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史迪威事件中的蒋介石与宋子文(一)

近代中国研究 记者:杨天石

核心提示:蒋强烈表示:史既在中国战区内担任参谋长,“则所有其他地位皆不能适用”。7月4日蒋介石日记云:“史氏之愚拙虚妄,不法无礼,可谓无人格已极,而余乃自愧国家贫弱,所以遭此侮辱而已。”5日,蒋介石致电宋子文,要他促请美国政府注意。6日,宋子文电复蒋介石,支持蒋对史迪威《备忘录》的态度,首次提出撤换史迪威问题。
已被0家媒体转载
查看
收藏
  • 开心网
  • 人人网
  • i贴吧
分享
分享
1 1 1
深度调查

深度调查|房价普涨背后的激烈博弈

今年四月“国五条地方细则”实施以来,政府试图稳定楼市价格,但开发商应对招数频出,调控政策面临考验。央视网记者通过调查,隐约发现了楼市各方正进行着的激烈博弈。[详细]

手动刷新 更新时间:10:21:50

---------------------------------------------

---------------------------------------------

 四、计划攻缅,蒋、史矛盾再度激化

日军占领缅甸全境后,史迪威多次提出反攻缅甸计划。1942年7月19日,史迪威向蒋介石提交《反攻缅甸计划》,其要点为“南北缅水陆同时夹击”:1、中、英、美三国联合出兵,自印度攻入缅甸,同时,另一路中国军队则自云南进攻。两路会师曼德勒,会攻仰光。2、在盟军从陆路进攻的同时,英国海军确立在孟加拉湾的制海权,从仰光登陆。这一计划后来被称为“安纳吉姆”计划。8月1日,计划得到蒋介石的批准。11月3日,史迪威自印度到重庆,向蒋介石汇报和英军统帅韦维尔商谈结果,要求在1943年3月1日前后发动攻势。蒋介石表示,中国可由云南方面出动15师,但胜利关键在于英方是否能调拨足够的海空力量,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他说:“倘海空实力不充,中国实不愿派一卒参加此役。反攻开始以前,余必须知英国用于缅甸海空军之实力,方能下令前进。”“此次不反攻则已,一旦反攻,非胜不可,绝不能再受第二次之失败。”[66]

1943年1月,蒋介石致电罗斯福,要求罗敦促英方,调动陆、海空力量,共同克服缅甸。[67]同月,罗斯福、邱吉尔在在北非的卡萨布兰卡(卡港)会议,决定实施“安纳吉姆”计划。2月4日,美国陆军航空军司令阿诺尔、空军补给司令萨默维尔(Somervell,或译薛莫维尔、索摩微尔)、英国联合参谋代表团团长迪尔到重庆,向蒋介石通报卡港会议情况及1943年战略。同月7日,双方会谈,蒋介石同意英美方案,但要求英美方面增加空运与空军,切实支援中国。其标准为:空运物资每月一万吨,飞机500架。蒋强调,必须达到这一标准,并有确切日期。史迪威对蒋所提要求不满,当即质问蒋:“是否不达到标准,即不对日抗战?”史的质问含有明显的轻蔑成分,蒋认为史迪威作为自己的参谋长,提出这一质问,“可恶不敬已极”,但是,他忍着没有发作,只回答说:“中国抗战已六年,即使太平洋战争不起,英美不来援助,中国亦可独立抗战。”史迪威再问:所谓标准是否为条件?蒋答称:“非条件,乃余负责作战者最低限度之要求耳!”接着,蒋以温和的语气要求阿诺尔转告罗斯福与邱吉尔:“当尽我所能,不惜牺牲一切,以期不辜负友邦之期望。”[68]8日,蒋介石打电话给宋子文,指责史迪威会议上的“不敬”,要宋转告史,“使彼戒惧,并限彼应切实设法,达成余之标准,以赎过失。”[69]9日,中、英、美三方印度加尔各答会议,一致同意实施“安纳吉姆”计划,以1943年11月至1945年5月为入缅作战期。会议期间,宋子文向史迪威转达了蒋的批评。据宋致蒋电称:“彼极为懊丧,并谓当时谈话有失体统,甚以为慊,但信钧座必谅其忠实及一番热忱。”[70],不过,史自己的日记则是:“见他的鬼吧!”[71]

