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2012年09月18日 19:42 关键词: 蒋介石 罗斯福 日本 侵华 珍珠港事件

罗斯福执政时期对蒋介石态度的转变

漳州教研网 记者:马广东

核心提示:罗斯福对蒋介石的态度和他的对华政策息息相关。他执政时,日本已经开始侵华,一段时间里他对蒋政权作出援助的道义姿态,而主流是对日姑息。随着战事的发展,尤其是珍珠港事件之后,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的罗斯福结合当前实用的短期目标与设想的长远目标,开始极力维护蒋介石作为中国领导人的形象,除1944年一段短暂时间里由于在战略方针和军事指挥上出现分歧而导致罗斯福总统对蒋介石采取压力政策外,大部分时间里基本上是无条件支持蒋介石。
已被0家媒体转载
查看
收藏
  • 开心网
  • 人人网
  • i贴吧
分享
分享
1 1 1
深度调查

深度调查|房价普涨背后的激烈博弈

今年四月“国五条地方细则”实施以来,政府试图稳定楼市价格,但开发商应对招数频出,调控政策面临考验。央视网记者通过调查,隐约发现了楼市各方正进行着的激烈博弈。[详细]

手动刷新 更新时间:10:21:50

---------------------------------------------

---------------------------------------------

 三、罗斯福对蒋介石短暂的强硬态度

在1944年,当情况清楚地表明,蒋介石的战略是不进行抗日,而且,甚至作为基地的中国有可能丢失时,罗斯福强烈要求蒋介石把所有中国军队的指挥权交给史迪威。然而,由于蒋介石不听美国的劝导,又由于苏联答应帮助抗日从而减少了蒋介石的有效行动的重要性等一系列事件的累积使罗斯福不再指望蒋介石作出重要的军事贡献。此后,他从对蒋介石的幻想中醒悟过来,开始急剧地转向史迪威所持的有条件支持蒋介石的态度。[14]他拒绝蒋介石的贷款要求、逼蒋无条件出兵缅甸、派美国军事观察团到延安、要求由史迪威统一中国军队的指挥权等等就是这种强硬态度的具体体现。

罗斯福改变态度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其中之一是蒋介石对美国采取的策略所造成的累积影响。在开罗,盟国虽然在政治上作了很大的让步,但仍费了很大的力气才使蒋介石同意盟国提出的重新夺取北缅的建议。在开罗会议之后,盟国撤销了在孟加拉湾发动一次大规模两栖作战行动的承诺。蒋介石就向罗斯福提出贷款十亿美元作为补偿的要求以及飞机至少增加两倍,并把飞越喜马拉雅山峰的货运量扩大到每月两万吨来援助中国。[15]P74-77这在华盛顿看来,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敲诈勒索。罗斯福在财政部和陆军部的支持下,拒绝了蒋的要求。摩根索气愤地说:“他们(国民党中国)简直是一群无赖,我不会去给他们(向国会)请求一个五分钱的镍币。”[13]P695

1944年春季,另一个重要的军事危机正在中国内部发展着,日本正在打通从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扫除陈纳德将军第14航空队的前沿作战基地,他们有可能会推进到远达重庆,甚至推进到更严重威胁到美国援助的“驼峰”终点站昆明。面对这个潜在的灾难,蒋介石却不愿意把他自己的嫡系部队投入战斗,不愿意撤走被用来封锁华北共产党的约30至50万人的大批国民党军队。蒋介石的一系列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导致了及其严重的局势。当罗斯福获悉日本军队已经占领了衡阳飞机场时,他对摩根索说:“我想要弄明白的是,中国军队在哪里?为什么他们不打?因为日本人看来能够随心所欲地驱赶他们往四面八方去。”[13]P700

此后,罗斯福接受了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建议,认为在中国政府或武装部队中,只有史迪威能使中国军队以有效的方式对日作战,[15]P382强烈要求由他取代蒋介石统一中国军队的指挥权以及为促成国共合作来共同抗日,他还要求蒋介石允许派军事观察团到延安去。

除了蒋介石对美国采取的策略所造成的累积影响因素外,促成罗斯福对蒋态度转变的还有其他两个因素。其一,中国开始失去它的部分实力与影响,部分原因在于美国的太平洋战略。当华盛顿的美国军事计划的制定者们对如何以最快最好的方式去进攻日本,正在修改他们的设想时,美国海军陆战队成功地占领了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其“跳岛”战术的成功使得中缅印战场对最终击败日本的关键性减弱。[16]美国的B-29轰炸机能从那里起飞袭击日本,因此,中国空军基地对美军的价值大为下降。其二,斯大林作出令美国人鼓舞的表示,在德黑兰,斯大林重申了他早在10月对赫尔作的声明,即苏联在打败德国之后参加对日作战。由于同中国人打交道被搞得灰心丧气,斯大林的许诺提出了以苏联代替中国作为美国的战时和战后伙伴的可能性。[10]P407这可指望苏军迫使在华的日军投降,罗斯福不必担心在攻克日本本土后,还需要美国在中国进行一场地面战。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央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央视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台)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央视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