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农民工:家乡在哪里?

    2012年新年伊始,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1年中国人口总量及结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2011年,中国人口总量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出生人口性别比呈下降态势,城镇人口比重首次超过50%, 51%城市人口中有2亿农民工,过年了,这2亿农村人口的返乡大军踏向归途。但是,他们回的那个地方还是家乡吗?[详细]

第189期

  • 2012年1月22日 星期日
  • 中国网络电视台评论频道出品
  • 责编:冯超

非常识

亲人在的地方就是家乡

    2亿农民工,尽管一票难求,但绝大部分人还是会义无反顾、不惜代价地抢到一家回程的票,因为那里有无人爱护的孩子,他们在平日里被称为“留守儿童”;有期盼已久的老人、母亲,年迈的他们,再也无力承担更多一次的分离,对“空巢老人”们来说,过年的几天时间或许是他们全年的慰藉;也有将孩子送出山村,盼望孩子在大城市立足地父母,他们也知道,孩子所在的大城市也不是天堂。
     正因为有留下的和离开的,过年,自然是走出的人回到走出的地方,那个有亲人等待的故乡。十年、二十年,或者几年之前,他们还在田里劳作。回到故乡,他们还会出一把汗,感受久违的农桑之乐。年味较浓的农村,更能呼唤起他们美好的寄望。

那个家乡暂时还会接纳他们

   在城市奔波忙碌了,一年,最惬意的无非就是买上一张回家的票,回到年味较浓的农村,儿时的玩伴或许都在,互相倾诉一年的劳苦。
     但是,不管快也罢、慢也罢,农民工回去的家乡,越来越超出他们的想象。城市化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家里拆迁了,童年爬过的大树不见了,当年玩耍的小河堆满垃圾,家乡越来越不像家乡。当下一代城市里长大的农民工回乡,他们对家乡的记忆只能停留在想象。
     事实表明,作为农业大国,农民工的外出并未根本动摇农业本身。留下的人足以解决粮食问题,农业技术其实是在放慢脚步。事实表明缺少了农民工的农村,在全国范围内,却没有直接导致农村劳动力成为大问题。
     暂时,他们还有情感的归宿,但回得去家乡,却难回逝去的记忆。

非常识
过年了,回农村老家的一张车票可能是农民工们最大的愿望了。

非常识

属于农村,因为来自农村?

    这个问题似乎很容易回答,义无反顾的返乡大军,谁又能否定他们对家乡的一腔热情。农村是他们劳作、成长的地方,但二三十年的光景,第一代农民工渐渐老去。就像中国人“三代以上都是农民”的传说一样,三代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归属感。
     在中国人印象中,憨厚、老实、默默无闻的那一代农民工们已渐渐老去,他们从农村走了出来,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汗水与心血,年老后,很多人可能又回到了农村。几十年劳动的积攒,他们为家人盖起了新房,供儿女们完成了学业。
     但年轻一代的农民工已经和父母辈想得不一样了,他们有些跟随父母在城市的喧嚣中长大,有些也或多或少体味着城市的繁华。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和他们的父母辈一样,会回农村的故乡过个年,但对故乡的眷恋感渐行渐远。更早地接触城市,他们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来自农村了,那已经不是他们的根了。

城市真的接纳他们了吗?

    虽然,他们回不去,也不愿意回到农村。但我们都知道,城市的胸襟没有那么广大,他们促成了中国名义上的城镇化,城市对这些打工者有着复杂的态度。城市离不开他们,却又不敢对他们付出真爱。
     从农民工自己在城市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沟通上来看,进城农民工尚没有真正地融入城市生活。没有建立起以业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网络。除了不能否认地地域歧视,他们自己也缺少足够的信心,有调查表明,农民工认为进城后最亲密的朋友是一同来打工的老乡,而城里人排在后面。
     从城市这一方面来说,城市还不是他们的家乡,他们是城市繁荣的缔造者,却必须躲在幕后,他们还不是城市的主人。家乡的概念,随着这一两代人的焦虑感加剧,在人心中越来越模糊。这些漂泊的叶子,很难想到,如果城市不接纳他们,有朝一日,将归何处?

非常识
他们也是城市的缔造者之一

非常识

农村:回不去的故乡

    再过若干年,第一代农民工真正老去,他们是否还有意愿回到那陌生的出生地安度晚年?新生代的农民工已经不会耕作,而且他们理所当然会一直生活在城市,农村,不管是老人还是青年人,他们再也回不去了,因为,他们早已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选择城市是理性选择较之农业收入较高的城市的结果。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对城市生活强烈地憧憬和依恋,强烈要求加速城市化的速度。城市在他们眼中,不仅是现代生活的体现,文明、进步、开放等生活方式有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对原有城乡分割带来的不平等制度的反抗和逃避。
     城市生活意味着“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子有所教”。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农村“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方式不复存在,或者不适应现代快节奏社会生活,这也加剧了农民工对城市的向往,他们已经无可能再回归农村了。

城市:真正意义上的家乡

    城市,这个他们洒下热血的地方,不管恨也好,爱也罢,不能否认,他们无法再离开他们了。尽管他们可能一直背负着“农民工”的矛盾称号,他们或许也没有保险,没有养老金,还在为一份体面的工作而奔波,为孩子的入学而苦恼,但他们已经离不开城市。
     当然,城市也需要他们。据研究,他们每年给城市经济贡献1万至2万亿的GDP,但社会福利却难以达到城市居民的水平。
     农民工这个称谓本身即是农村人口在取得城市身份之前的一种过渡性的身份。我们还有机会,在他们还没有变得太老时,让他们跟上城市化与工业文明的脚步,一纸户籍证不是问题根本,我们也在绞尽脑汁,问题会解决,但步伐应该更快一些。
     因为,城市,是他们的家乡。

投票调查

您认为农民工属于哪里?

  •  他们参与缔造的城市
  •  生养他们的农村
  •  说不清

投票  查看结果

农民工现在依旧把生养他们的农村当作故乡,但他们正在变成城市的孩子,这只是时间问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曾说过,21世纪影响全球发展的2个大事,一个是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另一个就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往期回顾

网友评论

登录 | 注册

我来说两句



验证码:看不清验证码?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