5月初,史迪威与飞虎队的陈纳德之间在对日实施“空中攻击”问题上发生分歧。陈纳德主张,只要中美用500架飞机对日军进行空中攻击,即可消灭日本大部分在华空中力量,阻遏其船运,破坏其交通线,使缅甸和中国本部的陆战易于进行。史迪威则认为,中国军队缺少军械给养补充,也缺乏训练,不足以保护机场。如对日“空中打击”实施过早,引敌来攻,则云南、广西、湖南各地的机场均将丧失,以中国本部为基地空袭日本的计划也将落空。争论虽发生于史、陈二人间,但不久即发生于史迪威与宋子文之间。5月5日,美国海陆空三方会议,邀请史迪威、陈纳德、宋子文参加。宋支持陈,主张当前急务为增强空军力量,史则认为,中国陆军勇敢苦战,损失巨大,“目前实不堪一战”。宋即批评史“对中国陆军未免过于悲观”。[72]同日晚,宋美龄谒见罗斯福,罗表示,拟将反攻缅甸计划缩小为占领缅北。[73]

史迪威早就制订过一份“有限度的進攻北緬的計劃”,但遭到蒋介石的否定。蒋的理由是:六年来,中国对日作战得到的经验是“迫使機械優越之敵人,運用惡劣之交通線,使其機械設備失其效用”。而在北缅,日军可以利用伊落瓦底河及仰光鐵路,中国方面可利用的只有正在建造中的两条公路。即使中国军队在北缅成功,日本人仍可利用交通便利,派军增援。他向史迪威一再说明,“不可再蹈覆轍”。[74]5月8日,蒋介石致电宋子文,要他在罗斯福、邱吉尔会谈期间,力争照卡港会议及其后的重庆会谈决议实施,首先以英、美海空军截断日军供应线,占领仰光,然后收复整个缅甸。电称:“如果仅仅占领北缅甸至蛮德勒为止,非仅无益于中国战场,而且费力多,牺牲大。结果必不能达成目的,徒然牺牲兵力。”[75]5月13日,宋子文专访到华盛顿参加太平洋军事会议(三叉戟会议)的邱吉尔,要求英方照卡港、重庆、加尔各答等会议决定,如期攻缅,但邱态度消极。宋问:是否准备放弃攻缅?邱答:英美军事专家正在研究。[76]邱吉尔的回答使宋子文倍感紧张,立即致电蒋介石汇报,蒋也跟着紧张起来。

1943年春,蒋介石为准备进攻缅甸,曾将原来部署在长江两岸的第六战区主力抽调赴云南、贵州,司令长官陈诚也出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随部队入滇,鄂西空虚。同年5月,日军在湖北宜昌集结大军,进攻三峡地区,威胁重庆。当蒋得知太平洋军事会议有放弃攻缅计划的可能后,大为恼怒,致电宋子文称,如此,“则我军民对联合国从前所有各种宣言与决议之信约,不仅完全丧失信用而已”。他觉得,又上了史迪威的当。电称:“史迪威始则强催我军集中攻缅,今乃因抽调部队,而使重庆门户大受威胁,而结果则谓可以取消打通仰光与滇缅路计划,则我军上下对美国用意与作为,岂啻视为儿戏,直认为有意陷中国于灭亡之境,不啻协助日本完成其大东亚之新秩序,岂不令人惶栗不已!”[77]他要宋子文将这一看法明告史迪威及罗斯福左右。

