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归来:中国青年报有着怎样的历史?
陈小川:中国青年报都不同,中国青年报在创刊的时候主要是由北京、上海、天津的一些搞学生运动的一些地下党领袖组成的这个领导班子。比如说我的前任,我的老前辈佘世光同志,是我们的党组书记兼社长,也做过总编辑。西南联大的,后来是北大,北大学生运动的领袖。钟伟刚同志,现在还健在,88岁了。当时是上海的学生运动领袖,都是地下党,非常理想主义的。另外,后来原来我们的老副总编辑,后来当新闻社社长的王世谷同志,南开大学的。所以这些人,他都是。他在那个时代就非常新锐的,整个在40年代。而且这些人大多数是这个,我说是出身大地主、大官僚家庭,不愁吃喝,背叛家庭,投身革命的,恰恰都是这些人。而且有一个非常典型的故事,我到报社的时候我们一个老的副总编辑,女同志,应该我叫阿姨了,王翠珍。她是40年代的金龄女大的学生,金龄女大是什么概念呢?是当时的阔小姐大学,非常好,就是读书读得非常好的才能考进去。而那个学校设家政系的,就是我这个学校毕业,我可以出来当贵族太太,就这个概念,她是那个学校的学生运动领袖,地下党。
记者归来:为了自己的理想敢去做一些事情,敢去说一些话,这个作为媒体人也是非常之重要的,您曾经说过很多,比如说您说过现在适合做媒体的人很少,您觉得我国现在传媒学院非常多,但是真正的好老师不多,记者很多,但是真正的好新闻不多,您为什么会有这样讲?
陈小川:曹子建才高八斗,好像是嵇康说的,我记不得原话了,天下才共十斗,子建独占八斗,他自己还留了一斗,于一斗天下人共均之,适合做媒体的在这个人群中就这么一部分人,所以你别看这个频道越办越多,节目越办越多,报纸越办越多,其实是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越掺越稀,没有那么多内容。想象一个13亿人的国家,真正一天能构成新闻的,而且这个新闻又不是那种生造出来的,不是那种虚构的、造假的,它能有多少新闻事件,台湾2300万人口,媒体太多了,太密集以后怎么办,编吧,游戏化吧,闹吧。
记者归来:其实现在近两年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特别快,随之有很多年轻人,其实很多他们的这个信息、新闻都是从这些新媒体载体来得到了,大家也对于新媒体新闻的报道有诟病,觉得无丑闻不新闻这样一个状态。有存在像您说的一些类似的情况,当然了这个里边说的无丑闻不新闻,主要还是说一些可能特别喜欢报一些丑的事情,报一些负面的事情,有这种新闻的状态,您怎么看?
陈小川: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是好事情,非常好。我是大力赞同的,而且我也离不开了。但是有这么一个问题,就是比如说中国青年报这个媒体,我是要最后负责任的,因为我是总编辑,对所有的内容我是要负责任的。网络谁负责任呢?网络总编辑不可能对所有那个帖子负责,对所有的微博负责,他是不可能的。但是网络可以即时报道,可以串联、可以衔接,最后完整成一个完整的过程,这都是可以的,但是每一个过程的失真都是普遍存在的,这是一个大问题。那么好,所有在网上发言论的人都是有感而发,有幸福感而发的人多呢?还是有怨气感的人到网上去发感想多呢?您要特快乐的时候,你想上网吗?我把我的快乐让大家分享,有这种冲动吗?必须得是真实的,恰恰有很多是不真实的。比如说前两天说北大校长周其凤说美国的教育一塌糊涂,其实我一看,这校长太不靠谱了,结果把她的原文从头读到尾,人家根本不是那回事儿,完全是断章取义,这种情况下判断真实,算真实吗?我一看周其凤是留美的,如果美国的教育一塌糊涂,她为什么要去留美的,不可能,这逻辑上讲不通的。从她的前文后文看,她根本不是这个意思。