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2012年09月18日 20:41 关键词: 史迪威 蒋介石 日本 宋子文 二战 罗斯福 远征军

史迪威事件中的蒋介石与宋子文(二)

近代中国研究 记者:杨天石

核心提示:史迪威是个优缺点都很突出的人物。他是中国通,真心诚意地帮助中国抗日,对中国社会、中国军队与蒋介石其人有许多敏锐的认识。他是对中国抗日战争作出重大贡献的国际友人之一。但是,史迪威的性格中也有一些突出的缺点,例如傲慢、主观、急躁、偏激,特别是,作为美国将领,他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大国主义的思想和作风。
已被0家媒体转载
查看
收藏
  • 开心网
  • 人人网
  • i贴吧
分享
分享
1 1 1
深度调查

深度调查|房价普涨背后的激烈博弈

今年四月“国五条地方细则”实施以来,政府试图稳定楼市价格,但开发商应对招数频出,调控政策面临考验。央视网记者通过调查,隐约发现了楼市各方正进行着的激烈博弈。[详细]

手动刷新 更新时间:10:21:50

---------------------------------------------

---------------------------------------------

本文摘自:近代中国研究,转引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集刊》第3集,作者:杨天石,原题:《史迪威事件中的蒋介石与宋子文――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之一》

五、蒋、史冲突转化为蒋、宋冲突

在罗斯福的推动下,邱吉尔勉强同意实施攻缅计划。其内容为:于1943年雨季结束后自印度对缅甸西北部进行陆空有力攻势作战,中国军队由云南进攻,同时以海、陆军攻袭缅甸海岸。[1]5月26日,罗斯福将关于此项决定的通知书交给宋子文。29日,蒋介石致电宋子文,要他提醒罗斯福,陆军对北缅进攻与海军对仰光进攻,务须同时行动。8月18日蒋介石致电罗斯福、邱吉尔,告以雨季将过,不能再事迁移。同月,罗、邱等在加拿大的魁北克开会,决定在未来的干燥季节中,反攻缅甸,同时决定成立东南亚战区统帅部,以英国海军中将蒙巴顿为统帅(旋升大将),史迪威为副统帅。

1943年9月,宋子文鉴于英美联军对日攻势渐趋积极,认为有调整与英美军事关系的必要。他设计了两项调整方案:(一)最高级的组织,如华府的联合参谋团及支配军械委员会,均应有中国代表参加。供给中国的军械,由中国直接申请,毋须史迪威或其它驻中国的美国军官过问。(二)史迪威即行撤调,同时改组中国战区。以蒋介石为最高统帅,美国将领为副统帅;以中国将领为参谋长,以美国将领充副参谋长,统帅部各处长、副处长均以中美军官分任。[2]宋计划先与罗斯福总统作原则上的讨论,在10月偕同美国陆军次长麦克洛来渝时,再与蒋商量决定。

9月16日,宋子文会见美国总统助理霍浦金斯,霍赞成宋所拟调整方案,并称:在参加联合参谋团及改组战区大前提之下,更换史迪威轻而易举,史汀生虽反对亦将无效,马歇尔也不像以前那样对绝对维护史迪威。[3]同月29日,宋、罗见面。事后,宋子文电蒋汇报:美方同意撤换史迪威,调整中国战区,在华盛顿另组包括中国在内太平洋军事参谋团。电称:本人将陪同蒙巴顿到重庆,向蒋报告国际情形,并洽商蒋与罗斯福、邱吉尔会晤问题。[4]10月,宋子文偕蒙巴顿及美国后勤部长萨默维尔中将来华。萨默维尔是美方预定的史迪威的接替人,还在途经印度德里时,宋子文就对萨透露说:“事情正在成功,他与大元帅(指蒋介石)一同进行了谋划。”[5]他完全没有想到,蒋介石会改变主意。

10月2日,蒙巴顿等向蒋介石转呈邱吉尔致蒋介石密函及魁北克会议决议。同月11日,蒋介石与宋子文谈话,宋向蒋谈了他自己对史迪威的不满,当日蒋日记云:“子文能自美国转印度回国,报告史迪威言行。乌呼!史氏真卑劣小人,无耻极矣!”[6]显然,这时,蒋宋在对史迪威的态度上仍是一致的。同月14日,蒋开始思考史迪威的去留问题,一是去史之后的代替人选,一是撤换史迪威的可能性。蒋认为:美国人员中无人适合出任东南亚战区副统帅,也无人能出任驻华美军主任。美国参谋总长马歇尔非常袒护史迪威,美国政府未必决心将其撤换。[7]这样,蒋介石原来的决心就动摇了。

