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最近,由于一名大陆游客在香港地铁内吃东西,引发了港人和大陆游客的吵架,进而点燃了关于公德、素质、歧视等许多方面的大讨论。其中,地铁中能不能吃东西,应不应该禁止吃东西也是焦点之一。一些禁食支持者说这是“国际惯例”,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详细]
第194期
虽然从前几年开始,地铁、轻轨内能不能进食就早已开始讨论,然而至今为止,对于禁止地铁中进食的必要性始终没有很多论述。没有人能确切说清楚,地铁中进食会造成怎样的危害性。香港地铁的工程师在回应记者关于为啥地铁禁食是这样解释的:地铁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有食物会引来老鼠,老鼠会破坏电子设施及咬电缆,这就会威胁地铁的行车安全。
事实上,如果仔细推敲,这种说法的说服力实在有限。如果参考普通的铁路(国铁),可以发现,普通铁路列车的运行条件,与城市铁路的运行条件,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而普通铁路火车上是完全可以任意进食的,未曾听说列车员在打扫车厢时有多少困难,或是滋生害虫影响列车运行。所以,地铁中禁食的必要性也很难成立。
当然,主张地铁中禁止禁食也有更多更有道理的理由。例如地铁空间拥挤,乘客密度大,如果乘客在地铁中吃东西,食物携带的液体,尤其是油腻的成分往往对人造成不便,列车行进中难免站立不稳,如果液体泼洒到他人身上,难以清洁,如果撒到地上,那就更难清理。其次,一些乘客往往还吃气味较重的食物,会使其他乘客感觉不适。另外,进食产生的垃圾也会对车厢环境造成影响。
不过,值得思考的是,这些理由都是在“公德”或“素质”这个层面上。换句话说,列车中进食这种行为虽然不妥当,但是并没有侵犯他人的一些根本性的权利,同时,其造成的负面后果也并非必然发生,也算不上严重。进食是人较为本质的需求,在一定环境中,在地铁中进食也有其必要性。例如一些上班族可能工作节奏太快,无暇单独抽时间吃东西,甚至一些小孩的特殊需要等等,也是可以谅解的。一刀切式的禁止似乎没有必要。
除此以外“国际惯例”、“与国际接轨”也是很重要的理由,观察华人文化圈,这似乎成立。
这次大陆人与港人的争议发生在香港地铁,即使抛去公德的部分不谈,港人对大陆游客的指责倒也并非“师出无名”——按照香港地铁的有关规定,任何人不得在地铁付费区内饮食,包括月台和车厢等,否则处以定额罚款港币2000元。
很多地铁禁食支持者也会提到的是,台湾地区的《大众捷运法》规定,乘客若在捷运“禁止饮食区”饮食,处新台币1500元以上7500元以下的罚款,没有模糊空间,捷运乘客都知道站内吃东西会被罚钱。台北捷运和高雄捷运会不定时有稽查员和捷运警察巡逻,当发现旅客进入车站管制区内饮食,就会被开罚单。
另一个著名的华人社会新加坡,也拥有同样的“惯例”。新加坡地铁有限公司是新加坡的一家铁道运营公司,其地铁上严禁吃喝,就连开水、矿泉水、瓶装饮料、含在嘴里的糖、花生也不例外,甚至连老人、幼童及孕妇在地铁上也不能喝开水,就连母亲哺乳也会被请下车!新加坡媒体就此“禁食令”对公众进行了采访,多数新加坡公民认为太严厉。许多受访乘客也对禁止吃喝的情况感到混淆,许多以为喂幼儿喝白开水,或是老人在地铁内喝水是没有违例的。对此疑问,地铁公司发言人表示,基本上,“禁食令”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效,即便是给孩子哺乳,妇女也会被请下车。通常,地铁站职员会把那些有“急需”吃喝的搭客带到一旁去,让他们解决吃喝问题,再续程搭地铁。根据快捷交通系统法令,初犯者可面对罚款30元,一旦被控上法庭,重犯者可被罚最高500元(约合人民币2500元)。
然而这类高额罚款制度实在有值得推敲之处。一般而言,收取罚款的目的,或其合理性来源,一般是因为被罚款人的违规行为造成了他人的成本的上升(例如把别人衣服弄脏了需要洗),违规者需要作出相应的弥补。在某些情况下,受影响群体的成本上升比较分散,这部分补偿由公共部门代收(例如环境污染罚款)。然而在地铁中进食的行为,后果并不严重也不具有社会危害性,造成他人的成本上升并不大。在这种情况下,由公共部门收取远高于可能造成损失额的罚款,其合理性很值得商榷。
将目光离开华人圈,则更可以发现,很多国家根本没有对地铁中进食的强制性禁令。
在东京的电车车厢内,吃东西和喝饮料是被允许的,不过东京人以有礼貌著名,就算可以在车厢饮食,也不会真的有人大口吃喝香味四溢的食品来干扰他人的“乘车空气质量”。2009年,日本民营铁道协会做了一个调查,采集让电车乘客认为不爽的行为,最终,“车内吃东西”这一项只排在第14位,有11.8%的受访者选择,前三的选项分别是“旁若无人,大声说话”(31.3%)、“从耳塞中露出来的音乐声”(30.9%)、“坐姿不雅”(30.2%)。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人对电车内行为有着更多的看法,例如我们司空见惯的车内打电话的行为,会被日本人认为影响车厢环境。在东京,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大家的习惯却是在车厢内不讲电话只发简讯、邮件以免干扰他人。另外近年来东京的地铁正逐步推行“新礼貌运动”,除了打电话外,高声交谈、车内化妆与大声听音乐等等也都被视为会影响他人搭车权益的举动,建议乘客不要这样做。当然,这也同样不会附带强制甚至罚款条款。
英国伦敦地铁有139年的历史,然而,除了禁止地铁吸烟并会处以罚款以外,并没有更多的限制。在常规时间内,多数乘客仍然是自觉文明的。英国人爱酒闻名,每到深夜,常常有人借酒闹事,因此妇女在夜里都不敢搭乘地铁。2008年,新任伦敦市长下令伦敦大众交通系统内禁止喝酒。在禁令实施的前一天刚好是礼拜六,伦敦地铁站塞满纪念能够在地铁喝酒的最后一天的人群。大家人手一瓶,有人开香槟庆祝,享受最后一个允许饮酒的夜晚。
不仅是英国,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也不禁止地铁内的饮食,当然多数德国人也不会在地铁里随意用餐。而相比之下,美国人在地铁中则更随意,纽约地铁中爆米花、麦当劳等等随处可见,不过其中用餐的多数还是赶时间的上班族。
作为公共场所,在拥挤的地铁内随意进食绝不是文明和素质的体现。但是,社会公德的维护只宜由民间自发完成,而不宜有强制力的介入,更不应该有严刑峻法。否则,人们就只是屈从于强制力,而非真的认同道德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