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登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他的最终避难去向不仅吸引着全球媒体关注的目光,也同样牵动着美国政府的神经。美国国务卿克里发表强硬言论称,“斯诺登背叛了他的国家,并将因此承担相应的后果。美国政府已经向俄罗斯政府提出要求,希望其使用一切手段,将斯诺登驱逐出境。”
斯诺登在美国国家安全局位于夏威夷的办公地点拷贝了最后几卷他决心要公之于众的文件,并以养病为由向公司请假。他对女友说他将外出几周。
斯诺登登上飞往香港的飞机,在三周多的时间里,斯诺登一直隐藏在香港一家酒店中。“我可能总共只离开过酒店三次。”他表示。
斯诺登9日经由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自曝身份,承认他揭露包括“棱镜”项目在内的美国政府多个秘密情报监视项目。
斯诺登当天在香港一家酒店与《华盛顿邮报》联系,这家酒店位置距离美国驻香港总领馆不远。10号中午,他从香港的酒店退房离开,去向不明。
斯诺登6月12日现身,他在接受香港《南华早报》采访时说,自己有很多机会离港,但他信任香港的法治,所以留在香港,在法庭对抗美政府。
斯诺登23日从香港抵达了莫斯科,并且有到哈瓦那机票在手,但并没使用它。厄瓜多尔外交部长帕提诺对外证实,斯诺登已向该国提交避难申请。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芬兰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斯诺登仍身处莫斯科机场的过境区。而俄罗斯外长表示,俄罗斯已明确拒绝了美驱逐斯诺登的要求。
维基解密网站日前披露,美国“棱镜门”事件泄密者爱德华·斯诺登在向厄瓜多尔和冰岛申请庇护后,又向19个国家寻求庇护。包括奥地利等国。
斯诺登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国际航班中转区内已经隐居了11天。自他上月底向21国“群发”政治避难请求后,尚无一国“领养”。
斯诺登已经向俄罗斯正式提交了临时避难的申请。俄的一名消息人士透露,俄当局可能会给斯诺登发放一份特殊文件,凭此可在避难期留俄。
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表示,斯诺登若想留在俄罗斯,须停止损害美国利益。斯诺登已同意一旦获得俄庇护,便不再做出损害美国利益的事情。
斯诺登的律师表示,斯诺登目前已经离开了莫斯科机场,此前他刚刚获得了有限期为一年的俄罗斯临时难民身份。他想租间公寓,找份工作。
在任何自由社会,政府在处理国家安全问题时都应谨慎求得平衡。他们的首要职责必须始终是尽其所能确保公众不受恐怖主义分子威胁,但同时,他们也应努力确保国民的权益不会在这个过程中受到忽视。
“美国一直标榜自己保护人权,从国内政治方面来讲,‘棱镜’项目确实是对美国公民人权的侵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余万里说,“美国‘棱镜’项目最大的问题在于,美国在指责别人侵犯人权的同时,自己也在这么干。”
“9·11”事件后,美通过《爱国者法案》,美国人为了反恐的需要,自愿牺牲一部分隐私权。有调查显示,56%受访美民认为,NSA透过秘密法院颁令监控百万计美民电话通讯记录,是“可接受”的,只有41%认为不能接受。
《世界日报》文章指出,如监听能避免另一次9·11恐怖袭击,政府应监控每个人的网络活动,足见隐私和自由权利之间,隐约间已出现新的平衡关系和新民意趋向:“自由并非没有代价”“对隐私的适当侵犯”都成反恐时代的新价值观。
军事专家认为,在美国加强亚太地区军事存在的战略下,中国已成为其头号假想敌。这意味着,作为美军一部分的网络部队,必然把中国视为最主要的对手之一。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讲,美国网络部队的所有网络入侵手段,都不可避免会用来对付中国。
2006年底,美国国防部组建了一支全新的部队——网络媒体战部队。这支部队的成员不仅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水平,而且具有深厚的新闻宣传理论知识,既是电脑高手又是出色的“记者”。
2011年,美国防部发布《网络空间行动战略》报告,再次明确网络空间是与陆、海、空、天并列的“行动领域”,美网络安全专家承认美国“网军”并不完全在军事领域活动,其工作可能早已插入金融服务业等领域。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军开始致力于以不同方式招募“黑客”。 美国军方每年都会在赌城拉斯维加斯举行“电脑黑客”大会,旨在选拔一批黑客精英,准备未来的网络战。
据估计,目前美军已开发的“网络武器”多达2000种,是世界上头号“网络武器”大国。美国于2006年和2008年先后举行了两次代号为“网络风暴”的大规模网络作战演习。
不过斯诺登并不是莫斯科谢列梅杰沃机场中转区唯一的滞留者。人们甚至给他们专门造出了个新名词“terminaltor”意思就是“机场滞留者”,或者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机场中转区的囚徒”。
她于2006年9月抵达谢列梅杰沃,一篇《囚禁在谢列梅杰沃》的文章,使她成为欧洲家喻户晓的人物。她的地址一度是“谢列梅杰沃机场2号航站楼三层卡其布色睡袋”。“别问我将来怎样,我害怕,我会死”,这是伊莎贝拉的心里话。
若拉也“住”在航站楼三层,这里是中转区,他无权出关,也无权搭乘飞机,所以只能滞留于此。在航空公司的帮助下,每天三餐他都在餐厅解决。若拉是个传奇人物,3年下来,他不仅俄语已经没有口音了,而且还发了笔小财。
没人知道他的真正名字叫什么。他在法律上是一个不存在的人。从2001年7月16日起,他便滞留在谢列梅杰沃机场。和其他滞留者不同,普莱姆基并不想返回家乡印度。他仍旧梦想着去欧洲,而不是留在俄罗斯,因为他认为那里条件比俄罗斯更好。
生于底特律,毕业于哈佛大学,1964年,他受聘于五角大楼,开始为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服务。1971年,埃尔斯伯格向美国《纽约时报》等媒体披露越南战争机密文件,讲述美国介入越战的始末以及政府如何围绕越战事务误导公众等。[详细]
1972年6月17日清晨,5名男子因闯入美国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总部办公室安装窃听器、偷拍文件被捕。同年尼克松竞选成功。随后《华盛顿邮报》得到“深喉”提供的消息,尼克松被迫辞去总统职务,知情人披露,费尔特是水门事件中的“深喉”。 [详细]
瓦努努曾在进行钚生产和原子弹其他一些部件制作的“二号车间”工作了9年。后因连续参与左翼的亲巴勒斯坦政治运动而被解职。离开前他拍摄了约60张“二号车间”的照片,基本上覆盖了这里的每个角落。1986年他向英国媒体披露迪莫纳核反应堆诸多内幕。[详细]
2007年应召入伍,随即被派往伊拉克战场。他在伊拉克的主要工作是情报分析。2010年5月遭拘押。美国检察部门指控他从军用网络系统内窃取机密文件并提供给维基揭秘网,包括一段驻伊美军“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射杀记者的视频和数以万份计战事报告。[详细]
在监听与反监听的拉锯战中,各国不仅费尽心机窃取别人的信息,也更加煞费苦心地将自身的机密藏得严严实实。这也让很多人心生好奇,欧美国家元首的通讯是如何防监听的?美国投入巨资和高科技,俄罗斯高官更信任土办法,英国女王定期扫描潜在的窃听设备,连联合国的成员国都自运设备建立保密通讯室。尽管如此,美国的情报机构还是能够找到可钻之孔,各国反窃听的斗争任重道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