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地下“标间”:“挖”出的幸福不可靠

在郑州市秦岭路北段一院落,每天闲暇时,当过矿工的64岁陈新年都会戴上头盔,身穿迷彩服,带上矿灯、抓钩、盆,走进挖掘出的巷道里,向前掘进。为了给妻女挖地下居室,老人说,他已经挖了整整4年,目前已挖掘出50平方米空间,初步实现了住人构想。[>>详细]


陈新年因他的地下“标间”成为公众舆论关注的对象,人们纷纷抒发着感受:对高房价的控诉,对公权冷漠的痛责。在喧嚣争议背后难掩的确是一份落寞,老矿工一家目前仍住在地上的12平米的家中。老陈“晒”出的这份幸福难免让人心酸。


老矿工“挖”到各方关注

媒体报道和领导登门“视察”

郑州市规划局监察支队的工作人员来到陈家,欲调查“地下标间”,被陈家夫妻拒绝。随后,来自郑州市房管局廉租办的数名工作人员,则被陈新年让进家里。工作人员查看房屋情况后,提醒陈新年尽快向社区递交廉租房申请手续,“我们会按程序走”


最早报道此事的记者说,他一天之内就接到70多个外地同行的电话,问的都是“地下标间”。[>>详细]


唏嘘:“蜗居”的另类版本

“蜗居”是电视《蜗居》播出后走热的一个词,那么以前有人将窝搭在树上,是不是叫“树居”,而像老陈这样挖地洞而居,是不是可以称作“蚁居”、“鼠居”或者“穴居”?但不论什么“居”,都折射出低收入群体和无房一族在当今高房价下的辛酸与无奈。尽管这位老矿工有的是挖地三尺的经验和本事,但如果他住的是楼房,而不是低矮连片的棚户区,也就很难有“条件”使他挖建地下房了。[>>详细]


地下“标间”为何受“瞩目”?

高房价时代的一个符号

地下“标间”不仅是一个普通老人眼中的房子,还是公众眼中高房价时代的一个符号。通过这个符号,人们会看到住房之难;通过这个符号,人们也会看到控制高房价之必要。在这个新闻中,社会不仅要看到老人的生活智慧和豁达心态,还要看到新闻所引发舆论背后的公众情绪和意见。


公众通过这个载体表达自己的意见:看看地下“标间”的故事吧,这个的故事说明了现在的房价早已超过了普通人的购买水平,这样的购房之痛已经把那些无奈的人逼到了向地下要空间的程度。[>>详细]


公权疏忽的明证

官员享受头等舱,下面人出个公函给航空公司就全搞定了,而老矿工挖掘地下房全凭自己的体力,有时还要老伴帮忙。要想政府楼市调控持续发力,保持厉势,多建底层民众买得起的保障房,让民众生活得更有尊严,就得先让公权为老百姓办实事规范运作,而非信马由缰,“飞向天空”。一般而言,凡曝光的都要被收拾。期待在接下来的处理上“头等舱”与“地下房”能有截然不同的结果,对特权行为严肃查处,而对房奴的无奈之举在确保安全前提下网开一面。[>>详细]


喧嚣后的落寞——问题还是问题

“违建”,不拆是“法外开恩”

《国土法》等早就有规定,地下土层都属于国土部门的管辖范围。从国际法上讲,领土的范围,除了领空、地表、水面,还可能从地表直到地心。所以,除了不能打洞以外,将来私建“空中楼阁”,也是不行的。


郑州市房管局一位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说,按目前情况看,陈新年所挖的地下室,肯定没有办理合法的手续,因此没有合法的产权,不受法律保护。“没有经过审批,应该说是违章建筑。”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该局肯定会进行调查处理,并最终依法拿出一个结果。[>>详细]


招来城管却招不来住房

今年初,众多媒体报道过类似的新闻:《深圳最牛蜗居族:30平米“集装箱”内住了7年》,屋主人非常专业的一句话似乎会让陈新年有可借鉴之处——“女主人看见众媒体推门进屋拍摄,连忙把房门关上。随后以接小孩放学为由关门谢客,骑着摩托车走了。走之前她说:你们媒体报道了,到时候城管来了,我们住到哪里去呢?” 有关部门该如何回应记者的关注,如果只招来城管,只招来拆迁,只招来清理和改造,留下的必定是悲剧和不幸福。当事件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的时候,老陈依旧生活在棚户区,老陈的邻居依旧买不起房,这难道就是问题的最终解决?[>>详细]


网友表态

你羡慕老陈的地下“标间”吗?
羡慕



不羡慕



今日点击
联系我们

责编:张旎
联系:zhangni@cntv.cn
出品:中国网络电视台评论频道
-------------------------------

版权声明:中国网络电视台原创策划,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点题

当年的树上“窝居”也好,现在的地下“标间”也罢,底层群众费劲周折,无非是想要一个理想的居所。隐藏在事件背后的公众舆论更是想引起社会各阶层尤其是政府部门对住房问题的关注。

网友评论

登录 | 注册

我来说两句

验证码:看不清验证码?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