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华媒称美反恐之手伸得太长 应寻求平衡国民权益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7日 10:5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华媒称美反恐之手伸得太长 应寻求平衡国民权益

  中新网6月13日电 美国一名名叫斯诺登的国家安全人员日前揭露了美国政府的秘密监控计划,这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境外华文媒体指出,美国政府的手伸得太长了,显然超过了反恐所需。在确保公众不受恐怖袭击威胁和他们的合法权益如何平衡面前,奥巴马政府应该深刻反思。

  美国顿失道德制高点

  美国《世界日报》12日刊载社论指出,在美国,此事引发侵犯民权和隐私权的质疑,如今东窗事发,使得美国顿失道德制高点。

  香港《明报》指出,从数据搜集范围和可能衍生的情况来看,美国的做法显然已经超过反恐所需,不禁令人怀疑个中存在不可告人的“隐蔽议程”。

  该报还说,斯诺登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做法,显然,美国政府的手伸得太长了,已经侵犯个人生活领域。

  9·11催生美国民众反恐新价值观

  有调查显示,56%受访美民认为,NSA透过秘密法院颁令监控百万计美民电话通讯纪录,是“可接受”的,只有41%认为不能接受。

  对此,《世界日报》文章指出,如监听能避免另一次9·11恐怖袭击,政府应监控每个人的网络活动,足见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隐私和自由权利之间,隐约间已出现新的平衡关系和新民意趋向:“自由并非没有代价”“对隐私的适当侵犯”都成反恐时代的新价值观。

  《明报》也指出,9?11恐袭经历,改变了美国人隐私的概念,使美国政府的手很容易地就伸进他们的生活,例如搭乘飞机要经过类似赤裸检视的X光机,美国人都默默接受,不能携带液体登机等诸多不便,更是并无怨言了。这一切,一贯假设是美国政府在私隐与国家安全之间找到平衡点,得到全民接受和配合

  对泄密者如何评判

  香港《文汇报》指出,揭露华府秘密监控行动的前中情局技术员斯诺登职位不高,却拥有多份被列华府最高机密的文件,令不少专家惊讶和疑惑。前国安局训练副总监莱顿怀疑,斯诺登可能是替资深职员维修计算机时,乘机取得密码,越权阅览机密。

  《明报》指出,在美国虽然多数人仍以反恐优先,有人认为斯诺登是“叛徒”,不过,也有人视他为英雄(例如《今日美国》的社论,就认为斯诺登的说法若是真的,他的作为就是英雄之举。)

  香港中通社报道称,斯诺登敢于揭发政府丑闻、保护公民隐私权的行为受到美国国内不少民众赞赏。在互联网上,已经有超过2.5万人联合署名,呼吁奥巴马“放过”斯诺登。

  美国侨报网12日指出,“监听门”事件的曝光,源于爆料者的“良心”。但爆料者的“良心”发现,则意味着他面临着美国政府叛国罪的起诉。

  如何在国家安全和民众利益之间取得平衡

  香港《大公报》指出,根据官方说法,政府监控公民隐私的活动是合法的,得到了国会的授权,是在法庭监管下展开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美国国家安全免受恐怖主义袭击。这一理据并非无中生有。

  英国《金融时报》近日的社论指出,在任何自由社会,政府在处理国家安全问题时都应谨慎地求得平衡。他们的首要职责必须始终是尽其所能确保公众不受恐怖主义分子威胁,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应努力确保国民的权益不会在这个过程中受到忽视。

  文章说,确实不可能既享有百分之百的安全、又享有百分之百的隐私。但考虑到奥巴马政府获得的权力,他应当努力求得一个更令人信服的平衡。

  美国侨报网也指出,“监听门”事件让美国政府难堪。对于一个崇尚言论自由和注重隐私的国家,如何在网络时代把握好公众隐私和国家安全的度,摆在美国政府面前。

  文章指出,反恐也好,国家安全也罢,并非公权滥用和侵害公众隐私权的理由,尤其是在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情势下,公权力对新技术的应用更该有所节制。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