸显中国传统智慧的现代生命力。求和合,求变通,重民本,中国正以独具特色的路径,拥抱全人类认同的价值,在外交舞台挥洒千年文明古国的开放和自信。
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更要着眼本地区来共同应对危机。中国一直坚持睦邻、善邻、富邻政策,现在应该在区域经济合作面前,进一步推动实质性合作。
著名军事战略问题专家彭光谦少将点评2008年中国军事外交领域成就。2008年军事外交是非常活跃的一年,具有开放、务实、自信的特点,至少有七个“第一次”。
去年这一年对中国来讲,是不平凡的一年,对中国外交来讲同样如此。去年这一年对中国的外交来讲,可以讲是“闯关之年”、“开拓之年”、“丰收之年”。
杨洁篪表示,2008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影响显著提高,并为世界和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上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报告指出,“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2007年的世界仍处于大变动、大调整时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变革的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外交展示出了与时俱进的积极态势。
自年初东盟峰会开始,中国展开了一系列备受瞩目的首脑外交、经济外交、民间外交、文化外交及环境外交。朝核问题、伊核问题、达尔富尔危机、中东和会、气候变化会议……在纷繁复杂的地区和国际舞台上,处处可见中国的活跃身姿。
《人民日报》刊登中国外长杨洁篪的专访,谈2007中国外交。杨洁篪在谈到中国在多边领域的成果时表示,一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订,努力推动解决热点问题,妥善应对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维护了国家利益,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2006年是中国全球外交战略结出硕果的一年,给人留下“风调雨顺”的整体印象。但是“猪年”春节前后,批评中国的声音已开始冒起。 不管这些说法在中国人眼里看来多么滑稽,但对中国外交的进一步拓展无疑是障碍,如同足球场上的前锋,你跑得快、踢得猛,必然遭遇围堵。如果说去年是中国外交的开局年,那么今年就是“登山年”。
从年初东盟峰会开始,中国展开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多边外交、元首外交、经济外交、文化外交,甚至环境外交。在世界外交舞台上,中国作为一个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而不懈努力的大国形象已日渐清晰。
2006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纵观中国外交,堪称硕果累累,举世瞩目。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日报道援引了赵昌会的看法,并表示,11月初的北京仿佛是个小联合国,48个非洲国家齐聚开会,中非关系又向前跨了一大步。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在今天出版的《人民日报海外版》上撰文指出,2006年是中国政府实践和谐世界外交政策的第一年。
台湾联合报的评论文章指出,已进入外交热季的中国(大陆)外交大戏连台,国际活动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大。
《瞭望》周刊报道说,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2006年,中国外交以“和谐世界”为指导思想,外交力度、外交布局和外交成就均提升到新高度,以和为先的外交理念凸显。
香港亚洲时报在线刊发评论文章指出,今年各国元首访华“络绎于途”,“中国的大国地位得到全球确认”。从中国极为频繁的外交活动里,中国的关键角色也尽显无遗。
2006年的中国外交场面宏大,高潮迭起。按照中国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的说法,今年中国外交“是个大丰收年”。
新加坡《联合早报》刊载评论指,2006年是中国外交大迈进的一年。中国成了整个世界外交舞台上最为耀眼的角色,中国外交在捍卫国家利益,促进国际合作与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