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百姓为何不信公务员“因公牺牲”?

四川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党政办工作人员朱继宏,午休期间在厕所摔倒,抢救无效死亡,被认定为“因公牺牲”,并追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据朱继宏同事“忘忧谷”称,其在上厕所前还在网上与女友聊天,消息一出,即引发网友质疑一片。[>>详细]

一名基层公务员的非正常死亡,何以会出现官方认定与民众舆论之间的巨大落差?不仅如此,此前深圳的“醉死交警申报烈士”、云南“水利局局长跳楼自杀算因公殉职”,同样也引发网络民意的巨大反弹。官与民之间的阶层分化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权力逻辑的异化与民众对权力阶层的不信任。

又一次“值得商榷”的因公牺牲

怎样才能称得上“因公牺牲”

关于因公牺牲,民政部其实早就有明文规定。根据民政部1982年颁布的《关于现役军人、人民警察、机关工作人员因公牺牲范围的意见》中规定:
(1) 在执行任务中,遇到非本人所能抗拒的意外事故死亡;
(2) 因战、因公致残伤口复发死亡;
(3) 职业病死亡;
(4) 在执行工作任务中,因突发病死亡;
(5) 因医疗事故死亡;
(6) 在上下班途中,非本人责任发生交通事故死亡。
凡是由于本人过失造成的事故死亡,不能按因公牺牲处理。


根据媒体的相关报道,朱继宏是在午休期间在厕所摔倒致死,既非是在工作岗位上执行工作任务,又非因医疗事故死亡,而是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造成的事故,显然是不能构成因公牺牲的。

因公牺牲是一种荣誉

荣誉指的是社会对人们行为的一种肯定和褒奖,这就要求荣誉的授予必须得到社会层面上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建立在一个人的品质、能力与业绩的基础之上,无论是在扫黑行动中牺牲的警察、还是在抗洪中牺牲的村官,他们获得的荣誉是建立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之中,但这次荣誉的授予却没有做出详细的说明,在无法得到更详细资料的情况下,官方单方面授予的荣誉自然是难以服众的。


诡异的权利逻辑

拿“因公牺牲”送人情

现实中,一些名不副实的“因公牺牲”越来越多,似乎只要与“公”字沾点边儿统统都是“因公牺牲”,陪酒致死、车祸致死、陪客人打高尔夫球猝死甚至被情敌捅死都被算作“因公牺牲”,“因公牺牲”被滥用,成为送给死者的最后一项“政治福利”和顺手人情,如此实在是亵渎和糟蹋了“因公殉职”。[>>详细]


同样是命,官员与民众的差异巨大

有的人在厕所摔死叫“因公牺牲”,有的人在高温环境下倒毙在岗位上叫“意外身亡”,有的“牺牲”后还有“光荣称号”,有的却连几个可怜的抚恤金都没有拿到。8月5日清晨近6点,来自山东烟台在南京打工的36岁保洁员张友鲁,在准备装卸垃圾时,突然倒在地上,再也没有站起来,他死后得到了什么“称号”?


扪心自问,如果公务员这样死法都算“因公牺牲”,那么在高温酷暑中,倒毙在工地上的工人兄弟算什么?早起晚归,在垃圾堆中挥汗如雨,悄无声息离去的保洁员算什么?他们算不算牺牲?是不是因公牺牲?能不能给他们一个光荣称号,也给他们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同样是人,同样是命,为什么差距这么大?[>>详细]


民众为什么不信任官员?

民众与官员俨然已经是两个阶层

改革开放打破了原来的那种“平等、平均”的理想社会状态,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形态,用市场的手段来进行资源的调度,但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相对迟缓,政党和政府机构还是占有社会的主要资源,决定着社会资源的分配方式和方向,客观上造成了经济发展创造的社会财富逐渐向少数人积聚的状况。其中便有以政治精英为主体的利益集团形成,而广大得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却日益被边缘化,成为社会弱势群体。


朱继宏作为已经公务员,虽然是做着基层的工作,但在网民的眼中,显然也被打上了“官”的烙印。

利益分配不公,官员与民争利

在资源向少数人流动的同时,配套的利益分配机制也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得利益分配体制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存在着较大问题,经济增长只起到了“让富者更富,有权者更有权”的锦上添花作用,却忽视了“雪中送炭”的重要,很多底层民众的生活状况异常艰难,没有均等地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处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由于掌握的资源很少且缺乏利益表达的机制和手段,经常受到权力和资本拥有者的侵害。


我们看到太多的“因公牺牲”的官员,享受大量的优抚,但身处一线的普通劳动者却总是“意外身亡”,赔偿常常无疾而终,这种官民的不平等待遇,也加剧了对权力阶层的不信任感。


官员负面新闻频出,网络形象低下

一些政府官员贪污腐化、飞扬跋扈,无视民众的利益诉求,动辄暴力相加,严重侵害了民众的各种权益,使得官民关系恶化,冲突加剧。


这种反常的社会形态也不断的孕育出民众的“阴谋论”,在对朱继宏未有清晰了解之前,他在网络上的形象其实已经“被毁”了,这时官方一厢情愿的给他授予各种荣誉,只会徒增舆论的反感。[>>详细]


网友表态

你认为朱继宏算“因公牺牲”吗?






不算



今日点击
联系我们

责编:张鑫
联系:zhangxin@cntv.cn
出品:中国网络电视台评论频道
-------------------------------

版权声明:中国网络电视台原创策划,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点题

民众的不信任正从官员阶层向基层公务员蔓延,正是这样一次次荒唐的闹剧,加深了官民之间的裂隙,再加上官方对舆论的不恰当的管控又激化了官民之间的不理解,诚然部分民众的舆论夹杂着误解甚至是宣泄,但一个成熟的管理者不仅需要去鉴别应对,更需要一个“有则改之无则加冕”的包容心态去接纳这些声音。

网友评论

登录 | 注册

我来说两句

验证码:看不清验证码?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