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既然店家组织而且公开一元义卖,为什么真的给一元钱的时候会失望?除非活动的出发点本来就不只是救助陌生病儿,还有不为人知的目的,比如无形中给店面做了个广告。
老实人可能昨天主动归还失主的1万元,今天就可能再心理失衡偷别人一万,不要非黑即白地看待人性!人性是复杂的,趋利避害是本能,如果能又救助弱者又自己盈利,不这么做的理由在哪里呢?那些擅长和忙于抢占道德制高点的人袖手旁观指点评论的底气从哪里来的呢?
赔钱又伤心,义卖怎就变哄抢?
义卖通常是把所得款项捐出,而并非廉价派送,相反,义卖价格一般还会稍高,但因为所有款项都用作捐献,所以参加义卖的人不会对高价有异议。这种1元起的做法并不符合实际,爱心好,更要合理使用,不可以想当然。做慈善也有方法的。这种类似道德测试的义卖难以成功。
赶早市起得早,挤公交身手敏捷,在超市掰茄子的把手法灵活,俺还见识过她们一颗颗挑绿豆的本领。如今,献爱心的义卖都有她们哄抢的身影。不得不惊叹,“大妈”是一种神奇的生物。
这样的好事吧,最好联络一下淘宝官方,在网络上组织这样的活动,可以限时一折之类的,既可以做到帮助了朋友,又可以让需要的人得到益处。
衣物被哄抢一空,200朵答谢爱心的康乃馨空落落的蔫在角落。一天的见闻,从感动到气愤到悲伤,他们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尾。同样是妈妈,为何差距这么大。有的妈妈为了生病的子女四处筹钱,有的妈妈为了他人慈善义卖,有的妈妈只捐钱不拿衣物,有的妈妈只抢衣服不捐钱。“20元也是献爱心”,是的,这话没错,也烦请您拿走20元的物品,请不要拿走价值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衣物,也请您不要那么“理直气壮”。能力有大有小,捐款不在多少,请在您的“能力范围内”献爱心。因为爱心无价,但是良心有价。
当人们聚在一起时,会表现出与个体非常不同的特征。每个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心理倾向,在哄抢事件中,部分人的哄抢行为加强了其他人的趋利心理,最终也参与了哄抢。心理学中称之为“群体极化”,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提高到具有支配地位的现象。因此,在明知一件事情是违法或犯罪的时候,一个人可能不会去做,但是如果一群人中有人已经做了,并且在当时只能看到得益而没有产生相应后果的时候,人们就会产生非理性思维,最终“捡拾个体”组成了“哄抢群体”。
爱心是温暖的,也是柔弱的,她需要保护伞为其遮风避雨,她需要保护伞保驾护航。然而,现实中,我们却很少有意识的打造爱心保护伞,我们释放爱心的人也往往忽略寻求保护伞,这样,一些爱心就常会受到打击,一些温暖就常会遭遇冰雹。请不要责怪社会的道德滑坡,请不要责怪人们的素质低落,请不要抱怨人情冷落,请不要责怪公民底线失落,这样的责怪没用。社会是复杂的,人品多样的,公众是趋同的,我们需要的是主动作为,需要的是制度引导,需要的是阳光张扬,需要的是打造激情的爱心保护伞。
为陌生病儿筹钱看病义卖,只顾占便宜的哄抢者伤了义卖者的心。 [详细]
义卖店家承诺一元起卖,自降义卖门槛之后就不该指责顾客的行为。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