5月17日,宋子文应邀出席联合参谋长会议,转述蒋的态度,坚决反对放弃攻缅,也反对史迪威仅攻缅北的计划,阐述其理由说:“我如不占领缅南,断其后路,必归失败,徒作无为〔谓〕之牺牲。蒋委员长彼时之决心如此,今日对此之决心益强。”[78]在此前的联合参谋长会议上,史迪威公开批评蒋介石:“诸事犹豫,于战略无一定见解”。针对史的批评,宋特别为蒋辩护,声言蒋并非初次与外国军事专家合作。他以蒋曾任用与苏联的加伦、崔可夫、德国的塞克特及佛采耳为顾问为例,说明他们在任期内“无一不恪遵蒋委员长意旨”。[79]18日,蒋介石从宋子文电来电中得知有关情况,日记云:“邱吉尔固毫无进攻缅甸之意,而史迪威之污蔑我军,轻侮我国,尤令人痛愤忧戚之至!”[80]21日,在太平洋军事会议上,宋子文再次要求,坚决执行卡港会议及加尔各答会议的攻缅决议,邱吉尔辩称,当时“只有计划,并无决议”,“英军事当局如有允诺,实属越权”。他表示:“将来当极力设法使印度与中国军队得以连合,或须经缅甸北部。”[81]宋子文担心罗斯福会向英方妥协,于同日谒见罗斯福,重申史迪威的进攻北緬計劃,“徒耗軍力,蔣委員長絕不能接受”。罗斯福则称:“攻復仰光,確有困難,但可先向西南岸進攻,以從後面襲擊仰光”,将来拟派新锐部队赴缅。罗要宋子文转告蒋介石:“攻緬計劃,余有決心進行。”[82]

重庆危急加深了蒋介石对史迪威的恶感。5月22日,蒋介石日记云:“我此次战局危急,乃被史迪威之所玩弄而陷入也。乌呼,此人误华不浅矣!”[83]27日,蒋介石致电宋美龄云:“近日战况确甚紧急,本星期内关系最大,所以致此之故,实由史迪威催促我精兵抽调入滇,准备攻缅,以致前方空虚,为敌所乘。其实去年至今,自缅战至此次战争,皆为史所陷害也。”[84]6月21日,蒋介石致电正在美国访问的宋美龄,要求她在向罗斯福告别时,相机提出史迪威问题:“甲、史对余不能合作,余为大局计,均能容忍,惟其对中国军民成见太深,以廿年前之目光看我今日之革命军民。乙、故自史来华,我军队精神因之消沉颓丧,盖史视中国无一好军人,无一好事,而根本不信我军能作战,更不信我胜利,故欲其指挥盟军以求胜利,无异缘木求鱼。而彼对自己所处理之事与计划,以为无一不好,固执不变,毫无商洽余地。丙、故现在我军对史失望,以为如再听其指挥,不惟无胜利,必大受牺牲,非至全败不可。”电末,蒋介石称:“彼之态度,是来胁制中国,而非协助抗日,其结果与美国之热忱援助及友爱精神相反。余为史对于一般军官严加劝戒,令与合作。惟长此以往,时时发生误会,则不胜防制之苦。故为作战及大局计,深望罗总统明了此事真相与现状,盖甚恐其对华盛情将来失望,故不敢知而不言也。”[85]但是,蒋介石又叮嘱宋美龄,不必太正式,也不必采取“不可不撤换”的强硬方式,只告以“实情”即可。

