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九·一八事件”导火索“中村事件”始末

人民网 记者:商豫

核心提示:在进行第二轮审讯时,中村震太郎气焰更加嚣张,死不认罪,反而破口大骂。在审讯过程中,中村震太郎突然扑向身边的一个士兵,妄图夺枪进行反抗。关玉衡抽出指挥刀逼向中村震太郎,军官们也纷纷掏出手枪,推上了子弹。面对这种情况,中村震太郎只好交代了自己从事军事间谍活动的罪行。
已被0家媒体转载
查看
收藏
  • 开心网
  • 人人网
  • i贴吧
分享
分享
1 1 1
深度调查

深度调查|房价普涨背后的激烈博弈

今年四月“国五条地方细则”实施以来,政府试图稳定楼市价格,但开发商应对招数频出,调控政策面临考验。央视网记者通过调查,隐约发现了楼市各方正进行着的激烈博弈。[详细]

手动刷新 更新时间:10:21:50

---------------------------------------------

---------------------------------------------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商豫,原题:《关玉衡与“中村事件”》

关玉衡秘密处决日本间谍

1931年6月25日清晨,内蒙古兴安屯垦区东北军的第三团防地突然闯进了四个可疑的人,他们都骑着马,左顾右看,有一个人好象还记录着什么。哨兵觉得可疑,就急忙向三连长宁文龙汇报,宁文龙得报立即带领几个战士前去盘查。宁文龙走近一看,这4个人中,有两个是日本人,一个是白俄翻译,另一个是蒙古人。

通过盘问得知,这两个日本人,一个叫中村震太郎,一个叫井杉延太郎。白俄人是翻译,蒙古人是向导。中村震太郎自称是“日本农学家”,进入中国东北进行土壤学调查。井杉延太郎自称是退役军人,跟着中村当助手。

宁文龙觉得,这个中村震太郎根本不像什么农学家,反倒像是个训练有素的日本军人。为了弄清他们的身份,宁文龙把4个人带回了团部。

其实,这个中村震太郎是日本帝国参谋部的情报人员,他受日本参谋部派遣以“日本农学家”的身份来到中国东北,目的是“调查满蒙军用地理”情况,为侵略中国做准备。中村震太郎到达中国后,又伙同日本退役骑兵井杉延太郎,四处刺探军情。

经检查,中村震太郎等人除了携带军用地图、军用望远镜、三八式马枪和自动手枪等物品外,还带着许多文件和3本表册。那3本表册中,有两本分别记载着某些地方的自然情况和旗县人口、物产、军民分布等情况。更令人吃惊的是,第三本表册上面竟然清楚准确地记载着兴安屯垦区的兵力分布、枪炮种类和口径、官兵人数、将校姓名职务、部队驻扎地点、营房容量及坚固程度等内容。这些东西,无疑都是中村震太郎等人在中国从事军事间谍活动的铁证。

此时,兴安屯垦区公署第三团团长关玉衡正在外面执行公务,当他闻知抓了几个间谍后,便立即赶回团部,并亲自审问。审问开始时,中村震太郎以不会汉语为理由,拒绝回答任何问题。关玉衡又令部下改用日语审讯,可中村震太郎坚持说是来东北调查土壤,考察农业,研究农业发展方向的。

关玉衡问:“既然是考察农业的,为什么携带武器和军事地图,又收集军事情报?”中村震太郎虽然态度蛮横,但被问得张口结舌,无法解释他搞间谍活动的事实。

接下来,关玉衡开始审讯井杉延太郎,井杉延太郎很快就承认了自己是军人,是曹长,已经退役,到这里是给中村震太郎当助手,收集屯垦军情报的。

傍晚,关玉衡召集部下军官召开紧急会议,关玉衡认为,中村掌握了我们兴安重要军事情报,把他们交到上面,上面也不好办,况且敌强我弱,弱国无外交。如果将中村一伙的案件上报,日本方面闻知后肯定动用各种手段将人犯索回,甚至有可能强词夺理,栽赃屯垦军。自古以来处死间谍都是理所应当的。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待取得中村震太郎的口供后,立即将这一行4人秘密处死。

在进行第二轮审讯时,中村震太郎气焰更加嚣张,死不认罪,反而破口大骂。在审讯过程中,中村震太郎突然扑向身边的一个士兵,妄图夺枪进行反抗。关玉衡抽出指挥刀逼向中村震太郎,军官们也纷纷掏出手枪,推上了子弹。面对这种情况,中村震太郎只好交代了自己从事军事间谍活动的罪行。

当晚,中村震太郎在供词上签字之际,突然一拳朝身边的一名军官打去。由于用力过大,中村震太郎腕上的“三道梁”牌手表脱手而飞。见中村震太郎还在进行垂死挣扎,官兵们蜂拥而上,将其打昏。

随后,关玉衡宣布成立以三连连长宁文龙和四连连长王秉义为队长的行刑队,立即执行对中村震太郎等4人的枪决任务。团部副官赵衡为监刑官。

6月27日凌晨,宁文龙、王秉义指挥行刑队把中村震太郎等4人秘密押到察尔森后山沟里,将这4个人秘密处决,并且焚烧了尸体、马匹和衣物。

6月27日一早,关玉衡带着警卫员赶到驻在洮南府的兴安屯垦区公署。他向代理督办高仁绂汇报了处理军事间谍的详细情况,并出示了重要罪证。当日,兴安屯垦区公署就把情况向正在北平的东北军副司令长官张学良作了汇报,张学良立即电令关玉衡“妥善灭迹,做好保密”。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央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央视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台)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央视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