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从陕西“表哥”、番禺“房叔”到刚刚落马的重庆“雷冠希”,“网络反腐”正在从剑走偏锋的新鲜事物变成民众监督政府官员的“常规武器”。最近,一项万余名网友参与的调查显示,66.6%的受访者坦言很关注当前的反腐工作,76.6%的受访者期待未来十年国家的反腐败力度进一步加强。77.8%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期待十八大后有关方面能提供更多便于老百姓参与反腐败的渠道。[详细]
更容易畅所欲言,不必害怕打击报复,没有顾虑,这是网络举报的优势。网络举报容易引发网民的讨论,形成强大的网络舆情,给纪检部门以冲击力,不管最后调查网络举报内容是否属实,都会给公众一个答复。
网络正成为反腐监督中崛起的新力量
要取得反腐败的成功,就需要有一个对腐败零容忍的社会环境。我们应该积极查处老百姓身边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勿以恶小而不查,让老百姓明白,不论大贪小贪,都必然会受到党纪国法的追究。应创造更多让老百姓参与反腐败工作的机制,让他们成为反腐败的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反腐决心与积极性。
由于社交网站的飞速发展,社会已经进入“自媒体”时代。有些网民通过社交网站发布自己掌握的一些线索,揭露腐败现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网民在利用网络反腐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保护第三人的隐私权。
网络只是工具与信息渠道,完善严格的监督体系和法律红线才是反腐的最有效利器。好的开始也意味着继续推进反腐任务的艰巨,路还长,任重而道远!
网络反腐有其鲜明的特点:一个是快,雷政富从视频曝光到被免职只有短短63个小时,网友惊呼“没有最快、只有更快”。二是细,网络人肉搜索无处不在,网络的世界里官员们的隐私无处躲藏,成了“鱼缸里的鱼儿”,结果才有杨达才从“微笑哥”到“大表哥”、到“十一阿哥”、再到“阿玛尼哥”的华丽转身。三是全,可以进行“全程全面密集”监督,从案发到处理结果全程监督;从涉案人员到亲戚朋友全搜索,不放过一个可疑的线索。
这些被举报的官员所碰到的,绝不仅是互联网反腐的“民间技术”提升,而是他们撞到了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节点。节奏加快的政府反应、充满忧患意识的治党言辞、不惧风险的制度创新,这些都意味着中国反腐事业的新思考新探索,它一头连着国家的未来,一头担着执政党的使命。人们对“63小时”寄托着更多的期许,愿从这个历史的小细节起步,反腐倡廉建设更加发力,更有成效。
建设廉洁政治是执政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建设廉洁政治,使我们反腐倡廉建设有了更加明确的战略目标,有利于我们从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推进反腐倡廉工作。这既是衡量反腐败工作进展的重要标尺,也是执政党对人民的庄严政治承诺。只有以建设廉洁政治的目标来衡量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才能充分体现一个负责任的执政党应有的政治担当。
纪委官方有自己的举报系统,除了信访、接待来信来访的传统方式外,还开通了举报网站。但纪委的举报网站相对于微博、论坛、贴吧等网络来说,还是略显封闭。近官方对网络举报越来越重视了,回应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传统方式是一种封闭式的系统,而网络举报是开放透明的。在封闭的系统中,舆论关注度少,执行反馈等制度就会有缺陷。如今非传统的网络举报会推动我们反腐机制的改革。
网民在面对此类问题时往往受群体效应影响一边倒支持反腐,支持弱者,渐渐失去了现实中对问题的独立观察能力。网民面对网络恶搞、面对信息的过度炒作,应该保持一颗理性而火热的心。理性的表现往往是少转载一次谣言,多发问一次常识,多参考一些他人的意见,这都有助于个人对理性的把握;火热的心则更多地表现为对网络事件的追踪问底和不断质疑,推动网络事件能完整展现全貌。
阳光是最好的反腐防腐剂,制度建设的本质亦然。只有信息的足够充分才能有效避免公众舆论中的非理性现象,才能使被监督者的自我廉政意识建立在“公开”而不是“自觉”的基础上。因此在制度建设、制度规范中充分满足公众知情权的要求,制度化反腐才能更好地引领网络反腐逐步走向规范,同时舆论中理性力量才可能逐渐淘汰非理性现象,这也正是我们未来制度完善过程中最需要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