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2012年09月18日 20:57 关键词: 抗日战争 中美关系 太平洋战争 蒋介石 罗斯福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党史文苑 记者:薛磊

核心提示: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关系的历史状况是有合作有冲突,有结盟有对抗。美国以援华抗日开始,逐渐成为中国的盟友;以扶蒋反共告终,又与中国人民对立。这是抗战时期中美关系的不幸结局,但也是历史的必然。
已被0家媒体转载
查看
收藏
  • 开心网
  • 人人网
  • i贴吧
分享
分享
1 1 1
深度调查

深度调查|房价普涨背后的激烈博弈

今年四月“国五条地方细则”实施以来,政府试图稳定楼市价格,但开发商应对招数频出,调控政策面临考验。央视网记者通过调查,隐约发现了楼市各方正进行着的激烈博弈。[详细]

手动刷新 更新时间:10:21:50

---------------------------------------------

---------------------------------------------

本文摘自:《党史文苑》2005年第14期,作者:薛磊,原题:《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解放斗争史上的一个转折时期。它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历史进程的步伐,使中国自明中叶起300多年走下坡路的历史面临振兴的转折机遇。中国的国际地位在这场战争中获得大幅度提高,由一个不断遭受外国欺凌并被不平等条约束缚的弱国跃升为对世界安全负有重大责任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本文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为契机,着重分析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力图勾划出抗战时期中美关系的主要方面和基本走向,对于现今正确认识和处理中美关系提供历史借鉴与启迪。

一、抗战时期中国对美国的政策

从某种意义上说,抗战时期是中共初次登上外交舞台的时期,也是中共外交政策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共对外政策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与建立统一战线这个总政策相关。抗战初期,在中共的国际反日统一战线的总构想中,苏联一直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因为苏联是当时给予中国巨大援助的惟一国家。中共接受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新策略,将英美作为日本的“战略同盟军”加以抨击。有研究者指出,这是一次策略失误。它削弱了中共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①但随着国际反法西斯战争情况的发展变化,中共对美英等国的认识尽管有所反复,但在总体上已经意识到,意识形态的差异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1940年7月以后,随着美国援华制日的立场渐趋明朗,中共对美政策也日益明确,提出应当注意英美与德意的区别,不应反对利用英美的外交。1940年冬,在国民党准备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并散布和谈空气时,中共驻重庆代表多次与美国驻华使馆联络,希望美国协助制止国民党的反共投降活动,这是中共第一次主动采取的争取美国以牵制国民党的活动。②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共对美政策出现了十分积极的变化。中共努力争取美国舆论的同情,并多次表示愿意与美军合作。美军观察组派赴延安,打破了国民党对中共的长期封锁,改善了中共的外交处境,它是中共外交工作正式开始的标志。③中美两国结成了战略同盟关系后,1944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确认发展与美国的关系是中央当前外交工作的中心。中共明确提出在抗日和民主两方面与美国进行合作。但是,由于蒋介石的反对和太平洋战争形势的变化,中共与美国抗日军事合作的构想未能实现。中共提出的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也未能获得美国的实质性支持。中共发现,扶蒋是美国的基本政策。到战争结束时,中共与美国的关系显然已经开始恶化。

随着苏军参加对日作战时期的临近,中共再次调整对外政策,“七大”便是这一调整的转折点。中共放弃了一度奉行的积极的对美政策,将外交重心转移到联合苏联,准备利用配合苏军作战,为战后解决国内问题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并以此制约美国在中国的影响力。在中共与美国之间是否存在过“失去的机会”呢?有学者指出,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四年中,这种机会一直存在着。问题是美国政府从未意识到它需要利用这种“机会”。其原因有二:一是它没有充分地了解和认识中国革命的必然性和中共的力量;二是它已和国民党政权结成了过于紧密的关系,一个对美国敞开大门的中国已成为美国所构想的战后世界体系的组成部分,中共所提出的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合作关系的任何建议便难以被美国领导人所接受。④

