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央视网 记者:王甲铸
今年四月“国五条地方细则”实施以来,政府试图稳定楼市价格,但开发商应对招数频出,调控政策面临考验。央视网记者通过调查,隐约发现了楼市各方正进行着的激烈博弈。[详细]
2010年3月4日,西南大旱。新华社贵州分社记者刘续到贵州省晴隆县规模村取水点拍摄采访,他用相机记录下了小罗珊凑到水车跟前用嘴噙住水管喝水的瞬间。照片中罗珊清澈的眼神和那些大片因干旱而龟裂的土地一样,刺痛人心。
2012年9月。一场秋雨之后,贵州省晴隆县规模村村民的屋顶上又一次蓄满雨水。村民们用一根水管接下这些水来使用,洗衣、洗碗,喂猪,每一滴水都要格外珍惜。
2010年春季,我国西南5省发生世纪大旱,5000多万人口受灾。据统计,这场罕见的世纪大旱使近500万公顷农作物受灾,其中40万公顷良田颗粒无收,2000万人口面临无水可饮的绝境。此后两年内,西南部分地区的干旱依然持续。
经历了两年大面减产和绝收之后,规模村的境况在2012年总算有所改变。尽管与雨水丰足时相比依然差强人意,但他们还是迎来了三年来的第一次丰收。而这丰收的背后,是灾区民众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抗旱救灾,与天地争斗的艰辛与努力。
一个四岁女孩的“渴”
2009年那场世纪大旱,在规模村布依族小女孩罗珊的记忆里已经逐渐模糊。但当时人们对水的渴望,却永远真切地印在了她5岁的眼神里。
旱灾从2009年夏季开始。至次年4月,贵州省没有一场有效降雨,群众饮水困难,大片农作物因旱绝收。规模村位于旱灾最为严重的黔西南,2010年春季,群众饮水出现困难,当地政府组织拉水车从上游水源拉水到村子里,每家每户排队在取水点挑水回家。
“上游的水也不多,是山水,天再旱都不会断,但水量很小,喝的都不能保证了,田是浇不了的。” 2012年9月15日,记者在规模村回访时,在村里当了20年村支书的罗代富向记者回忆说。
“接水不方便,要排队等,一桶水用好几天,渴得不行了才给娃喝一点,不敢敞开了喝,”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当时洗澡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
那年旱情最严重时,出现了令无数人感动又痛心的一幕:许多灾区孩子舍不得喝学校发的矿泉水,悄悄存起来,等周末放学后带回家给家里的弟弟妹妹喝。
2010年3月4日,新华社贵州分社记者刘续来到规模村取水点拍摄采访,“当时的情况已经很让人恼火了”,刘续回忆说,取水点跟前许多孩子,都围着水桶等水。5岁的罗珊是其中之一,水车开来后,村民陆续接满水回家,突然小罗珊凑到水车跟前,用嘴噙住水管喝了起来……这个令人心酸的瞬间被刘续抓拍下来。
照片中,罗珊清澈的眼神里透的,是无数灾区同胞当时对水的无限渴望。那眼神和那些大片因干旱而龟裂的土地一样,刺痛人心。
规模村村主任罗定虎告诉记者,过去三年干旱依然在持续,只是程度有所减轻,“前年谷子(水稻)收了三分之一,去年绝收,今年的情况是最好的”。
资料显示,在2011年,晴隆县因干旱造成农作物受灾总面积已达10.13万亩,成灾面积6.3万亩,绝收面积0.9万亩,受灾人口7.8万余人,造成饮水困难的人畜近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743万元。
到2012年,仅4月份全月降水量只有3.8毫米,仅占常年平均降雨量的5%左右。据该县民政局数据,截止5月3日,全县因干旱受灾人数为142386人,农作物受灾面积9721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88.31万元。
而在更大范围内,仅干旱最严重的2010年,西南五省的农作物受灾面积近500万公顷,其中40万公顷良田颗粒无收,2000万同胞面临无水可饮的绝境。
全民抗旱
从晴隆县城到规模村,乘车大约40分钟行程。一场秋雨之后,山路边布依族人家的屋顶上积满雨水,如一方池塘。
睛隆县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属高源峡谷区,全县地形起伏大,山高坡陡谷深。尽管北盘江及其在该县境内的支流蕴藏着巨大的水能资源,但由于特殊的地质与地貌环境,利用率很低,加之地表干早缺水,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多年来一直被水所困。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当地人开始利用自家的屋顶接蓄雨水,用一根水管从屋顶接到院子里使用。这一池浅浅的雨水可以供一家人使用一周左右。因为这要看“老天爷”的脸色,所以每一滴水都得格外珍惜。
而村民饮用水则需要到村里的水池边去挑,水源来自上游河水,但在干旱时,干涸、断流常有发生,并不能保证基本生活用水的供应,更不用说浇田了。
从中央到地方,马不停蹄地努力
2010年4月3日至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赶赴贵州,深入村寨,走访农户,察看灾情。当年温家宝总理三下西南,检查指导抗旱救灾工作。温家宝指出,要充分利用现有水源,拉水送水、人背畜驮、打井找水、应急输水,绝不让一户群众断水。要迅速动员组织起来,尽力保育种、保育苗、保灌溉,扩大旱育秧和旱田作物面积,及时改种马铃薯、玉米、杂粮、烤烟等作物。