在罗斯福的坚持和说服下,原来坚决反对攻缅的邱吉尔同意一致进行,英美参谋团会议随即制订新的攻缅计划。史迪威曾答应向蒋呈阅会议记录,但史迪威第一次交给蒋的并非全文,而且缺乏重要部分。当时,蒋认为“海军是这次行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非保住孟加拉湾,否则进攻缅甸也就没有用处。因此,他关心英美“将提供多少海军”。[86]6月27日,蒋介石命外事局局长商震催史迪威来见,询问会议关于海军兵力数量等文件是否带来。史称,此件不能交任何人,继而改称,回去后交商震代呈。在商震去史处催索后,交来者仍非蒋所需要的文件。[87]6月28日,史迪威致函蒋介石,说明联合参谋团为取得孟加拉湾制海权所必须派遣的“适当之兵力”。据史自称:“列了一长串战舰、重型巡洋舰、航空母舰及驱逐舰等,而且第七次解释了’适当’一词”[88]史迪威非常不情愿这样做,日记云:“这超越了所有界限。这个小人令人厌恶,他十分傲慢地询问我们将能做些什么,谁在妨碍我们帮助他,以供应一切――军队、装备、飞机、医药、通讯、汽车运输、建立他该死的后勤供应部,训练他的劣等军队,甩下他那后娘养的参谋总长和总参谋部,而他却对我们的准备工作挑三拣四,对海军问题支支吾吾。主啊,救救我们吧。这个伟大的独裁者。他让他的部队忍饥挨饿,是世界上最大的傻瓜。”[89]同日,蒋介石召见史迪威,当面加以批评。日记云:“此人之卑劣、可恨极矣!”。“乌呼,此人之无常识、无人格,实难令人想象者。”[90]这说明,彼此之间的恶感都发展到了极点。

美国是强国,史迪威是美国派到中国的将军,因此,蒋介石将他和史迪威的关系看成弱国和强国之间的关系。6月29日,蒋介石日记云:“凡弱国参战,无论如何努力与牺牲,强国皆视为不能与彼相比。例如史迪威指挥我军在缅作战,彼总不以我军之牺牲为英勇,而为怯弱,盖彼仍以北洋军阀之军队视我也。”[91]

不久,史迪威又有几件事加剧了他和蒋介石的矛盾。一是擅自撤委中国军官。8月14日,总指挥部副参谋长温剑铭,因事与国内军政部通电,被史认为“有违军纪”,下令调温为高参,委美国人博金为副参谋长,引起全军大哗。新编第一军军长郑洞国劝史收回成命,为史拒绝。史的助手参谋长波德诺甚至说:“驻印军是由美国装备训练的,因此军中事务,包括人事必须听命于总指挥部,即使中国政府也不得干预过问。”[92]郑及参谋长舒适存、师长孙立人等愤而致电蒋介石。郑电称:“今竟有此不幸事件,则人无保障,势必媚外图存,军队纪纲如何维持,国家体制其何以堪!”[93]舒电称:“美方一贯政策,为打破中国高级指挥机构。”“美方微员僚佐,皆代表史将军,须听其命以驰驱,稍不遂意,责难侮辱随之。”蒋介石批示:“为何史于人事,不先请准本委员长,而擅自撤委?”[94]一是给蒋介石写报告、备忘录时所署职衔和语气。史通常均署“美国陆军中将”,引起中国将领不满。[95]9月21日,史在给蒋介石的意见书末改署“中国战区参谋长”。蒋介石阅后称:“其内容仍有不逊之言,此种恣职态度,殊令人难受,隐痛极矣!”[96]三是史迪威对中共的态度。史对蒋失望,自然对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抗日部队寄以希望。1942年6月至10月,史迪威的政治顾问戴维斯多次在重庆访问周恩来。1943年3月,戴维斯再次访问周恩来,周提议美国派代表常驻延安。6月24日,戴提出报告,主张接受周恩来建议,向延安派驻观察员。9月6日,史迪威向蒋介石提出《备忘录》,建议调动中共领导的第十八集团军及胡宗南、傅作义、邓宝珊等部向山西出击,这些都触犯了蒋的大忌。当日,蒋日记云:“此受共党所主使,故其语含威胁之意。且名为备忘录,乃欲于将来制裁中共时,证明曲在我也。史氏诚最卑劣、最糊涂之小人哉!余亦不屑驳复矣。”[97]9月10日,蒋介石致电宋子文,指责史迪威“不知共党十年来经过之历史,更不明了最近共党之内容及其阴谋之所在,徒听共党之煽惑,助长共党之气焰,殊为可叹!”[98]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央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央视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台)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央视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