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2013年03月18日 17:03 关键词: 来自 全国各地 基层群众 心里话

来自全国各地基层群众的心里话

央视网 记者:吴怡 马旭 杜晓静 高宇婷等综合报道

核心提示:全国各地的基层群众,在祝福祖国繁荣昌盛的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小期待”在未来十年也能变为现实。
已被0家媒体转载
查看
收藏
  • 开心网
  • 人人网
  • i贴吧
分享
分享
1 1 1
深度调查

深度调查|房价普涨背后的激烈博弈

今年四月“国五条地方细则”实施以来,政府试图稳定楼市价格,但开发商应对招数频出,调控政策面临考验。央视网记者通过调查,隐约发现了楼市各方正进行着的激烈博弈。[详细]

手动刷新 更新时间:10:21:50

---------------------------------------------

---------------------------------------------

 

加强城市车辆管理

姓名:梁亚楠

年龄:21岁

职业:大学应届毕业生

寄语:乌鲁木齐私家车的数量越来越多并且车辆停放无秩序,占着人行道,希望国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废气排放,并且安置好车辆的摆放。(记者马旭 采写)

将生活垃圾重新利用起来

姓名:史老师

年龄:68岁

职业:大学退休教师

寄语:居住在北方城市,每年都能看到社区供暖站采购堆积如山的煤炭,为市民冬季供暖。年复一年,久而久之不由得联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地球到底还有多少煤炭资源供我们和后代们使用?”因为家人和自己都有吃如橘子、核桃、栗子等水果零食的习惯,所以在没有统一供暖、烧蜂窝煤炉子过冬的那段日子里,就曾尝试用晾干的橘子皮、核桃皮等“废物”助燃,由于多是植物性的“废物”,所以助燃效果奇好!但是现在缴费享受统一供暖后,这些“果皮废物”因为没有用武之地便不得不直接丢弃,觉得实在可惜!如果能够通过政府扶植政策、企业投入建设、社会广泛支持,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安全、可燃性果皮废物回收再利用”的经济体系,那么不仅是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迈出了一小步,或许也是造福我们炎黄子孙的一大步。(记者郭城 采写)

鼓励市民错峰出行

姓名:李晓萍 

年龄:50岁

职业:合肥市公交集团第十车队调度员

寄语:公交车每年都在增加,但是无论怎么增加,高峰时都无法满足市民需求,政府是否能鼓励市民错峰出行,缓解公交压力呢?这两年,很多年轻人在网上发帖,呼吁老人不要在上班高峰期跟年轻人一起挤公交去买菜,但是效果并不明显。老人在高峰时段乘坐公交,不仅增加拥挤,时常还会发生磕碰等意外或事故。我曾去过澳大利亚,他们那里公交车票分蓝黑两种,蓝色是高峰时用的,黑色是平峰时用的,黑票比蓝票便宜多了。我们能不能借鉴国外浮动票制,结合实际情况,降低平峰时候的票价(上午9点到下午3点),鼓励不上班的人在平峰时乘坐公共交通,这样不仅能缓解交通压力,也能创造更好的乘车环境。(记者孔华 采写)

希望传统工业向生态工业转型

姓名:李勇

年龄:31岁

职业:新疆和硕县公务员

寄语:出行方便。出门可是百姓们关心的问题之一,有好的天气才有出门的欲望。汽车的普及率在最近几年是逐年上升,可雾霾天气近几年也逐年提高,空气质量不好,谁还愿意出门?希望传统型工业向生态工业转型,还天空本来的颜色。(记者马旭 采写)

大家都来文明出行

姓名:陈师傅

年龄:46岁

职业:出租车司机

寄语:开了近二十几年的出租车,由于职业特殊性,所以通过道路行车这个视角,既感受到了我国汽车工业迅猛发展的速度,也开始困惑由此产生的一些城市交通的不文明。记得和朋友到欧洲旅游时,从乘坐公共汽车、地铁,到搭乘出租车,都能感受到无处不在的交通文明,印象最深的就是人行横道线上哪怕有一个人将要通过,两边驶来的机动车司机都会及时将车速减缓,待到人行横道线前即停下,等行人完全通过人行横道线再恢复速度驶离。反观身边的不少年轻司机,在路岔口、在人行横道线,非但没有减速让行、反而有加速强行之势,每每惊现、每每横祸……所以希望通过未来出台文明交通的一些法规或措施,真正实现人人都能文明驾驶、文明出行的这个美好心愿。(记者郭城 采写)

多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姓名:王建国

年龄:50岁

职业:教师

寄语:作为基层一线的教师,我认为应该加强“五个切实”:一、国家切实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对那些品德优秀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宣传,在达到一定文化成绩后,升学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奖励政策;二、切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制定一套引导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考核方案;三、切实改变以分数来评价老师、以分数评价学校的做法,让教师有时间去研究教育教学,按照教育规律去教书育人,不再迫于升学压力而急功近利;四是切实减轻中小学学生的课业负担,制定有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定和办法;五、切实尽快地改革考试制度,从制度上引导全社会对人才观的认识。(记者李文学 采写)

希望提高冬季市内温度标准

姓名:韩艳

年龄:36岁

职业:财务

寄语:哈尔滨作为高寒地区,每年的包烧期长达6个月,能否住上暖屋子直接关系到哈尔滨市民的幸福指数。所以我有两点建议:第一,能否提高室内温度的最低标准;第二,能否制定更合理的制度或政策,以对供热企业行成更有力的监管。(记者李文学 采写)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央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央视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台)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央视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
860010-11020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