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归来:您在选择拍摄目标的时候,为什么会选择杨立学这样一个人?
雷飚:应该这么说,《杨立学讨薪记》这种选题,首先是我们选题的策划,每年到了年底12月中下旬的时候,农民工欠薪一定是社会焦点,各大媒体都会关注它,我们也不例外,在12月中旬我们社会新闻部就派出了好几路记者分别去了广东、四川、河北、北京等等还有其他的省份,也包括陕西在内,派了好几路记者寻找个案和人物。杨立学这个选题它的确定,其实源自于我们台里新闻联播播的一期节目,当时我们负责值班的新闻中心副主任杨华老师他刚好看到了西安这条新闻叫做西安市一厅式办公解决农民工欠薪,他看了这条新闻以后,跟我们台领导建议,说这个选题应该值得挖掘,可能能够拿出一个像样的走基层报道,因为杨华主任一直负责走基层报道,这个任务然后就布置到了社会新闻部,最终交到了我的手里。我接受任务到了西安以后花了好些时间去翻各种各样的案卷,包括下工地,走访农民工,确确实实一直没有发现特别满意的拍摄对象,直到有一天我们约好了一个欠薪案的当事人在工地上见面,就在我们从劳动监察支队刚刚出来的时候,迎面走进来一个人,这个人什么模样呢?头上戴一个帽子,一脸的络腮胡,身上的衣服说实话破烂不堪,脚上穿的一双胶鞋,就像原来老式的解放鞋,浑身到处都有水泥留下的印迹,一眼就可以看出来是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因为当时我们和他擦肩而过,那天下午在工地上和别人聊了大半个下午,没有什么收获,就在聊的过程当中,我的脑海里面反复出现的就是在办公室的那个形象,一脸络腮胡,因为他的特点非常明显,而且有一个意外的发现。
记者归来:什么意外的发现?
雷飚:当天下午我们约的当事人我们聊了以后,虽然我觉得他不是一个满意的拍摄对象,但是出于礼貌我们会闲聊一下,这个时候就聊起了在监察支队办公室见的这个人,结果没想到他是这同一个欠薪案的当事人之一,他名字就叫做杨立学,这就是跟杨立学的第一面。
记者归来:最终您怎么样跟他达成认识上的统一的?
雷彪:应该说从讨薪记这个节目,从选题开始说实话我不是特别看好,为什么呢?通常意义上来讲,讨薪这种选题我们都会把它归到舆论监督类的选题,而按照我们走基层报道的要求,有几个要求非常明确,第一,主题必须鲜明、积极向上,要正面引导舆论。第二,必须有人物,有故事,而且必须是故事化的表达,从体量上要求,一般要求5到7集,每集片子5到10分钟,这么大的体量,但是这个题材对很多地方政府以及相关的部门来说,除非说是推出了什么新举措或者是说就某一个具体的欠薪案已经解决了,可能要发钱了,然后大家热闹一下,除非这两种情况,否则一般不愿意媒体介入的,节目有明确的要求,但是实际上一般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他们并不是很乐意去配合你做这样的节目。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这个节目的播出,按照我们台里走基层的计划,那个时候新春走基层已经开始启动了,我这个节目是在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里面要推出,按照排播,刚好是年前的几天,年前那几天去播一个农民工讨薪的敏感题材,说实话我是一点都不看好,我甚至觉得拍回去能不能播还是一个问号。所以第一是题材,当时我心里没底,或者说我是硬着头皮接了这个任务。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回到您刚刚问的杨立学,头两次采访杨立学,进展特别不好,杨立学看过电视的人都知道,他外表本来比较硬,采访的过程中,我就发现他一直绷得特别紧。
>>更多访谈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