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注册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新闻中心 >

出租车行业集体协商未必那么美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02日 10:2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南方日报》 | 手机看视频


锘�

更多 今日话题

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锘�

  2月27日,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联合宣布从今年3月起开展为期两年的“出租汽车行业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全国各地将逐步推行出租汽车企业员工制经营模式,代替目前承包挂靠制;同时还将普遍开展以车辆承包费用(即“份儿钱”)、社会保险、劳动收入、休息休假等为主要内容的工资集体协商。如此,社会上热议已久的“份儿钱”问题似乎看到了破局的契机。

  近几年,全国各地频发出租车停运事件,暴露出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全国出租车管理的一个共性问题——公司化剥削。政府对出租车行业进行管制,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是政府通过出租车经营权审批制度来控制出租车数量,使得经营权指标成了“稀有资源”,这在客观上导致了“份儿钱”的产生。如此管制,最终催生了垄断经营的既得利益群体,出租车公司稳赚不赔,而司机运营成本则不断升高,收入降低。与此同时,出租车司机所受到的工作压力与成本压力,也进一步转嫁到消费者头上,拒载现象普遍,打车难,遭遇劣质服务。此前广州出租车调高运营价格,亦同样有不少出租车司机并不买账,认为降低“份儿钱”才是正途。

  出租车行业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协商包括“份儿钱”在内的各项待遇,看来如同一个香饽饽,但再往深一层想,现实却未必这么美妙。事实上,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早已是老生常谈,《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早有明确。按照联合通告的表述,出租汽车企业将推行员工制经营模式,施行工资集体协商机制自然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是,由于法律表述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协商力度往往差强人意,要么资方根本没有谈判的意愿,活你爱干不干,要么劳方没有谈判的资本与力量,不敢谈,不会谈。虽然有些地方试图为这一机制试水,但普遍来说,工资集体协商机制仍以花架子为主,华而不实。

  回到出租车行业身上,“份儿钱”为何一直水涨船高,却长期不愁买主,正是因为出租车公司与司机的地位十分不对等,这种不对等恐怕仅靠推行员工制经营模式,并附加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是不能彻底抚平的。尤其工资集体协商在现实中,至今仍没有走出一条理想的道路,又如何能奢望独独能在出租车行业开出灿烂的花儿呢?从出租车行业本身的属性来看,出租车其实不仅完全适合于由司机自主运营,对出租车的管理,也只需客运管理处便已足够。从这个角度来看,出租车公司完全是多余的中间环节,而这个中间环节恰恰抽取了出租车司机相当比例的血汗钱。

  当然,日本的出租车行业大多是公司制经营,而美国纽约的出租车则更多是个体经营。没有哪条路是绝对正确的,但不管哪种方法,公开、公平、公正是最重要的。政府部门必须是中立、权威、公正的,而公司也必须是真正市场化竞争,才能保证效率和公平。如果始终不能解决这个公开、公平、公正的问题,那么仅靠一个为期两年的活动,能否改变不合理制度下长期酝酿的结果,实在堪忧。

责任编辑:孙人民

热词:

  • 出租车行业
  • 工资集体协商
  • 份儿钱
  • 出租车公司
  • 出租车数量
  • 出租车停
  • 出租车经营权
  • 出租车司机
  • 出租车管理
  • 工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