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2012年12月04日 16:56 关键词: 内蒙古 呼和浩特 流浪未成年人

探访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

央视网 记者:杜晓静

核心提示:央视网记者走进呼和浩特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跟随救助站工作人员体验救助工作。
已被0家媒体转载
查看
收藏
  • 开心网
  • 人人网
  • i贴吧
分享
分享
1 1 1
深度调查

深度调查|房价普涨背后的激烈博弈

今年四月“国五条地方细则”实施以来,政府试图稳定楼市价格,但开发商应对招数频出,调控政策面临考验。央视网记者通过调查,隐约发现了楼市各方正进行着的激烈博弈。[详细]

手动刷新 更新时间:10:21:50

---------------------------------------------

---------------------------------------------

央视网特稿(网络新闻联播记者 杜晓静报道)零下19℃,11月份的内蒙古似乎冷的比往年早。

寒冷的冬天,流浪汉在街头依偎取暖,流浪儿童在寻求家的温暖,救助站每晚在“搜街”开展救助……

这个冬天,大家在救助与被救助,奉献与自愿中传递着爱的温暖。

27日,央视网记者走进呼和浩特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跟随救助站工作人员体验救助工作。

流浪汉不愿“光顾”救助站

“天这么冷,你要不要去救助站?那里面吃的好,睡的暖。”这已经是张某这个月第三次听到这样的询问了。

张某,流浪人员,居住在呼和浩特市一已拆迁地段的活动板房内。

“这个月救助站的人已经来过三次了,外面的生活更自在。我才不去救助站呢” 张某如是说。

呼和浩特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呼市救助管理站)“暖冬百日救助行动”已经开展了5年,今年从11月15日到2月15日的115天里,呼市救助管理站增派人员“扫街”,发现流浪人员便询问是否需要到救助管理中心居住,如果对方拒绝,则会把棉衣棉被等物资送到流浪人员暂住的地点。

11月27日晚8点,呼和浩特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呼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刘永刚带领救助巡逻车找寻需要救助的流浪人员。

“我们现在把主要工作放在晚上,避开围观的人群,这也是对被救助人员的尊重。”刘永刚说。 

在呼市一街边公园处,刘永刚发现一个新搭盖的窝棚。在白茫茫的冰雪中,那个用破布搭盖的“房子”格外显眼。一名流浪汉蜷缩在里面,他裹着一件破棉袄,依偎在自己的全部家当——一个塞满各种杂物的白色编织袋上,看到有人进来,他用手本能地拉了拉白色编织袋,里面应该是他用一天时间捡来的饮料瓶。救助站工作人员耐心地劝导他入站,男子不说话,感觉来的人没有恶意,他又蜷缩到被子里。工作人员继续跟他搭话,是想从口音中确定他是哪里人,并答应提供车票送其返乡。男子突然抓起身边的饮料瓶猛地甩向工作人员,生气地说:“我不去,我挺好的,不用你们管,出去。”劝导入站不成,工作人员无奈把棉被放在了窝棚门口,告之后离开。

“我们担心街上的流浪汉会冻伤甚至是冻死,所以今年暖冬百日救助行动提早了15天。救助站目前的准备工作足以应对任何突发情况。”刘永刚说。

据悉,呼市救助管理站设置床位300张,棉被近500套,以保证寒冷冬天流浪人员的需求。救助站24小时开放常备棉被和棉衣,三餐供给会根据人数的多少随时调配并保证每天都变化花样。

但就是这样堪比星级宾馆的待遇,还是不能让流浪人员“满意”。记者了解到,虽然内蒙古天气寒冷,气温骤降,救助站也并没有出现流浪人员扎堆寻求帮助的情况。

“自愿求助,无偿救助”是我们的救助政策,有时一些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并不会自愿接收救助,这也是我们工作的苦恼之一。”刘永刚说。

流浪儿童救助站里“享温暖”

清晨,救助站整洁的房间里透过一缕晨光,一个衣着干净的11岁女孩认真地缝制着自己的“作品”,女孩叫录录,她曾经流浪街头,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生活。录录母亲患有精神疾病,被救助站送到专科医院就医,救助站就成了这个孩子的家。在这个临时的家里,录录得到了救助人员的细心照顾。在录录的小床上是刚刚消过毒的碎花棉被,枕头旁边有一个毛绒玩具熊。为了减轻孩子孤独感,救助站特意安排两位年龄稍大一点的女孩子跟录录同房间住。

27日中午,整个呼和浩特市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二楼未成年人居住区里,只剩下一个女孩的欢笑声。还有两名流浪儿童因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在单独的区域居住。在救助中心,孩子从吃饭到上厕所,监护阿姨都必须全程监护。但大量时间得花在两个智障孩子身上。

