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2013年06月06日 16:53 关键词: 临时工 城管 编制 顶包

临时工有多苦?犯事抗事干活顶雷都是他

央视网 编辑:王振华

核心提示:“临时工”,顾名思义乃“临时招聘的工人”,是中国统一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之前的一个概念,是和“正式工”相对的一个称呼、一种身份。最近这几年,出事的总是“临时工”,“临时工”顶包已成为一种社会常态,这拉响了责任与信任的警钟。
已被0家媒体转载
查看
收藏
  • 开心网
  • 人人网
  • i贴吧
分享
分享
1 1 1
深度调查

深度调查|房价普涨背后的激烈博弈

今年四月“国五条地方细则”实施以来,政府试图稳定楼市价格,但开发商应对招数频出,调控政策面临考验。央视网记者通过调查,隐约发现了楼市各方正进行着的激烈博弈。[详细]

手动刷新 更新时间:10:21:50

---------------------------------------------

---------------------------------------------

临时工

“临时工”,顾名思义乃“临时招聘的工人”,是中国统一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之前的一个概念,是和“正式工”相对的一个称呼、一种身份。最近这几年,出事的总是“临时工”,他们被赋予了多层的含义。

我国究竟有多少编外人员?迄今,尚没有公开资料显示详细的统计数据。但“编制内”、“编制外”导致的“正式工”、“临时工”双轨制用人模式,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行政机关、事业单位。

“临时工”本是低层工作者,却被硬生生地推到新时代最前线,成功成为某些部门的挡箭牌,成为了各大突发事件的责任人。“临时工”顶包已成为一种社会常态,这拉响了责任与信任的警钟。

现实中,出事的往往都是“临时工”

与编外人员“膨胀”呼应的是,编外人员违规事件高发。延安“临时工城管”打人事件,已不是今年媒体曝光的首起“编外人员”违规事件。此前,遂宁女城管长期公车私用去小区打牌;辽宁省西丰县委“豪车书记”的“临时工”司机私自开车去酒店……如果再向前追溯,往年类似案例更多。

2009年,网上流传的“硚口城管打死大学生”一事。武汉硚口区长回应称,被打者是小贩,只是受伤,并没有被打死。并称打人者是临时聘请的协管员,已经被全部辞退。附近居民希望有关方面公布社区监控录像,但遭到了拒绝。

2010年10月16日凌晨,郑州市民、腿脚有残疾的李付俊被人强行塞上一辆小型厢货车,随后被扔到市郊的樱桃沟,其位于市内的一处铁皮房遭淮河路办事处执法中队强拆。

李付俊被扔荒郊

针对李付俊被扔荒郊、强制拆房一事,郑州市淮河路办事处执法中队负责人表示,当晚执法的4名工作人员是临时工。

2011年9月,江西修水县一女子到派出所为孩子办户口,与户政人员有所争执,办事女警竟然发怒拿起台面资料砸向办事居民,周边众多警务人员围观却无人上前阻拦。近日,一条名为“修水县城南派出所女民警发飙打人”视频火爆网络,公安窗口单位的服务态度,引发众人热议。修水县公安局回应,已将“发飙女警”、义宁派出所户政员蒋某予以辞退,蒋某为聘用人员,并非在编警察。

发飙女警

2012年3月16日,27岁的湖南人谌某,看见深圳执法人员打倒一开残疾车的老汉,心中愤怒,与执法人员发生口角,被三名执法人员拖上城管车,殴打后丢弃于高速路隧道口附近。

深圳“临时劝导员”暴力执法

3月20日,东门街道办执法队向媒体发出情况说明,称打人者是步行街上的“临时劝导员”,已作劝退处理。

2012年5月16日上午9时,在广州天河区元岗校前大街三巷的菜市场,穿写有“城管”字样制服的男子陈某与一菜贩发生争执,并持“杀鸡刀”追砍致对方受重伤。

城管持杀鸡刀追砍菜贩

事后,元岗街道办称,陈某不是城管,没有执法权,正式的城管人员制服上有工作人员编号,陈某只是村里聘请的市场管理人员。

回到延安“临时工城管”事件。《海峡导报》评论一阵见血——如此重大的、可以引起全国公众公愤并在一天内迅速发酵的事件,试问除“临时工”,还有哪些工种能做到?这些临时工的风采,大概只能用诗仙李白的名句描述:“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临时工”为何无法退场?

“临时工”说法十几年前就已成历史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临时工这个计划经济的产物就已经不复存在了。临时工的产生可以追溯到计划经济时代的固定工制度。1954年5月,劳动部《关于建筑工程单位赴外地招用建筑工人订立劳动合同办法》首次在国家文件中引进了临时工的概念。1965年,国务院发布的相关规定要求企业、事业单位积极推行两种制度,少用固定工、多用临时工。即便是在国家鼓励用人单位使用临时工的计划经济时代,相关规定也并不否认临时工是单位的职工。

《劳动法》颁布实施后,并没有把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以“临时工”、“正式工”进行划分,而是规定双方都应签订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或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以此来规范双方的劳动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之后,国家先后下发了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临时工的用工形式是否存在等问题的请示》的复函等规定,这些规定明确,实行劳动合同制后,相对于正式工而言的“临时工”名称已经不复存在。

临时工的消失,关键在编制完善

如今的临时工,是出事后的替罪羊——他们是犯事儿的,也是扛事儿的;他们是干活的,也是顶雷的;他们有时候是真的,有时候是假的;他们是壁虎的尾巴,也是鸵鸟的屁股;他们是炮灰,他们是盾牌……他们有很多不应该存在的理由,但他们同时也是受害者。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临时工是“用上世纪的编制,干新世纪的活”,一些单位编制内的人“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大量聘用编外人员,“替代”编内人员的工作量,由编外人员把编内人员“养”起来。更有甚者,分拆工作量,把一个人的活儿,分拆成三四个人的份儿,从而获得编制。

《法制日报》称,对于长期使用的临时工,法律应该明确规定,使用单位应该依法将其转为正式工。只有解决了“临时工”的身份问题,才能解决“临时工”出事的社会难题。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央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央视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台)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央视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
860010-11020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