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季节性缺血”的问题又开始显现,玉溪市近期就遭遇了近10年来最为严重的血液紧缺。近年来,血荒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方面因为献血者数量减少,使无偿献血“供血”不足;另一方面,用血量提升,加剧了血荒的产生。献血者害怕自己献出的血成了利益的工具,而用血者在欲求无门之后,也感受到了用血的艰难与不易。 [详细]
献血量增速赶不上临床用血量增长,被公认为是供血紧张的首要原因。以前无法开展的一些手术,现在也能开展了,客观上导致了用血量的增加。
献血是无偿的,可病人输血是要付费的,这是否是公民献血的一个障碍呢?看着自己的鲜血救助了他人,心中几许欣慰,可看到自己的鲜血被医院卖了钱,我们心情又会怎样呢?
中国人和西方人观念不同,中国人觉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动一毫一发都不行,要保持完整性。这个观念不仅成为了献血的桎梏,也阻碍了器官捐献的发展。然而,在一些国家,人们通常认为献血是光荣的事,很多公民主动去,中国人却觉得能不献血就尽量不献。
冬季血荒为何成为各大城市的“通病”?
个人认为导致血荒的原因不是大家缺乏“爱心”更多的是缺乏“信心”,要想扭转这种局面,必须建立完整的采用血体制,才能赢得更多人的信任和支持,重建大家对于义务献血的信心,从而扭转血荒局面。
很多人现在不愿意献血,也有出于安全的担忧。曾经发生在一些地区的因不恰当采血造成的艾滋病和败血症传播的案例,也增加了人们的疑虑。其实,如果按照正常的渠道和途径,献血是非常安全的。
出于对献血者和用血者隐私保密的考虑,一直没有开放公开的平台让献血者跟踪自己血液的流向和使用情况。这种信息不透明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献血者的热情,使献血者不能切实感受献血的价值和意义。
血站工作和管理的滞后是造成血荒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了献血点少、远之外,对献血者的精神激励和物质补偿匮乏,也是献血者不积极的原因之一。在国外,如德国,凡是献血,就可以得到免费且最严格的体检;在马来西亚,献血者可以得到打折卡,可以在商场、餐馆消费时获得优惠;日本则是经常对献血人士通过媒体进行表扬和宣传,倡导良好的献血气氛。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江苏设立“献血假”成为现实,无疑是献血机制在反思之后的一大进步。让无偿献血之类的行善者“善有善报”,让“善有善报”贯彻于社会制度之中,相信会有更多人去践行善举,传递爱心。
要让人们重新燃起对献血的热情,就必须重树采血机构的公信力,理顺机制、消除技术障碍。而在构建起充分透明的献血用血机制、消除社会公众的不信任情绪,显然是当前更为关键和迫切的问题。比如,血站向医院出售血液获得的资金是用于填补血液采集过程中消耗的成本,包括设备、人员及运输等方面,就亟待公开;而在血液的具体去向及用途等问题上,也必须尽快建立起及时规范公开透明的运作机制。也只有让公众能够看到一个透明的献血、供血的全过程,才能有效消除采血机构的信任危机,从而化解“血荒”。
从1998年开始,中国推行无偿献血制度,试图以“无偿”保障血液安全。但由于相应的制度建设迟缓,以及种种原因导致的公民社会构建艰难,“血荒”问题始终难以解决。然而,日本从卖血过渡到无偿献血,其间却只用了短短10年。日本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建立起一套完善规范的血液管理制度,是因为政府将无偿献血纳入其工作计划之中,制定了相关的具体政策,并要求官员带头献血。同时对民众的献血规定也逐一细化,比如要求民众在成人礼、参加工作以及“五一”劳动节时都献血一次等。此外,在美国、英国和法国等献血制度相对完善的国家,均以法律和政策的形式为推行无偿献血提供了切实保障。
从目前看,献血归献血,用血归用血,献血是无偿的,而用血的有偿的,当然其中血站的经营和医院的治病需要成本,但是成本是多少,有无将无偿血有偿使用,借此牟利?不透明。另外,献血容易用血难,成本比有偿用血还贵,更让人感到困惑。助人为乐,帮助他人是我国的传统,出现“血荒”不能怪人,而应该从机制上入手改进,一是要建立透明的献血机制,血的成本是多少,用在哪,要公示公布;二是要实行献血“一卡通”,建立统一的献血系统,不论在那献血,不受区域的界线,凭卡就能使用血;三是简化用血程序,减少中间环节,实行网上鉴定,或者将个人献血与医保卡相统一,给予优先。无偿献血是好事,要将这一好事办好,不能只是怨天尤人,应该多想想办法,多找找差距,在体制机制上下力。
自体输血分两种情况,一是在手术前一段时间,抽取患者体内的部分血液,在患者手术当天使用。这种费用与正常用血的费用一样,医院只收取采集和储存的成本费。另外一种自体输血形式,是在手术时,用回输机将患者流出的血液进行回收,再输回患者体内。这就涉及到特殊的麻醉手段,以及更高的医疗风险。目前,对于自体输血,医疗部门仅仅额外收取了麻醉药品费及机器的折旧费,并未收取医疗人员的操作劳务费。这也客观上导致了医疗人员向患者们推荐自体输血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毕竟,要承担更多的医疗风险,付出更多的医疗服务,却没有拿到更多的报酬,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基于用血的安全性考虑,我们是建议有条件的患者选择自体输血,一方面缓解医疗用血紧张的问题,另一方面,自己的血液也更安全。
近年来持续出现的血荒中,由于人为浪费的因素,会导致30%的临床血液被浪费。一方面是不合理使用,另一方面是过度治疗造成的。以“自体输血”为例,这种采血方式是指,医生在手术术前合适的时间内,将病人的血抽出储存,在手术出血较多的步骤结束后,将术前储备、术中回收的自体血回输给患者。在欧美发达国家,普遍推行自体输血手术,约占用血量的20%~40%。然而由于耗材相对比较贵、费时等原因,我国自体输血仅占1%左右。我国卫生部门规定,自体输血量至少占全部用血量的20%,但很少有医院能做到,监管方面也不是特别有力。解决“血荒”,一定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开展。既要大力推进无偿献血工作,稳定和扩大无偿献血者队伍,增加无偿献血量,还要提高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水平,有效利用血液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