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近代中国研究 记者:杨天石
今年四月“国五条地方细则”实施以来,政府试图稳定楼市价格,但开发商应对招数频出,调控政策面临考验。央视网记者通过调查,隐约发现了楼市各方正进行着的激烈博弈。[详细]
六、史迪威的“除蒋”计划与美方掌握中国军权的图谋
蒋介石留用史迪威,双方和解,固然与史迪威模模糊糊地承认错误有关,但关键原因还在于缅北雨季即将结束,中国军队计划反攻缅北,不能临阵换将。
10月19日,蒋介石在重庆黄山官邸召集会议,蒙巴顿、史迪威及何应钦等出席。史迪威对中国军队参与反攻缅甸的计划作了介绍,给蒋介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史迪威日记云:“‘花生米’现在又讨人喜欢了。”[29]与之相应,蒋对史的印象也有改变。11月24日,蒋日记云:“史迪威态度改变甚速,表现颇好,是亦感召之力乎?幸未为子文所胁制,否则,必得相反之恶果。[30]不过,蒋介石看到的只是一时的现象。
美国軍部早就密令史迪威“应利用一切机会,统率中国军队”。[31]11月22日史迪威随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议。期间,史迪威准备了一份与罗斯福的谈话资料,中云:“无论蒋介石作何承诺,我们如不将掌握中国军队之权,早获明文规定,所有努力均将成为废纸。”[32]但当日史、罗见面时,史未获提出机会。12月6日,史迪威会见罗斯福,罗问史:“你以为蒋能维持多长时间?”史答:“局势很严重,日本人再来一次5月份的那种进攻就会把他推翻。”罗斯福称:“好吧。那我们就该找另外一个人或一群人继续干下去。”[33]12月12日史迪威自开罗回重庆,途经昆明。本日,与其助手多恩(FrankDorn,或译窦恩)上校谈话。[34]其内容,据多恩回忆:史迪威声称奉上官密令,对蒋实施暗杀。事后,多恩拟具办法三种:用毒、兵变、堕机。史迪威选择最后一种,令其准备,候令实行。[35]此后,暗杀计划始终没有付诸实施。但是,史迪威愈来愈明确地认为:“中国问题的药方是除掉蒋介石。”[36]“他们所应该做的是打死大元帅和何(应钦)以及这帮人中的其他人。”[37]
开罗会议中,蒙巴顿提出了一项在北缅作战的计划,蒋介石向罗斯福及邱吉尔陈述:攻缅胜利关键在于海军与陆军配合作战,同时发动,掌握制海权,阻绝日本的海上补给线。[38]24日,邱吉尔向蒋表示,英国海军须至明年5月,才能在南缅登陆,这使蒋大为失望。[39]次日,罗斯福向蒋介石保证,北缅作战时,英海军必提早在南缅登陆。[40]蒋介石对邱吉尔已完全失去信任,认为“英人无论军事与经济,决不肯牺牲丝毫利益以济他人”,但他为了不给英方今后提供推诿借口,勉强表示同意蒙巴顿的北缅作战计划。[41]30日,蒋介石在归途经过印度蓝姆伽,视察史迪威指挥部与郑洞国军部。郑早就感到,史迪威及其美国同事不愿他过问军事,不允许中国师级将领行使前线指挥权,事事要由美国人决定,因此向蒋诉苦,称史迪威视之如傀儡,不给他丝毫指挥权。[42]同日,蒋与廖耀湘、孙立人谈话,认为蒙巴顿、史迪威对中国军队的批评“皆非事实”,而且史迪威的指挥战略也“甚不当”。蒋并立即召见史迪威的参谋长白克,“据实用地图指正其误,并嘱转告史氏改之”。[43]
开罗会议结束后,罗斯福、邱吉尔与斯大林于11月28日又在德黑兰会集会,斯大林表示,在打败德国后,将对日作战。英国对在缅甸作战本来就没有多大兴趣,便借此机会企图取消原来在缅甸作战的承诺。12月7日,罗斯福致电蒋介石,说明德黑兰会议希望在1944年末结束对德战争,需要大量巨型登陆舰艇,询问可否将对缅甸的总反攻计划推迟到1944年11月。[44]蒋介石觉得此为罗斯福与斯大林的决定,已无法更改,只能表示同意,但提出中国经济危机较军事尤为紧急,要求美国贷款10亿美元,用以支持中国继续抗战。
