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央视网 记者:王莉莉
今年四月“国五条地方细则”实施以来,政府试图稳定楼市价格,但开发商应对招数频出,调控政策面临考验。央视网记者通过调查,隐约发现了楼市各方正进行着的激烈博弈。[详细]
央视网(记者王莉莉 报道)59岁的张双兵最不喜欢的颜色是白色。
这些年来,他亲手送走了很多老人。老人在离去前,都会抓着他的手说一句话:双兵啊,我这辈子没真正舒心地过过一天。我死了,我的事就交给你们了,要为我讨回公道。
31年前,他是山西农村小学的一名老师。现在,他的身份是“中国慰安妇民间调查第一人”,在他的帮助下,受害人侯冬娥成为中国大陆地区第一位递交材料、控诉日军侵华期间性暴力侵害的女性,受害人万爱花成为中国第一位勇敢地站出来向日本政府索赔的“慰安妇”。
但目前对于张双兵和老人们来说,最大的敌人是时间。
在山西,他曾走访的123位老人中,已知健在的有23人。张双兵说,“慰安妇”这个词语意味着耻辱,对于这些老人们来说,活下去的最大意义就是为当年的那段历史作证,并在有生之年得到道歉和赔偿。
偶遇老人至此结缘
张双兵出生于山西省盂县羊泉村——一个距县城80里,四面环山的小村庄。18岁时,高中毕业的张双兵当上了小学教师。
1982年的夏天,小麦熟了。路过几十公里外的高庄村时,他看到一位60多岁的老人,拄着拐棍、弯着腰往地里走,之后,老人把拐杖放在一边,跪在地里一把一把地割麦穗。
“这个大娘是谁?为什么没有人帮助她,她的孩子呢?”私下向村里人打听,他才知道这个老人叫侯冬娥,年轻时被日本兵两次抓去做慰安妇,当时,她有一个五六岁的儿子,还有一个两三个月的女儿。被日本兵抓走后,女儿因没有奶吃饿死了,回来后丈夫跟她离了婚,带走了儿子。
第二年,侯冬娥改嫁,却终生失去了生育能力。十几年前,第二任丈夫因病去世,她又与一个大她十多岁的男人结合。现在,她和70多岁的丈夫,以及丈夫80多岁的哥哥一起生活,生活非常艰难。
这是张双兵第一次接触到慰安妇老人,侯冬娥的悲惨遭遇,让他既心疼又气愤。也就是从那一天开始,他踏上了寻访“慰安妇”的征途。
走访老人 过程很压抑很痛苦
两天后,张双兵走进了侯东娥的家,一个破烂的石窑洞,炕上铺着一张破席片,两卷铺盖,地上一个木头墩子,一个木头红柜子,就是全部家当。
第一次面对面地与老人拉家常,张双兵仍然能从她饱受摧残的身上看到当年“盖山西”的影子。
因为美貌,当地人送了她一个这样的称呼。而这称呼带来的耻辱和悲痛,也跟随其一生。
在中国农村传统社会里,“那种事”是一件所有人都讳莫如深的事。当他说到战争的话题时,老人非常警觉地绕到邻里纠纷上。
张双兵这才觉得,自己想得太简单,他想知道的,并不是一件可以随随便便告诉人的事。
此后,只要有时间,张双兵就带着四分钱一包的大槐树烟来到老人家。侯东娥的记忆力非常好,只要不谈自己的事,她都会有声有色地将当年发生的时间地点说得清清楚楚。
在那段时间,张双兵也陆续接触了不少老人。1990年,他见到盂县一个叫张小妮的老人,此时,老人住在又小又黑的窑洞里,全身肿得穿不上衣服,因为全身肿胀,老人不能躺,连睡觉都得坐着。因为没有生育子女,老人瘫在床上三个多月,从来没有看过一次病,没有吃过一片药。
“走访过程很压抑和痛苦。”
31年来,张双兵走访了山西境内的123位老人,亲眼目睹她们因为之前的遭遇而受到的痛苦,大多数老人都患有严重的后遗症,不仅失去劳动能力,还终生未能生育,成为农村里孤苦无依的老人。
即使这样,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近十年里,张双兵没有听受害者本人讲过一个完整的故事。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1992年6月,张双兵在《山西日报》看到一篇转载华岗劳工向日本政府索赔的报道。报道说,中国受害者,包括劳工和慰安妇,都可以向日索赔,希望受害者能够站出来。
“我马上就拿着报纸一家家地找老人做工作。”张双兵说,接下来10天的时间,他每天去侯冬娥家,终于有一天,老人在大哭一场后,把一切告诉了张双兵。
随后,与张双兵同村的刘面焕、冯转香、万爱花等老人也向他讲述了自己过往。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央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央视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台)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央视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6月3日清晨,吉林省德惠市一禽业公司发生火灾,截至中午12时46分,火灾已造成61人死亡,数十位人受伤。据公安部消防局最新消息,该事故是因液氨泄漏引发爆炸。目前被困人员抢救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
在楼市专家看来,目前北京出台的调控新政依然是对过去旧政策的延续,没有实质性变化,对于市场走势也很难有突破性影响。未来,政府可能还会依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对房价进行重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