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2012年全国两会前夕,“中国理想”节目在文化、三农、军事外交、社会管理、住房、食品安全、经济、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等10个领域,通过同题问答的形式,选取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视频采访,以期在两会时间为这些问题的探讨上提供知识界精英的声音。

访谈实录

曾湘泉:教育应让学生有选大学的权利

不管怎么说,就是加强人力资本投资的评估的工作非常重要,从中国来讲,大学如果还要改革的话,我觉得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大学入学制度改革,现在我们强调的制度,大大地强调学校怎么样去筛选学生,通过这个什么各种各样的手段,不管是提前招生,对吧,考生是文理分家不分家的讨论,其实最大的我觉得首先是学生选大学有自主权,从国外的学校来看,包括三十年代、二十年代中国的教育,他都是我可以选五个大学,你像我们看长春大学,我们中国很多学生在美国上大学,有五个学校录取他,我最后选一个学校去,学生有选学校的权利,那这个学校之间就要竞争,学校竞争,学校就要拿出你的杀手锏,是吧,你能给他提供什么条件,你的教学质量怎么样?你靠什么去吸引学生?你不能说靠我给你发文凭,是吧。

所以回到学生本位,学生决策权上去,这个改革我觉得就可能搞活了,激活了,学校之间现在要去考虑,现在我们整个改革倒过来了,学生很紧张,学生怎么应付学校的考试,然后呢,第一批录取没录取掉,马上就调到很差的学校上去了,这个不行,必须我们让学生选。我们知道其实国外很多大学,录取我们中国好多学生,九个、十个学校录取他,最后选一个学校,对吧。当然你可以像美国,也可以搞提前录取,考虑这政策,提前录取把优秀的学生先录进来,你害怕他将来选择,然后将来不能改,这种都可以借鉴,不管是大学、人才培养、高端人才培养,国际上都有成功的经验,这都是人家办大学办了几百年的历史了,他有很多成功的,而这种教育的规律,我认为实际上基本都是可以借鉴学校的,把学校的主体转为学生的主体,包括我们学生在进入大学,学生选专业,对吧。[详细]

陈乃醒:教育差距从根本上解决尚需时日

记者:您也觉得这部分的投入只靠政府投入还不是特别高。

陈乃醒:也不能这样看,我说就是在实际计算的时候,既应该包括政府的投入,还应该包括家庭的投入。这两方面都计算进去,这可能是比较科学的,也只能是一个计算而已,但是它也只是计算的结果,它能够达到什么水平,那就是一个什么水平,你不能认为它就一定是高了,或者它就一定低了,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第一个要看自然的过程,他是随着经济发展的一个结果。这个经济发展了,社会对教育投入一定会增加,这个不要你说,这个不要谁规定,自然就增长。

第二个一个社会要提倡做好民生工作,很重要的就是教育,为什么现在讲到一个地方要看最好的建筑是学校呢,这就说明这个地方对教育是很重视的。再穷不能穷孩子,很重视的,如果我说哪个地方的父母官不重视教育,那个就根本不是一个好官,应该说中国有这样的传统,有重教育这个传统,这是儒家的很重要的一个思想,这个教育,从古就如此。所以经济发展了,那么它一定会发展。

第三个就是资源的分配,它不可能随着什么法律的公平,社会的公平铸造公平,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教育这个资源除了它的物质方面的,比如校园,比如设施等等,其实很重要的就是人力资源。就是教师资源,这个学校虽然它破一点,但是它是有一个好校长,他手地下聚集了一些好教师,这是你的法律你的制度做不到的,物质条件你也是做不到的,所以这个差别你是永远消灭不了的。我们从我自己的经历就可以看到,我过去从小生活在农村里头,生活水平很低,但是不同的地方虽然生活水平不一样,但是不同的学校小学,它的升学率,出人才的是不一样的,就是因为它有一个好的传统,一个好的校长,一批好的教师,这个永远达不到,假如讲资源的公平这个永远都解决不了。

比如现在有一些好学校,它就是一个好传统,人大附中北大附中就是好传统,一进去的学员就是德智体全面发展,人大附中他们的演出队就是专业水平,足球队就是多年的冠军,他就有这个好传统,这不是说盖几间好校舍,这在现在这个时候比较容易解决,但是它那些教育制度,它的教育风气,特别是学习风气,这是您没法解决的。就是他瘦身的时候,比较聪明的人进去了,但是也要看到他之所以有这个吸引力,把一些分数高的,聪明的孩子吸引进去了,还是跟他本身的教育理念和他的教育风气,和他的一些优良的传统有关系。[详细]

夏学銮:政府对教育重视不够 面试环节是保障素质教育的最后一道坎

记者:咱们现在除了医药问题,住房问题,另外一个大家比较关心的就是教育问题。咱们这么多年,咱们国家在教育方面也加大了不少的投入,但是始终这个不投入还是赶不上GDP增长的速度。您觉得这个主要原因是什么?