罗斯福虽然有将总攻缅甸延期的打算,但并未最后决定,因此,史迪威仍在作及早攻缅的努力。12月14日,史迪威到重庆,企图说服蒋介石,谈话很不愉快。蒋介石日记云:“此人之神态与见解引人不快。呜呼凡事靠己,必须我能加强本军为第一义也。”[45]15日、16两日,蒋、史二人反复讨论攻缅战略。据史迪威日记,史向蒋反复说明“放弃进攻缅甸的可能后果”,蒋则表示:“我们不能冒在缅甸失败的危险,那对中国人所产生的后果将极为严重”,以致史在日记中怒骂:“这个小畜牲根本不想打。”[46]据史迪威称,宋蔼龄和宋美龄也同时出面劝说,宋美龄甚至向史宣称:“昨天夜里她祈求了他”,“做了一切努力”,“就差杀了他”。16日,再次开会讨论,蒋称:“我们只有1%的获胜希望。”“除非举行一次大规模的两栖行动,一切都是不可能的。”又称:“如果我们采取守势而让日本人进攻的话,我们获胜的机会就会多一点。”[47]据蒋介石日记,史“竭力怂恿如期攻缅”,但蒋“决心展期至明秋为止”。日记称:“此人既无军事常识,更无政治常识,余应表示展期之决心,勿使其再为我害也。”[48]此际,1942年远征军初战失败仍像梦魇一样压在蒋的心头。蒋日记云:“为攻缅展期问题,内外阻力甚大,如余无坚定决心,则此举必被根本动摇,将蹈去年失败覆辙矣。”[49]他担心如攻缅再败,则昆明不保,空运根据地全失,国际通道断绝,国内军心,民心动摇,将更为美、英、苏所轻侮。蒋估计,最多不过两年,太平洋大战必将爆发,“届时,如中国兵额未足,毫无精强部队参加决战,则我国地位绝无矣。故此仅有之资本,决不愿再作浪费,而被英国之欺弄,致我国于万劫不复矣”。[50]17日,蒋介石复电罗斯福,声称如登陆部队所需战舰及运输舰不能按原计划集中,则陆海的全面攻势延期至明年11月,一举歼灭在缅日敌,较为妥适。[51]不过,蒋介石并不反对局部攻缅。
10月18日,蒋介石在重庆召见史迪威,布置自印度东北的列多(力多、立多)向北缅进攻的作战方针。19日,蒋介石与蒙巴顿、史迪威开会,确定以12月中旬为期,攻取缅北。蒋并且表示同意由蒙巴顿指挥全部在缅作战的中国部队,史迪威为副。[52]会议结果使史迪威欣喜若狂。他在日记中写道:“有史以来头一次。大元帅授予我指挥使用(中国驻印军)部队的全权,没有绳索――他说没有干预,那是‘我的部队’,给了我解除任何一名军官职务的全权。”在给史迪威夫人的信中,他也表达了同样的欣喜,甚至哼起了歌曲:“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圣诞节多快乐,我们坐在吉普上。”[53]第二天,史迪威即飞返缅甸,转赴列多,与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研究作战计划。其后,驻印军在胡冈河谷、孟拱河谷等地迭获胜利。
蒋介石所同意动用的只是中国驻印军,但是,在云南,还有另一支待命进攻缅北的远征军。12月21日,罗斯福又致电蒋介石,要求中国驻滇部队向北缅作战,以支援英、美部队由印度向北缅的进攻。蒋介石仍然觉得没有海军从缅南配合,并登陆协助,乃是自取灭亡之道。12月23日,蒋介石复电罗斯福,重申开罗会议南北海陆军同时发动的意见,批评“盟军战略置中国战区于不顾”,声称中国驻印远征军已交给蒙巴顿、史迪威指挥,不能同意驻滇远征军再行出动。[54]1944年1月15日,罗斯福再电蒋介石,要求出动滇西部队,尽力进逼,配合蒙巴顿。3月20日,罗斯福致电蒋介石,说明缅甸形势已经发展到一个重要阶段,要求滇西远征军前进至腾冲及龙陵地区,以配合驻印远征军夺取缅北重镇密支那。[55]。当时,苏联空军与外蒙军队入侵新疆,正在与中国军队对峙。27日,蒋介石复电罗斯福,说明中国已抗战七年,国力、兵力均极疲惫,在新疆未安定,中国正面战场对日军的防线未有把握之时,中国主力军不可能由云南发动攻势。他重申在开罗时对罗的诺言,一旦英军发动对缅甸的海陆两栖作战,中国主力军必全力攻缅。但是,蒋仍然表示,将尽量抽调云南部队空运西线,增强列多方面的作战力量。[56]当日,史迪威飞到重庆,蒋介石即批准由滇西空运第14师、第50师赴印作战。4月4日,罗斯福再次要求滇西远征军占领云南边陲要地腾冲与龙陵。在电报中,罗斯福不无牢骚地向蒋表示:“去年吾人装备并训练阁下之远征军,现正当利用此机会。如彼等不能用之于共同作战,则吾人尽其最大之努力,空运武器与供给教官,为无意义矣。”[57]此函语含谴责与批评,此前还不曾出现过。5日,蒋介石日记云:“措辞傲慢,为自直接通电以来第一次也。”他认为,此电必为其军部所拟之稿,但现在尚非驳斥之时,应暂忍耐。[58]6日,宋美龄特约史迪威助手贺恩(Hearn)参谋来谈,告以“美国此种压迫行动,实非中国所能忍受”。7日,宋美龄致电史迪威,声称罗斯福致蒋电,“如此措辞,余恐其将使吾人共同企求之目的未克达成”,希望史设法向华府拟稿人说明,“当此紧要之际,应竭尽全力,以促使吾人共同胜利之早日来临”。[59]10日,马歇尔下令暂时停拨援华军事物资,至滇西远征军出动时再予恢复。蒋介石认为是可忍,孰不可忍,嘱何应钦答复美方:中国抗战与出击,自有一定计划,决不为美国武器之接济与否所转移”。[60]
