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2013年04月26日 14:37 关键词: 芦山 地震 人民军队 陆空救援

人民军队震区陆空大救援纪实

央视网 特约记者:迟鹏

核心提示:地震,地震,巨大的灾难又一次降临到了巴蜀大地,震级七点零、震中芦山县。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这里将永远被定格!灾情就是命令,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人民子弟兵又一次闻令出征,他们心头只有两个字——救人。霎时间,从空中到地面,一张多维立体的灾难救援网络迅速扑向地震灾区。此刻72小时黄金救援期内的每分每秒都将与废墟下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紧密绑定。
已被0家媒体转载
查看
收藏
  • 开心网
  • 人人网
  • i贴吧
分享
分享
1 1 1
深度调查

深度调查|房价普涨背后的激烈博弈

今年四月“国五条地方细则”实施以来,政府试图稳定楼市价格,但开发商应对招数频出,调控政策面临考验。央视网记者通过调查,隐约发现了楼市各方正进行着的激烈博弈。[详细]

手动刷新 更新时间:10:21:50

---------------------------------------------

---------------------------------------------

 这是另外一队翻山越岭,徒步深入灾区村落的救援小分队。由于这个村子距离震中较近,村中的许多房屋都成为了危房。加之道路损毁,救援物资目前无法运进这里。于是,由川藏兵站部组成的这支30多人的救援队伍专门赶来这里帮助老百姓从危房中抢运粮食。

 看着子弟兵要进入危房为自己拿粮食,朴实的村民硬是不让他们进去,因为地震发生之后,在短短两天的时间内又发生了两千多次余震,这些受损的房屋随时都有再次崩塌的可能。

可是此时危房中的粮食却是当地百姓的救命粮。在山摇地动、天崩地裂的危难时刻,只要有子弟兵在,就决不会让群众冒这样的生命危险,更不会让群众忍饥挨饿,军人的天职就是为群众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子弟兵要做的就是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尽快地把老百姓的物资抢救出来。

看似简单的动作当中其实都面临着巨大风险,头顶上摇摇欲坠的瓦片、大面积开裂的楼板,还有东倒西歪的木桩,稍有不小心或者是轻微余震,后果就不堪设想。

胆大心细的救援官兵挨家挨户地抢救出了大家的救命粮,临走时还把自己携带的口粮留在了这里。

人们注意到,在这次芦山抗震救援的特殊战争中,人民子弟兵表现出了“快速”、“有力”和“高效”的明显特点。

生命最宝贵,救援必须“快速”进行。一张简单的时间表,可以看到子弟兵在这次芦山地震救援中的反应速度。

地震发生18分钟后,成都军区开始进行救援动员。其后10分钟,四川武警部队亦开始准备救援行动。

地震发生28分钟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进入战时值班状态,密切监测灾区用户机使用情况。

9时18分,成都军区所属直升机从夹江起飞;一支2000人的救援队伍紧急赶赴灾区。

地震发生约2小时后,地震震中芦山县城区的群众看到了正在低空盘旋的子弟兵的救援直升机。

芦山地震发生后,通往灾区的多处道路受阻,通讯中断,了解震区的受灾情况成为了当务之急。4月20日,在向重灾区龙门乡挺进的途中,我们看到一名武警战士正在调试一架带有航拍功能的小型四轴飞行器。

在此次芦山抗震救灾中,类似的高科技装备迅速投入使用。从高空的北斗卫星到中空的侦察飞机,再到地面的大型工程机械,一张立体的空中救灾网与地面形成了高效率的配合。

成都军区的陆航部队出动了多架米-171直升机昼夜不停从事灾区物资空投和伤员运送工作。由于近两日灾区气象条件复杂,能见度差,给执行空投空降任务的直升机在山谷低空飞行带来很多困难。4月24日早上7时37分,一架空警-200从机场起飞,飞赴灾区上空。

除了空中航线,地面的大型工程机械也是第一时间出动抢通道路。在灵关镇通往宝兴县的唯一一条路上,巨大的塌方体掩埋了道路

相比汶川地震后,许多塌方道路只能靠人力缓慢开进,此次大型工程机械设备的迅速投入,大大加快了救援的进程。

经过将近四个小时紧张的作业,这条生命通道终于恢复通行。载有救灾物资的运输车开进宝兴,为受灾群众提供救命的水、食物和医疗用品。

除了地面生命线的打通,一条空中救援通道也在地震发生之后迅速地建立起来。芦山地区山高沟深、地形复杂,再加上通讯、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受损严重,遭受严重损毁的重灾区变成了“地震孤岛”。一时间,这些地区食品告急、饮用水告急、伤员告急!于是陆路不通,空中便贯通起了新的生命通道。

4月20日下午3点15分,第一架直升机在重灾区之一的太平镇降落,第一条“空中生命通道”架通。

4月21日中午12点10分左右,震后首次打通宝兴县的空中通道,向县城空运救灾物资并转运重伤员。

就在架通第一条“空中生命通道”的重灾区太平镇医疗救助点中,一个个生命的奇迹相继出现。

4月23日上午9时,就在成都军区总医院医疗队巡诊的过程中,一位在家人陪同下走了30里山路赶到这里的孕妇来到了医疗点。

经过检查这位孕妇马上就要生产,可是这个临时搭建的医疗点没有产房、没有专用器械,怎么才能够让她安全生产呢?

情急之下所有医护人员自发加入这场特殊的战斗,他们用干净床单围成了临时的产房,接下来准备医疗器械、产前消毒、静脉通道建立……

随着一声清脆的婴儿啼哭,芦山县太平镇重灾区的第一个男婴呱呱坠地。

看到孩子顺利降生,一直紧张的家人脸上露出了笑容。他们一定要让这些亲人子弟兵给孩子取个名字。

孩子最终取名“程爱军”,也许多年以后孩子问起自己名字的来历时,他的母亲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个用床单搭起来的临时产房。灾区的人民也同样永远不会忘记那些救自己于水火的亲人子弟兵。

多难兴邦,中国人总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在灾难中同舟共济、心手相牵。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央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央视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台)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央视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
860010-11020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