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去向
长久以来,"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都是国人的向往,特别是大学毕业生把工作生活在一线城市作为自己的首选。 然而当高昂的房价、残酷的工作压力、糟糕的交通、被污染的环境、巨大的生活成本……无法让众多年轻人在一线城市宜居时,逃离是必然的选择。从挤破头皮往里钻到失落的逃离,逃离"北上广"为城市管理者敲响警钟。 【他们的故事】 ∴ 一个成都女孩奋斗5年默然离开的苦衷 ∴ 小两口讲述"弃"北京"投"武汉的心酸历程
长久以来,"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都是国人的向往,特别是大学毕业生把工作生活在一线城市作为自己的首选。 然而当高昂的房价、残酷的工作压力、糟糕的交通、被污染的环境、巨大的生活成本……无法让众多年轻人在一线城市宜居时,逃离是必然的选择。从挤破头皮往里钻到失落的逃离,逃离"北上广"为城市管理者敲响警钟。
【他们的故事】
∴ 一个成都女孩奋斗5年默然离开的苦衷
∴ 小两口讲述"弃"北京"投"武汉的心酸历程
【破解之道】
城市是为了让人们生活得更好 让人们在城市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破解“城市病”须联合“会诊” 以人为本是治疗“城市病”的药方
"2010年9月17日傍晚,一场小雨引发了北京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堵车。143条拥堵路段,马路变成了巨大的停车场。 随着机动车的不断增加,首都北京被冠以“首堵”这个尴尬的名称,“交通拥堵”这个现代“城市病”的最典型症候已经在中国各大城市显现,并在向二三线城市蔓延。
【相似案例】
∴ 济南上演"疯狂"堵车 高架桥变"停车场"
∴ 大雪+年底交通综合症致杭州全城堵车7小时
被称为北京“史上最严厉的治堵政策”,出台速度之快,“限购尺度”之严,在北京乃至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广泛的热议。
北京摇号上牌进行得如火如荼,广州治堵又出30计猛拳,“建、限、管”全方位治堵。
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要标本兼治,多措并举。要坚持公交优先的方针,采取经济手段提高公交的使用比重。
发展“立体快巴”无需占用新的道路资源。“路上最多的车是私家车,但最矮的车也是私家车,城市立交桥底的高度大约是4.5至5.5米,‘立体快巴’就是利用了2米以上、4.5米以下的空间。”
政府管理部门应该对公务车实行特别的"身份证"管理,让普通民众一看就知道哪辆车是公务车。减少公务车使用的问题,管理好"车轮子上的腐败问题"。
现在交通拥堵已成城市通病,近期郑州推出限制购买小汽车、限制外地车进入三环的两限政策,期望2011年交通拥堵别在《没完没了》。
缓解主城拥堵是今年的热门话题,其实“不塞车”不是不可能,如何实现,关键是城市管理者是否有智慧和勇气去坚持城市的科学发展之路。
打的不抵自行车速度,山东省政协委员骑自行车上会。他们说,这不是在作秀,因为城市拥堵已经有目共睹。委员:短途出行骑自行车或步行应该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全国约两成城市大气污染严重 机动车排放是罪魁祸首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刘志全称,目前全国约五分之一的城市大气污染严重,113个重点城市中三分之一以上空气质量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机动车排放成为部分大中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网友声音】 九成网友认为环境问题严重 半数支持征“环境税” 【网友期待】 "怀念门前小溪的鱼虾" 环境执法应垂直管理 【国家行动】 "十一五"减排任务超额完成 "十二五"继续深入推进
全国约两成城市大气污染严重 机动车排放是罪魁祸首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刘志全称,目前全国约五分之一的城市大气污染严重,113个重点城市中三分之一以上空气质量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机动车排放成为部分大中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网友声音】 九成网友认为环境问题严重 半数支持征“环境税” 【网友期待】 "怀念门前小溪的鱼虾" 环境执法应垂直管理 【国家行动】 "十一五"减排任务超额完成 "十二五"继续深入推进
工信部:六大措施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
工信部预计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超两亿辆
2001年大雪堵车创堵车生活 2001年12月7日,一场大雪造成“世纪大堵车”。这也是北京市民第一次直接感受到堵车给生活带来的冲击。当天雪后路面结冰,全市车辆寸步难行,下班时间很多人被堵在了路上,只能步行回家。
2005年公共交通优先应对堵车 2005年,北京的交通问题是“城市化、现代化、机动化进程中多重矛盾产生的,根本问题是城市规划的问题”。
2008年尾号限行等多管齐下 2008年起至今,延续奥运时的单双号临时管理措施,北京机动车“看号上路”两年,限行的效果正在被迅速增长的机动车数量抵消。
2010年限购车多次被提起 2010年10月20日,面对“首堵”评论,北京官员首次公开表态,将采取措施控制机动车数量。
一、资源过度集中 人、财、物等生产要素不断向大城市集聚,必然导致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交通拥堵、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等方面压力越来越大,各种"城市病"随之产生。
二、城市规划不合理 以北京为例,单一市中心,围绕它摊大饼式规划,注定了城市拥堵的命运。
三、公共设施跟不上 医院、学校、垃圾处理场等设置跟不上城市和人口扩张速度。看病排号,上学排队,商场上厕所都得等几分钟,谁能舒服呢?
四、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 一些专家指出,中国实际不需要那么多的大城市,出现这么多大规模的城市,实际是资源畸形配置、不讲究科学发展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