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2012年12月06日 14:53 关键词: 南宁市救助管理站 流浪儿童 好学

南宁市救助管理站:流浪儿童比有家的孩子更好学

央视网 记者:曹哲虎

核心提示:11月29日,在南宁市救助站内,记者见到了这样的情景:几张小课桌,一个坚持了6年的教师,几名大小不一的孩子正在教室内学习英语。虽然孩子们有的原本上过初二了,有的不识字,可老师教的英语字母,他们都在认真地学习。救助站内的老师表示,这些孩子比有家的孩子更珍惜学习机会。
已被0家媒体转载
查看
收藏
  • 开心网
  • 人人网
  • i贴吧
分享
分享
1 1 1
深度调查

深度调查|房价普涨背后的激烈博弈

今年四月“国五条地方细则”实施以来,政府试图稳定楼市价格,但开发商应对招数频出,调控政策面临考验。央视网记者通过调查,隐约发现了楼市各方正进行着的激烈博弈。[详细]

手动刷新 更新时间:10:21:50

---------------------------------------------

---------------------------------------------

央视网消息(网络新闻联播记者 曹哲虎报道)11月29日,在南宁市救助站内,记者见到了这样的情景:几张小课桌,一个坚持了6年的教师,几名大小不一的孩子正在教室内学习英语。虽然孩子们有的原本上过初二了,有的不识字,可老师教的英语字母,他们都在认真地学习。救助站内的老师表示,这些孩子比有家的孩子更珍惜学习机会。

一个流浪儿的执着

14岁的赖文远是这个班里年龄最大的孩子,也是留在这里时间最长的孩子,他已经在救助站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住了5个多月了。在这里,他看见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进来又离开了。可他却自始至终没有离开,也不知道何时才能离开。作为私生子,他在母亲去世后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往,便一直住在了救助站内。

“这些英语字母我学习了好几遍了,现在记得也差不多了。”赖文远告诉记者,在救助站内,他不但可以吃住,还可以学习,这些都是他在外面不能享受的待遇。南宁救助站副站长潘耿地对记者表示,赖文远的情况比较特殊,他们也一直在和赖文远原来生活的城区沟通,希望让赖文远回归家庭回归社会,但目前进展不大。

赖文远的同桌是一名自称来自重庆的男孩,叫林一平。和赖文远相比,林一平对于自己的身世更是不清楚。在很小的时候,林一平就被一名流浪的老人收养,两人一起在广西、广东一带流浪,今年年初,老人打算带着林一平回重庆“寻根”。可没想到老人半路去世了,林一平便住进了南宁救助站。在这里,林一平第一次接触了英语字母,老师讲的每一个发音,他都认真地记录,希望有一天走出社会后,能够派上用场。林一平含着泪告诉记者,他不想再流浪了。

一位特殊老师的坚守

当天给孩子们上课的容艳珠,是南宁救助站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唯一的老师,她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坚持了6年。容艳珠说,和正常的孩子相比,班上的这些流浪儿更珍惜学习的机会,更值得关怀。

2006年,南宁救助站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成立时,容艳珠就来到了这里。准确地说,她并不是这里的专职老师,只是一名工作人员。当时,救助站的领导看到一些流浪儿无法得到教育,便帮这些流浪儿开设了文化课。于是,原本就在学校教书的容艳珠便成了这些孩子的老师。6年多来,原本和容艳珠一起教书的其他几名同事都转到了其他岗位,只有容艳珠变成了专职的特岗教师。

“由于流动性大,而且每个孩子的基础不一样。我这里的课程基本上是两个月左右一个学期。”容艳珠告诉记者,这段时间孩子们学习的是小学二年级的课程。在班上,有上过学的,也有没有上学的,但这些孩子听课时都十分认真。

容艳珠告诉记者,比起文化课,这些孩子更需要心灵的关怀。因此,在课余,容艳珠还担任这些孩子的心理辅导员,辅导这些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

6年多过去了,容艳珠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这些孩子中有些已经找到了家人,有些年龄大点的也成家了。可更多的孩子离开了救助站就只有继续去流浪,无法得到系统的学习。
 
“有一个广东的小女孩,现在还经常和我联系,我也经常和她的父母进行沟通。”容艳珠告诉记者,在她教过的诸多流浪儿中,这个来自广东的小女孩让她印象最为深刻。这个小女孩原本被父母丢弃了,可后来父母又想找回这个小孩。在经过救助站救助后,小女孩终于回到父母身边。于是,父母便过分溺爱这个小孩,希望能够弥补自己的过错,小孩也变得十分任性。于是,容艳珠便充当了小孩和父母之间沟通的纽带。

在6年多的特殊教育岗位上,容艳珠看到一个又一个孩子在救助站内接受着与其年龄不相符的教育。但对于救助站来说,这已经是尽力了。“就像赖文远,我们也给他找了几所学校,希望他能够完整地接受教育,可校方要求我们指定监护人,这实在有点为难。”南宁救助站副站长潘耿地表示,希望能够健全制度,让这些流浪儿接受到正规的教育。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央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央视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台)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央视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
860010-11020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