据救助站张姓阿姨介绍,这两个孩子已经在救助站住了好几个月了,因为他们思维混乱,工作人员根本没有办法从他们口中得到有价值的家庭信息,所以就没有办法送他们回家。看了看两个孩子,张阿姨轻声地说:或许他们本来就是因为残障而被家庭遗弃。

刘永刚向央视网记者介绍了呼市救助管理站救助流浪儿童时总结出的特点,得到救助的未成年人分为几类:首先是流浪未成年者;其次是监护人无法履行职责的服刑人员子女也可以由救助站提供生活照料;还有就是,公安机关执行职务时发现的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打击犯罪行动中解救的未成年人,以及有轻微违法行为但根据有关规定不予处罚且暂时无法查明其父母或其他监护责任人的未成年人等,也护送到救助站接受救助。从2010年呼市救助管理站救助的流浪儿童来分析,来自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流浪儿童占82.8%,来自外省区的流浪儿童占64.3%,其中男性占81%。

“流浪儿童在城市中的生存方式一般以乞讨、捡破烂、偷盗、卖艺为生,但是由于他们的身心未发育成熟且文化程度偏低,极易被坏人引诱和利用,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高危人群。2010年呼和浩特市救助的460名流浪儿童中以乞讨为主的占45.5%,以小偷小摸为主的占11.8%,有20%的流浪儿童是被‘黑老大’操纵的。”刘永刚说。

今年年初,呼市救助管理站联合多部门开展了“接送流浪儿童回家”专项行动,采取主动救助、教育矫治、回归安置、源头预防等综合救助措施,使城市街面流浪儿童数量大为减少。

截至记者发稿时,该站今年救助了49名未成年人。刘永刚说,对这些流浪的孩子早一点救助,就能使他们早一点脱离危险。社会需要对这些孩子及早地进行关爱和帮助,而不是简单送回家或者找个地方安顿,使其吃饱穿暖就可以了,教育、心理治疗、家庭等一系列问题都要跟上,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拥有和睦的家庭、良好的教育以及健康的成长环境,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未成年儿童离家出走。

毕节流浪儿童惨剧发生后,呼市救助管理站再次加强主动救助流浪未成年人和乞讨人员的行动,救助机构每天24小时确保专人、专车实行不间断在街头提供主动救助,避免因救助保障措施不到位、主动救助工作落实不力,而造成流浪人员受到恶劣天气伤害和非正常死亡的事故。

救助流浪未成年人 政府在行动

2007年,记者就曾采访过当时位于玉泉区的呼市救助管理站。

在旧监狱改造基础上,一排平房并没有如今8391.93平方米的救助站分区明确。

“现在的救助站堪比星级宾馆了。”一位曾经受到呼市救助管理站救助的湖南小伙子在网上跟帖这样评价救助站。

如今的救助站在被救助人员安全、健康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据悉,现在接收呼市救助站的救助要经过一系列的流程:体检——洗澡——观察室——宿舍——经联系后安置。

“现在被救助人员用餐方面,也比以前优越了很多。”呼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称。

据悉,呼市救助站在用餐方面采用餐厅就餐与送餐相结合的方式:餐厅设96个餐位,分别设成年、未成年人、穆斯林就餐专区,受助人员可以在餐厅用餐;对行动不便人员利用无障阻通道和电梯实施保温车送餐服务;受助人员宿舍区域,每层设公共卫生间,残疾人卫生间,公共盥洗室。

救助站环境的改善,直接反映了政府对于这项社会救助保护工作的支持。随着贵州省毕节市五名流浪儿童生火取暖发生的意外,暴露了未成年人保护制度的短板,同时也让城市流浪者的救助问题成为政府的核心议题。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对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非常重视,要求各级政府都要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统筹协调当地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

记者手记:救助流浪人员不能靠一己之力

采访中,记者听到的更多是描述救助站的无奈和苦恼。

无奈地是很多流浪者不愿接受救助,并且还会对救助人员进行谩骂和殴打。苦恼地是救助流浪人员,并非是救助站一家之事。

为了保护流浪未成年人这个弱势群体,2006年民政部、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中央综治办、中央文明办、中央编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财政部、劳动保障部、铁道部、交通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残联19部门共同制定了《关于加强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意见》,对于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具有指导作用。要求各级有关部门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统筹考虑,做好流浪未成年人的生活、教育、安置等保障工作。

可是在19个部门的衔接和配合中避免不了出现沟通、协调等一系列问题,如何统筹并理顺各部门的责任成了现在救助工作的当务之急。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央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央视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台)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央视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
860010-11020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