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近日,吉林长春一对刚结婚半年的小夫妻,由于双方都不是本地人,而且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结果因为春节的时候该回谁的老家过年而争执不休,最终离婚了事,令人唏嘘感叹。虽然在传统观念里,儿媳回婆家过年天经地义,可如今随着独生子女夫妻群体的壮大和人们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儿媳不再愿意墨守成规了。“回谁家过年?”这道选择题背后,有爸妈的期待、儿女的孝心,甚至还有男人的面子。说严重点,简直就是男权与女权的“斗争”了:年夜饭在谁家吃,谁就是一家之主了。 [详细]
中国人过年其实就是过团圆。除夕灯下,一家人包饺子唠家常,游子归心,老少同堂,其乐融融,那一份扯不清、割不舍的浓浓亲情,就是最浓的年味。
现在双独子女组成的家庭,肩上的担子很重,作为独生子女的家长们,没必要再为孩子们春节到谁家过的问题再给孩子增加负担。而作为独生子女夫妻,则更应该彼此体谅,异地而处,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你家一年我家一年,不好吗?为什么很多男人的思想就是必须得回男人家过年,这不是旧社会,不是一家有很多个兄弟姐妹的年代,双独家庭必然要面对许多现实问题,如果没想好这些就盲目的凭感情走到了一起,必然为以后的生活埋下定时炸弹。
“在哪过年”成为小夫妻离婚的导火索
按照出嫁从夫的传统,妻子要在夫家度过除夕夜,过年后,丈夫再陪妻子回娘家。但改革后,有两个因素却打破了旧有传统:一是城市化的加剧和人口自由流动使大批年轻人远离故乡就业;二是独生子女政策的推广,使社会产生大量双独家庭双方父母都只一个娃。
不一定偏要在过年团聚,为什么非要争这一天呢?双独子女回家过年难,这给中国传统习俗带来了冲击,是不是考虑该淡化过年的概念了。
如今,人口的流动频繁,工作地点变化大,让双独夫妻回哪里过年成为现实的选择问题,亦考验着年轻小夫妻们的生活智慧与度量。回谁家过年不仅仅是回家的问题,也是对过年传统方式的一种改变。一家团聚,过年吃好吃的东西,那是最传统的年味。随着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提升,年味也不局限于吃上了。过年,未必一定要回谁家,不妨作个观念上的转变。若能组织双方家庭来次旅游聚会,岂不是轻松将回谁家过年的矛盾化解了吗?当然,外出过年,还会受家庭经济条件、交通条件、亲戚朋友等诸因素的影响,亦需周全考虑。双独夫妻之间需要多一分宽容与理解。生活不能缺少爱,爱更不要轻易被打败。
从好的方面来看,因为这事儿发生争执,说明小夫妻双方都很孝敬老人。只不过他们都更孝敬自己的父母,而没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其实,双方的父母都是自己的父母,理应不分彼此、同等对待。有条件的可以把双方父母都接来一起过年,来个“大团圆”;或者将假期一分为二,一边一半,两边都回;或者“轮流坐庄”,今年回你家、明年回我家;或者干脆玩点“小情趣”,来个“各回各家、各陪各妈”,顺便也品尝一下“小别胜新婚”的滋味儿。“回谁家”的解决方案有很多,关键在于能否为对方着想。婚姻和家庭需要经营,也需要智慧,但最需要的还是相互理解、相互体谅。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已有1亿左右的独生子女人群。如今,第一批独生子女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他们的父母也渐渐进入老年。专家预测,未来10年,“独生夫妻”家庭将成为社会家庭的主流模式。独生子女家庭的不断增加,老龄化社会的步入,“421”模式,即一对夫妇赡养四位老人、生育一个子女的情况将越来越普遍,再加上由于从小受父母亲朋疼爱,多数独生子女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在组成小家庭后常常会在遇到问题时难以兼顾对方的感受。这给中国传统习俗带来了冲击,成为过年最讲究团圆的国人不能回避的社会问题。
夫妻工作在外地,都是家里的独苗苗,谁甘心让家中老人独自过年?同时,假期短、路程远、买票难等诸多现实羁绊又摆在眼前,两全其美之策何处寻? [详细]
在夫妻相互理解、沟通的前提下,解决的办法有很多,例如,平时多回家、多打电话,两家轮流回,接父母来过年等。只要用脑用心,过年回家很愉快。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