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如何修复公众“圣元恐惧”

昨日下午,卫生部通报“圣元乳粉疑致儿童性早熟”调查结果,调查结果称湖北3婴幼儿乳房早发育与食用圣元乳粉无关。目前市场上抽检的圣元乳粉和其他婴幼儿乳粉,激素含量没有异常。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称,奶粉中的内源性的性激素,不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危害。[>>相关专题] [>>进来说两句]

虽然官方已公布“性早熟”与圣元奶粉无直接关系,但仍有相当多网友认为孩子“性早熟”,奶粉企业难辞其咎,有六成五的网友称以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不会考虑购买圣元奶粉。这对于圣元无疑个极大的委屈,但也折射出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过度”关注,整个社会深陷于食品危机的阴影下。

一个圣元“误伤”一片

圣元“元气”大伤

在某网站“你认为圣元奶粉有添加激素吗?”这一问题中,超过六成网友选了“有”;在问及“您觉得婴儿性早熟与圣元奶粉添加激素有直接关系吗?”时,更有七成以上时间网网友认为是有直接关系的。虽然卫生部公布圣元奶粉与婴儿性早熟无关,但时间网民调显示出网友表现出对奶粉企业的不信任。[>>详细]

2008年时圣元销售额在30亿,后减少到20亿,占有率也从顶峰的10%滑落,在国产品牌中落后于伊利、贝因美、飞鹤和雅士利。营销专家赵湛也认为,纵使不是奶粉质量的问题,也至少影响圣元30%的销售额,如果真有问题,很可能面临三鹿一样的结局。[>>详细]

整个奶粉行业受到重创

很多消费者在购买时都是慎之又慎,有的在货架前来回徘徊,最终还是选择放弃购买。“算了,为了保险起见,这段时间还是别喝奶了。”走访中,记者了解到有这种想法的消费者不乏少数。销售员表示,近几日,国产奶粉几乎无人问津,倒是国外产品销量持续上涨,一国外奶粉厂家的促销员称,原材料涨价了,奶粉的价钱也跟着“水涨船高”,虽然价格高,可毕竟喝着让人放心,所以也越来越紧俏。[>>详细]

分析人士表示,“早熟门”事件对整个奶业消费市场的购买需求是一种严重打击,预计事件将会在公众视线中至少停留3个月,负面影响至少还会持续一年。[>>详细]

伤害延伸到民族产业

民族品牌在合资浪潮中无辜地遭受“理念清洗”:国产的,就等同于“劣质”。以至于一段时间“出口转内销”成为流行。最近云南白药牙膏遭遇了“功效门”,起因是一名消费者使用一周没有效果,而将其连同代言人濮存昕一起告上了法庭。其实那么多的洋牙膏品牌,有哪个能“一周见效”呢?无独有偶,因“霸王”的二恶烷事件,媒体挖出,其实“宝洁”这个大型洋品牌旗下的产品,也有不少含二恶烷。但是,公众舆论包括媒体,火力还是不自觉地对准“霸王”——这一切的背后,都有对“国产”二字的强烈质疑和不信任。

某些国产品牌确实造假掺劣,当了害群之马,但更多的民族品牌在与洋品牌竞争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拿出一点对待洋品牌的“客观”来注视呵护他们呢?麦当劳的“橡胶门”能如此迅速地关上,他们成熟的公关、长期建立的品牌口碑固然是重要因素,而消费者对洋快餐大品牌的宽容、“客观”心态也起了莫大作用。[>>详细]

负面信息如何得以快速传播?

危机发生后,企业应该第一时间给公众以真相

当媒体开始表露对圣元奶粉含激素的怀疑“信号”之时,圣元奶粉完全可以象个君子似的“坦荡荡”地出示其“国际进口”原奶品质的多国检验数据,以“证实”奶源的清白;然后联合权威检测机构对屡遭怀疑的“疑似激素圣元奶粉”进行公开的检测,通过公开发布检测结果以“实证”圣元奶粉的无辜。

应该说,在这次的“激素门”事件中,圣元奶粉的危机公关并不完美,起码,我们没有看到他们主动拿自己的奶粉去寻求一个权威的检测以释疑,反而优先打起了“起诉媒体”的主意。这种转移视线的手法实在不怎么样[>>详细]

网民负面选择“惯性”

“互联网是负面舆论或口碑的放大器。”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副所长李未柠,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互联网是负面舆情的易发地,正面信息在海量信息中很容易被淹没。因为大家觉得,企业生产出优质产品、医院完成一项高难度的手术等,都是理所应当的。所以,大家通常更愿意评论负面信息,并以批评性评论居多。[>>详细]

政府机构介入并不及时

一边是消费者的质疑,一边是生产商的辩解,经过媒体的汇总放大后,对阵于社会舆论的聚光灯下。当然,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支撑,女婴家长的怀疑只是一种感情的判断;由于身份位置的特殊性,圣元公司的辩解也不足以自证清白。究竟是圣元奶粉存在问题,还是性早熟背后另有原因,人们在期待“第三方”——相关部门给出权威结论。

无论出于公众健康考虑,还是为企业发展着想,政府都应及时协调相关部门组成调查组,客观公正地开展调查,给广大群众一个具有说服力的交代。

危机处理成为挑战

监管要重建公众信任

从三聚氰胺到雌激素到奶源地,关系亿万儿童的奶粉总是令人牵肠挂肚,一次次的不安全案例已经令公众“闻奶粉而色变”。虽然说圣元奶粉的这次安全着陆看上去虚惊一场,但这不能说就此可以高枕无忧了。无论是奶粉厂家还是权力部门,都需要反思事情发展的整个过程,要看到“无事变有事,有事变大事”的社会背景并积极弥补监管机制上的缺陷,以此修正自身行为来重建公众信任。[>>详细]

面对这种流程断裂、相互矛盾的监管链,毫不客气地说,这种监管就是停留于嘴上的监管,迟早都会出事的。如果说奶粉业的现状,让人愤怒不已,而监管缺位、推诿、甚至停留于嘴上,就更让人有些绝望了。说到底,奶粉行业惨痛的教训已然不堪回首,而监管者吃一堑却并没有长一智,大有在各自的段道上仍旧仅限于 “各司其职”,从程序上形不成合力不说,某些环节上的“不在岗”更清晰可见,这便有了连一袋奶粉也管不好的现实纠结。

企业生产要改善形象

“改善自身形象的责任,并不在咬文嚼字的舆论引导,而在于央企本身”,不要一味地把坏形象归咎于媒体的新闻报道。文宣部门也许可以做企业和政府的“化妆师”,但做不了“整形师”和“魔术师”。新闻的发生是第一位的,新闻的报道是第二位的,对于负面报道和批评意见来说,互联网既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治本之策在于用实际行动提升央企和地方政府的形象。[>>详细]

网友表态

1.您觉得该如何监管乳制品市场?
相关部门加强检测,政府监督
增强生产企业社会责任感
对于违规企业严加惩治
完善消费者举报、监督机制

今日点击
联系我们

责编:张旎
联系:zhangni@cntv.cn
出品:中国网络电视台评论频道
-------------------------------

版权声明:中国网络电视台原创策划,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点题

从早前的“三鹿”到眼下的“圣元”,虽然一个是“有罪”,一个是“误判”,奶粉乃至整个食品安全已经成为民众的一条敏感神经,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引起恐惧,进而演进为一种食品健康的公共危机。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监管部门都有责任和义务抚平人们心底的恐慌,让危机不再发生。

网友评论

登录 | 注册

我来说两句

验证码:看不清验证码?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