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大明宫“申遗式大搬移”是一种折腾

耗资上百亿的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将于10月1号开园,然而有市民反映,部分已建成的建筑近期竟遭到拆除。事后西安大明宫保护改造办公室主任周冰回应称,大明宫遗址公园为了适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需要,而进行了景观调整,属于搬移,而不是拆除。[>>详细]


与传统的拆迁事件不同,这次的“强拆”与城管无关,不过,如此耗时耗力的庞大工程,突然遭到拆除,难免让人感到惋惜,毕竟投了不少纳税人的血汗钱。不过官员可并不这么想,在“申遗”带来的巨大利益面前,区区几个景观算得了什么呢?就是把400亿全拆了也无妨。领导们言之凿凿,也许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但才智有限小民们难免疑惑,这种建了拆,拆了又建的事实,不是折腾还能是什么?

拆or搬没什么不同,都是浪费

拆毁意味着原来的投入打了水漂

含元殿后,位于中轴线上的一座原已建成的宫殿的钢架被切割拆毁,所种的树木也被拔出躺在基座下边。在含元殿东侧已建成的一座城门雕塑也被拆除,外面的一层钢板已被切割开几道,漏出内部的混凝土主体。在起重机的帮助下,工人们正用凿岩机将其凿断。[>>详细]


看到这一切(拆迁),旁边一些围观的群众都在纷纷议论,“刚建好的,为什么拆了?”还有一个说道“前些天,麟德殿那边地上的石刻也揭了砸碎,扔掉了。

先拆后建,搬移花的钱也不少

据正在现场施工的工人介绍,一年时间才建好的雕塑,光拆除费就用了至少28万。之前地上铺的是大块石板,铺好后,工人又在上面雕了花纹,整体做了一朵花的造型,差不多得花了1000万,这几天却因为视察领导额一句“不好看”全被揭了下来,换成了小块的石砖。当地居民也表示,这样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看得老百姓心里直疼,别让建了又拆的闹剧一遍遍重演。[>>详细]


本来建成已经花了不少钱,现在拆掉同样也要花钱,异地重建的话还要花钱……

就算是搬移,也必须要有一个明细账

账目清晰才能避免暗箱操作

大明宫遗址公园前期投资巨大,目前投资已达400亿元,这笔钱到底是用在了什么地方,有无贪污腐败、暗箱操作之嫌。难道是该公园主管领导喜欢拿钱来折腾?期待当地监察部门的及早介入,查明400亿元前期投资的资金去向,以此来解析大明宫遗址公园未开放遭遇拆除的真相![>>详细]


这是对纳税人的一个交待

管理方不为“建了拆”埋单,当然不会心疼。大明宫国家遗址的前期投入已达到400亿,这些钱无疑是出纳税人身上,这些钱用都在了什么地方,改怎么用,纳税人当然有权知道!如此的建了拆、拆了建是否提前告知了纳税人?即便是拆除后的一块小瓦砾,也是纳税人的心血。管理方公布出账目明细不仅是应尽的责任,也是对纳税人的一个交待。

拿申遗做拆移理由并不充分

申遗标准都未搞清楚,就盲目开工

早在2008年底,管理方就知道大明宫遗址公园将参与“丝绸之路整体申遗”。而这次搬移的三个景观,是从09年10月份才开始建设的。在被记者问道:“中间有一年时间,为什么没能在景观的建设之初就考虑到申遗要求,而导致工程返工呢?”时,改造办主任回答:“我们一直想着按照申遗的标准来建设,但是申遗的标准比较模糊。”[>>详细]


为何这三处景观必须拆移?

大明宫遗址公园景观众多,为何偏偏这几处景点遭到拆除?

一是因为领导的一句“不喜欢”:根据当地的群众介绍,之前地上铺的是大块石板,铺好后,工人又在上面雕了花纹,整体做了一朵花的造型,差不多得花了1000万,这几天却因为视察领导额一句“不好看”全被揭了下来,换成了小块的石砖。

二是因为所谓群众专家的建议:改造办主任在报道中透露,有群众也有专家提出有个别的构筑物不太符合申遗要求,希望把这些东西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进行表现,我们觉得搬移会更好。

这两条并不构成这些景观拆除的充分必要的条件。


为申遗就可以不计算成本了吗?

最后我们要说说,是不是与所谓的“申遗要求不符”就可以不计成本的拆掉了事?在改造办眼中,只要是在建设中糟蹋钱就正常,只要满足申遗需要,再大的浪费也不算浪费。其他地方为申遗动辄花十几亿元都不为过,大明宫“建了拆”根本不值得一提。

申遗的目的是为了文物的保护文化的传承,撇开这一基础,而妄谈什么“申遗要求”本身就是曲解了申遗的本意。[>>详细]


建了又拆的实质是一种折腾

盲目决策,拆建全凭拍脑门

拍脑门盲目决策是造成类似乱象的根本原因。部分干部权力太大,缺少最基本的制衡,政府几个领导拍拍脑门,一项重要决策就出台了;体制内部无人质询,因为既无真正有效的质询机制,“闲杂人等”也无人敢表示异议,甚至,有些人大唱赞歌还来不及呢。至于体制之外,也就是社会人士和民众,更没有谏言的机会,利益攸关的百姓要反对政府决策,基本是螳臂当车。[>>详细]


地方申遗热的利益驱动

申遗动辄牵动十几个亿的资金,数目巨大,可最后埋单的仍然是公众,这更是一种劳民伤财的做法。把世界遗产当做提款机、摇钱树,已成为一些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惯性思维。这是一种可以无限复制的模式,而且屡试不爽。[>>详细]


好大喜功政绩观的短视

一些干部却热衷于搞这种轰轰烈烈的瞎折腾,不顾实际和民情,大搞重复建设,因为这种轰轰烈烈的瞎折腾能出“效益”:对上可以向领导“展示”自己的政绩,增加仕途上的政治筹码,对下可以向群众表明在自己工作上的“魄力”。[>>详细]


网友表态

西安大明宫如此申遗,是不是在折腾?






不是



今日点击
联系我们

责编:张鑫
联系:zhangxin@cntv.cn
出品:中国网络电视台评论频道
-------------------------------

版权声明:中国网络电视台原创策划,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点题

这种朝令夕改,挖坑填坑的“病”在中国并不少见,“申遗热”的特殊背景只是这种病的诱发因素,地方政府决策的武断,视纳税人的钱如儿戏才是这病的病根。

网友评论

登录 | 注册

我来说两句

验证码:看不清验证码?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