抗战前期,中国外交的中心是争取外援。一些研究者认为,这一时期的国民政府采取的争取友邦、孤立敌国的外交是基本成功的。⑤中国推动美国修改中立法,限制对日贸易,并给予中国财政援助,使美国外交走上了中国所期望的道路。

二、抗战时期美国对中国的政策

抗战时期,中国是弱国,美国是强国。毫无疑问,在中美关系问题上,美国居于主导地位。

1.隔岸观火,绥靖日本

日本全面侵华之后,西方大国无动于衷。1938年7月16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发表声明说:“我们一贯主张和平。我们主张在本国和国际上的自我克制。我们主张所有国家在推行政策时都不使用武力,不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⑥此类声明标榜“中立”,貌似公允。实际上中国当时没有远洋商船,而日本则有相当强大的远洋商船队,完全可以自运军火,同时租用其他国家船只为日本运输军火也绝不会遭到中国的攻击。所以这个声明无疑是帮助日本封锁和孤立中国。

然日本的进一步侵略扩张却教育了美国的当权人士。1940年3月30日,日本一手扶植的大汉奸汪精卫纠集几个民族败类在南京成立了傀儡政权——“国民政府”,使美国感到中国有被日本独占之虞。五六月间,希特勒横扫西欧,法国、荷兰投降,英国退守英伦三岛,它们已无力保卫东南亚的属地,从而为日本南进大开方便之门。9月底,日本占领了印度支那北部。这些变化对美国当权人士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时罗斯福感到问题严重,便催促下属迅速采取行动,并开始坚持要由白宫来控制对华政策。“从此,总统着手制订一项严加管制的计划,其目的不仅要加速对华援助,而且要把中国变成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都对美国有益的盟国”。⑦

2.援华抗日,成为盟友

1941年1月,美国《租借法案》出台,这样,罗斯福在对外援助方面就拥有了广泛的权力。驻重庆的美国总统特使劳克林·居里向罗斯福提出了一个详细的访华报告,建议美国加强援助中国继续抗日,促使蒋介石进行经济和政治改革,防止内战。居里还说,这样的“改革也将使中国成为美国战后较有吸引力的伙伴”。⑧罗斯福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但此后的实践证明,这就是战时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框架,直到1944年秋天史迪威返美,赫尔利出任驻华大使为止。

根据美方统计,战时美国对华贷款为6.9亿美元,按《租借法》给予的军事援助为8.257亿美元,两项总计为15.157亿美元。美国的军事援助主要用于陈纳德指挥的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和史迪威主持的培训和装备30多个中国陆军师。即为了联合作战,打击日本侵略军。

第14航空队是由美国志愿航空队(即飞虎队)发展而来的。从1942年12月18日起,美国志愿航空队开始对日作战。在美国空军人员对日作战期间,有800多名美国青年为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第14航空队的英勇战斗迟滞了日军的进军时间表。

中美人民的战斗情谊更体现在史迪威将军的业绩中。史迪威来华后任中美印战区参谋长,美国驻华军事代表,在缅甸的中、美、英司令官,对华租借物资统制人,滇缅路监督人,在华美国空军指挥官,即身兼六职。⑨他认为,打败日本的关键,一是组建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现代化军队,二是使中国拥有取得外援的通道。史迪威在华期间(1942年3月5日至19441944年10月20日)有很多建树:他利用美国军械,装备了30多个中国师,即驻扎云南的中国远征军,在1944年5月至1945年春歼灭缅甸北部的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立下了不朽的战功;主持修筑了从印度的利多到缅甸的密之那的一条公路,把缅甸公路连接起来。此后,美援助物资源源不断地运进中国。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两国结成了战略同盟关系。美国对中国的抗日战争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大量的援助。两国并肩作战,携手对付共同的敌人——日本法西斯。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央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央视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台)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央视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