晴隆县委县政府制定的抗旱原则是“先生活、后生产”。“先保证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每天有运水车从上游拉水到寨子里,村民再用水桶挑回去用,”罗代富对记者说。
记者9月中旬采访时发现,为了确保村民基本生活用水,规模村所在光照镇在2012年已投资96万元为每家每户安装了自来水,并已在今年6月完工。尽管水源依然是上游河水,干旱时水量很小,但已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全村400多户2300多民群众不再为吃水发愁。
在确保人畜饮水的前提下,如何把因干旱而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是摆在当地政府和群众眼前的更为紧迫的任务。2010年干旱最严重时,在帮扶单位晴隆县气象局的帮助下,规模村投资15万元在田间地头修建了6个水池,用来抗旱保苗。
记者采访时发现,入秋庄稼长成之后,这6个水池已经基本干涸。“春天,有水源就能起作用,水拉来后倒在池子里,村民自己挑水灌溉,抗旱保苗,”罗定虎说。
目前,罗定虎正筹划在村里原有的取水池边建一个更大的蓄水池,打算年底竣工。罗定虎说,“这个大蓄水池一方面保证村民日常用水,同时等秋季雨水丰足时蓄水,等到春旱时就可以用来浇田。”
就整个晴隆县而言,2011年的政府资料显示,该县的骨干水利、农村饮水安全、饮水配套等工程建设已经取得新进展,光照水电站建成投入营运,箐口水库复建、西泌河水库建设前期工作顺利推进,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9万亩,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从0.11亩提高到0.27亩,解决了12.42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长效增收
在规模村村口,立着一块泛白的“贵州省蔬菜产业化扶贫项目”的广告牌,项目内容显示,规模村将获得投资34.24万元建设10个单体大棚,种植无公害蔬菜450亩,项目预计扶持48户农户,年人均可增收1286.9元,建设年限为2010年6月到2011年9月。
但是记者采访发现,这一项目至今未启动。
“沟渠没有修好,春天枯水季节没有水,后来就转点到其他地方了”,规模村所在的光照镇副镇长杨洁说起这一项目,难掩失望之情。
据中国扶贫基金会2010年5月的资料,2010年的大旱,导致除四川外的西南五省区市,至少有218万人返贫,经济损失超350亿元。其中云南渔业、农业损失共计170亿元,贵州损失132亿。
不仅要防止村民因旱返贫,还要想办法让农民增收,这是当地政府眼下的工作重点。
距离规模村不远,贵州省水利厅正在规划兴建西泌河水利枢纽工程。对规模村和周边一些村子来说,这一工程如果上马,将会带动几个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有一个工业园区正在兴建,占地500亩,有服装厂和一家药厂,”杨洁向记者介绍说,厂区建成后可以解决村里的剩余劳动力,村民接受培训后将进厂工作,按计件分配,白天上班,晚上可以照顾家庭。
在农业产业方面,规模村也正在尝试改变以往只种玉米和水稻的传统种植习惯,增加早熟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我们这里海拔只有600多米,今年投资3万多元种了100多亩早熟玉米,一斤可以卖到3块多钱,”杨洁说,仅这一项就可以为农民每亩增收1500到1800元,今后还将扩大种植面积。
同时,规模村还投资2万5千元种植了20亩生姜和30多亩西瓜,“在不受灾的情况下,生姜一亩可以产4000多斤,一斤可以卖5块钱,西瓜一亩地的产量也在4000斤以上,”村主任罗定虎向记者介绍,今后种植面积将逐步扩大。
因旱而变,规模村人在连年旱灾的袭击下并未退缩。2012年秋,规模村布依族村民正在稻谷泛黄的田间忙碌,三年来的第一个丰收已然来临。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央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央视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台)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央视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6月3日清晨,吉林省德惠市一禽业公司发生火灾,截至中午12时46分,火灾已造成61人死亡,数十位人受伤。据公安部消防局最新消息,该事故是因液氨泄漏引发爆炸。目前被困人员抢救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
在楼市专家看来,目前北京出台的调控新政依然是对过去旧政策的延续,没有实质性变化,对于市场走势也很难有突破性影响。未来,政府可能还会依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对房价进行重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