10月16日,萨默维尔将蒋介石要求召回史迪威一事告知蒙巴顿,蒙巴顿强烈反对。他说:如果指挥中国军队两年之久的官员(指史迪威-笔者)在军事行动前夕被免职,他无意于使用中国军队。蒙巴顿委托萨默维尔将他的观点转达给蒋介石。[8]同日蒋介石与萨默维尔谈话称:“史氏到华一年半以来,彼虽努力,然总勿能与我军合作,殊为遗憾。至于去留问题,余不作主张,惟望美国政府重加考虑而已。”[9]谈话之后,蒋介石决定,“只要史氏能悟改,则以不撤换为宜”。他嘱咐宋美龄询问史迪威本人,同时,与宋子文谈话,将新决定告诉他。二人之间发生激烈冲突。宋坚持原见,反对蒋改变主意,愤而宣称“不能与蒋共事”,并指责蒋:“你又不是野蛮人,为何说话不算话!”蒋则怒而逐宋离开。据唐纵日记称:“宋部长不知因何使委座见气,委座摔破饭碗,大怒不已,近年来罕睹之事。”[10]。当晚,蒋与宋美龄谈话,日记云:“史氏已表示悔过改善,余当宥之,不可再听子文之言,坚持撤换矣!”[11]17日,蒋介石本人通过宋美龄约史迪威谈话,告诉他:“如被撤职回美,个人之损失太甚。如能悔过改善,或可转回庶宥。”据云:“史乃完全自认错误,并表示澈底改过,余乃允而宥之。”[12]又云:“彼果已悔悟,表示绝对服从,不再违令,当可信也。此于国家抗战之成败得失,所关岂浅哉!”[13]

1931年,蒋介石与胡汉民发生冲突,一怒之下,将胡汉民软禁于南京汤山,汪精卫、孙科等因而在广州另立政权,引起国民党内长达五年的宁粤之争。蒋担心撤换史迪威会严重影响中美关系,带来新的巨大灾难,日记云:“史迪威去留问题,为本周最重要之一事。宋子文力主去史,余之既定方针,几乎被子文摇撼,最后幸能自动补救,允史悔改,重加任用。此乃中美关系与战局影响一大转机,否则其危有甚于二十年时对胡汉民案者也。不能再为子文造成大祸。乃知安危祸福,全在最后五分钟几微之间也。此后应益戒惧。”[14]18日,蒋介石再次会见萨默维尔,向他通报自己允许史迪威“悔过自新”的新决定,据称:萨“欣然甚感余宽大为怀之精神”。但是,蒋对宋却余怒犹存,当日,蒋日记云:“此事子文大不以为然,彼竟不顾大体,不知余之苦心,可恨孰甚!”[15]21日,萨默维尔向蒋告别,蒋察言观色,觉得萨的词色与初见时大不相同,感到安慰。当日日记云:“此与余不被子文所胁制,而允史迪威之自新大有关系也。”[16]

蒋宋关系中曾多次发生矛盾,蒋在日记中指责宋子文也屡见不鲜,但是,指责宋子文“可恨”,却并不多见。处于局外的唐纵记载说:“日来委座火气甚大,宋子文不知因何碰壁?”[17]