夏学銮:主要原因就是对教育重视不够,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不够。国外的发达国家可能占GDP的16%等等,可能2%,现在到4%这个可能是给我们的重视不够有关系,就是教育经费不够,总体投入不够,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另外就是体制,我们的招生计划跟就业市场的衔接,有时候做的不够准确,有时候这个东西实际上市场经济在变化的,有些东西你招生的时候预见,以后是一个很好的行业,热门的行业,前途没有问题,到了毕业的时候,忽然这个行业不景气了,所以这个专业就业就没有市场了,所以这个变化也是有很大的原因的。前几年大家吵教育公平的问题,现在已经得到了相对的解决,没有绝对公平的,绝对的公平只有在乌托邦里实现。所以教育包括计划经济包括现在,都是分配的,为什么有这个分配?它是根据各个省的教育的发展水平如何,另外它的需求如何?比如说新疆,新疆要按照全国的招生水平,根本进不来,要照顾地区发展又必须要招,所以你想绝对的公平就招不进来,像落后地区的永远进不来。所以不可能绝对的公平,但是大家基本上还是认同一个在分数线面前人人平等,这是人人公平的一个尺度,如果没有这个东西,当然现在北大实行校长推荐制,这个引来很多的非议,当然很多 学校都在学,都加大了自主招生的力度。这样为了素质教育,真正考上来的,在分数面前平等,高分的学生不一定他就是最优秀的,而现实生活表明,考的成绩不怎么样的,不是十分优秀的,他在走向社会反而可以成就一番大的事业。所以这些东西不能绝对的看,所以既要照顾考分,又要增加面试。考试的再好,一面试就露馅了,我们学校里头有一个考研究生的学生,是会计专业的,考我们社会学系的研究生,他考的很好,考的最高,一面试他什么都不知道,你读了哪些基本理论著作,一问三不知,结果大家老师都没通过,所以后来他找校长也没有用,所以这个东西还要去增加面试的环节,还是保障素质教育把握的最后一道坎。[详细]

郑秉文:政府输理在于对教育投入仅是承诺而做不到

郑秉文:那么另外一项对公共服务社会意见比较大的领域是教育,从幼儿园教育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阶段的教育,都有意见。意见是集中在高等教育以下,那么我个人认为,中国目前出现的这种对教育出现的这种怨言,恨铁不成钢,恐怕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说我们教育的主体,教育机构的主体是国家的,那么一小部分是民间的,那么相对来讲民间的教育主体获得的教育资源在政策上是受到歧视的。那么在这个方面,那么就是说它不可能有这种公平的竞争地位,那么也就是说传统的教育主体,还是处于垄断性的,那么垄断性的这种教育提供者必然要产生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就是说,大家对教育机构的政策的霸王条款不满意,你有什么办法,北京景山只有一个,四中也只有一个,那么越这样,大家越宠着他,政策越倾斜,越倾斜越有垄断,越垄断大家越形成了一个象牙塔宝塔尖的结构,我觉得打开这个结构的办法就是市场化,大踏步的引入市场化的因素,我觉得引入竞争者,你培养一些挑战者,培养一些狼,用我的话,你培养狼,你让他挑战你自己,你这问题不就解决了吗?这是我说的中国教育目前出现的体制上的第一大问题。

第二大问题,投入的问题,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确实如此,我觉得在这个方面我们政府是有输理的地方,输在哪了呢,你承诺了,按一个百分比投入,可是没有做到,我觉得这是最大的输家,我这里不说你这个百分比是承诺高了低了,这是无所谓的,因为教育的提供,混合型的,公共型的,每个国家的情况不一样,瑞典绝大部分是公共的,美国绝大部分是私有的,哪个好,各有千秋,都不错,他们两个国家我觉得都不错,哪个国家比你中国差?也不错。问题在于什么呢?问题在于你做的承诺没有实现,而不在于你承诺有多少,你承诺了很多,承诺得不够,我觉得这确实有个福利制度模式的追求问题,教育是福利模式的一个组成部分,你公共支出当中教育占比多大多小,我觉得这是次要的问题,主要的问题是在于你政府做的承诺没有实现,我觉得这是最大的输家,那么话说回来了,教育的资金的获取和融资,教育的支出占GDP的比重,并不意味着什么呢?占GDP比重越高的国家,财政支出相应占比也很高,不是这样,有的国家教育非常发达,教育支出占GDP比重非常高,但是你细看,他的支出是私人支出,他的学校绝大部分是私立学校,但是他教育依然非常发达,为什么,因为这个国家对教育有良好的政策,也就是说政府可以给教育做一个制定出一个优惠政策出来,这也是扶持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思路,有时候思路、政策可以成为资金。[详细]

石述思:改变基础教育现状一定要将美丽的口号落到实处

记者:国家的投入一直这几年赶不上GDP的发展,您认为政府投入教育问题是不是真正有效?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平衡原因,您怎么理解,怎么看待?