在美国的压力下,蒋介石决定调整对缅作战方针。4月13日,军事委员会电令滇西中国远征军于月底前完成作战准备,相机攻占腾冲,策应西线驻印军攻击缅北重镇密支那。17日,拟定怒江作战计划。5月11日,反攻怒江作战开始。
然而,就在中国远征军东西两路同时出动之际,日军的“1号作战”却在节节进展。1944年4月,日军为打通大陆交通线,扫荡美军在中国的空军基地,首先向河南进攻。5月25日,攻陷洛阳。5月底,日军开始向粤汉路进攻,蒋介石致电中国驻美军事代表团团长商震,要他提请美国军事当局注意其严重性,将成都存油、配件及飞机全部交陈纳德作为粤汉路空战之用。同时,蒋介石两电召史迪威回渝商量,史迪威均置而不答,蒋深感痛愤,在日记中批评史“诚非可以情义感之”。[61]6月初,蒋介石自我反省,深悔“去年已决心解除其职务,而复留用”的“失计”,批评自己用人办事尚为环境所转移,而关于重要问题皆不能主动自决”。[62]史迪威早就认为,蒋介石过于重视陈纳德的空中打击力量,忽视陆军的建设与改造,因此他对中国部队在河南的失败并不惊讶,日记称:“中国的局势相当糟糕。我相信‘花生米’将要为他的愚蠢迟钝付出重大代价。这个傻瓜蛋,救世军主动来拯救他,而他却不接受。现在一切都太晚了,他却大叫了起来。”[63]6月5日,史迪威到重庆,如他所料,蒋的目的在于要求史迪威同意,为陈纳德的第14航空队增加汽油供应。这使史迪威很不屑,在日记中批评蒋说:“他想要整个世界,但又什么都不想吐出来”。[64]自然,史迪威拒不加拨。[65]6月18日,日军攻陷长沙,向粤汉、湘桂两路交叉点和战略基地衡阳逼近,情势更为危急。史迪威于7月2日致夫人函云:“如果危机到了足以摆脱掉‘花生米’而又不致毁了整艘船的程度,那就值了。”7月4日,史迪威致电马歇尔,报告中国战场危机,要求罗斯福致电蒋介石,“以剧变形势应采剧烈手段”为理由,迫使蒋将对中国军队的指挥权交给自己。电中,史迪威并称:“出兵晋豫以攻汉口,应是扭转中国局势之方法,此须使用中共部队。两年以前彼等愿听我指挥,今或仍能听命。”[66]其实,中共长于敌后游击战争,不会轻易“听命”于史迪威,匆促去进攻汉口这样的大城市。
马歇尔同意史迪威的意见。7月6日,马备妥电稿,由李海签呈罗斯福,声称“中国局势近已颓落至可惊之程度”,“目下已到须将中国军权交与一个人物指挥抗日,使生效果之时,环顾中国政府与其军队之中,尚无一人能够综持军力以应日方之威胁,有之即是史迪威。”[67]7月7日罗斯福按拟稿致电蒋介石,提出日军进攻华中,局势严重,“应责任一人,授以调节盟国在华资力之全权,并包括共产军在内”,同时告以已升史迪威为上将,建议蒋将其从缅甸战场召回,“置彼于阁下直属之下,以统率全部华军及美军,并予以全部责任与权力,以调节与指挥作战”。[68]这一电报虽宣称将史迪威置于蒋介石“直属之下”,但实质上是架空蒋介石,赋予史迪威以指挥全部中国军队的权力。7月8日,史迪威日记云:“罗斯福给蒋介石去电,乔治·马歇尔给我来电。他们在我的事情上一直在向他施加压力。罗斯福要蒋介石给予我指挥的全权。”[69]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央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央视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台)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央视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6月3日清晨,吉林省德惠市一禽业公司发生火灾,截至中午12时46分,火灾已造成61人死亡,数十位人受伤。据公安部消防局最新消息,该事故是因液氨泄漏引发爆炸。目前被困人员抢救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
在楼市专家看来,目前北京出台的调控新政依然是对过去旧政策的延续,没有实质性变化,对于市场走势也很难有突破性影响。未来,政府可能还会依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对房价进行重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