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2012年08月23日 19:34 关键词: 奥数 肆虐 信息失调 疯狂

奥数肆虐:一场信息失调导致的疯狂

央视网 记者:刘浩睿

核心提示:从经济学的市场理论来看,家长及学生同学校之间存在着人才的供需,然而这种供需一方面供大于求,一方面信息不对称。奥数提供了一种可以量化地展现供给方质量,进而弥补信息不对称的途径。看看这场疯狂中牺牲掉的那些金钱和孩子的童年,巨大的机会成本背后我们只能无奈感叹,信息至上的年代早已到来。
已被0家媒体转载
查看
收藏
  • 开心网
  • 人人网
  • i贴吧
分享
分享
1 1 1
深度调查

深度调查|房价普涨背后的激烈博弈

今年四月“国五条地方细则”实施以来,政府试图稳定楼市价格,但开发商应对招数频出,调控政策面临考验。央视网记者通过调查,隐约发现了楼市各方正进行着的激烈博弈。[详细]

手动刷新 更新时间:10:21:50

---------------------------------------------

---------------------------------------------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起源于1959年,中国从1985年派出队伍参赛。然而和四年一届的奥运会不同,奥数成了“我们身边的奥林匹克”。披着“趣味数学”、“华罗庚数学”等等样式的外衣都没能改变奥数的本质,对于很多80后家长来说,自己吃了一路奥数的亏,反过来还要把孩子推到奥数的火坑里。

  回首1985年以来我国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的学生名单不难发现,参加过的学生很多都保送到了非常好的大学。如果单纯地以升学来看,国际奥数竞赛确实大有可为。但是这并不能成为“全民奥数”的基础,因为我们看到许多体育运动员也通过成绩为自己赢得了一流大学的入场券,如果家长把“让孩子进入好大学”作为自己教育的唯一目的,那么全民运动的时代早就到来了。

  真正给予奥数茂盛涨势的是它在小学教育这一土壤上的蔓延。1990年,中国举办了第3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这一事件对于奥数在国内的发展起到了东风之势。次年,我国规模最大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开始举办。也是从90年代起,各种省市级数学竞赛也走入了历史。这些竞赛大多以“某某杯”作为名字,把“杯具”二字刻在了一年一年的参赛者心里。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参赛者按照规定应为中学生,然而小学奥数的出现打破了这样的门槛。这一次,打破门槛带来的不是自由,而是枷锁。在“小升初”的大环境下,奥数更被赋予了无与伦比的敲门砖意义。2011年,曾经担任过中国数学会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奥数的现状畸形化程度让人堪忧,然而他自己又对这样的环境表示无可奈何:“我有一个孙子,现在已经5岁了,将来我不敢保证他不被送到奥数学校学习奥数,到时候要上一个好的学校,可能他也没有选择。” 

  奥数热也必然地催生了奥数经济。有专家的统计显示,仅在北京地区,奥数产业的年利润就有20多亿元。培训机构不仅传统化地总结出了奥数题型和培训的方法,还能够在经验上对每个竞赛、每等奖项的含金量进行分析,并对家长和学生给出建议,让他们能更加有的放矢。

  一个事物,能经历由好到坏的堕落,即使遍遇骂声也毫不弱势,最终发展到需要行政力干预来解决的地步,那么其背后必然有支持它发展壮大的背景。

  对于家长而言,希望为子女择取好的学校是必然的需求,在这样的需求下,激烈的竞争让他们只能身陷其中,无法自拔。而对于学校而言,小升初考试的取消让他们在录取学生的时候失去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尽管义务教育的精神要求他们来者不拒,然而在中学的另一端,中考高考这样决定学生终身、也决定学校名声和收益的考核体系却在那里存在着。家长和学校谁都不希望自己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家长拼命为孩子铺路,不惜挤占孩子的自我选择空间;学校也想尽办法保证自己录取到好学生,笑纳奥数竞赛中的佼佼者。

  从经济学的市场理论来看,家长及学生同学校之间存在着人才的供需,然而这种供需一方面供大于求,一方面信息不对称。奥数提供了一种可以量化地展现供给方质量,进而弥补信息不对称的途径。看看这场疯狂中牺牲掉的那些金钱和孩子的童年,巨大的机会成本背后我们只能无奈感叹,信息至上的年代早已到来。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央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央视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台)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央视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