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滥发福利卡致物价上涨是伪命题

    近日,媒体爆出杭州最大的连锁超市被当地居民戏称为“贵市”,然而许多消费者一边抱怨价钱高,一方面“不得不去消费”。因为他们用的福利卡只能在这消费。新闻给出的判断是“杭州最大超市因福利卡泛滥大幅提价”。但杭州工商部门表示解决超市价格贵,关键要靠市场,消费者可选择其他超市。 [详细]

第209期

  • 2012年2月20日 星期一
  • 中国网络电视台评论频道出品
  • 责编:喻涛

非常识

世纪联华不是普遍物价较高

    报道给人的第一印象似乎是该超市的商品价格普遍比其他超市高,报道的标题即是“杭州最大超市因福利卡泛滥大幅提价”。新闻中给了两种具体商品的价格比对,网友“mrion”发帖抱怨自己购买同款徐福记橡皮糖某超市是29.8(元)一公斤,该超市是55.8元一公斤,相差26元一公斤;另一个是舒适达修复牙膏100克某超市卖39.60元一支,而暴利的该超市要54元。这回政府官员说的相当靠谱,解决价格贵,关键靠市场。
     新闻为了证明其商品价格高,给出的第二个依据是2007年网友发帖称该超市近百种商品比其他超市要贵,小到油盐酱醋大到保健品、家用电器,最少的贵几角钱,最多的贵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第三个依据是浙江消费者保护协会2010年“3•15”期间公布的一份民生商品比价数据显示在杭州的9家大型超市包括双鱼米醋、金龙鱼食用油在内的19种同品牌、同规格商品,其中11种商品该家超市售价最高。
     这些数据看上去似乎很能说明问题,然而,记者并未告知一些相关数据。比如其销售的商品种类有多少,作为杭州规模最大的连锁超市,商品上万不成问题,一个参考数据是上世纪90年代美国沃尔玛销售的商品数就达两万五千余种。至于民生商品比价数据的总商品数也是没有说明,可以参考扬州公布的民生商品总数上千种,杭州应该相差不大。
     这样看,报道所言的商品贵应当只是少部分商品贵,然而各家超市难免会有一些商品比其他超市要贵些。报道本身的问题很多,这是一篇预设立场,然后只找支持立场的事实往里边装,说轻点是断章取义,说重些就是做假新闻。

滥发福利卡不是事实

    要得出“滥发福利卡导致超市大幅提价”的结论,前提是滥发福利卡真的存在。新闻中说,记者在其中一个闸机口注意到,用卡付款的顾客占到一半以上。这的卡指的是“联华会员电子消费卡”,即此超市发行的一种预付卡,应该还包括用信用卡付账的。而福利卡只是预付卡的一种,占多大比例,记者没有调查清楚,或是知道而未道出。
     当然,新闻指出杭州大多机关单位和国企发的是世纪联华的福利卡,一些民营公司也发世纪联华的福利卡。按照常理,福利卡占预付卡的比例并不会很高,否则此公司报表就会有所反映了,而目前为止,尚未有哪家超市主要靠福利卡付账生存。
     这就是说,滥发福利卡这个事实根本就不成立。而记者把福利卡和所有预付卡给等同起来,这是在误导读者。

非常识
新闻报道中提到的超市里顾客很多,生意不错。

非常识

传统发放福利方式弊端多

    每当逢年过节之时,单位给员工发点福利,当然是必不可少。最原始的福利发放方式是直接给发物品,比如元宵节给员工发元宵,中秋节给发月饼。可是,这种实物发放模式有两个缺点,单位的发放成本不小,员工的选择自由不大。
     单位统一发元宵这事,得有人专门负责采购、发放等,小单位少则耽误几位员工的几天时间,大单位甚至专门设置几个人负责一年到头的各种福利采购发放事宜,这还只是人力成本。另外,单位直接发元宵,购买的自然是同一品牌的统一品种的元宵,这自然不能满足所有员工的口味,有的员工甚至根本就不喜欢吃元宵。

于是,一些单位直接发现金

    基于以上的原因,一些单位探索出了新的福利发放方式,即直接给员工发现金(打到卡里)。这种方式不但可以解决单位的发放成本高的问题(财务人员也不会增加多少工作量),员工的选择自由也得到了保证(想买啥就买啥,不爱吃也可以不买)。可是,直接发现金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即这些钱会扣个人所得税,其他福利钱不多,而年终奖可是大头。还有一些政府机关和国企不准直接发现金。

