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2012年08月16日 15:39 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 瞒报 ADR机制

药物不良反应每年致死20万人 拷问ADR机制

央视网 记者:兰军

核心提示:药物不良反应在世界上都是受到高度重视的,也是引发死亡的重要因素。在美国公开的不良反应报告中,有近四分之一是严重的,其中18%导致住院,6%死亡。美国估计每年约有14万人死亡于药物不良反应,为死因的第4位。
已被0家媒体转载
查看
收藏
  • 开心网
  • 人人网
  • i贴吧
分享
分享
1 1 1
深度调查

深度调查|房价普涨背后的激烈博弈

今年四月“国五条地方细则”实施以来,政府试图稳定楼市价格,但开发商应对招数频出,调控政策面临考验。央视网记者通过调查,隐约发现了楼市各方正进行着的激烈博弈。[详细]

手动刷新 更新时间:10:21:50

---------------------------------------------

---------------------------------------------

 

“瞒报”现象普遍存在

那么,瞒报不良反应的现象到底有多严重?

记者在《2011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里发现这样一组数据:2011年全国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852799份;每百万人口平均病例报告数量637份;其中新的和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145769份,占同期报告总数的17.1%,与2010年相比基本相同。

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ADR)应该达到每百万人口300份,严重病例报告≥30%。

17%与30%,接近一倍的差距,充分反映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水分”有多大。

记者在北京一所肿瘤医院了解到,一般临床医生如果发现患者对某种药物产生不良反应,首先应该填写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单,再将此单子交到药剂科,医院药剂科会组织几个医生复查,若确实,就将报告提交至市卫生管理部门,最后上报给国家药监局。“从程序上来说,世界上都是这么做,但其中往往会在一些环节出现问题。”这家医院的药剂科的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在记者的追问下,他道出了其中的一部分玄机:药物不良反应的核实是一个自由裁量空间比较大的工作,比如患者个体机能差异、用药环境、反应程度,都是需要医生根据自身知识或者经验来判定的,所以在确定是否因某种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或者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时,“可运作的空间就比较大”。换句话说,在这一过程中,药品企业容易形成干预,对不良反应的报告结果造成影响,“瞒报”、“漏报”也就由此而来。

没有强制力的报告机制

对于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的现状,国内医药界其实早有讨论,基本上的共识是:应该尽早推行不良反应强制措施,并加强处罚力度。

翻开近年来国际制药巨头的“罪状清单”,可以发现发达国家对药品安全事件不仅是“零容忍”,而且开出的罚单足够惊人。

因“超适应症”推广而导致严重不良反应事件,葛兰素史克以30亿美元的处罚金额占据处罚榜的榜首。

排在榜单第二位的,是制药老大美国辉瑞。2009年10月,辉瑞同意支付23亿美元的罚款。

世界最大跨国制药企业之一的瑞士罗氏公司,此次因瞒报1.5万份使用该公司药品患者死亡的不良反应报告,以及没有评估由患者记录的约6.5万份药品副作用报告,或将成为下一个被重罚的制药企业。

但截至目前,我国还没有发生一例因药物不良反应而诉讼制药企业,直至开罚单的案例。“违法成本低,没有风险,这是制药企业不报告药物不良反应的症结所在。” 田春华认为,应该在这方面加强监管,促使药企在发现不良反应的事件时不敢隐瞒,而一旦发现隐瞒,就要重罚,“让药企在维护药品安全的工作中承担起应尽的责任”。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央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央视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台)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央视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
860010-110201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