石述思:教育,我好像印象中只有重庆在五年前投入达到了当地GDP的4%,因此重庆实现了一个奇迹,它的寄宿制学校建设在全国是先进的,而我们年年都有一大批代表委员说再穷不能穷孩子,但实际上在投入上,这些年从来就没有达到过GDP的4%,这远远落后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有甚至落后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中国现在是美国最大的债主,主权债务国,但是美国借中国的钱都干吗了?60%用于投入美国的教育,美国的社会保障,美国人民好日子,中国人每个人有8%的股份,投入的不足。我再举另外一个数据,2010年,中国采购公车800个亿,没有一辆校车,都是公共财政支出嘛,所以说中国要使真正意义上的,比如改变我们的基础教育现状,首先我们的领导干部也好,各级决策者也好,一定要将美丽的口号落到实处,真正在观念上认识到教育是中国未来塑造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前提,把相关的义务教育法,把相关的教育投入真正落实到位,还有一些落后地区挪用、挤占教育经费的现象经常地发生。

我们必须端正认识,加大投入,加强监管,把教育地位真正摆到不是红头文件上,摆到各级干部的心里,使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记者:现在的现实情况之下,如果是引进民间资本,是不是可以对效率有更好的利用和提高?

石述思:利用民间资本办学这些年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是相关的配套制度不健全,导致民间资本监管也不到位,要么民间资本投入到教育以后,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二等公民,民办大学部都是二等公民吗?民办幼儿园更是二等公民,享受不到国民待遇。第二,部分商家勾结有关部门,变成了市场化行为。[详细]

李玲:中国教育只教授知识 但没有文化

我觉得教育其实是一个教化,我觉得我们现在在培养人,从很大的程度上去实施失去了我们中国作为个文明古国,我们几千年文明其实对教育是有一套这个自己的理念的,其实是要培养出这种,你看中国我们古人的这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培养志高道远的人,但是我们现在完全到了一个数的层面。从小学教育开始,就是教孩子们就是怎么会算题目,怎么会考试,就是都到这个数的程度,所以我觉得你看很多年轻人现在很迷茫,你要说以这个什么升学历,以这个学数学、学物理,这个什么奥数竞赛什么的,中国的教育可能举世无双,但是为什么培养不出大家出来,培养不出有思想的人出来,我觉得这是我们的教育理念出了问题。

我觉得我们的教育给大家教了很多的知识,但是没有文化。他们有学问,但是连常识都没有。就比如你想我们的大学生,甚至研究生据我了解,他对自己的身体的了解非常得少,就像造成也是今天看病难的一个问题,这是一个人最起码的,你作为一个生命,你对自己都不了解,你如何去了解社会,你如何去改造社会。所以我觉得我们教育理念缺失了非常多的东西。所以他这不是一个钱的问题,你钱投进去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详细]

王志安:现在大学办学效率和办学质量水平非常低

我个人认为,政府应该无条件的,通过你的教育投入来弥补,因为你不可能通过减少城市的吧,对不对,你要通过增加投入来弥补这种所谓的差距,这种差距又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硬件方面的,一个软件方面的。硬件方面呢,盖学校相对来说好弄,只要有钱就盖子起来了,现在应该说,农村学校里面的校舍跟过去10年前相比已经有很大提升了,那么包括学生的学杂费现在也都免了是吧。软件方面呢,就是教育质量,你怎么能够吸引到水平高的教师愿意到农村助学,给学生去传授知识,这个我觉得是挺难的,但是我觉得这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那么至于其他 的教育领域内,我觉得政府主要做的是放开管制,尽量的允许竞争的存在,比如说我们高等教育,现在基本上还是封闭的市场,其实我认为有些大学可以淘汰,而有些大学可以办的更好,那个你要想淘汰的话,就应该允许更多的人进入办大学的市场,比如说给那些民办大学以更多的,更好的机会。

 比如说他们的文凭在某种情况下,可以得到有效的承认。现在我们做不到,那就导致了我们现在大学的办学效率和办学质量水平还是非常低的,那么有很多学校实际上,在我看来,它早就不合格了,但是实际上还可以招到生员,还可以继续为害我们的下一代。所以我觉得这个方面是需要政府放松管制的地方,我觉得这两者需要双管齐下。[详细]

杨东平:免费午餐计划扩大范围要逐步进行

杨东平:现在像最近国家实行免费午餐计划都是在改善农村教育,促进公平教育上的举措,提高教育质量上也有很多的做法,像教师培训,国培计划什么什么,很多,分门别类,很多。

记者: 就是他们今天我看你们这个会上也提到了,现在只是一个小的免费,以后发展的方向是大免费,您觉得最大的难度在哪里?就是困境在哪里?


杨东平:免费的范围在逐渐扩大,过去从寄宿制学校的贫困学生现在扩大到国家连片贫困地区的学生,扩大到2600万的学生,这个是政府公共服务随着他财力的改善逐步扩大的过程,最后扩大到所有的农村学生这个可能还有一个过程,逐步扩大根据农村学生营养状况营养改善的情况,根据政府的财力来逐步扩大。[详细]

往期推荐
国人关注点
  • 教育改革
  • 住房保障
  • 外交转型
  • 社会保障
  • 食品安全
  • 三农
  • 文化
网友留言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