这样,福利卡就“粉墨登场”了

    既要能有直接发钱的好处,又要能合理避税或者逃避政策的规定(机关不能直接发钱),福利卡就这样应运而生了。所谓福利卡,就是单位把要发的福利折算现金存在一张专门的卡中,一般是当地较大的超市或商场的预付卡,可以到制定的地点购买商品。福利卡的种类很多,但性质一样,主要用于超市商场消费,有些还能作为一些商店的打折凭证。
     说到底福利卡是市场演化的结果,本身是一种技术创新。福利卡可以更好满足各种人的需求,福利卡本身无可指摘。

非常识
据报道,春节刚过,各类购物卡的回收生意开始风生水起,生意是相当的红火。

非常识

价格由市场形成,高低因人而异

    商品的价格是在市场中形成的,决定价格高低的是商品的供需。如果某种商品供不应求,自然该商品趋于涨价;要是某种商品根本没人买,商家只会降价处理。这是说,只要是在市场中形成的价格,本身就是公正的,无所谓高与低。
     说一件商品价格高还是低,这是因人而异的事。否则,将会出现某件商品存在一个合理的公道价,事实上,市场上形成的价格都是公道价,反应的是物品的相对稀缺程度。有的富人买件衣服动辄上万,这与许多劳动人民而言,无异是天价,而对于富人自己来说,自然算是小钱一笔。
     商品的价格是在市场中客观形成,而商品对于人而言的价值却是主观的,完全是因人而异。市场的逻辑是,只要交易双方自愿,则交易有益于双方,道理正在于同一物品对不同的人价值不同。

同一商品不同定价也有道理

    超市行业基本算完全市场化,竞争十分激烈。超市把一种商品的价格标的比其他超市贵,可能是由于这家超市位于好地段,顾客光临更方便,或者提供了免费送货服务、免费停车等增值服务。总之,如何定价完全是商家的策略选择问题。即便同一商品在一家超市比较贵,只要消费者还去那买,说明消费者更看重这家超市的其他服务或者超市环境,而觉得物有所值。事实上,同一物品只是物理上 看起来相同,而顾客真正购买的是某一具体情境下的物品。(同样一碗面在飞机场就是要比在街上小店贵很多)
     动态的市场是一个不同的企业家争胜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所有的企业家都不得不讨好消费者,或者以更低的价格,或者以更好的服务,或者创造出新的产品,总之就是以更低的价格更好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并不是因为企业家想要为人民服务,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润不得不讨消费者。经济学家米塞斯,把这称为“消费者主权”。据此,我们可以看出所谓滥发福利卡致物价涨是多么不靠谱。
     商家发行预付卡只是一种销售策略,同样要面对市场的竞争,若哪家超市真的滥发并使其购买力降低,还有多少人会用它的卡呢,消费者可不是傻子。福利卡没有选择,不得不到一家超市买,但那说明的是福利卡本身的购买力就不如卡面上的名义购买力,道理在于发放福利卡的单位与超市之间不可避免存在“猫腻”。

政府管制物价只会事与愿违

    媒体在报道行业“暴利”时,总是会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出来管一管。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看到,政府完全没有必要出来管制物价,一般市场形成的价格都是公道价。唯一会产生暴利的是,政府人为设置准入门槛,比如我国的石油行业。政府总是在民意和媒体的呼声中,伸手管制各种市场化的商品价格,价格管制从来是事与愿违的。
     当然不是说政府什么不能做,但正如经济学家张五常所言,只要是市场能做的,政府就要管好自己的手,只有在市场做不了或做不好的事情上,政府才可能应该出手。界定清楚产权,以及保护公民的财产权就是政府应当做的。
     不久前的三亚宰客事件,政府要做的就是弄清楚店家有没有暴力威胁顾客或者使用虚假信息欺骗顾客消费,前者是敲诈,后者是欺诈,都是对消费者财产权(人身权)的侵犯。而不是去调查店家给的价格是不是超过物价局的限价。同样的道理,政府要查的是超市与单位之间的猫腻,公家单位涉嫌权力寻租,私营公司则涉嫌商业腐败。

投票调查

您的单位如何发福利?

  •  发物品
  •  发钱
  •  发福利卡
  •  俺们单位没福利

您觉得物价上涨原因是什么?

  •  商家无良
  •  输入型通货膨胀,帝国主义害的
  •  政府滥发货币
  •  我不觉得物价很高

投票  查看结果

    这回政府官员说的相当靠谱,解决价格贵,关键靠市场。

 往期回顾

网友评论

登录 | 注册

我来说两句



验证码:看不清验证码?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