蒋介石对史迪威态度的转变既与他担心影响中美关系,损害抗战大局有关,也是宋蔼龄、宋美龄姊妹共同斡旋的结果。据史迪威自述:他曾经向这一对姊妹谈过当时中国军队的真相,使她们非常震惊;也曾经研究过改革的办法――让宋美龄代替何应钦,出任军政部长。于是,史与这一对姊妹“订了攻守同盟”。[18]10月17日晨,宋美龄打电话给史迪威,声称宋蔼龄认为“仍有个转败为胜的机会”。史表示“不想呆在不受欢迎的地方”。于是宋氏姊妹就向史“谈起‘中国’和职责来”,要史”大度一些,坚持一下”。宋蔼龄对史称:“你的星正在升起”,闯过这件事,你的地位就会比从前更为稳固。姊妹二人表示,将代史见蒋,对他说,史只有一个目标,即中国的利益,假如史犯了错误,那也是由于误解而非有意,史准备好了要充分合作。在二人的坚持下,史点头同意,宋美龄表示“那我们马上就去做”。其后,史迪威见蒋,其情况,据史自述:蒋“改变了立场,演起了戏,竭力显得态度和解。他说了两点:1、我应该明白总司令和参谋长的职责。2、我应该避免任何优越感。这全是废话,但我有礼貌地听着。蒋介石说,在此条件下我们可以和谐地再次继续合作。”[19]20日,宋蔼龄向史解释说:“她只能在‘她的血肉’(子文)和中国的利益之间作出选择。”“我们已经完全控制了‘花生米’(指蒋介石),并让他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她认为这是一个大胜利。宋蔼龄保证,史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加强,将来不会再有进一步的进攻”。

蒋介石改变主意,史迪威留任使宋子文“挨了一下猛击”。[20]但是,蒋自感对宋的态度也有不妥之处。10月24日,蒋介石日记云:“本周以宋子文横暴,触余愤怒,实近年来未有之现象,此乃修养毫无成效之征象也,自惭之至!”[21]31日,日记再云:“子文言动,令人愤怒,自不为过。然余之暴戾无状,不能逆来顺受,是毫无修养之征也。何以自解?”[22]11月6日,日记又云:“宋子文夜郎自大,长恶不悛。二十年来,屡戒屡恕,终不能使之觉悟改过。彼之野心难驯固矣,然余无感化之力,不能不自愧也。”[23]这一段时期,蒋介石不见宋,宋也不见蒋。11月16日,宋子安出面调解,要求蒋召见宋子文一次,遭到蒋的拒绝。日记云:“彼诚幼稚而天真之人也。”[24]最后,宋子文不得不自己出面打破僵局。

12月23日,宋子文致函蒋介石,自称两月以来,独居深念,自感“咎戾诚多,痛悔何及”。接着,阐述与蒋的关系“在义虽为僚属,而恩实逾骨肉,平日所以兢兢自励者,惟知效忠钧座,以求在革命大业中,略尽涓埃之报”。信件着重说明抗战以来,自己“无论在国内、国外,惟知埋头苦干,秉承钧座指导,为争取胜利,竭其绵薄”,但因“个性愚憨,任事勇锐,对于环境配合之考虑,任事每欠周详;甚或夙恃爱护过深,指事陈情,不免偏执而流于激切”。信件自承在蒋前无礼、“粗谬”、“顽钝”,要求蒋“曲予宽容”。函称:“此诚文之粗谬,必赖钧座之督教振发,而后始足以化其顽钝,亦即文于奉教之后,所以猛省痛悔、愈感钧座琢磨之厚。今文以待罪之身,诚不敢妄有任何渎请,一切进退行藏、均惟钧命是听。伏乞俯鉴愚诚、赐以明示,俾能择善自处,稍解钧座烦忧、则文此身虽蒙严谴,此心转可略安、而曲予宽容。文无论处何地位、所以图报钧座之志始终不渝、尤必與青天白日,同其貞恒。”[25]宋子文的这份“悔过书”打动了蒋介石。12月24日,蒋介石自思:“自十月痛斥宋子文以后,始终未准其相见,今日彼来函,表示悔悟,求见迫切,余乃从亲戚与内子之恳切要求,并为慰岳父母之灵,允于孔寓与之相见,当观其以后事实如何,如果能真诚觉悟,则公私皆蒙其福矣。”[26]26日,蒋介石日记云:“对子文训斥以后,拒而不理者已逾两月。本周得痛切表示之悔书,乃于圣诞前夕,准予相见,亦以其为西安共同患难之关系也。”[27]31日,蒋介石年末反省,日记云:“本年修养,虽较进步,然暴戾傲慢之气,仍未能减除,对张道藩、文白、孙哲生、陈辞修、宋子文、董显光等各种行态,尤为粗暴失态。虽子文、辞修之骄横跋扈,自应斥责,而其他同志则不过愚拙无能,实为无心之过,是余指导无门之所致也。乃不责己而责人,是为本年最大之羞惭。”[28]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央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央视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台)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央视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